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3 制胜模式

战争现象丰富多彩,人们观察战争中的种种现象,认识到它所隐含的根本性影响,再归纳其中抽象模式,任何一种新制胜模式都不是在某一两场战争中的偶露峥嵘,而表现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重演。制胜机理的分析也要从定性归纳制胜模式开始。

1.“多胜少”的制胜模式

多胜少,是一种最易观察的模式,这里主导因素是数量,以及数量导致的力量对比。汉代名将韩信讲用兵多多益善,拿破仑讲多兵之旅必胜,都是源于对以多胜少的模式的认识。冷兵器时代战争胜利的夺取,主要通过扩大己方军队规模,以多胜少来实现。

以多胜少被认为是自然而然的。这样的战例往往被忽略,相反以少胜多却被很多军事谋略家所津津乐道。为什么会出现以少胜多呢,人员的数量固然重要,但数量并不意味一切,拿破仑曾经说过:“两个马木留克兵可以对付三个法国兵,……但是一百个法国骑兵就不怕一百名马木留克兵,而一千名法国骑兵则能击溃一千五百名马木留克兵”。可见,由多胜少所支配的制胜关系是脆弱的。

2.“强胜弱”的制胜模式

强胜弱的模式,不仅表现在向战场投入了多少的兵力,还在于兵力的质量,斯大林把师的数量和质量看作决定战争命运的重要因素。兵力的质量又与人与装备结合的好坏有关,这时,制胜的关键在于装备和兵力的强弱与多寡。

战争是双方的博弈,在原始社会的肉搏格斗中,力量大、体力好的占优势,这时身体条件是主导性的;在冷兵器时代,兵器的好坏,以及使用兵器的本领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到热兵器时代,武器的威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的身体,尤其是武器效能、打击效果成倍递增的现代战争,武器装备的质量优势已经取代人力、武器的规模优势,骑兵在对付坦克时毫无办法。装备落后的一方即使人数众多,在面对装备领先的对手时几乎没有回手之力。从身体强谓之强,到兵强马壮谓之强,到大炮巨舰谓之强,强与弱的标准一直变化。

3.“快胜慢”的制胜模式

不管是以多胜少的模式,还是以强胜弱的模式,都面临一个问题,企图在战场区域内处处以多胜少,以强制弱是不可能的,一个方向上加强兵力,往往就得冒削弱其他地域兵力的危险。由于不同地点战斗爆发的时机不同,在交战点上,需要部队能够通过集中兵力的行动达成局部优势,然后迅速分散,等待下一次重新组合。毛泽东在总结刘邓大军攻打国民党第三师的经验的时候指出:“必须集中优于敌人五倍或四倍至少三倍的兵力,首先歼灭敌一个至两个团,振起我军士气,引起敌人恐慌,得手后再歼敌第二部、第三部,各个击破之。”

任何行动的完成都需要时间,不管是快速地集中兵力,还是缩短行动产生效果的时间,都强调一个“快”。如远程打击,可以看作缩短了发射到摧毁目标所耗费的时间;远程投送,可以看作在短时间内把作战力量运送到远距离的战场执行军事任务;远程探测,可以看作在较早的时间发现目标;精确打击,可以看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打击效果。这样,对作战效果的度量可以通过时间统一衡量。

孙子云“兵贵速”,强调通过机动速度闪电般的掌握先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的原则是:“每一分钟都赶在敌人前面就是优势”。现代战争,速度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美军在其战斗条令中,就列为关键要素之一,“一分钟可决定战斗胜负,一两小时能决定战局成败”。美国陆军军事学院院长罗伯特·斯格尔思在《未来战争》一书中指出“机动速度将是信息时代军队的要素,只有具备快速机动能力的部队才能打破企图制造僵局的敌人”,还强调“未来地面作战部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机动速度”。除了机动,其他行动也是一样,各项工作都讲究快速地获取情报,快速地定下决心,快速地下达控制指令,快速地调整部署,无不体现一个“快”字。

美国版的孙子兵法《震慑与畏惧——迅速制胜之道》提出“快速制胜”,也即“快胜慢”的制胜模式。美国前国防部长科恩就曾经说过“以前的哲学是大吃小,现在的哲学是快吃慢”。“积小胜为大胜”的“大吃小”“强胜弱”的作战模式,彻底失去了主导地位,而充分利用作战诸要素一体,实时、联动的“快吃慢”方式则成为主角。

在这几种模式之外,还有以勇胜怯、以合胜散、以准胜偏等。战争有多少制胜因素及相互作用,就会有多少制胜模式与之对应,在战争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主要制胜因素不同,制胜模式也不同,我们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切勿眉毛胡子一把抓。具体地说,就是要结合时代特征,来把握制胜因素、制胜模式,分析制胜机理。 44ouHFhBYri7MKeTni91+h7/ee4q+fMiHtk3s9euEJIUV+k/e+Kk5sCesZWLfXw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