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Foreword

有一天,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李树林老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提议:“你申请了几百项发明专利,并保持很高的授权率,也拥有丰富的创新管理实践经验,为什么不考虑出本书总结分享一下呢?”

出书,真没想过,因为自己不是这方面的专职研究者;不过,总结性的手稿还确实有几份,源于在华三通信工作期间和同事们进行专利交流时的心得总结。那时,为了推动完成研发测试体系的专利任务,我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提炼了一些心得感悟,其效果还不错,几乎每堂课都能组织大家产生3~4个创新点子。华三通信那几年的授权发明专利量也位居全国前三,仅次于华为、中兴公司,人均发明专利授权量更是遥遥领先。

我与专利的缘分来自在华三通信工作时的主管刘宇副总裁的一句话:“测试体系的人也可以申请专利啊!”这句话可谓是一语点醒梦中人,一直以为只有开发岗位的人,才应关注创新和专利。人就是这样,经常带着某种惯性思维,习惯仰望,喜欢崇拜,遵从惯例。学生时代,大家对有一项专利的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工作了,对能申请专利的同事羡慕不已;却从未想过自己也可以尝试做些工作,直到某件事、某个人、某句话的触动。转眼间,号称含金量最高的发明专利,自己的授权量也超过了300项,2016年还顺利通过了区、市、省、国家的四层筛选,有幸获得了“中国专利优秀奖”。

人的创新能力就像一堆干柴,仅需一个火种,瞬间便可以燃起熊熊火焰,就如同我的前主管的那一句话,一下子便激发了我创新的热情。而组织的创新潜力,也可以依靠有效的创新方法的指导,瞬间爆发出来,就如同我在企业所开展的专利交流一样,效果出乎意料。

经过了十多年的大量实践和市场检验,面对曾经看起来似乎不可捉摸的创新工作和创新管理,我有足够的理论底气;但若要成书,不积累一定量的创新文献研究,还是不敢登大雅之堂。

几十份文献的研究让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量文献对创新思维做了非常好的分析和总结,而这些思维方法在我们平时的研发工作中其实一直在潜意识地应用着。恰巧我之前的专利交流也未曾涉及创新思维的解析,于是我便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或许快速有效创新的关键并不在于创新思维的训练,而在于其他某些因素——想一想,历史上那些大发明家们也不会是先研究创新思维再实践发明活动吧?事实上,类似的观点在近几年的创新专著中也多有提及,即创新方法才是创新活动的关键基础。

拨开纷繁多样的方法论,领悟国际创新大师们的核心理念,结合自己的创新实践和管理实践,我总结了创新的三个简单步骤:发现问题—思维发酵—分拣择取。由于它们英文关键词的首字母和中文关键词的拼音首字母刚好都是“F”,于是便有了“创新步骤3F法则”。至于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的关系,我认为创新方法是“略”,是创新的指导思想;而创新思维则是融入创新实践的“术”,是创新的应用方法。

在“创新步骤3F法则”的培训和实践应用中,我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效的术级方法。设计视频监控系统可靠性的那段时间,业界有一个成熟的 N +1可靠性方案:由1台备机为 N 台主机提供数据同步,一旦某一台主机因故障无法提供服务,备机即接管故障主机的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成本与可靠性折中的功能特性,可惜只能应用于二层网络的环境中,由此带来很多应用部署上的限制。这燃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决心尝试改进一下,看能否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仔细的研究和设计,我发现,只需融合现有的路由技术和健康性检测技术,便可以简单地去除这个限制。

为什么这样的限制会持续存在多年呢?经一番调查分析之后,我终于弄明白了,原来大家将“路由”与“网段”这两个直接相关却又存在一定独立性的概念绑定在一起了,由此无意中扩大了设计的约束条件。其实只要将约束条件缩小,创新的空间便腾出来了。“思维约束3F法则”便由此诞生,利用三个形象的方框,便可以简明地阐述创新活动中的思维限定。这个模型在后来的创新实践和创新管理中获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发明专利的授权抗辩是一个很费劲的脑力活。不过,经历的案件多了,慢慢地便摸索出一套简单、实用的方法——“专利权益3F法则”。它用于指导如何适度地把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从而快速、有效地获得发明专利的授权。与“思维约束3F法则”一样,“专利权益3F法则”也用了三个方框,分别代表不同范围的权益集合,这样可以很好地指导专利权益的申请和保护。

三个“3F法则”基本上概括了我这十多年创新工作和创新管理经验的精髓,也作为工作指导贯穿于我创新活动的始终,实践效果良好。目前我工作的单位宇视科技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也是业界已授权发明专利最多的公司之一。

在十多年的创新工作中,我得到了周围很多同事和朋友们的帮助,没有他们的智慧和努力,我的很多想法便无法获得实证。这里要特别感谢我在华三通信工作期间的主管刘宇副总裁和在宇视科技工作期间的主管刘常康副总裁,他们在创新工作和创新管理方面给予了我大力的支持。感谢宇视科技的张鹏国先生、黄波先生、谢会斌、李福胜、曾文彬、周斌、陈尚武、柴亚琴、裴康、赵子华、任俊峰、赵晖等同事,在创意落地方面给予我的无私帮助。感谢博思佳总裁林祥、华三科技知识产权部程汝刚、阿里巴巴高级专利专家王黎黎、海康威视高级专利专家韩建建、阿里知识产权部袁海芬,以及赵辉、王琳、胡晶、邓黄燕等华为、华三科技和宇视科技的老同事,在专利理论和实践方面给予我很多帮助和指导。感谢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相欣处长、中国科学院的芦翔博士、国家电子计算机质检中心的王铮总经理、杭州市科委王瑛处长、滨江区知识产权局的史琼局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章坚武院长、昆明市教育专家夏琳女士、法国巴黎六大陈媛芳博士、大连理工大学胡伟通博士、岱山农商银行董事长陈斌先生、杭州精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雷艳宁女士、杭州杭氧低温容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浩挺先生、上海继昱消防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寅先生、舟山市教育学家姜珮珮女士、中国海洋大学刁一娜教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人民医院高压氧治疗主任医师张敏萍女士、浙江省港航管理局金建军处长、富阳电信局市场部部长刘薇女士、绍兴市医院主任医师孔淑芬女士、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雨女士、浙江华展设计院国家一级建筑师乐宇先生、上海机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三队教导员李警女士、艾诺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利岗先生、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副处长俞攀先生、滨江区人社局主任宣苏岚女士、滨江区科学技术局局长汤茵女士、滨江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赵玉宝和李明达先生、浙江美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贤斌先生、浙江省发明协会肖洪武先生和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肖海林先生等(皆为朋友,没有顺序之分!)各界的朋友,给予我知识产权相关方面的大力指导和帮助。感谢我的亲人李燕女士、周子容小朋友、周菊琴女士、周燕玲女士、周信菊先生、周信芳先生、周波先生等,给予我各方面的支持,让我能够顺利完成本书的写作。感谢参考文献中的各位创新研究的前辈们,以及一线的专利工作者们为创新工作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李树林老师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推动本书与大家见面。

人类智慧无穷,创新潜力无限。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我个人的心得仅代表一方的实践经验,因此非常欢迎各行各业的朋友们与我(邮箱:13757191239@139.com)共同探讨和交流相关的话题。

周迪
2018年1月于杭州 N3Im34dTiO+2QEHLgcPdIrEo4kHqpL8XREajXGepYSihJSXh0X86hHGlxV8QMiZ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