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关于创新

2.1.1 创新之始

全球著名的木梳企业X公司的总裁Z先生即将退休,遴选接班人选成了第一要务。优秀的接班人是一家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保证,多年的发奋努力和踏实敬业使小D成为了Z老先生心目中的理想人选。

在正式宣布接班人选之前,Z先生想再考验一下小D,以确证自己的判断,也让小D在接受大任之前经受一轮最后的洗礼。

Z老先生布置的任务是,将梳子销往指定的人群——和尚,限时一周。

“让和尚买梳子?”小D苦思多日,终不得解。

与其这样耗费时日,不如前往寺庙调研。于是祖籍舟山的小D直奔普陀山,赶赴这片国内最著名的佛教圣地寻找灵感。

走尽青苔路,转角便是息耒小庄,两旁垂柳成荫,仿佛一处不问世事的净地。拾阶而上,不时有开过的花从枝头跌落到脚下,一束新发的柳枝拂面而过,小D轻折一枝放于鼻前,清香沁脾。

深夜的普陀山梵音缭绕,涛声阵阵,衬得这里的夜晚更加平和、宁静。侧卧静思,小D的思绪如飞絮般乱舞……

恍惚间,一位仙子手持柳枝,款款而来,一袭素净的长裙,薄唇轻启:“非常之题,当用非常之法破之!”小D听后一脸的迷惑,仙子也不多解释,柳枝一抖,将小D带入往昔的大学时光。

小D与宿舍室友们正享用着午间的聚餐,广播里的主持人正与参与者们热烈地进行着脑筋急转弯的抢答游戏。游戏的题目是,一位游客走进一家古董店,饶有兴致地观赏物品并询问价格。当他走到一套精致非凡的梳妆盒前,老板却卖起了关子,无论如何都不愿提供具体价格。这位游客有什么办法可以立刻知道梳妆盒真实的价格呢?

“砸了这个梳妆盒,看老板的赔偿价格。”学生时代的小D率性不羁,引来室友们的一阵哄笑:破坏喜爱的物品就为了一个价格?

画面收起。小D清晰地记得那次他的答案是正确的。仙子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小D,“为什么大家不会认同你的答案,直到主持人揭晓谜底?”小D若有所悟。

柳枝继续将小D带往中世纪的欧洲。

盛大的宴会上,一位贵族向一位绅士发难道:“哥伦布先生,我们谁都知道,美洲就在那儿,你不过是凑巧先上去了呗!如果是我们去也会发现的。”

面对责难,哥伦布不慌不乱,他灵机一动,拿起了桌上一个鸡蛋,面对大家:“诸位先生女士们,你们谁能够把鸡蛋立在桌子上?请问你们谁能做到呢?”

哥伦布

大家跃跃欲试,却一个个败下阵来。哥伦布微微一笑,拿起鸡蛋,在桌上轻轻一磕,就把鸡蛋立在那儿,“是的,就这么简单。发现美洲确实不难,就像立起这个鸡蛋一样容易。但是,诸位,在我没有立起它之前,你们谁又做到了呢?”

小D笑出了声。仙子解释道:“无论是你的同学还是与哥伦布共餐的客人们,他们都接受了太多来自生活经验的束缚——破坏物品的损失、鸡蛋的完整性,等等。但问题的本身并没有包含这些约束条件,而是我们潜意识里增加了‘过多的要求’,导致问题看起来无解。”

清楚地了解约束条件,勇敢地、不受束缚地在约束条件之外的广阔空间寻找思路,是创新工作的关键要点之一。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不拘一格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坚决将思路付诸行动的能力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一句被后世奉为圭臬的格言:“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创新领域,这个好的开始,就是敢想;敢想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2.1.2 何谓创新

“非常之法,即是创意、创新之法。”仙子远眺大海,“宇宙浩瀚,佛法无边,人类的创意亦是无限。”

“看来这创新之法非常神秘?”小D的脸庞满是期盼的神情。

“也不尽然,且与我来。”仙子挥动柳枝,时空回溯到1994年曼哈顿的一个清晨。

依斯特河、哈莱姆河及哈德逊河上百舸争流,汽笛声此起彼伏,环绕其中的曼哈顿充满着时代的激情和活力,华尔街的股票指数一如既往地遥控着投机客们的丰富表情。

这一切却根本没引起30岁的杰夫·贝索斯的注意,他正惊讶于一个兴奋的发现:尚未成熟的互联网的使用量正以每年高达 2300%的速度暴增。他似乎预感到了什么,既然流连于网络的人越来越多,那么能否在网络空间中创造一些商机呢?他为这个尚不成形的想法兴奋不已,毅然选择了辞职。

为了明了这个商机究竟是什么,他跑到大街上寻找灵感。终于有一天,在一个熙熙攘攘的书店门口,一个主意浮上了他的脑海:为什么不在网上开办一家书店呢?“亚马逊”网上书店于是就这样诞生了,冠以世界上最长的河流的名字——亚马逊,寓意着数量庞大、绵延不绝的书目列表。

“2000 万种图书,5000 多万顾客同时光临,现实世界中这该是多么庞大的书店啊!”仙子带着挑战的口吻问小 D,“在不知道书名的情况下寻找你想要的图书,你估计要多久呢?”

“我想,即使给我一匹汗血宝马,走马观花看一遍,也会头晕眼花。”

“没错。但是互联网可以让你用一台电脑就轻松搞定这一切。”

画面切换到五年后的中国。

1999年,互联网在中国渐成风靡之势,“上网冲浪”成了时尚名词。

当当网趁着互联网的春风,参考亚马逊的模式,顺利上线了。它同样快速地成长,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图书商城。

之后的十几年,很多人都愿意在网上购物,足不出户、货到付款、次日即到,甚至使得“剁手”一词风靡华人圈,“双十一”成为重要节日!

“杰夫·贝索斯率先开启了电子商务的大门,并以亚马逊自身的高速成长引领了世界商业模式的革命,诠释了电子商务的真正内涵,这无疑属于创新行为。那么,当当网的出现带有一定的借鉴性质,是否也可以称之为创新呢?”

面对仙子的提问,小D沉思良久……

站在哲学的高度,方法和理念可能本来就存在于宇宙规则之中,人类的所谓“发明”,或许应该叫作“发现”更为合适。那些我们尚未发现的、可能存在着高度文明的星球上,这些方法或许早已经过了大量成熟的应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谓的“创新”,其实是想方设法找到我们人类目前尚未发现的方法和事物,而不是“创新”这个词本身所表达的含义——创宇宙之新。但这样的哲学讨论显然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际的好处,我们关心的是它有没有在地球上出现,并让我们的实际生活受益。

于是小D答道:“创新应该是相对的,只要在本领域或本地域属于首创,虽然带有一定的借鉴性质,也应该算创新吧!”

“没错!”仙子赞许地肯定了小D的总结,并给创新下了个正式的定义,即创新是指人类提供前所未有的事物和方法的一种活动。这里的“事物和方法”所指广泛,包含所有的学科和领域,上至国家政权,下至百姓生活;既包含自然科学,也包含社会科学。“前所未有”意即首创,因参照对象的不同,有“狭义的创新”和“广义的创新”之分。前者指相对于全人类而言的首创,如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特斯拉发明的交流电,等等;后者指相对于全人类而言虽不是首创,但相对于自己或自己所在的单位而言却是首次提出。

显然,亚马逊的创新属于前者,而当当网的创新总体上属于后者。当然,当当网也有自己的独特改进,这些局部的改进显然也属于前者。

“我们再来观察几个创新的实例,看它们属于哪类创新。”仙子舞动柳枝,这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

鲁班正带着徒弟在山上用斧头辛苦地伐木——他刚从鲁王那里接受了一项任务,建造一座巨大的宫殿,需要很多木料。

鲁班

一不小心,鲁班抓到了一把带刺的野草,鲜血沿着手掌根流了下来。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鲁班很奇怪。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小细齿非常锋利。

鲁班又看到一只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

受这两件事的启发,鲁班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做试验。效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干划出一道深沟。

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不够,无法长久使用,鲁班想到了铁片,便请铁匠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条。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一来一往,果然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

锯就这样发明了。

小D赶紧抢答:“鲁班发明锯之前,地球上并没有类似的工具出现,也没有人用锯齿状物品来提高伐木的效率,所以鲁班的锯属于狭义的发明。”

柳枝继续飞舞,这里是清代的扬州。

郑板桥练书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画了起来。妻子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字。他的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我体是我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纠缠什么?”

郑板桥听后,猛然醒悟,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行呢!

郑板桥

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透到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

小D继续抢答:“与鲁班的锯一样,板桥体的书法是郑板桥的创造,前无古人,自然也属于狭义的发明。”

柳枝将画面切换至1958年8月的一天。

时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的钱三强对一个 34 岁的青年人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炮仗,要调你去参加这项工作。”

这个大炮仗,指的就是原子弹。而这个青年人接到钱三强交予的任务后,就消失在亲戚朋友的视线里,开始了长达28年的隐姓埋名的生活,甚至连他的妻子都不知道他在哪里工作,每天都在做什么。

直到1986年6月的一天,他的名字突然同时出现在全国各大媒体的报道中,一个埋藏了28年的秘密也随之浮出水面。这个人就是邓稼先。

28年的默默无闻,换来的是中国在世界上响当当的核大国地位。这一声声巨响的后面,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

邓稼先

1971年,杨振宁首次回国访问,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和20年杳无音信的挚友邓稼先见了面。杨振宁并不知道在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年后,邓稼先就在中国西北的大漠深处风餐露宿,用最原始的办法探寻着原子弹的奥秘。杨振宁返程上飞机的时候,向邓稼先问了一句话:“听说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有美国人的参与,是这样吗?”邓稼先听了后笑笑,不置可否,只说了句:“你先上飞机,我回头再告诉你。”

当杨振宁获知中国的原子弹是完全靠自己的努力研制出来的时候,他躲在卫生间哭了很久。作为同行,杨振宁无法想象,没有外国人的帮助,年轻的新中国需要付出多大的艰辛才能让中国原子弹、氢弹的巨响震撼全球。

小D深受感动:“广义的创新同样令人尊敬!”

鲁班利用仿生学,受大自然的启发,发明了锯——虽然其原理源自大自然,却是鲁班的首创;郑板桥在夫人的启发下创立了自己独特的书法体,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发明家。

而邓稼先等老一辈的核物理学家所研制的原子弹,虽然不是中国首创,但属于广义的创新。他们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使当时中国的命运得到了根本的转变;正是他们,挺直了中国的脊梁,为我们今天的大国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创新同样是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和纪念的。

2.1.3 创新的特点

海浪舔着白沙,凉风习习。

仙子一时兴起,决定考考小D,“夏天酷热,如何能让人感觉凉快一些?”

小D笑了,这有何难,“吃冰棍、雪糕等冷饮,吹电扇,洗澡,躲进树荫里,进防空洞。”

仙子摇摇头:“这些答案太常规。能否来点令人耳目一新的答案?”

小D略一沉思:“从地理的角度,去南半球,或者登上山顶。”

“还有呢?”

“从心理的角度,心静自然凉,或者看一些冬季风景照。”

“从物理的角度,往地面泼些冷水,蒸发吸收热量,也可以放置冰块升华吸收热量。”

……

仙子抚掌而笑:“不错不错!你已经在进行创新思维了!”

仙子总结道:“就像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所展示的那样,创新是一个打破框框的过程,很多新的解决办法通常都会跨越多个领域。同时,创新意味着新的探索,不会有权威人士拿着答案在前方招手。所以,创新必定具备无框框、无边界、无权威的特点。

“此外,创新还具有普遍性、永恒性、超前性、艰巨性、社会性等特点。

“创新随处可见,任何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存在创新。

“创新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只要人类活动一天不停止,创新就会永无止境。

“创新的本质决定了其不可避免的超前性,社会的认知必定存在相对的滞后,创新者获得共鸣需要时间,必将忍受一段时间的孤独,知音难觅。

“创新的内容前无古人,无可借鉴;实现的方法需要探索,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技术上的难度;又因为其超前性,很可能一时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创新者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较大的压力和困境。

“创新不可能闭门造车,现代社会分工细化,创新者在实施过程中必定与社会发生联系,所以其必定具备社会性。”

小D听得目瞪口呆,将信将疑。

仙子笑而不答,柳枝飞舞……

1.音乐

巴黎的深夜,一位年轻人痛苦地徘徊在巴黎街头,他创作的歌剧《卡门》刚刚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惨遭失败。他就是乔治·比才,法国著名的作曲家——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就是他创新创作的大作之一。

乔治·比才

乔治·比才喜欢探索各种作曲方法,尝试不同的音乐形式,谱写交响序曲、干唱剧、钢琴曲等,这些技巧和经验为他的歌剧创作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3年,他完成了第一部歌剧《采珠人》,而后推出《帕思丽珠》,但两部歌剧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反响。乔治·比才继而创作了《嘉米蕾》,虽然还是没有成功,但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风格。不久他为都德的话剧《阿莱城的姑娘》配乐,大获好评。

1870年,比才新婚不久便参加了国民自卫军,退役后在塞纳河畔的布日瓦勒从事写作。三年后,比才开始创作歌剧《卡门》。《卡门》取材于梅里美的同名小说,1875年3月3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惨遭失败。当代人对他的作品中“大胆的现实主义和赤裸的情感感到震惊和受到冒犯”,指责这是一部“淫秽的作品”,“音乐不知所云”。但《卡门》却受到了同时代的圣-桑、柴可夫斯基,以及后辈德彪西的赞扬,前面两位预言“十年之后,《卡门》将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一部歌剧”。

五年之后,《卡门》再度在巴黎上演,引起了极大轰动。然而,比才却未能等到这一天。因为世人的不解,这部作品成了他的遗作。首演三个月后的1875年6月3日,他即因抑郁在布日瓦勒逝世,年仅37岁。

2.艺术

凌乱的画室中,28岁的年轻画家把完整的画面分解成各种形状的“零件”,重新组合,自然形态通过主观意识转化为碎片化的几何结构。他就是“立体主义”的开创者——毕加索。

毕加索

“我不懂什么是抽象派,什么是立体派,我只知道创造,创造,再创造!”毕加索如是说,这句话几乎概括了他传奇一生的关键特点。

1881年10月,巴勃罗·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海滨城市马拉加,从小跟随当美术教师的父亲正规学画,后分别在巴塞罗那美术学校、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深造,年轻时的学习经历帮他打下了扎实的造型基础。

19岁时,他来到巴黎,广泛汲取了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等的表现手法,同时开始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先后创作了《年老的吉他演奏家》《卡萨杰马的埋葬》等表现贫穷、饥饿与孤独的作品。

1906年,毕加索通过马蒂斯第一次接触了非洲雕塑,那夸张的造型和带有几何意味的纹饰立刻吸引了他。受塞尚的“独立于自然”“建立绘画自身的结构秩序”等思想及作品的启发,他于1906年底至1907年春创作了后来被推崇为立体主义开端制作的大幅油画《亚威农的少女》,一举突破了之前所有焦点透视和光影的束缚,充分发挥画面结构的力量,用简单的几何线、面和色彩,在两维平面上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新空间。

31岁时,毕加索又和布拉克一道开始了拼贴实验。他们把报纸、针织品、乐谱等日常生活物品放进绘画,贴上一块印有编织图案的布,又以粗麻绳作为画框,打破了传统油画材质的同一性,开创了新的绘画维度。这次拼贴实验,带来了造型艺术的多元化与开放性,对后来的超现实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毕加索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沛的创造力,加之从小练就的扎实功底,使他可以挥洒自如地接纳和探索一切新的可能。他的作品新奇超脱而不失内在和谐,如《扮作滑稽角色的保罗》《三个舞蹈家》等。

毕加索一生充满创新精神,大胆突破,不受窠臼之限。他的作品种类繁多,油画、雕塑、拼贴、插图、素描、版画、陶艺、水墨、舞台设计等,不拘一格,创意出人意料、妙趣横生,且为后来的现代、当代艺术家们提供了多元的启示。

3.商业

台湾嘉义的城镇小路上,一位小伙子正推着小车挨家挨户地上门送米。他就是后来成为台湾首富的王永庆。

王永庆是一位商业奇才,他从一个卖米小店起步,最终将企业发展为全球化工50强,其中的很多思想和经验给了后世很多的启发。

王永庆

王永庆小时候家境贫困,只有16岁的他带着弟弟远涉嘉义开米店。当时的嘉义已有大小30多家米店,竞争十分激烈。当时王永庆只有200元,不得不把米店开在偏僻的小巷中。

由于米店初始规模很小,成立时间又晚,而且没有任何知名度,刚开张的时候生意十分冷清。王永庆只能挨家挨户地推销,他费了很大劲,可是依然没有把米卖出去多少。

如何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在每一粒米中做文章。当时台湾稻米加工技术落后,小石子、秕糠等经常掺杂在米中,做饭的时候需要淘米很多次,非常不方便。王永庆和弟弟一起动手,将米中的石子、秕糠等杂物挑出,再卖出去。一段时间之后,镇上的主妇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都不需要淘米,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米店红火起来。

王永庆注意到很多家庭只有老人在家,买米非常不方便,于是采取送货上门的措施,此举大受欢迎。

王永庆还在服务的细节上下功夫,会帮忙将米倒入米缸,如果里面有陈米就把陈米先倒出,将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入,最后将陈米放在上层。王永庆的精细服务让顾客大受感动,一下子赢得了很多客户。

王永庆卖米过程中会细心记住每一户的米缸容量,问清楚家里有几口人,饭量大小,估算下次送米的时间,到时候主动送米上门。

王永庆卖米,以其细致、踏实的服务,一下子传遍嘉义,生意红红火火。仅仅一年就完成了资本积累,在最繁华的地点开了一个碾米厂,拉开了问鼎台湾首富的序幕。

4.食品

电视屏幕上,一位慈祥的美国大叔开心地嚼着M&M’s巧克力,尽情地向观众们展示着巧克力的美妙口感和独特魅力。他就是M&M’s巧克力的创始人弗瑞斯特·玛氏(Forrest Mars)。

美国玛氏公司的人气品牌 M&M’s巧克力,以它美妙的口感、千变万化的魅力和风靡全球的广告语,征服了无数粉丝的胃和心。不仅如此,它还拥有一段传奇的历史。

说来有趣,偏偏一场战争催生了 M&M’s的最初创意。弗瑞斯特·玛氏在20世纪上半叶的西班牙内战期间,遇到一群正在吃巧克力球的军人。为了避免融化,巧克力球外表都包裹着一层糖衣。这个有意思的创意一下子触动了弗瑞斯特·玛氏的灵感。

弗瑞斯特·玛氏

1941年回到美国,他就创造了M&M’s巧克力。M&M’s一经问世,凭借其上好的口感,可随身携带、不受天气影响的优势,成为了军旅生活的便利食品。20世纪40年代末期,M&M’s普及到普通大众的市场,得到了热烈的反响。

进入50年代,借着电视媒体的东风,M&M’s走上荧屏的星光大道,成为家喻户晓的巧克力品牌。而后,M&M’s推出了花生巧克力,很快和纯巧克力并驾齐驱,成为了M&M’s产品线的生力军。

到了80年代,乘坐航天飞机飞入太空的不仅仅是宇航员,还有被列入太空食品补给的M&M’s。M&M’s的标志永远留在了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食品展示柜里。在地球上,M&M’s也推出了一系列针对节日特色的产品,让M&M’s日益成为欢乐的代名词。

90年代一到,M&M’s 推出了花生酱巧克力和杏仁巧克力。同时M&M’s Studios的成立让M&M’s家族在虚拟世界中享受着和好莱坞巨星一样的尊荣地位。

21世纪,M&M’s一如既往地推出新产品,把欢乐传播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以香甜的巧克力口感、五彩缤纷的外表,获得了粉丝们的喜爱与拥戴。

M&M’s的独特魅力之一,是可以同其他喜爱的食品组合,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巧克力创意吃法,M&M’s可以与曲奇饼干一同烘烤,可以镶嵌在蛋糕表层的奶油中,可以作为午茶甜点的搭配,也能在酒吧食品中充当比萨的馅料,甚至可以当成咖啡和酒的调剂。你可以穷尽自己的想象力,搭配你喜欢的几乎任何食品,随时随地享受M&M’s带来的美味与欢乐。

5.交通

庞大的汽车生产流水线上,一位西装革履、蓄着胡子的中年人在众人的陪同下仔细查看着每道工序,不时地给予指点和评价。他就是汽车工业史上的著名企业家、汽车生产流水线的发明人福特。

美国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与福特的重要贡献密不可分。正是福特的巧妙创意和努力推动,才使汽车走进了普通人的家庭。

亨利·福特

20世纪初,汽车仍然是富人们的奢侈品。当时美国销售的汽车普遍售价在4700美元左右,相当于一个普通人六年的总收入。亨利·福特在1903年创办福特汽车公司后,励志要打造一辆普通大众都买得起的平民车。当著名的福特T型车于1908年上市时,亨利·福特兑现了他当初的承诺,福特T型车的售价仅为850美元。

为了让福特T型车更加深入人心,亨利·福特决定改进生产方式以求大幅降低福特T型车的成本,使其售价进一步降低。1913年12月1日,亨利·福特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汽车组装生产线并投入生产。亨利·福特是偶然间在一份肉类加工厂报告中获得灵感的。他让每个工人固定在一个工位上组装车辆的某一个零件,汽车零件随着传输机器走完整个流程,一辆崭新的汽车就下线了。原来一辆汽车装配时间需要700多小时,T型车采用流水线作业仅需12.5小时,加上流水线作业可大幅减少工人数量,使得福特T型车的成本大幅降低,售价也进一步降低到360美元。

福特T型车上市后,美国民众立即被它低廉的售价所吸引,源源不断的订单让亨利·福特喜出望外。截至1927年,福特T型车累计销量已达1500万辆。

6.卫生

医院的检查室里,一位患者朝天仰卧,X射线管绕着检查部位转动,屏幕上显示出对应部位的图像。这就是CT的原型机,发明人为英国电子工程师亨斯菲尔德和美国物理学家科马克。

自从X射线被发现后,医学上就开始用它来探测人体疾病。但是,由于人体内有些器官对X线的吸收差别极小,那些前后重叠的组织的病变就难以发现。于是,美国与英国的科学家开始寻找一种新的方案来弥补X射线的不足。

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科马克发现人体不同的组织对X射线的透过率有所不同,在研究中还得出了一些有关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为后来CT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科马克

1967年,英国电子工程师亨斯菲尔德在并不知道科马克研究成果的情况下也开始了相关研究工作。他首先研究了模式的识别,然后制作了一台能加强X射线放射源的简单扫描装置,即后来的CT。

1971年9月,亨斯菲尔德与一位神经放射学家合作,开始了头部检查。患者在完全清醒的情况下朝天仰卧,X射线管装在患者的上方,围绕检查部位转动,同时在患者下方装一计数器,使人体各部位对X射线吸收的多少反映在计数器上,再经过电子计算机的处理,使人体各部位的图像从荧屏上显示出来。这次试验非常成功。

亨斯菲尔德

1972年4月,亨斯菲尔德在英国放射学年会上首次公布了这一结果,正式宣告了CT的诞生。这一消息引起科技界的极大轰动。CT的研制成功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就。

因此,亨斯菲尔德和科马克共同取得了197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今,CT已广泛运用于医疗诊断上。

7.娱乐

2012年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会场,观众们争先恐后地体验着一副类似眼罩的电子装置,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让人惊喜不已。这是VR电影的首次亮相。

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2D到3D,从宽银幕到巨幕……在人们对现实环境逼真体验和极致追求的需求驱动下,电影技术不断发生着变革。虚拟现实(Visual Reality,VR)技术的成熟,使电影制作可以不通过电影院的灯光和空间营造气氛,就能让观众获得完全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VR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与真实环境高度近似的数字化空间,让使用者及时、没有限制地感知虚拟空间里的事物。这一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全球电影人的关注,经过几年发展,晦涩难懂的概念终于演变为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真实产品。在带来全新观影感受的同时,VR也改变了电影的创作思维,影响着电影的发展走向。

2012年,VR首次亮相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之后,VR电影次第涌现,快速地进入公众的视野——2014年为4部,2015年有9部,2016年达40部左右。好莱坞众多导演开始积极试水VR电影制作,中国电影人也开启了破冰之旅,如林菁菁拍摄制作的VR微电影《活到最后》,米粒导演的VR动画短片《再见,表情》等。

观看VR电影时,佩戴头戴显示器,目之所及皆为电影营造的场景。通过陀螺仪的作用,扭转头部可随意选择视角。当一个“飞行器”掠过,观众可以从前后左右等不同方位观察这个新奇事物。通过不断变换拍摄角度,观众既可以近距离观看怪兽打斗,也可以变化视角清楚地看到混乱场面中人们的反应,仿佛置身于怪兽侵袭的城市之中。VR电影还可以带来交互式的观影感受,观众不再置身世外,而是可以积极扮演剧中的角色,完成各种任务。

想象有多远,就能走多远,VR将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观影感受。

8.空间探索

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12月21日20时33分,在经历了短暂的无故障倒计时后,猎鹰9号运载火箭从卡纳维尔角空军基地升空,将11颗Orbcomm通信公司的卫星送到近地轨道,然后在8分钟之后返回地面。当第一节火箭垂直落向地面时,推进器启动使火箭稳定减速,并准确地降落在印有SpaceX标志的空场上。

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创造了历史。运载火箭的成功回收,意味着太空探索和旅游的成本大幅降低,这样的壮举无以言表。

一直以来,当运载火箭与航天器分离后,运载火箭便会自行损毁,无法被重复使用,使得人类进入太空的成本异常高昂。马斯克试图将这一成本降低,一次发射只需 6 万美元即可。实现的关键便在于可回收和循环利用的运载火箭。

毫无疑问,这样的成功不仅是马斯克和 SpaceX 的成功,也是整个航天界甚至整个人类的成功。但成功却非一蹴而就。此前,火箭回收计划已经连续失败了3次,即便是这次成功的发射也经历了一番波折。因为前几次的失败,SpaceX大幅升级了新猎鹰9号的性能指标,测试和预发射准备的时间超出了预期,导致发射计划一再延期,并引发了所搭载卫星的Orbcomm 通信公司的不满,向其施压要求放弃着陆方案。即使在预定发射时间前夕,为了寻找更好的天气条件,马斯克一再宣布延迟发射,使得猎鹰9号的发射时间窗口更为短暂。

埃隆·马斯克

如果说这些波折还不算什么困境,马斯克2002年创立SpaceX以来的13年历程可谓险象环生,几近破产。实际上,SpaceX在成立6年后才在3次失败后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运载火箭,这第4次的发射已是弹尽粮绝,破釜沉舟了。而这次火箭的回收也是折戟3次之后的成功。

2015年1月,猎鹰9号搭载的“龙”号太空飞船安全入轨后,回收时因着陆冲击力太大,火箭在漂浮平台的甲板上发生爆炸。

2015年2月,猎鹰9号再次进行回收尝试,因驳船未到位而失败。

2015年4月,猎鹰9号成功着陆后发生侧翻,造成永久性损毁,功亏一篑。

几经坎坷,如今SpaceX以一己之力将运载火箭成功回收,这是以国家的力量都没能做到的事情。马斯克访华时曾在演讲中谈及创建 SpaceX的想法,当中提到的这句话也许可以印证他的理想、野心和坚持:“人们不去不是不想去,而是认为去不了,不会成功,所以放弃,所以我创办了这家公司——SpaceX,让人们认识到,这件事是可以做到的。”

9.通信

1876年,华盛顿广场的一端,一个人对着话筒小声讲话,广场另一端的人从听筒中清晰而准确地收到了语音。世界上第一套话筒和听筒诞生了。

为了把信息快速地传递到远方,万里长城上修建了许多烽火台,边境一有战事,人们便一站站地接连点起烽火,把信息传递到京城。烽火台造价很高,需要昼夜驻守瞭望,且不能传递具体内容,实际信息还得靠人力传递。

莫尔斯

公元前490年,在一个叫马拉松的地方,希腊军队打败了波斯军队。为了尽快向首都人民分享这一喜讯,一个叫斐迪辟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一刻不停地跑到了首都雅典。当喜讯传达到后,斐迪辟也因极度疲劳而倒下牺牲了。

在古代,信息传递非常困难,但始终无力解决,人们只能以“千里眼”和“顺风耳”的神话聊以自慰。到了19世纪,一名美国画家终于实现了“顺风耳”的理想,他就是电报机的发明者——莫尔斯。

19世纪初期的一个秋天,在一艘航行的船上,一位名叫杰克逊的医生向旅客们讲述着刚发明不久的电磁铁。一块缠着导线的马蹄形铁块,一通电就产生吸引力,一断电就失去吸引力,附着在铁块上的金属也会纷纷掉落。莫尔斯刚好在场,与好奇的旅客们不同的是,他多询问了一个细节,即电流流动的速度快不快?当他知道电流可在一瞬间穿过几千千米长的电线时,电报机的模糊影像在他头脑中出现了。

莫尔斯放弃了自己心爱的绘画事业,开始了发明电报机的艰苦研究工作。十多个春秋过去了,他终于获得了成功,利用电流一断一通的原理,他发明了电报机和用点画表达信息的电码——莫尔斯电码,使通信变得快捷了。

电报虽然能迅速地传递信息内容,但存在信息和莫尔斯电码的编译,十分麻烦。若能直接传送语言信号该多好啊!美国人贝尔接起了这个重任并获得了成功。

贝尔是一位研究聋哑语的教师。与莫尔斯一样,对电学一窍不通。但是,他在研究人的声带过程中想到,声音是靠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能不能把这种振动通过电流的强弱变化送出去呢?反过来,再把电流信号转化为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来呢?为实现理想,贝尔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华盛顿,从头开始学习电学知识。

贝尔

经过3年的发奋努力,在机械工匠沃特森的帮助下,世界上第一套话筒和听筒终于在1876年制成了。但当时的电话杂音太大,传送距离又太短,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1878年,爱迪生对电话机做了较大的改进,使通话距离增长到100多千米。1915年,贝尔又进一步解决了由于长距离通话给电话机所带来的一系列技术性问题。

也就是在1915年,美国架起了第一条长达6000多千米的电话线路。

创新永无止境,只要有问题,只要有需求,创新就永远会不断深入、扩展、提升。创新是极其艰难的,需要克服大量的来自各个方面的困难和障碍。创新也是普遍的,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遍及各个领域。创新更是超前的,获得人们的理解和支持需要时间和耐心。

2.1.4 “无效”创新

从柳枝所展示的各行各业的创新案例中,小D深刻地理解了创新工作的诸多特点,这让他想到了一个词“痛并快乐着”。同时想到的另一个词是“无效创新”,是不是无法应用的创新应被视为“无效”呢?

仙子欣赏小D深入思考的习惯,解释道:“确实,创新重在应用,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生活的改善为目的。但这里的应用既包括当下现实的应用,也包括未来可行的应用。很多创新在短期内未必能够实现产品化——受技术、自然、文化、政策、权威等众多因素的限制,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没有未来的应用价值。”

“这方面的案例可太多了,不胜枚举,你瞧——”柳枝指向15世纪文艺复兴中的意大利。

满脸胡须的达·芬奇在纸稿上画了一套三角形的降落伞,没人知道这位人类历史上最聪明的智者在想些什么——500年后人类才第一次实现飞行的理想,达·芬奇的这个想法是极富创意的,即使在几百年后看来也是新奇而有价值的。

2008年,一个名叫奥利维耶·维也塔的瑞士工程师根据达·芬奇笔记上的图解,把三角形降落伞造了出来,并实现了跳伞,安全着陆。

达· 芬奇

达·芬奇的很多想法打破常规,都极富创意,却很少带来革新——真正造出来的东西非常少。他曾经设计过坦克、机关枪、潜水艇、飞机等,但达·芬奇对战争和杀戮深恶痛绝,不愿在这些东西上做太多努力,尽管当时的意大利城邦花重金邀请他去发明一些新型的战争工具。

柳枝继续指向19世纪的法国。

一位年轻人手持短枪倒在血泊之中,无神的双眸透着深深的不甘。他就是群论的发明者、著名数学家埃瓦里斯特·伽罗华。

群论被公认为19世纪最杰出的数学成就之一,它开辟了全新的研究领域,对近世代数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这种理论对于物理学、化学的发展,甚至对于20世纪结构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伽罗华

伽罗华出生于1811年,早年由他母亲自行授课,11岁进入路易皇家中学学习,成绩优异。14岁时碰到了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从此他疯狂地爱上了数学。15岁就开始阅读拉格朗日的原著。偏科使他总成绩下降,学校对他的评价是:“奇特、怪异,有原创力又封闭。”

1828年,他的关于群论的论文被呈送到法国科学院,由大数学家柯西主审。这年,他才17岁。由于文章过于简略,柯西建议他修改。1831年,他修改后的论文被送交给科学院院士泊松审查。泊松认真审阅后,结论是“不可理解”,他在给科学院的报告中说:“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来研究伽罗华的证明,他的推理显得很不清楚。我们甚至不能弄清他的证明思想。”

他超越了他的时代,而时代也背弃了他。1832年3月,因为住院治疗的机缘,他爱上了医生的女儿。医生女儿的前男友提出要和他决斗,他明知此人枪法甚好,依旧接受了挑战。决斗的头一天晚上,他自知必死无疑,彻夜整理自己的手稿。1832年5月30日,他在决斗中中弹死亡。

一代旷世的数学奇才,死时还未满21周岁。伽罗华的群论彻底解决了代数方程的可解性问题,但当时并未得到同时代人的充分赏识和理解,他的思想太超前了,以至柯西、泊松等同辈数学大家都无法理解他。后经刘维尔等人的努力,直到1870年,《置换和代数方程专论》一书出版,书中全面介绍了伽罗华的工作,才使伽罗华的理论融入了主流数学。

因为创新有其固有的超前性,社会的认识必然会相对滞后,所以未必能够得到他人的及时理解和支持,甚至遭到反对。很多创新带来的实际应用需要时间来证明,这段时间或许很短,或许很长,也许发明者本人都来不及活到被认可的那一天。

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和大多数发明而言,其应用效果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体现,尤其现在有大量的工具可以提供支持:3D打印、开源代码、众筹平台等——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确实生活在创新的最好时代!

2.1.5 自我训练

请大家参照创新的含义,从古往今来的历史事件中列举几个创新的实例,并分别分析其所体现的创新特点,以及可应用的范围。 zZqmilxw7wkgE9BzKMGYpgBKeGYisXUgR9LjJfaZ+X9kHxm5zdWKiJv5T3+xgm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