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一带一路”的缘起和现实挑战

“一带一路”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也是统筹国内经济稳步发展、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推进区域经贸合作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倡议,不仅有利于我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也可惠及世界其他地区,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与和平进步这一使命意义深远。

一、“一带一路”的现实背景

从古时的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我国对外贸易的区域、领域不断拓展。尤其是区域经济理念的盛行,使得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思想不仅符合国内的发展需要,还符合当前国际时局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背景

重振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在于开放、包容和共赢,“一带一路”正是基于这样伟大的构想发展起来的,这也是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发展的重要共生理念。而“一带一路”旨在描绘一条贯穿欧亚大陆及世界各地的经济走廊,也是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接,以及沟通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贸易蓝图的优化升级。这都成为我国提出“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契机和现实背景(肜新春,2015)。

1.推进“一带一路”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又一重大决策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打开国门、对外开放一直是重点工作之一,尤其引进外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等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出台初期的重要工作内容。随后,中国依据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和贸易规则,积极与世界经济接轨,并吸纳国外的相关技术层面、管理层面、资本层面的先进经验。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是一大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正式走上世界经济舞台的重要标志。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到,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在国际场合公开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构想。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到,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习近平主席还提到,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此,“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也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2013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

2014年2月,习近平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俄罗斯跨欧亚铁路与“一带一路”的对接达成了共识,这也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走向实践的重要事件。

201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2014年重点工作时提到,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基础合作新空间。2014年5月,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首个实体平台,中国—哈萨克斯坦物流合作基地正式启用。

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2015年5月8日,中俄双方共同签署并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实现对接。

2015年6月1日,据交通部披露:《交通运输部落实“一带一路”规划实施方案》已于近日审议通过。同一天,商务部印发《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提出落实“一带一路”规划,提升陆路、海路通达水平。

2015年11月,结合“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中国同中东欧16国共同发表《中国—中东欧国家中期合作规划》,推动“16+1合作”。

截至2016年8月,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我国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持积极态度。

2017年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该高峰论坛是继北京APEC会议、杭州G20峰会后中国主办的又一场外交盛会。除28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外,还有来自110个国家的1200余名各界代表出席,参与国家涵盖从亚洲到欧洲、从非洲到美洲的广阔地域。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鸣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正在进入“快车道”。

可以看到,“一带一路”伟大构想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化和发展,是对古代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延伸,更是我国在国际环境下加强和世界各国协同发展的重大构想。“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冯宗宪,2014)。同时,全国各地积极加入“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各地政府也出台了诸多措施予以推进。这加快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步伐,为“一带一路”的稳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一带一路”构想是“西进”战略的升级

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我国三次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业基础不断加强,工业产值也实现了飞跃式的提升,第三产业也在迅猛崛起,改革开放效果显著,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瞩目。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重心集中在沿海和东部地区,众多沿海城市和经济开发区都在此期间迅速成长为我国工业和对外贸易的中心地区,而众多内陆地区的发展则相对滞缓。扩大西部开发、重构丝绸之路,也是我国未来发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也是我国“西进”战略的升级。从国内经济视角分析,要想解决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找到好的“突破口”很难。上海经济贸易区面对发达国家,面向世界;喀什经济区面向发展中国家。因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外,中国在“西进”战略上制定了多种方案,包括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然而,除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外,中国对外关系也出现诸多“不平衡”问题,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也是解决这些“不平衡”的迫切需要。

(二)国外背景

1.国际经济新秩序重构是“一带一路”倡议产生的契机

众所周知,中国加入WTO以来,所得收益远超西方国家。如果“3T”谈判成功,世界范围内高标准的经贸投资服务体系建立起来,中国在过去30年所构建的世界经济触角,就会因规则版本太低再次被拒之于世界大门之外,到那时我国在世界经济的舞台势必萎缩,而我国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空间则会大大压缩。尤其是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已经高度关联,“一带一路”倡议打造的信息共享之路,会让中国与沿线各国分享数据信息价值,共同建立起信息互联互通的共享机制。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应对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需要。

世界各国为了摆脱和避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覆辙,都试图通过新一轮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寻找复苏的机会,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前人们对WTO充满希望,但多哈谈判12年的僵局使得国际社会开始对WTO失去了信心。国际上对丝绸之路的关注和研究十分广泛,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市长联谊会(论坛)一直没有中断,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城市十分重视这个论坛,2009年5月,在韩国平泽举办的第四届论坛上,许多学者还提出“丝路标识”“空中丝绸之路”等一系列新观点。这也证明“一带一路”倡议早有共识,是世界各国对经济发展的共同愿望。

2.发展中国家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新增长极

发展中国家的新兴经济体将作为重要引擎,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发挥作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发达国家未来一段时间仍将遭受高债务严重困扰,居高不下的政府债务将长期存在。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政府债务攀升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高水平,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巨额救市资金使西方政府债务猛增,成为后危机时代威胁经济平稳发展的最大风险。但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较为强劲,在未来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极,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将持续发挥其重要作用。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这些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远未结束,建设和经济发展需求旺盛,后发优势显著;二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不仅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需求,还有雄厚的外汇储备和国内储蓄,研发支出显著增长,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兴起,在世界500强中所占数目及市值日趋增加;三是经济全球化进程未因金融危机中断,区域经济一体化继续深化,全球化与区域化将是其保持经济强劲增长的外部动力;四是新兴市场对大宗商品需求旺盛,使国际商品价格维持在理想价位,非洲、中东、独联体、拉美等资源出口地区的国际收支盈余,该地区的国家财政状况将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相对宽松;五是南南合作因金融危机而强化,新兴市场国家的领导层驾驭和管理危机的能力增强;六是经济持续强劲发展,国内财富效应开始凸显,使新兴市场的中产消费群体迅速壮大。据世界银行报告估计,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将有12亿人口进入中产阶层,相当于全球人口的15%。这样,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逐步增大,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继续上升,消费力和经济增长潜力空间较大,将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活跃要素(姜跃春,2013)。

二、“一带一路”的提出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同样,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起,连接我国与欧亚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兴起。“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与欧亚国家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大通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在新的历史时期,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构建经济大走廊,将给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共同的发展机会,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加强区域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且已经成大势所趋。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正在推动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合作倡议,中国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体系,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刻变化,以及中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线各国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共谋发展提出的倡议和构想,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三、“一带一路”的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战略转变。这一倡议已经引起了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于这一宏伟构想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我国经贸合作影响力

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标志,开启了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流通道,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开放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一带一路”作为我国推动与亚欧区域合作的倡议,既可以向国际社会宣誓中国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开放理念,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可以淡化“中国威胁论”的负面效应,“名正言顺”地拓展我国与中亚、南亚及中东欧的合作,逐步提升我国在周边及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

(二)形成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既可以形成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也可以促使中国有竞争力的企业承担更多的海外项目,提升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竞争力。“一带一路”建设将形成中国中西部地区与中亚、东欧、西亚的新商贸通道和经贸合作网络,带动中国内陆和沿边地区扩大向西开放,既有助于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的腹地,也可以激活中国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促进中国中西部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形成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解决方案

“一带一路”是一条互联互通之路,也是一条平等对话之路。“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和深化发展,离不开世界各国的支持和努力。“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不同国家的发展模式、理念、文化等虽然不尽相同,但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却是互融互通的。相信随着世界各国合作进程的加快,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也将被更多国家“听到”。 gJBK1w315+GdKjsssLrNfFpVSZthj4ATh+FGVVme+Q8psmZJfmvl0vGMj+mw99u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