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起下海的人生伴侣

我是1992年下海经商的。当时我们局长张宏 找我谈,他说:“小张你在这里很有发展前途,干嘛要‘下海’?”我跟他讲,我想让自己自由,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想要实现财务自由是我下海经商的直接原因。讲真话,我们当时太穷了,我走在大街上看到一条漂亮裙子都买不起,我就觉得我得先赚钱,改变自己的命运。还有就是我这个人天性不喜欢拘束,我敏锐地察觉到商界可能是片自由的蓝海,可以让我大展身手。而且我在下海经商之前见了许多开公司的人,还替他们谈项目,基于对他们和对我自己的了解,我认为我自己能在商业上成功。所以,下海经商的事,我还真没怎么纠结。

要说家里人,我母亲当然是反对了。不过,她也习惯我的叛逆了。我一直比较有个性,在1986年不去念研究生是叛逆,刚工作就结婚、生孩子也是叛逆,辞去好好的工作要下海更是一个大叛逆。至于我先生,倒是挺支持的,他比我更早下海经商。

我和我先生中学时在相邻的班级,我们俩都是班长,算是认识,但不熟,真正谈恋爱是在上大学以后。其实挺简单的,他在济南的山东大学,我在合肥的科大,两所学校的位置正好都在京九线上,我们就经常相约开学、放假一起走。他是典型的东北男人,比较忠诚、厚道,虽然没有我聪明,但是比我有毅力。我觉得我身上缺少的品质他都有,能够让我安心。但这是后来总结的,我觉得十八九岁的时候,很难能分清楚两个人相爱究竟是为什么会走到一起,一开始大家相互的吸引和这个没有关系。其实我俩特别不一样,我经常开玩笑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才子,到最后找的另一半,却不是个才子。当时其实很多人都反对我俩在一起,我母亲还问我:“你们俩有什么共同基础?你们的共同基础不就是一起玩吗,今天去这儿玩,明天去那儿玩。”大学时我俩每个暑假都一起到全国各地玩。为了省钱,我们还逃过票。我经常开玩笑讲,我们不念一个大学可能是我俩维系下来的一个原因,如果我俩念一个大学,也许早就分手了。

我先生是研究生,当时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毕业之后,他就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工作。我经常开玩笑说,一般计算机研究生从卖计算机开始“下海”,后来发现中学生都比他们卖得好,当计算机变得复杂以后,本科生就卖得比中学生好了,当计算机变得更复杂时,研究生才起作用。人们老争论“技工贸”还是“贸工技”?一定是“贸工技”,先从市场开始。我先生曾做过华强公司的销售经理,华强是中关村开发区的一家私企,当时是街上做兼容机很火的一家公司。我记得我先生刚去华强时,第一个月拿回来的工资就上千元,在1991年前后那算很多的了。后来在卖计算机的时候,我先生发现很多人买计算机是为了建寻呼台,他就帮他们找寻呼软件。后来他发现这个软件的程序很简单,买一个版权就可以自己接着编。而且别人从香港进的机器都没有中文,买回来也不知道怎么装软件,他就顺便接了汉化和安装工程。之后,我先生想自己干,成立了一个公司叫作卧云电子 ,专门做寻呼台。到1992年的时候,就建了七家寻呼台。我们的第一桶金就是那会儿挣的,挣了近一千万元。

我下海时又单独开了一家公司,当时公司的业务模式比较简单。我曾为中科院的项目跑电子部、跑国家计委,人熟、手续过程熟。有一些中科院下属的公司和中科院合作的公司,他们希望有项目列入国家计划,但他们不知怎样办手续,也不知应找哪些人。我其实很像一个顾问公司。你如果用30万元经费才能跑下来,你给我20万元,我花10万元成本就够了,剩下的就是利润,业务模式就这么简单。我们还捎带做一些产品的策划推广。

那个时候,我先生的公司跟我的公司没有直接关系。他独立的公司叫卧云电子,天树策划 是我的公司。后来的瀛海威 才是我们两家公司合资成立的。实际上这个时候,卧云电子从法律层面看是我先生的,但我也会跟他一起做很多事情。卧云电子当时很挣钱。其实做策划挣不到太多钱,但能养活人,训练了很多人,当时就有二三十人吧。后来我们做瀛海威的时候,资产合并到一起了,之后也一直在一起。

当时做策划的公司特别少,后来才逐渐增多了。我策划能力很强,知道怎么能够借助媒体,形成媒体效应。所以,这些事其实是一种很好玩又能赚钱的事。老实说,那会儿赚钱我觉得特别容易,好多钱我也不知道怎么就赚了。其他互联网创业者大都是一分钱没有就开始干,他们小心翼翼,精打细算,但是我账上经常几十万元来回走。而且我下海第一天,我交的朋友就说,20万元给你,你先去干吧,不行就算了。结果大概不出一个月,我30万元就还给人家了。后来有人说我在瀛海威花钱大手大脚,可能与这件事情有关。我感觉自己大概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初的民营企业成长的过程,所谓“野蛮生长”的过程。后来有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我当初买了一块地早就发了。但是我并不觉得后悔。 有人跟我说,你看像马云 当初怎么着……现在怎么着……我思考之后,还是觉得我现在挺好。我现在这样的人生经历,也是很特别的,今天的我,跟谁也不换。 我后来曾想过,如果真正把公司做到很大,做到上市,做成世界知名企业,那条路是我自己喜欢的吗?我不知道那又是一个什么情境,其实所有的真实情境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没有必要假设这样、假设那样。不过,如果现在总结瀛海威失败的原因,1992年到1995年我们赚钱太容易,导致花钱有点随心所欲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对于市场时机的判断错位——自己的紧迫感导致了对市场时机的误判,这是我必须承认的。 zGlzdXzRJvfYBSLoki3EwBHdqv3ljmP/drBnUTmAUZt+A2qR/aa9Y942EW2443w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