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综述
一、编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迎难而上,奋发作为,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
1.业务收入翻倍增长
2012年以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均增长18.1%,高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4.6个百分点。2016年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4.8万亿元,是2012年的1.95倍。
2.效益水平稳步提升
2016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销售利润率为10.4%,比2012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65.5元,比2012年降低3.2元。
3.产业影响力显著增强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影响力显著增强的五年。产业加速向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渗透,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核心支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创新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是消费升级的重要助力。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带来了更多的新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不断催生新的业态和经济增长点,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来源。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席卷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也迎来变革、创新、跨界、融合的新机遇,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协同制造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业态加速涌现,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加快创新。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快速变革期,强化对产业的综合监测分析具有很强的迫切性。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2017年编制了“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通过构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从定量的角度勾勒出产业发展图景,综合评估产业发展水平及成效,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产业发展的不足,以期把握产业综合运行态势,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二、编制过程
(一)厘清产业监测现状,编制指标体系
对当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监测现状进行摸底,确保指标体系中为数据易获取且来源权威的指标。在此基础上,遵循产业评价理论和软件产业发展特点,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发展目标为依托,借鉴国内外主流指标体系,确定指标体系框架及具体指标。形成指标体系初步框架后,与产业主管部门、统计专家、产业专家进行沟通,在充分吸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改完善。
(二)构建评价模型,进行指数试算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初步构建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和测算模型。为验证测算模型的准确性,进行数据预采集,并进行指数试算,通过测算结果初步分析,校验测算模型。
(三)广泛征求意见,明确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
组织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召开座谈会,就指标体系框架设计、指标选取及测算方法进行沟通,对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最终形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测算方法。
(四)邀请业内专家,确定指标体系权重
邀请来自中央及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北大、人大、中科院等高校,行业协会,中国中小企业促进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软件百家”重点企业的几十位专家对指标体系权重进行打分,根据专家打分情况,通过加权平均处理确定指标体系权重。
(五)开展实地调研,了解产业发展动态
赴北京、惠州、深圳共计14家企业调研,涉及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机器人等领域,通过与企业座谈交流,掌握产业最新发展动态,为指数分析奠定基础。
(六)采集数据并计算,形成分析报告
数据主要来源于工信部及统计局,少量数据通过向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数据采集完成后,采用灰色关联法计算出全国及国内各省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并在对指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
三、构建依据
(一)理论依据
一个完整的产业评价一般由“产业当前运行要素评价”和“产业未来驱动要素评价”两部分组成。其中,“产业当前运行要素评价”聚焦当前产业运行现状,包括规模评价、绩效评价等;“产业未来驱动要素评价”聚焦产业未来发展动力的核心要素培育状况,包括产业内部驱动要素和产业外部驱动要素评价。
(二)现实依据
产业评价目标应与产业发展目标相契合,因此,产业发展目标是构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指数的现实依据。根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425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备,产业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融合支撑效益进一步凸显,培育壮大一批国际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并从产业规模、技术创新、融合支撑、企业培育、产业集聚五个方面提出了量化指标。以发展目标为依据,可提炼相应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目标
(三)指标体系借鉴
当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评价较少,从共通性的角度考虑,可以借鉴已经比较成熟的竞争力评价、高技术产业评价、现代服务业评价,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的确立提供参考。国内外发展指数评价维度借鉴如表2所示。
表2 国内外发展指数评价维度借鉴
四、构建原则
(一)可操作性原则
在指标选择上,采用易于量化、易于获取数据的指标,数据来源渠道权威可靠,如工信部等权威机构直接统计数据等,保证测算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二)导向性原则
指数的构成指标设计应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工信部行业管理重点进行,通过指数评价,实现引导产业发展的目的。在指标选取时,重点考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渗透支撑及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发展情况等。
(三)可比性原则
在指数构建时,注意评价结果的横向、纵向可比。横向主要指不同省市之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对比分析,纵向主要指全国或主要地区在不同年度的自身对比分析。
五、指标体系
根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指数构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借鉴国内外发展指数评价维度,从产业现状和产业未来发展两个角度设置一级指标,其中产业现状用“规模效益”和“服务支撑”进行评价,一方面衡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当前状况,另一方面结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核心支撑”的定位,从供给的角度重点衡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撑情况;产业未来发展用“成长创新”和“发展环境”进行评价。在一级指标框架下,结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目标,借鉴国内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确定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最终,形成由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19个三级指标构成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
表3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续表
六、计算方法
(一)数据来源
除特别标注外,数据均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地方经信委。
(二)权重确定方法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以“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指标体系权重如表4所示。
表4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指标体系权重
(三)评价方法
全国及细分行业评价以2014年为基期进行指数计算,保持指标体系架构不变,根据行业特点对指标进行微调。分省市评价 选用灰色关联评价模型,比较各省市指标数列与2020年目标数列几何形状的接近程度,几何形状越接近,其关联度越大。通过关联度排出评价对象之间的优选顺序。
对于一个参考数据列 x 0 ,比较数列为 x i ,则第 i个评价对象第 k个指标与第 k个最优指标的关联系数ε i (k)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ρ ∈[0,1],一般取 ρ=0.5。
(四)分指数和综合指数的合成方法
根据计算出的关联系数,分别计算出发展水平指数、服务支撑指数、发展活力指数、发展环境指数,然后根据四个分指数加权计算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
分指数的合成方法如下:
分别代表发展水平指数、服务支撑指数、发展活力指数、发展环境指数。
综合指数的合成方法如下:
第二章 2016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
一、综合指数分析
(一)产业“十三五”开局良好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面临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开局良好,综合指数得分逐年提高,2016年为135.9分,比2015年提高13.6分,增长率为11.1%(见图1)。
(二)服务支撑作用凸显
从综合指数构成看,2016年规模效益、服务支撑、成长创新和发展环境指数的得分分别为119.2分、173.6分、132.9分和119分,比2015年分别提高了10.4分、37.7分、0.9分和7.1分,增长幅度分别为9.6%、27.7%、0.68%和6.3%。而这四个指数在2015年的增幅分别是8.8%、35.9%、32%和11.9%。可以看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服务支撑作用凸显,成长创新和发展环境指数增幅下滑,影响了2016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见图2)。
图1 2014—2016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
图2 2014—2016年分项指数情况
二、分项指数分析
(一)规模效益分析
规模效益指数包括规模总量和盈利能力两项指标。2016年规模效益指数同比增长9.6%,低于总指数的增幅。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业务收入高位趋缓,效益水平稳步提升
2016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4.8万亿元,同比增长12.57%,增速比2015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虽然增速放缓,但仍然是服务业中增长较快的行业(见图3)。2016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销售利润率为10.36%,较2015年增长0.51个百分点,为201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见图4)。
图3 2012—2016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图4 2012—2016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效益情况
2.服务化趋势明显,产业结构高端转型
2016年,软件产业三个细分行业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2.6万亿元,占软件产业比重达54.1%,比2014年提高3.56个百分点,呈持续增加态势(见图5)。2012—2016年信息技术服务年均增速为19.15%,高于软件产品开发增速1.55个百分点,高于嵌入式系统软件增速3.61个百分点。从信息技术服务内部构成看,数据服务、运营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所占比重也在不断提高,从2014年的36.55%提高到2016年的40.78%,高端转型态势明显(见图6)。
(二)服务支撑分析
服务支撑指数包括行业应用、智能制造支撑、安全支撑、电子商务应用四个指标。2016年服务支撑指数同比增长27.7%,是所有分项指数中增长最快的一个。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引领各领域创新
2016年,应用软件在金融、医疗、教育、能源等领域深入渗透,不断催生行业新模式,是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的关键动力。应用软件服务支撑能力较2015年提高了9.46%。
图5 2014—2016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结构对比
图6 2014年和2016年信息技术服务结构对比
2.服务制造强国战略
201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重大政策,协同“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加快制造强国战略的落实,在政策的推动下,面向制造业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迅速发展。2016年,智能制造支撑指数得分165.6分,比2015年增长26.8%。
3.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已从产业隐患上升到事关全局的国家战略性问题,在高速发展的新兴信息技术领域尤为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全产品需求日益增长,2016年软件产业安全支撑指数得分204.9,比2015年增长33.6%,高于综合指数增速22.5个百分点。
4.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 26.1万亿元,同比增长 19.8%,交易额约占全球电子商务零售市场的 39.2% 。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对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服务的巨大需求,2016年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服务支撑指数得分 244.3分,比 2015年增长 41.9%。
(三)成长创新分析
成长创新指数包括创新能力、新业态发展、大企业培育、产业集聚和国际化五个指标。2016年成长创新指数同比增长 0.68%,增幅较 2015年下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研发投入保持较高水平,知识产权储备持续增强
2016年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指数得分115.0分,比2015年提高7.6分,增长率为7.1%,高于成长创新指数整体增幅。2016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发投入4545亿元,占软件业务收入比重达7.17%,比“十二五”初期提高了1.85个百分点(见图7)。根据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IRI发布的“2016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World Top 2500 R&D investors),我国研发投入前100名企业主要集中在汽车及其零配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IT硬件及设备、工业工程、建筑及材料、电子及电气设备领域。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为12%,在主要行业中排名第二位,仅次于汽车及其零配件行业(见图8)。2016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软件著作权数量超过2万件,是2011年的3倍。
图7 2010—2016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发投入情况
图8 我国研发投入100强企业行业分布
2.产业创新活跃,新业态发展迅速
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驱动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进入新一轮创新活跃期。2016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新业态发展指数得分259.8分,在各指标中指数得分最高。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业态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生态建设和商业模式日益丰富,已经逐步从试点迈入实际应用阶段,成为产业的新增长点。
3.大企业培育增长放缓
大企业培育指数得分88.3分,较基期下降了11.7分。根据2016年发布的第15届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情况,软件百家企业共完成业务收入6005亿元,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全行业收入比重为12.45%,比2014年基期水平下降了1.74个百分点(见图9),大企业培育增长放缓成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成长创新指数增长乏力的原因之一。
图9 第10~第15届“软件百家”企业收入情况
4.出口增长低于全行业增速,企业境外并购交易保持活跃
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国际化发展方面有喜有忧,出口经历2015年的增速放缓后,一直以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软件业务出口占软件业务收入比重下滑,成为影响软件产业成长创新指数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2016年全国软件产业实现出口519亿美元,同比增长5.8%,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渗透和新兴技术的不断创新,企业加速跨界发展步伐,通过并购合作抢占新市场或补充自身短板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相关并购交易持续增长。2016年,在出境并购方面,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并购规模为93.40亿美元,仅次于工业行业,排名第二位,出境并购交易的数量最多,为58例(见图10)。
(四)发展环境分析
发展环境指数包括基础设施、政策环境、人才环境三个指标。2016年,发展环境指数同比增长6.3%,低于2015年11.9%的增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图10 2012—2016年信息技术服务业出境并购交易金额及数量
1.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2016年,我国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网民规模达7.3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比2015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到6.9亿个,比2015年净增1.1亿个,同比增长19.6%。2016年基础设施指数得分142.1分,比2015年提高了17.5分,增长率为14.1%。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提升,2016年全国软件产业重点公共服务平台数量较2015年增长24.2%。
2.政策推动日益强化,制度调整接续影响执行效果
政府接连出台促进服务业增长、提高服务业水平的政策,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2015年,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和地方政策相继出台,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战略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利好政策连续出台,有力地带动了产业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简政放权深入推进,双软认定依规取消,但在接续文件发布之前,通过“双软认定”进行落实的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等政策受到一定影响。2016年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已退税额占应交税额比重为14.7%,比2015年下降2.8个百分点,成为影响发展环境指数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
3.人才供给逐年增加,高层次人才比重有所提高
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是产业快速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2016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为586万人,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类本科毕业生超过30万人,同比增长4.9%,增幅比2015年同期提高了1.5个百分点。软件产业人才结构有所优化,人才环境指数得分103.8分,比2015年提高3.6分,主要是高层次人才比重有所增加,从2015年的10.2%提升至2016年的10.6%。
第三章 2016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区域发展情况
一、综合指数分析
(一)指数得分及排名
根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指标体系,计算出2016年各省市软件产业综合指数,其中,广东省指数最高,为76.73,与“十三五”目标值差23.27;平均值为65.80,均值以上省市10个,具体指数及排名情况如图11所示。
图11 2016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指数均值以上省市情况
(二)发展情况分析
1.产业从东向西呈梯次发展格局
从2016年综合指数得分看,位于东部地区的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山东、上海领先优势明显,指数得分远高于其他省市,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领先力量。其中,广东、北京、浙江、江苏排名稳定,连续三年分列前四名。2016年,山东超过上海位列第五。东部地区经济实力雄厚,人才技术密集,既拥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巨大市场需求,又具备优质的产业发展要素资源,形成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东部相对集聚的格局。福建、四川、辽宁、湖北、湖南、山西、吉林、陕西、重庆、黑龙江、天津、安徽、河北、河南指数得分差异相对较小,每年排名略有变动,但基本稳定在第7~20位之间,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内蒙古、海南、宁夏、贵州、江西、云南、新疆、甘肃、广西、青海指数得分相对较低,以西部地区为主,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潜在力量。
2.东部和西部地区呈“两头快速增长”态势
与2015年相比,指数增长较快的省市有浙江、广东、北京、天津、黑龙江、四川、江苏、内蒙古、山东、吉林和福建,指数增速均超过3%,其中浙江最快,指数增速达5.8%。可以看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呈现“两头高速增长”态势,一方面,东部地区产业集聚效应凸显,集群内产业内生发展动力强劲,促进地区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高速增长。受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加快推进影响,天津软件产业指数排名比2015年提高7位,其中2016年1—11月,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对津、冀共投资129次,同比增长48.3%,投资金额24.0亿元,同比增长61.0%。另一方面,一些西部省市紧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变革机遇,结合自身优势,从无到有地培育和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2016年内蒙古成为继贵州之后的西部地区第二个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产业排名比2015年提高5位。
3.各省市产业发展特色鲜明
北京、广东软件产业全面发展,各项实力均处于较高水平,规模效益、服务支撑、成长创新、发展环境指数得分都在70分以上。江苏嵌入式系统软件、工业软件和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服务增长突出,对国民经济的服务支撑作用凸显,服务支撑指数居各省市首位。重庆市成长创新能力和发展环境不断增强,带动产业规模和服务支撑能力加快提升,2016年重庆市软件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成为全国第13个、西部第3个迈入千亿元软件产业的省级行政区。2016年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重庆市软件产业发展特点分别如图12~图15所示。
图12 2016年广东省软件产业发展特点
图13 2016年北京市软件产业发展特点
图14 2016年江苏省软件产业发展特点
图15 2016年重庆市软件产业发展特点
二、分项指数分析
(一)规模效益分析
1.指数得分及排名
根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指标体系,计算出2016年各省市软件产业四个一级指标中“规模效益”指数,其中,广东省最高,为77.28分,与“十三五”目标值差22.72分。均值65.82分,均值以上省市9个,具体指数及排名情况如图16所示。
图16 2016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效益指数均值以上省市情况
2.发展情况分析
中部和西部地区在规模效益增长方面表现好于综合指数。从2016年规模效益指数增长速度看,贵州、河南、宁夏、青海、新疆指数增速快于综合指数增速,按规模效益排名的名次较综合指数排名有大幅提升。
(二)服务支撑分析
1.指数得分及排名
根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指标体系,计算出2016年各省市软件产业四个一级指标中“服务支撑”指数,其中,江苏省指数值最高,为74.95分,与“十三五”目标值差25.05分。指数均值63.79分,均值以上省市8个,具体指数及排名情况如图17所示。
图17 2016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服务支撑指数均值以上省市情况
2.发展情况分析
从区域分布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服务支撑能力呈两极分化格局。江苏、北京、广东、浙江、山东、四川、上海、辽宁、福建、陕西、湖南、天津、湖北2016年服务支撑指数得分较高,其他省市得分差异不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显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服务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不同省市各具特色。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深入实施,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软件企业加快供给侧改革步伐,深入挖掘用户的深层需求,研发高品质的产品,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服务支撑作用凸显。江苏省服务支撑指数为74.95分,居各省市首位,江苏省传统软件企业充分把握金融、能源、通信、医疗等行业普遍面临结构升级的契机,以相关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化改造需求为切入点,加强对嵌入式系统软件的研发和云计算等服务化转型,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2016年嵌入式系统软件实现收入2882亿元,同比增长23.7%。浙江主要在行业应用软件和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方面有较强的实力,上海、天津、辽宁、福建在工业软件方面优势突出。四川和陕西是西部地区仅有的两个服务支撑指数得分较高的省市,其中四川在信息安全支撑方面发展迅速,陕西在行业应用软件服务方面聚集了一批优秀企业。山东服务支撑指数得分67.34分,居第五位,以国产自主可控软件为特色,在ERP软件、安全软件、工业软件等领域居全国前列。
(三)成长创新分析
1.指数得分及排名
根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指标体系,计算出2016年各省市软件产业四个一级指标中“成长创新”指数,其中,广东省最高,为80.30分,与“十三五”目标值差19.70分。指数均值66.55分,均值以上省市14个,具体指数及排名情况如图18所示。
图18 2016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成长创新指数均值以上省市情况
2.发展情况分析
东部地区引领软件产业的成长创新,中西部地区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广东、浙江、山东居各省市成长创新指数得分前三位,在创新能力、新业态发展、大企业培育、产业集聚及国际化方面综合实力较强。湖北、湖南、内蒙古、重庆等中西部省份成长创新指数得分较高,在成长创新指数中的排名均高于在总指数中的排名,显示出较高的产业发展活力。
(四)发展环境分析
1.指数得分及排名
根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指标体系,计算出2016年各省市软件产业四个一级指标中“发展环境”指数,其中,广东省最高,为75.60分,与“十三五”目标值差24.40分。指数均值67.19分,均值以上省市14个,具体指数及排名情况如图19所示。
图19 2016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环境指数均值以上省市情况
2.发展情况分析
发展环境指数分布情况与软件产业东中西梯次产业格局相一致。从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指数得分情况看,位于软件产业发展第一梯队的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山东、上海等东部省市发展环境指数得分也居前列,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环境指数得分总体偏低。
各省市从基础设施、政策、人才等不同方面发力提升软件产业发展环境。北京在互联网普及率、企业享受税收优惠两个指标得分排名中均居首位,表明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环境优越,软件产业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天津市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表现突出,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4680Gbps,光纤覆盖率100%,提前实现“宽带中国”的建设目标。福建省软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福建星瑞格软件有限公司与台北库柏合作开发星瑞格国产数据库源代码及技术移转公共服务平台,总投资3.5亿元,为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库软件;由新大陆和上润两家龙头企业牵头成立海峡物联网应用促进中心,与厦门物联网协会、福州开发区物联网产业协会、福州大学物信学院等开展合作,为物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搭建交流对接平台;积极推动建设星云大数据服务平台、物联网支撑运营平台、数字家庭创新应用服务平台,提升数据接入服务水平。2016年北京市、天津市、福建省软件产业发展环境特点如图20~图22所示。
图20 2016年北京市软件产业发展环境特点
图21 2016年天津市软件产业发展环境特点
图22 2016年福建省软件产业发展环境特点
第四章 2016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细分行业发展情况
一、软件产品开发行业
(一)行业发展水平加速提升
2016年,我国软件产品开发行业综合发展指数得分137.0分,比2015年提高22.1分,增长率为19.2%,增幅与2015年的11.5%相比扩大7.7个百分点,在整体经济发展放缓的背景下,行业呈现较好发展态势(见图23)。
图23 2014—2016我国软件产品开发行业综合发展指数
从综合指数构成看,2016 年软件产品开发行业规模效益、服务支撑、成长创新和发展环境指数的得分分别为 126.4分、163.6分、142.8分和 111.1分。其中,规模效益、服务支撑、成长创新指数比 2015年分别提高了 20.7分、35.8分和 27.8分,发展环境指数得分比 2015年下降了 2.3分。四个指数的增长幅度分别为 19.6%、28.0%、24.2%和-2.0%,而 2015年增幅分别为 5.7%、27.8%、15.0%和 13.4%。可以看出,2016年软件产品行业规模效益持续提升,服务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成长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有力地支撑了综合指数的增长(见图 24)。
图24 2014—2016年软件产品行业分项指数情况
(二)收入增长放缓,效益水平显著提升
2016年软件产品开发行业实现收入1.5万亿元,同比增长10.04%,增速比2015年同期下降1.91个百分点,比全行业增速低2.6个百分点(见图25)。销售利润率为15.09%,比2015年大幅增长3.79个百分点,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来最高水平(见图26)。
图25 2011—2016年软件产品开发及全行业收入增长情况(%)
图26 2012—2016软件产品开发及全行业销售利润率情况(%)
(三)移动互联网浪潮推动行业新业态迅猛发展
2016年,软件产品开发行业新业态发展指数得分260.7分,同比增长54.7%,大幅高于成长创新指数30.5个百分点。主要是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移动APP快速增长态势。当前移动应用数量众多,功能各异,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2016年我国移动APP收入同比增长52.1%。
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
(一)行业发展水平高位波动
信息技术服务已成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业态加速演进,为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源,并带动产业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延伸。2016年,我国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综合发展指数得分141.7分,比2015年提高13.9分,增长率为10.9%,增幅与2015年的27.8%相比下降了16.9个百分点(见图27)。
图27 2014—2016我国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综合发展指数
从综合指数构成看,2016年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规模效益、服务支撑、成长创新和发展环境指数的得分分别为 116.4分、202.5分、138.5分和 109.7分。四个指数的增长幅度分别为5.6%、38.7%、-4.5%和 2.5%,而 2015年增幅分别为 10.2%、46.0%、45.1%和 7.0%。其中,规模效益、服务支撑、发展环境指数比 2015年分别提高了 6.2分、56.5分和 2.7分,成长创新指数得分比 2015年下降了 6.6分(见图 28)。可以看出,2016年服务支撑能力的提升支撑了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综合指数的增长,但规模效益、成长创新和发展环境指数增速放缓或下滑影响了综合指数的增速。
图28 2014—2016年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分项指数情况
(二)信息安全的服务支撑能力快速提升
随着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增多,专业的信息安全系统建设与运维服务需求迅速增长,信息安全服务也演化为多技术、多产品、多功能的融合,多层次、全方位、全网络的立体监测和综合防御趋势不断加强,以满足复杂的信息安全需求。随着虚拟化及云服务理念的渗透,信息安全盈利模式由软硬件产品向服务转移,2016年安全支撑指数为160.9分,比2015年提高40.9分,同比增长34.1%。
三、嵌入式系统软件行业
(一)行业发展水平提升相对平缓
嵌入式系统软件行业是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领域的智能化需求拉动了行业增长,嵌入式系统软件已成为产品和装备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增值的关键性、带动性技术。2016年,我国嵌入式系统软件行业综合发展指数得分116.5分,比2015年提高3.1分,增长率为2.7%(见图29),指数增速与软件产品开发行业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比相对平缓。
图29 2014—2016我国嵌入式系统软件行业综合发展指数
从综合指数构成看,2016年嵌入式系统软件行业规模效益、服务支撑、成长创新和发展环境指数的得分分别为 109.3分、140.3分、110.0分和 107.6分。四个指数的增长幅度分别为-4.9%、13.3%、4.8%和-2.3%,而 2015年增幅分别为 15.0%、23.8%、5.0%和 10.2%。其中,服务支撑、成长创新指数比 2015年分别提高了 16.4分和 5.0分,规模效益、发展环境指数得分比 2015年分别下降了 5.7分和 2.5分。可以看出,成长创新和服务支撑指数保持平稳增长,规模效益和发展环境指数增长略有下滑,影响了 2016年嵌入式系统软件行业的发展水平(见图 30)。
(二)研发投入强度稳步提升
2016年,嵌入式系统软件行业研发投入强度6.0%,高于2015年同期0.3个百分点,高于2014年1.2个百分点,反映在创新能力指数上,2016年得分124.1分,高于综合指数6.0分,有力地支撑了嵌入式系统软件行业综合指数增长(见图31)。
图30 2014—2016年嵌入式系统软件行业分项指数情况
图31 2014—2016嵌入式系统软件研发投入强度情况(%)
(三)大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行业集中度提高
2016年发布的第15届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中,嵌入式系统软件企业收入2421亿元,同比增长18.2%,增速比2015年同期提高10.3个百分点。前百家企业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占全部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的比重也进一步提高,2016年达34.0%,比2015年提高4.7个百分点,行业集中水平高于软件产品行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16年,大企业培育指数为109.7分,同比增长16.0%。
四、综合比较
从各细分行业总指数增长速度看,软件产品行业综合水平提高最快,指数增速为19.2%,高于全行业8.1个百分点(见图32)。从分项指数看,软件产品行业在规模效益和成长创新两个方面提升最快,指数增速分别为19.6%和24.2%;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在服务支撑和发展环境两个方面提升最快,指数增速分别为38.7%和2.5%(见图33)。
图32 细分行业2016年综合发展指数增长情况对比
图33 细分行业四个分项指数增长情况对比
第五章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一)支持软件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已形成
继2015年国家层面出台了《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一系列文件支持引导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业态发展之后,2016年是各地密集出台云计算、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规划的一年,鼓励软件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政策得到进一步细化落实,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为软件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智能制造、业务云化蕴含巨大的市场潜力
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趋势凸显,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增长迅速。随着《中国制造2025》及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发布和实施,以及地方配套方案密集出台,围绕智能制造的软件产品和服务市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内新业务、新需求不断增加,业务数据逐渐增多,IT系统对性能的要求也随之增高,传统IT架构不再适应新业务增长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传统IT架构进行改革,由传统分离式基础架构开始向云计算、云数据中心基础架构转变。当前,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向全面云化转型,传统企业也加快了面向用户业务的云化步伐,未来不断增长的企业云化转型需求将为软件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三)“一带一路”助推软件企业走出去
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和先导,是整个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核心,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将带动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走出去。不少处于“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仍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为我国软件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创造了机遇,跨境电子商务、通用软件、软件外包等领域将加速增长。此外,其他产业在开拓海外市场过程中也带动了我国软件企业走出去,如高铁的国际化发展将带动面向高铁市场的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国际化。
(四)产业发展所需的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宽带的普及和网速的提升,能够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是软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高速光纤宽带网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骨干网络架构进一步优化,宽带网络覆盖率不断提升,大数据、云计算基础设施加速布局,对于拓展电子商务发展空间、促进新兴业态发展、扩大信息消费需求均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面临的挑战
(一)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
从国际贸易看,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出口仅占很小份额,且很大一部分是以嵌入式软件形式随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主要市场仍在国内。从企业发展看,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缺乏有国际影响的大企业,2015年微软实现业务收入936亿美元,相当于我国软件百家企业业务收入之和。
(二)核心竞争力不足
我国软件企业对核心技术掌握不足,软件产品以应用型软件为主,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需要依赖国外系统软件作为开发平台。这导致我国在开发技术、开发工具和开发理念方面更多的是充当追随者,而不是领导者。
(三)人才供给存在结构性矛盾
作为高智力密集型产业,人才问题一直是困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产业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领军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紧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间存在偏差,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需再培训才能承担开发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