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做出通信软件差点就发了

你调回来以后,不想做半导体了,那你当时想做什么?

* * *

当时我就想搞计算机。我不做半导体,就是嫌它的工序太多了。我在河北那边干半导体干了三年,一个人在那儿牵头,理论基础、设计基础都打得非常好。因为我的基础好,上级就希望我去半导体所上班,还给我承诺职务,但我当时就盯着数据所。所有计算机室的人,都想去数据所。因为搞计算机没那么多复杂工序,自己就可以设计了,而且计算机又是很有前景的一种技术。

钟夫翔 当邮电部部长的时候,主张做一个通信用的计算机,就列了这么一个项目,然后就把我调到那个项目组里去了。但他们说,我要做计算机,就得从技术员做起,没有任何职务。那我就从技术员做起。刚调过去时,我什么都不太懂,不知道怎么设计计算机。我去之前他们可能搞了两年多时间,也没有什么大的突破。

20世纪70年代,我们的计算机是按照小型机来设计的,就是PDP 那个系列的。当时可能通过有关部门,项目组拿到一本计算机设计程序代码一类的资料,但那些代码根本看不懂。怎么破解这些代码,就成了问题。我去了后,他们就分给我一些比较难的,关于计算控制那部分。当时领导让大家各自看一个月,之后再交流。大家交流的时候,由于还是没看懂,就没什么可交流的。后来我看懂了,当你看懂了一部分后,所有部分也就慢慢能看懂。因为我到项目组以后,攻克了一些难题,看懂了一些别人看不懂的编程代码,所以随后领导就破格让我也做项目负责人。后来我就当了室主任,再后来就提升为副所长、所长。当时我们做计算机,硬件、软件都得懂。后来钟夫翔不当部长了,这个项目下马了,我也借着这个机会,转到通信领域(就是计算机网络)了。

你是什么时候真正接触计算机网络的?怎么就转到通信领域了?

* * *

其实,在数据所那几年做计算机设计时,我也算接触了一些。当时邮电部引进了一台大型计算机,但那时候的大型计算机,实际上连现在的小型计算机都比不上。为这个,我还带团到日本学习过十个月。大概是1979年去的吧,我当团长。那十个月,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锻炼。那时候我主要学硬件和编软件。我记得第一次编软件,是用COBOL 编一个具备财务功能的软件,有中文的和片假名 的打印,也挺复杂的。我编出来后,第一次测试好像有三个错;第二次改,结果错变成五六个了;但第三次就一次通过了。那个老师就说:“你要没几年的软件基础,你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其实我几乎一点基础都没有。

当然我有一个比较好的背景,就是我在有了设计计算机的基础后,再转行搞通信的。在数据所的那几年,我还是积累了一些计算机在硬件、软件上的知识的。 我也是阴差阳错地,赶上前面做的工作都为后面的发展打下了一些基础。 那个时候,日本也还不具备计算机网络,就是一个大型计算机联机系统,通过专用终端 远程连接到大型机主机系统。终端联网的协议 也是专用的。我发现那里面有个通信系统,是有协议的。我就拿一个电传机和主机联机试,把那个协议给试出来了。测试过程也很简单,就是我给它一个询问,它给我一个应答。我就在那儿反复地试,最后把它的通信协议搞清楚了。

我把那个通信协议搞清楚,目的是想把国外大型机与国产的TQ15、TQ16等计算机连起来。搞个计算机联网系统。异种计算机联成一个网,这是国内第一个做出来的。当时我还有一个创新的想法,大约在1980年,清华刚做出PC机,我就买了两台,把PC机改造成一个网络终端,然后给它加上通信软件。胡筑华 是数据所的,这个事情是我自己设计的框架,她写的软件。

我们做的就是一个通信软件,类似一个浏览器。这个东西,PC机刚出来我们就做出来了,但是在中国当时就是没有这种商业头脑。胡筑华后来跟我说:“刘所长,当时我们如果有经济头脑,在那时申请专利,我们俩就发了。”我是过了六七年以后,在计算机报上看到IDG 有个预测,说未来几年,PC机加上通信软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际上,那时我们已经做出来五六年了,就是没有经济头脑。 A1lvlf3VtkG/SZeyuvDrdzEXfEonwj5Yfv3v7uD+ceeAmVgKI5v0UdYp/Po7G73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