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蓝皮书(2015)》将2013年作为互联网金融元年,这个“元年”指的是互联网金融的大爆发之年。
仅从“互联网金融”的字面含义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历史要长得多,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但如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却与上个时代有着本质的不同,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参与主体发生了变化,这很可能会导致行业的再一次洗牌。
让我们首先回顾一下第一代互联网金融。
第一代互联网金融的参与主体是传统金融机构,以证券公司和银行为主,被称为在线证券交易和网上银行 。在那个时代,互联网才刚刚走入大众生活,绝大多数人还未能预见到互联网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无处不在。
正如 Christensen 所言,面对破坏式创新的技术,行业的在位者往往因为过去的成功而碌碌无为,这就给了创新者以“低端破坏”或“新市场破坏”的方式改变行业现有格局的机会。面对破坏式创新的技术,小公司比大公司更能发现其中的机会。
美国的嘉信理财和中国的招商银行正是第一代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得利者。
成立于1971年的嘉信证券,在20世纪90年代还只是一家定位于提供折扣经纪业务的中小型券商。成立之初,嘉信证券的目标客户就是无力承担高额交易费用的中小投资者。90年代之后,嘉信证券敏锐地察觉到,互联网具有的巨大便利性,刚好可以弥补营业网点或人力不足的问题,于是在1996年推出在线经纪业务,并收取极低的交易费用。此举大大促进了嘉信证券业务规模的发展,使其在 1999年年底就栖身于全美十大证券公司之列,此后摩根、美林等老牌证券公司也纷纷被迫推出或计划推出在线经纪业务。目前嘉信证券已经成功完成从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市场挺进的目标,今天的客户已经不再局限于中小投资者。
成立于1984年的招商银行,早期不过是一家位于深圳蛇口的小型股份制银行,其规模和影响力远远不及四大国有银行。招商银行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现代银行业发展历史的缩影。与其他银行重视机构客户不同,招商银行最初的定位是零售银行。超高标准(与其他银行相比)的服务水平和技术立行的服务目标是招商银行开拓市场的两把利剑。作为后起的小银行,招商银行多次推出创新性的产品,最有名的当属1995年推出的招行“一卡通”和1999年推出的网上银行“一网通”。这些产品极大地改变了银行业的服务模式,也使招商银行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商业银行之一。今天,网上银行已经是中国所有银行的标准服务模式之一。
从嘉信证券和招商银行的发展可以看出,每一个行业面临破坏式创新技术时,都是中小从业者发展壮大的契机,也是一个行业重新洗牌、在位者可能失去市场份额的阶段。由于行业风险会对国民经济造成剧烈冲击,金融业在各国都面临着极为严格的监管,在中国,对银行和证券公司资格的审批尤为严格,这在客观上保护了现有从业者的利益。同样是面临破坏式创新技术的冲击,以前的磁盘驱动器、胶片相机、传呼机等行业都被迫退出产业经济的舞台,但证券公司和银行却能获得喘息的余地,调整业务方向,跟上行业的发展。所以尽管嘉信证券和招商银行能够后来者居上,但行动缓慢的巨人仍然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
第一代互联网金融并未改变行业的业务模式,但极大地改变了行业的服务模式,不过参与的主体还是传统的证券公司和银行。
第二代互联网金融的参与主体发生了变化。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借贷、众筹等方式的第二代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金融业的业务模式。
第一代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业中的创新者借助互联网工具发起的行业服务模式的变革,而伴随电子商务发展起来的第二代互联网金融,则是由互联网公司为首的非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发起的新型金融服务。但它尚未引起金融主体业务模式的变革。
2003年10月淘宝网推出的支付宝业务,并非最早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但却是最成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借助淘宝网的迅猛发展,支付宝上形成了庞大的资金流动和沉淀,最后独立出来,成为在各种电子商务支付环境中首选的支付工具。支付宝的成功应用极大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迅速改变了普通人的支付习惯。尽管腾讯等企业也推出了财付通等支付平台,但均未能撼动支付宝在行业中的领先位置。这一阶段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大都与一家或多家网上银行合作完成在线支付,无论是业务模式还是服务模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革。
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大发展的一年,标志性的事件包括:针对支付宝上零散资金的“余额宝”理财服务、正式给互联网公司颁发的第三方支付许可,以及央行调研的“互联网金融”项目。余额宝为零散资金的短期理财提供了便利,第三方支付许可使互联网公司的金融服务不再需要借助银行或其他传统金融服务机构来完成。余额宝的成功引来了众多的仿效者,BAT 及新浪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涉及了互联网金融的某一项或几项业务。
2014年互联网金融的热点是微信红包、众筹和P2P网贷。2013年就上线的微信支付起步很晚,但在春节贺岁期推出的微信红包迅速完成了超过亿级的用户积累,堪称互联网金融产品发展史上的奇迹。微信从移动端入手威胁到支付宝首席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市场地位,迫使支付宝将发展的重心从 PC端转移到移动端。2015年春节支付宝和微信的红包大战,是双方的正面交锋。众筹和P2P网贷也在2014年迅速发展起来,投资者资金的大量涌入催生了上百家的众筹平台和数百家P2P网贷平台。由于征信体系尚不健全,这些平台成立之初就面临一定的项目风险和平台资金池问题。2015年年底前后是问题平台集中爆发的时期,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 e租宝事件和发布跑路公告的鑫利源事件,两者都涉及巨额资金和数千用户。2016年甚至出现新增平台数量少于新增问题平台数量的情景,给尚处于发展早期的互联网金融蒙上了阴影。
从目前来看,第二代互联网金融中发展较为完善的是第三方支付业务和大数据金融。前者已经完全改变了消费者的支付习惯,也将信用平台从银行转到“银行+互联网公司”。后者如阿里小贷、京东的供应链金融、京东白条等基于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生态圈小额信贷业务也取得了相当好的业绩。在线理财服务未来发展前景也被看好,传统的理财业务不利于打理小额闲置资金,但余额宝这一类的在线理财业务具有投资门槛低、收益相对较高、筹资成本低的优势。
互联网公司推出金融服务与传统金融机构全面触网是相互伴随而来的,两者的合作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2014年开始的“宝宝大战”的参与主体,就是互联网公司联合基金公司或专业理财机构共同推出的各种在线理财产品。此外,多家金融机构也开始研发基于个人大数据的理财顾问服务产品。
在互联网金融的第二阶段,参与市场竞争的不再只是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这些传统金融机构。大量的新兴主体进入市场,在带来潜在风险的同时,也改变了金融业的传统生态。如同以前的破坏式创新技术一样,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必将引起行业排位的变动。
以非常独特的“众筹”方式书写的《互联网金融蓝皮书(2016—2017)》,汇集了大量互联网业界的资深专家和从业者的经验和智慧,从这本书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能够看到未来,看到在这个乱军厮杀的早期阶段,谁将取胜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