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在波兰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呈缓慢而稳定的下降趋势,但其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却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是服务业和贸易快速发展,以及工业结构从重工业向消费品工业转移的结果。此外,波兰工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结构和技术调整,国家经济特别重要的部门,如燃料与能源、钢铁、国防、重型化工、制药、纺织服装及一些高技术工业已实现了体制改革,并逐步取得国际质量认证。
波兰的工业有燃料—动力工业、冶金工业、机电工业、化学工业、木材造纸工业、轻工业、航空工业等。燃料—动力工业是波兰重要的基础工业,其中煤炭工业最发达。冶金工业主要为钢铁工业和其他有色金属工业。波兰铁矿贫乏,铁矿石自给率仅为35%,其余均靠进口(主要从俄罗斯、乌克兰、法国和瑞典等国家进口)。机电工业为波兰最大的、最重要的工业,包括金属加工、机器制造、汽车、造船、精密仪器、运输工具、电机和电子工业等,其中汽车工业是发展最迅速的新型行业之一。
波兰工业增长指标经过标准化处理,2012年为100.78,2013年为100.34,2014年为105.93,2015年为112.07,整体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波兰隶属发达国家之列,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具体如表3-2所示。
表3-2 波兰工业增长指标情况
作为发达国家之一,波兰具有发展制造业的良好基础,在加工制造业,如汽车、食品、纸浆及造纸、电子产品、化工等领域都拥有不容小觑的实力。近年来,波兰政府为了扩大制造业生产,致力于通过《波兰制造》等相关政策的提出和实施,以及法律法规的修订来吸引外资的进驻,波兰制造业开始呈现回暖的趋势。
整体来看,波兰制造业竞争力增速放缓。历年的数据显示,波兰制造业各类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呈现波动式增长,贸易竞争力呈现缓慢增长,整体竞争力有所提升,具体如表3-3所示。
表3-3 波兰制造业竞争力指标情况
在波兰制造业中,较具特色的产业如下。
1.汽车工业
波兰汽车工业的主要特点是:外资企业占主导地位,以汽车装配为主,汽车零部件生产商技术标准高、品种齐全、加工生产增长较快;汽车已成为波兰重点产业、热门出口行业,产品种类多、品牌多且外需旺盛;波兰国内对新车需求不旺盛,近年来波兰国内二手车销量是新车销量的2倍。
波兰最大的4家汽车制造商:菲亚特汽车波兰公司、通用汽车波兰公司(波兰欧宝)、大众汽车波兹南公司、波兰FSO股份公司,这4家公司的产量占波兰汽车总产量的99%。菲亚特为波兰最大汽车生产商,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波兰生产的汽车和零部件大部分出口,前十大出口市场为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西班牙、捷克、俄罗斯、匈牙利、比利时、乌克兰(杨国涛,2011)。
根据波兰中央统计局数据,2013年波兰汽车工业经营收入约1099.2亿兹罗提,同比增长6.66%,约占GDP的6.61%。汽车行业员工总数约16.43万名,同比增长5.46%。汽车类产品出口总额为299.97亿美元,占波兰出口总额的14.55%。受全球及欧洲经济下滑影响,2013年波兰乘用车产量为47.5万辆,同比下降12%。
波兰是欧洲大客车的重要产地,德国是波兰大客车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MAN、Solaris、Volvo、Scania、Autosan、Kapena、Jelcz、Solbus、AMZ等企业在波兰生产公交车和旅游大客车。2013年,波兰共生产公交车4100辆,同比增长2.5%。
近年来,波兰汽车零部件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欧洲汽车零部件主要生产国之一。2010年波兰生产了150万台发动机,其中,菲亚特汽车波兰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双气汽油发动机,年产量为45万台;丰田波兰公司启动生产一种新型的柴油发动机,年产量为7万台。汽车紧固件、焊接件、塑料件、电子布线、铸件、汽车玻璃等产品产量也较大。波兰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有Delphi Polska、Faurecia、Volkswagen、Fiat-GM Powertrain等。大众、欧宝、奥迪、菲亚特、斯科达、本田等著名品牌的发动机、变速箱等零部件都在波兰生产。
2.电子工业
近年来,波兰已成为电视机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以及多数品牌家用电器的重要生产地。波兰主要电子企业有Jabil Kwidzyn(电视显示器、电子产品)、LG Electronics(电视显示器和其他通用电子产品)、3家通信设备生产商(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Funai、Humax、JVC、Orion、Pronox、Toshiba和TPV(平板电视)。
波兰音像产品(除电视机外)市场均为国外进口品牌,从事计算机设备生产的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以组装为主。IBM、HP、DELL是主要品牌,也有部分波兰品牌,如NTT System、Optimus、Action、DTK Computer、Vobis等。在办公设备中,波兰仅生产税务设备这一种产品,并少量出口。波兰拥有20多家税务设备生产企业,如Novitus、Elzab、Posnet、Innova、UPOS、Emar等。波兰其他办公室设备依赖进口,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多功能设备等。
2013年,波兰计算机和光电产品从业人数为5.46万人,产值约312.43亿兹罗提;电子设备从业人数为9.77万人,产值为456.99亿兹罗提;二者合计约占GDP的4.63%。
3.轻工业
截至2013年年底,波兰员工人数在9人以上的纺织、服装和皮革等轻工企业有3611家,产值为253.3亿兹罗提。2013年,波兰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0.8%;轻纺产品出口额为234.54亿兹罗提,进口额为319.13亿兹罗提。
4.化学工业
波兰化学工业企业数量多、产品范围广,但产业基础薄弱,产能有限,产品内需旺盛,多数产品需要进口,总体而言化工产品贸易逆差较大。波兰主要化工产品有硫酸、氢氧化钠、纯碱、丁二烯、甲苯、苯酚、己内酰胺、氮酸、合成气氨等,其中化肥(特别是氮肥)生产占主要份额,产品出口比重高。进口方面,波兰每年需要进口大量塑料、橡胶、染料和油漆等产品。据波兰中央统计局数据,2013年,波兰化学制品、化工产品产值为555.62亿兹罗提,同比下降3.9%,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4.7%。截至2012年年底,在波兰登记的从事化学制品、化工产品生产经营业务的经济体共有2079家,从事医药制品生产经营业务的经济体共有310家。波兰主要化工企业包括PKNOrlen股份公司、GECH股份公司、Zaktedy Azotowe“Putawy”股份公司等;主要药品生产企业和研究机构包括POLFA集团、抗生素生化研究所、医药研究所、Zielarski药厂、化学药剂厂和私人非处方药生产厂等。
波兰拥有较厚实的科学基础和优秀的科学传统,在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等基础研究领域,以及农业、新材料、新能源、矿山安全等应用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特色,在某些方面居欧洲或世界先进水平。尤其在2012年后,波兰的创新能力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根据NRI的主观打分显示,波兰近年来的创新能力在逐年递增,并且有了大幅增长,2012年为100.00,2013年为109.09,2014年为115.15,2015年为118.18。纵向比较,2012—2015年,波兰创新能力整体略有提升,具体如表3-4所示。
表3-4 波兰创新力指标情况
近年来波兰研究制定了科技创新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波兰2030:现代化的第三次浪潮及为提高经济创新性和有效性的战略(2012—2020)》,该战略是对波兰国家改革计划(National Reform Program,NRP)和创新经济计划(Innovation Economy 2012—2020)的补充。
波兰政府近年来重视加大对研发活动的公共投入。2013年,波兰的全国研发总投入(GERD)为144.24亿兹罗提,占GDP的0.87%(2009年,这一比例仅为0.67%)。据初步统计,2014年GERD占GDP的比例达到1.0%。波兰的目标是到2020年GERD占GDP的比例达到1.7%。另外,通过采取激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举措,2011—2013年,波兰企业的研发投入增长了约80%。2013年,企业研发投入占GERD的比例由2012年的37.2%上升到43.6%。
2014年7月,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联合公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波兰名列第45位,比2013年的第49位提升了4位,但在欧盟国家中排名仍较靠后。
波兰自2010年起开始改革科技创新体制的管理方式,科技与高等教育部负责科技政策设计,而经济部负责创新政策。科技政策的实施转到国家研发中心(NCBiR)和国家科学中心(NSC)。这两个中心与经济部下属的企业发展局(PARP)共同负责实施创新政策。
为了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自2010年起,波兰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深化科技改革的法案。2011年,波兰政府出台了国家研究计划(National Research Programme),支持的优先领域包括:能源领域的新技术,生活方式疾病、新药、再生医学的研究,先进的信息、电信技术、机电一体化,现代材料技术,环境、农业、林业技术,国防和国家安全等。
波兰国家研发中心目前正在组织实施环境、林业、农业、能源生产先进技术、互动科技信息跨学科系统、生活方式疾病、新药和再生医学等多个战略研发计划,以及建筑节能综合系统、矿井工作安全技术、安全核电工程技术等多个战略研发项目。
近年来,波兰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科技创新成果。例如,第一颗科研卫星莱姆于2013年11月升空,第二颗科研卫星赫维留斯于2014年8月19日由中国长城四号火箭搭载升空;波兰电子材料技术研究所(ITME)对石墨烯制备方法的突破;弗罗茨瓦夫理工大学研发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光纤激光器;华沙大学动物研究所对哺乳动物胚胎早期发育机理的独特发现;波兰科学院高压物理研究所研发获得氮化镓单晶体的高压方法;格但斯克大学在研究导致信息因果相关性的多光子纠缠状态方面的突出贡献等。
效率指标选取了参与工业生产劳动人口的相关数据,根据测算得分,波兰的工业劳动生产率整体处于递增的状态。其中,2012年为93.75,2013年为94.16,2014年为100.91,2015年为89.99。总体来看,波兰工业劳动生产率这几年出现了一些波动的情况,整体态势并不乐观,这说明波兰劳动力方面不能为工业增长提供相对稳定、充足的劳动力支撑,可能未来会为工业投资的增加或者产业的拓展带来负担,具体如表3-5所示。
表3-5 波兰效率指标情况
截至2013年年底,波兰有线电话共583万部。其中,私人电话388.8万部;城市有线电话484.1万部,农村有线电话98.9万部。波兰有线电话覆盖率为16.0部/百人,在欧盟中排名靠后。近年来,波兰固网用户数量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移动电话的竞争,以及安装和使用有线电话成本仍较高。波兰境内最大的有线电话运营商是波兰电信股份公司(Telekomunikacja Polska S.A.),拥有83%以上的固定电话用户。波兰电信股份公司已经对网络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主要电话交换机都使用光纤网络数字交换机。波兰城市间和国际长途业务运营商还有Tele2和Netia。
波兰移动电话发展迅速,移动网络几乎覆盖全国。2000—2013年,波兰移动用户从674.8万户增加到5651.1万户,用户数量已超过波兰人口总数。目前主要运营商有波兰数字电话有限公司、波兰移动电话有限公司等。
波兰电信发展非常重视改善固定线路和移动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宽带和第四代移动电话服务,通信业入网服务增长最快。截至2013年年底,71.9%的波兰家庭已连接、使用互联网,其中,68.8%的家庭使用宽带连接,4.8%的家庭使用移动互联网服务。互联网用户为2418万户,占全国总人口的62.8%,比2012年下降2.2个百分点,较2000年增长近7倍。由于安装成本和上网价格大幅降低,上网人数不断增加。旅游景点、酒店、办公楼、饭店、咖啡厅等开通无线上网接入点的数量逐渐增加。
2014—2020年,波兰国家宽带发展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电信基础设施网络,刺激对高流量服务的需求,保证建立覆盖波兰全境的宽带网络。该计划和欧盟数字化局的目标基本保持一致,欧盟数字化局的具体目标为:①到2020年年底保证普通互联网速度在30Mb/s以上;②到2020年年底50%以上家庭互联网用户可以获得速度在100Mb/s以上的互联网服务。据波兰行政与数字化部估计,波兰建设高速宽带互联网基础设施费用为173亿~420亿兹罗提,欧盟公共基金可能会支持44亿~105亿兹罗提(总额的20%~30%)。
信息化方面,波兰近年来增速幅度不大,每项分指标虽有略微的进步,但并不明显,具体如表3-6所示。
表3-6 波兰信息化指标情况
与老欧盟成员相比,波兰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高速和快速公路少,优质公路比例较低,铁路网技术退化,空运和海运能力较低,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和吸引外商投资的需要(黄莹,2017)。
基础设施指标方面,波兰的测算指数出现波动的情况,大致范围为100~103,其中港口基础设施质量分指标表现较好,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波兰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进步不大,没有为工业和信息产业的进一步拓展做好准备工作。具体如表3-7所示。
表3-7 波兰基础设施指标情况
近年来,波兰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交通运输网络、港口基础设施的运行能力等得到改善。2007—2015年,波兰国家发展规划将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首要任务;2007—2013年,欧盟援助资金中约194亿欧元用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黄莹,2017)。2012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前,波兰在有赛事的4个城市修建体育场馆,并修建配套的公路、铁路、机场、酒店等项目。2014—2020年,欧盟预算拨给波兰820亿欧元,用于科研、公路和铁路建设、公共交通建设、企业发展、宽带建设和降低失业率(刘英,CFP,2016)。
1.电力
波兰在融入欧洲后,经济迅猛增长,对电力的需求也增长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波兰的用电量从1995年的96太瓦时增长到2007年的118太瓦时,在2010年达到130太瓦时;人均年用电量达到4.3兆瓦时,是欧洲第七大能源市场。
10年前,波兰90%以上的电力主要依靠燃煤发电。为实现欧盟提出的碳排放目标,波兰政府于2009年11月出台了《2030年能源需求规划》。规划一方面肯定了煤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对环境问题做了让步,到2030年,煤炭所占比重将由从前的94%下降至60%,余下部分由核电站、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来补充(何英,2010)。同时,欧盟要求到2020年波兰的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总消费的比例不低于15%;波兰也提出到2020年交通领域燃料10%实现生物质能,鼓励源于各地的分布式发电网络。
为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波兰于2014年出台法案,列出了针对可再生能源的长期补贴,旨在削减客户成本,实现欧盟的气候目标。根据法案,波兰将削减对大型生物质电站及海上风电产业的补贴,转而支持微型发电、光伏发电与陆上风电,这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董欣,2015)。
当前,波兰的煤炭消费比重已经减少到能源总消费的68.1%,如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等的比重正在逐年增加。根据波兰能源市场监管机构URE数据,波兰增加的风电站和太阳能电站使其可再生能源装机量从2013年的5511兆瓦增加到2014年的6029兆瓦。其中,风电装机量增长了13%,达3834兆瓦;太阳能装机量从1.9兆瓦增至21兆瓦(董欣,2015)。波兰国土的40%适宜风力发电,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而太阳能产品在波兰则更多应用于房屋采暖等,在电力市场占比较小。
随着市场稳步前进,波兰已吸引越来越多希望在东欧立足的西欧公司和一些寻求新的发展机遇的波兰本土厂商投资风电。未来几年内,波兰或将逐渐成为东欧风电发展的生力军。随着波兰风电市场的成熟,以当地独立发电商为主导的大型风电场主已开始占据波兰风电市场的主要份额,而资金短缺的小型私有投资者则会逐渐退出(董欣,2015)。
2.铁路
截至2013年年底,波兰运营的铁路线共1.93万千米,密度为6.2千米/万平方千米,高于欧盟平均水平,其中,国有铁路网里程为1.15万千米。铁路总体电气化率为61.4%,国有铁路网电气化率达99%。2013年波兰铁路运送旅客2.7亿人次,同比减少1.2%;货运量2.33亿吨,同比微增0.74%。近几年,波兰铁路货运量在货运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2013年仅占12.6%。波兰铁路货运以国内运输为主,2013年占比达70.3%。
波兰是全长5400千米的跨欧洲铁路运输网络(TEN-T)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4条国际铁路运输走廊途经波兰。其中,两条位于欧盟境内,一条从波兰格但斯克港向南延伸至地中海,另一条从荷兰经德国、波兰至波罗的海三国。客运方面,波兰连接西方的主要线路为由奥得河畔法兰克福经波兹南至华沙的铁路网,其中主要为柏林—华沙的欧洲城际列车,每天对开4班。在华沙—布列斯特—明斯克—莫斯科的线路上有两条分支可分别通往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乌克兰首都基辅。再往南,由西至东的过境路线从科特布斯(过境福斯特)经扎甘、弗罗茨瓦夫、卡托维兹和克拉科夫通往乌克兰边境普热梅希尔,这条线路运行着汉堡—克拉科夫的欧洲城际列车。由德累斯顿经格尔利茨/兹戈热莱茨至弗罗茨瓦夫,并有支线通往文格利涅茨的线路主要担当德国与波兰间的铁路货运任务,并提供德累斯顿—弗罗茨瓦夫的快车服务。
波兰铁路网技术严重退化,现有线路近一半时速不超过60千米,约1/3的铁路线由于技术原因必须限速或停运,另有1/3需要加大维修力度,主要城市间缺乏快速铁路连接(刘英,CFP,2016)。
目前,波兰仅在首都华沙有两条地铁线路,全长18.7千米。其中,1号线为南北走向,全长12.6千米,沿线设12个站点,1995年部分开通,2008年10月全线投入运营;2号线为东西走向,2015年3月部分开通,全长6.1千米,沿线设7个站点。
有轨电车是波兰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世纪末期,格但斯克、卡托维茨等城市已应用此交通工具。目前,华沙、克拉科夫等主要城市均建立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例如,华沙现有37条有轨电车线路,总里程约120千米。
3.水运
截至2013年年底,波兰拥有远洋货轮110艘,载重303.6万吨。波兰主要港口包括格但斯克、格丁尼亚、什切青、希维诺乌伊西切等,2013年货物吞吐量为6410.4万吨。各港口提供服务有所侧重:格丁尼亚为北波罗的海最大集装箱港口,格但斯克海港是波罗的海最大石油中转码头之一,什切青—希维诺乌伊西切海港组为波兰最大轮渡码头,其他地区级港口如科罗布塞格、达尔沃夫、埃尔布隆格主要发挥旅游和渔港的作用。
波兰现有内河航道里程为3659千米。奥得河及其支流是内河航运的主航道,奥得河水道位于TEN-T跨欧洲交通网上,主要为什切青和希维诺乌伊西切两个港口提供航运服务。由于内河航运环保性强,其在波兰运输中的作用日益提高。
总体而言,波兰各港口基础设施条件并不令人满意,轮船进出港时间较长,不仅降低了效率,而且增加了服务成本。按照海洋运输基础设施发展计划,波兰将对希维诺乌伊西切和什切青水道进行现代化改造,建设什切青集装箱基地、什切青西滨海物流中心及其他现代化设施,以提高吞吐量,提升从海路和陆路通往各主要海港的畅通性(赵士影,叶锦华,赵连荣,杜等虎,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