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产业的演进

一、产业

产业(Industry,或称行业)是指“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产业主要指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一般而言,每个部门都专门生产和制造某种独立的产品,在某种意义上每个部门也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将产业分为3~5个大类。在工业革命后,世界上约1/3的经济都是由制造业而来的。许多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及经济基础都和制造业有关。产业所在的国家与该国的经济之间有着复杂且相互影响的关系。石油、金融和观光为全球前三大规模的产业。信息业成长得也相当快,物流业也是经久不衰。许多产值大的产业来自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国家标准GB/T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行业分为3个产业。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产业,包括农业、采矿业、制盐业等。第二产业,又称次级产业或二级产业,是对第一产业生产出来的原料或其他半制成品进行加工的行业,主要指工业,包括建筑业、制造业、印刷业等。第二产业通常包括属于第一产业的采矿业和制盐业,共分B、C、D和E四个门类,共计45个大类。其中,B类为采矿业,有6个大类;C类属于传统制造业,有32个大类;D类为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有3个大类;E类为建筑业,有4个大类。第三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主要通过行为或行为提供生产力并获得报酬的行业,即俗称的服务业。

二、产业的演进

随着产业的不断演进,经济的改变也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学者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把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见表1-1),即前工业社会(Preindustrial Society)、工业社会(Industrial Society)、后工业社会(Postindustrial Society)。

表1-1 前工业、工业及后工业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征

前工业社会以传统主义为轴心,意图同自然界竞争,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这个时期的人们主要以家庭为社交生活单位,通过制作简单的手工具来进行农业和采集等活动。这个时期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

工业社会的主导活动是商品生产,意图同人造自然竞争。着重以较少的材料得到大量的产出。能源与机器的结合提升了劳动效率,并建构了工作的本质。分工是当时经营的“法则”,于是出现了所谓的例行作业与半熟练的劳工(在数周的训练之后,便能够执行例行作业)。这个时期的人们主要以个人为社交生活单位,通过配合机器来进行商品生产等活动。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层次是从能源革命开始的。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手工业工具的机械化。初期发展的轻工业大都是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材料的,如棉纺、毛纺、粮食加工、食品、酿酒、制糖、卷烟、造纸、木材加工等。由于轻工业的刺激作用,农业向提供轻工业原材料方面发展,这促进了农、林、牧、渔的全面发展,如发展了棉花、烟草、甘蔗、花生等多种作物的种植;毛纺业的需要促进了牧羊业的大发展等。轻工业发展的刺激为轻工业提供了原材料。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农业称为第二层次的农业。在国际上,英国最先进入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层次。18世纪3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至19世纪30年代末,机器棉纺织代替手工棉纺织的过程基本完成。在棉纺织业的带动和刺激下,毛纺、麻纺、丝织及其他轻工业部门,如造纸、印刷等也从工厂手工业逐步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其他工业国家的工业发展也大都如此,如美国、法国最先普遍使用机器的部门也是纺织工业。这个时期,第二产业是主要的生产力来源。

后工业社会则是由卫生保健、教育及娱乐等服务来衡量生活质量的。这个时期的人们主要以社群为社交生活单位,通过艺术地、智慧地、创意地结合各种信息,来进行服务等活动。工业和第三产业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

自工业革命以来,我们见证了巨大的劳动力转变,并在广大的世界范围内开始了从农业和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转变。全球通信、商业及技术的发展,城市化和廉价劳动力促成了这种转变。服务产业成为经济命脉。它创造的新工作潜在地提升了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其中,许多专业化和商业化的服务工作需要高技能的工人。

其实,我们现在已经逐步进入了后工业社会,服务业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以美国为例(见图1-1),从19世纪至今,美国服务业的雇用比率大幅提升,这项增量反映在农业劳动力的大量减少上;预估2050年服务从业人口占80%,大部分工作都被机器所取代。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比也达到了70%,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近6成。

图1-1 1800~2050年美国各部门的就业趋势(预计)

在中国,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2015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逐步攀升至51.4%。在2015年“双十一”期间,零售和餐饮支出达到1700亿美元,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11%,电影票房收入增长了3/5,旅游营收达到2014年同期的3倍,日本、韩国、泰国的中国游客“爆棚”。如图1-2所示,如果以主要一线城市来看,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南京、杭州、成都在2017年的服务业占比都已经超过50%。

图1-2 中国主要一线城市GDP与服务业占比

服务业增长的同时,制造业的产值也不断在收缩,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迫在眉睫。制造业的活动收缩,服务业的繁荣有助于减少制造业下滑对经济增长的拖累;未来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的过剩产能将继续去化,而服务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强,发展服务业有助于实现劳动力从工业向服务业的转移,缓解就业压力。重视过程的、以人的感受为主的服务思维比重视结果的、以物质资源为主的制作思维更灵活、更人性化。此外,相比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工作方式更具有弹性;人们也将有更多的机会在工作中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也能通过配合自身的价值观与兴趣,来调整、改造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甚至能够自己创造一种情境,去满足某种尚未被满足的需求。

三、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世界贸易组织的服务业分类标准界定了现代服务业的九大分类:商业服务,电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国家统计局在1985年《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中,将第三产业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在企业层面,诺特博姆(Nooteboom)用价值链的概念,对所有服务业进行了调研。他的研究发现,从企业到消费者消费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通过专业化来进行服务。例如,制造业可以提供零组件制造服务,知识工作者可以提供信息服务。

托马斯(Thomas)将服务业以人或物来进行分类。如以人为基础的服务,又以知识及能力的深度区分为未熟练的劳动者(如警卫等)、熟练劳动者(如电器维修、餐饮等从业者)、专业人士(如顾问、律师、会计师等)。以设备为基础的服务,又以设备操作的能力区分为不熟练、熟练与自动化的设施所产生的服务,如图1-3所示。

图1-3 服务产业以人或物所进行的分类 tSPEg5qhg9jWOf9j3SHnF6LCkNOJwQx4kYi8+1FEhQg/vJGyHIu0DpnjrCQLq1J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