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拨开数字化的“迷雾”

1996年,尼葛洛庞帝出版了他的代表作《数字化生存》,在书中,他展望未来,认为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会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终将进入一个新的世界——数字化世界。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生产要素进行数字化呈现,生产关系进行数字化重构,经济活动将以数字化形态开展。

这是一种在数字空间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全新生存方式。我们进行网购、网聊、网络学习、网上就医及网络化的生产制造,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延伸和超越。尼葛洛庞帝由此成为预测未来的著名学者,他提出的数字化服务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快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数字化服务

何为“数字化服务”?

虽然业界人士都在谈论这个话题,但对于数字化服务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和清晰的认知,更多的还是从与传统的信息服务,也就是话音通信、短彩信等简单的增值服务对比而言。

从信息通信产品形态的对比看,最基础的就是简单的接入服务,如话音和短彩信之类,这种产品属于单一形态,电信运营商依靠这些简单初级的产品,实现“一招鲜吃遍天”,快速获取大规模的用户市场。但如今互联网与通信技术,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连接和通话服务,而是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服务领域,包括电子商务、社交、广告、企业服务、医疗健康、教育、信息安全等细分领域,由此不断衍生出了新的服务形态。这些业务相比传统的通信服务,形态各异,差异化很大,而且单一体量都无法与通信服务的规模相比较,属于长尾市场。但一旦顺利打开市场,积少成多,通过不同业务组合的复合式增长,也能够形成拉动运营商收入的新的增长动力。这种与传统产业领域有机结合产生的全新的信息服务产品,称为数字化服务。

也可以从数字化服务和传统电信业务关系的角度来定义数字化服务,按照这一思路,传统的通信业务,都是基于通信网络实现的,这在电信研究咨询机构 OVUM 看来,是一种狭义的“基于网络”的服务。相反,OVUM将数字化服务定义为一种“超越网络”(Beyond the network)的服务,包括通信、娱乐、电子商务和支付、广告和大数据、云、安全和信任、物联网、智能家居,垂直领域7大类、24小类业务。

另一家从事IT和信息咨询服务的公司Gartner,认为可以从生产体系角度划分出数字化服务与传统电信增值业务的区别:前者是以数据为中心(Data-Centric)或软件为中心(Software-Centric)的服务,生产方式是生态化、系统化和开放式的;而后者是以网络为中心(Network-Centric)的服务,生产方式是封闭的“围墙花园”形式。由此,Gartner认为数据化服务主要分为云服务、健康、场景服务、IP通信服务、金融服务、平台、企业IT、富媒体及机器通信9大类业务。

综上所述,从这些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对数字化服务的界定看,我们可以认为,电信运营商提供的话音、短彩信、数据流量等基础服务之外的新业态都可以算作数字化服务的范畴。当然,数字化服务的外延会比较广泛,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边界。

数字化服务的产生,本质上还是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深,社会的各个生产生活要素都在“数字化”,而各种活动本身也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这些经过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后的活动形态,也都可以称为“数字化服务”。

通信市场最先感受数字化冲击

事实上,最先感受到数字化服务冲击的,恰恰就是信息服务本身的提供者——通信企业,特别是我们常说的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移动、电信和联通等提供通信服务的公司)。电信行业曾经是一个稳定和封闭的产业系统,电信运营商采购终端设备,搭建网络设施,提供通话服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但是随着新的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电信行业通过网络管道提供话音、短彩信和上网流量等基础信息服务的传统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更主要的是,受到了来自互联网企业的强大挑战。丰富多彩的互联网应用,占据了通信管道的绝大部分流量,而互联网企业也借助网络与用户建立了直接的联系,曾经主导整个信息通信产业的电信运营商,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生存压力,而开始积极探索转型。

专业电信咨询公司Chetan Sharma提出了“第四波增长”(The 4th Wave)的观点,指出电信企业的收入增长先后由三类业务驱动,即话音、短彩信和接入,即将面临由一系列应用和服务组成的“第四波增长”,这一理论被Sprint、AT&T等美国电信运营商接受,用在了自身的企业发展战略中。

代表全球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组织GSMA协会,在其“The Mobile Economy 2014”报告中也提出了类似的数字化服务的观点,GSMA认为,当运营商的话音和短彩信走向饱和的时候,收入的增长就需要依靠更多的数据业务来拉动。时至今日,电信行业的企业都已经充分认识到,要实现收入增长,企业保持良性运转,必须要超越话音、短彩信和基础流量服务这种局限,探索业务的升级,用数字化服务来带动企业的二次发展。由于电信运营商在产业链的特殊地位,也由于市场被互联网激发出来的更多样化的需求刺激,让电信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包括设备提供商、终端制造商、软件集成商、内容服务商都在思考如何提供数字化服务,如何在日益复杂的产业竞争中,与用户建立更为紧密的连接。

相比传统的信息化服务,数字化服务以软件为中心,更需要众多的信息技术和产业合作伙伴来共建生态系统。同时,数字化服务已经超越了简单的通信服务领域,正在渗透到我们生活和生产中的所有领域。

数字化服务的发展,本身不再仅仅是一家企业或者一个网络就能够覆盖和完成的,如今最重要的三个技术要素——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将成为数字化服务深入的关键基础。通过物联网实现更广泛的人和物的连接,打破现实世界里时空的阻隔,将所有信息在线化;有了普遍连接和时时在线,就可以产生和传送海量的数据资源,大数据技术可以将数据资源实现价值化;通过普遍的云计算服务,将信息和数据转化为各类数字化服务形态,解决人们具体生活和生产场景中的问题。一个数字化时代的生活图谱就此形成。

链接阅读:中国数字化全面提速

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消费模式的兴起,也带动中国的数字经济快速发展。201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约为18.6万亿元(约合2.7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2016 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 22.6 万亿元,增速高于当年GDP增速,占GDP的比重达到 30.3%,同比提升2.8%。同时也看出,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已达到69.9%。数字经济已成为近年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我们能够看到,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缓慢回落,过去那种高歌猛进的发展态势已经不复存在。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新兴消费人群的萎缩,也对企业的市场前景带来不利影响,但中国政府正在从各个方面积极布局,推出一系列鼓励政策,把握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数字化发展机遇。

互联网+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简单地理解为互联网+各种行业,但就其内涵远不止如此。这是依托以互联网(包括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主的信息技术,优化传统产业内部的生产要素,提升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重构商业模式,来实现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创造出更大的需求空间和市场价值。

2015年3月两会期间,作为人大代表的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表达了对经济社会创新的建议和看法。他呼吁,国家要大力推动“互联网+”的发展,通过鼓励创新创业、跨界融合等方式,提升整体的经济发展。

让“互联网+”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互联网+”,促进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若干能形成新产业模式的重点领域发展目标任务,成为我国“互联网+”顶层设计。“互联网+”正式成为国家战略,逐步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带动了各行业的创新能力提升,也成为企业转型的新动能。

互联网作为数字化发展的核心技术推动力,在中国各个行业的数字化发展中也扮演着先行军的作用。有了顶层设计路线,之后便是推动互联网与各个具体行业应用相结合的工作。在《指导意见》出台之后,中国政府随后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从政府层面,鼓励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中的优化配置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之中,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数字经济新形态,来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中国“互联网+”相关政策相继出台:

《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

《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 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

“数字经济”与“互联网+”一脉相承,又更进了一个层次。“互联网+”强调的是连接,“数字经济”强调的是连接之后,有产出、有效益。“互联网+”让数字化服务成为所有企业追求的共同目标,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带来海量的数据需求,以及如移动支付、位置服务、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等创新的业务模式,也为各类企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智能制造2025

近年来,关于信息技术带动的新工业革命成为全球制造业关注的新趋势,2016年1月,第46届世界经济论坛在达沃斯召开,会议主题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在此次会议上,瑞银集团(UBS)发布《极度自动化和连通: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全球、地区和投资领域的影响》白皮书,指出极度自动化和连通引发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一方面,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快速发展,让生产企业的海量数据能够更快更好地得以获取、存储、计算和交互,生产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更加提高,企业在技术层面将逐步实现全智能化的生产;另一方面,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得更加个性化,用户对创新性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促使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资源使用效率,提升自己的个性化生产能力,确保能够在数字经济大潮下对用户保持足够的吸引力。

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产生了新的智能制造的系统平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制造流程。其中,美国、德国等制造强国纷纷开展战略部署,抢占未来的智能制造高地。特别是德国以开发信息物理系统(CPS)为核心,推行的“工业4.0”战略,带给我国制造业很大的震撼和启发。我国也随之推出了《中国制造 2025》的国家战略,探索建立中国的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推动制造企业和ICT产业的深度合作,实现我国工业的升级转型。

《中国制造 2025》战略的出台,将推动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的智能化应用的提升和改进,必然会给物联网的市场发展带来巨大的空间。根据测算,到 2020 年,中国物联网的连接与相关服务市场的规模将接近 1000 亿美元,尤其是智能制造所必需的的基础硬件,如传感器、集成电路、显示器、可穿戴设备等需求量将会激增,由硬件建立的物联网连接产生的大量数据的存储、计算、分析等工作,也会促进ICT的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对于电信运营商和IT设备厂商等企业,这些都将会是巨大的市场机遇。

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新业态的出现,是数字化对传统生产制造业进行改造的标志,伴随着以往消费侧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之后,生产侧的数字经济也已经起航。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2014 年 9 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一词由此开始走红。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创新和创业的热点领域,吸引了大量的年轻创业者和风险投资机构。在国家层面上,“双创”也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政府鼓励各地成立创孵基地、设立创孵基金,并给予创业者、小微企业等各种优惠政策,由此掀开了持续至今的创业热潮。

互联网、物联网、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都已经成为各类创业的试验场,自然也推动了相关的技术应用的发展,同样,这对于已有的大企业而言,也不失为一次自身转型的机遇。例如,电信运营商,在网络、渠道、计费等方面拥有先天的优势能力,这些都可以为“双创”提供服务平台,辅助创业人员的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享受到创业企业成长带来的收益。

对于那些传统行业而言,创新创业的大潮,激活了长期封闭不变的行业死水,让年轻人才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也撬动了自身行业变革的可能。传统企业,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开放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搭建共享共赢的平台,通过投资于创业者,来推动本行业、本企业的改革创新,从产品、市场、运营、组织和文化等各个方面,与信息通信技术深入融合,实现企业自身的数字化的转型。 /gOaYM6n67aTBb+7phrihFZJF1EFV4LeKbnK38KcPge5DT5rIVqS/GzLepLTTrg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