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跨界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金融未来不是独立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而是嵌入在众多的生活场景中,人们感受不到金融的存在,可它实际上又无处不在。因此,互联网金融版图的扩张实际上依靠两个维度的扩展,一是扩大目标客群,二是占领客户的生活时间。扩大客群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地域的扩张、年龄层的扩张、财富层的扩张等等。占领客户的生活时间则需要占据尽量多的应用场景,即流量入口。对于银行进军互联网金融,监管层释放出更为积极的信号,鼓励银行设立互联网金融子公司,从事P2P、第三方支付、众筹,甚至电子商务等业务。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在“互联网+”方面,要构建银行业互联网金融生态,积极推进核心应用体系改造升级,助推银行业务转型升级,这是银监会首次提出银行业互联网金融生态的概念。

(一)银行要在开放合作的环境中重构以客户为中心的策略,以客户需求为驱动,以客户体验为核心,以客户生活场景为切入点,将银行产品与服务融入客户的日常生活中,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的金融服务。银行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场景,是生态,要用场景思维去构建银行新的业务形态。生态金融就是从客户需求的场景出发,在最合适的时间以最合适的渠道,通过最合适的媒介提供最合适的产品和服务,创造出最佳的客户体验,而这种最佳的客户体验既包含功能性需求的满足,同时也包含大量情感上的满足,所以除了客户、渠道、产品、服务这些传统金融要素,生态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的关健词有三个:场景、媒介、体验。这种新的趋势无疑给传统金融市场注入活力,构建了新的游戏规则。

(二)新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会从客户与服务出发,裹挟着大量的客户流量和黏性,利用这些黏性的优势和客户基础去慢慢地挖掘金融服务的空间。这种挖掘非常自然,因为它的方向和银行是反的,它的场景最贴近客户社交的场景、电商购物的场景、搜索的场景,它对金融产品的频度和交互度更强,它的体验和媒介分布得更广,所以它会不断从最靠近客户体验的这一端实现跨界服务,从支付、理财、融资延伸到 P2P和金融众筹。银行从传统金融产品出发,希望产品创新出来之后通过渠道推送给客户,销售给服务对象,其方向和出发点和互联网金融机构是反的。银行的优势是产品的定制能力、渠道能力、客户基础、品牌基础,还有以前积累的存量交易数据、账户数据;银行的弱势在于无法保证在互联网时代很好地抓住场景,抓住媒介,强化体验。对于怎样在互联网金融生态中打造能力,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创新者的方式不一样,但目标是一样的。传统金融机构从信用模式出发向生态迈进,而金融创新者是从互联网流量入口启程,不断抽象和提炼金融服务的机会,这两个方向的探索最后会形成一种共鸣,形成新金融的主旋律。

(三)金融产品的支点逐渐从产品转移到场景,没有场景的创新是伪创新,场景是未来一段时间里金融聚焦的焦点,也是金融服务创新的赛点。产品创新里不可缺少的是金融服务的互动性,通过和客户的情感交流,提升客户情感诉求的满足度。因此,加强跨界合作,促进金融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相互融合,互利共赢,是下一时期的发展重点。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在支付清算业务、投融资业务、大数据业务等众多领域开展了多元化的合作。特别是中小型区域性银行,通过互联网端的跨界合作,协同创新业务模式,在传统业务发展放缓的大环境下,或将获得弯道超车、赶超大型银行的绝佳机会。各银行正在积极探索制定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建立互联网金融技术平台,在保障安全和合规的基础上逐步开放互联网金融服务接口。监管部门积极支持开展跨界合作,拓展金融服务场景,建立新的获客与活客模式,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跨境、跨领域、跨行业的服务能力。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生态链,加强线上线下金融服务衔接,针对细分客户群和业务场景,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价值,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四)银行进军电商平台。银行做B2C或B2B电子商务平台,给客户提供线上交易服务,同时延伸至支付和融资服务,比如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城”、交通银行的“交博汇”、工商银行的“融e购”等。究竟银行应不应该自己办电商,争论也很大。反对者认为,银行办电商不符合社会化分工的原则,银行不具备互联网基因,难以做好;另外,《商业银行法》也不支持商业银行去投资实体机构。但就在人们疑虑之际,工商银行发布“e-ICBC”,成为国内第一家发布互联网金融品牌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升级发展的战略是:以金融为本、创新为魂、互联为器,构筑起以“三平台、一中心”为主体,覆盖和贯通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社交生活的互联网金融整体架构,以大银行的新业态、新生态,为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增添新动力,为推动自身经营转型提供新引擎。工商银行的e-ICBC包括“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通信平台和“融e行”直销银行等三大平台,支付、融资和投资理财三大产品线上的“工银e支付”、“逸贷”、“网贷通”、“工银e投资”、“工银e缴费”等支付平台,以及“支付+融资”、“线上+线下”和“渠道+实时”等多场景应用。

(五)银行进军P2P。建设银行依托其“善融商务”电子商务平台,开设了“e贷通”,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第一,聚焦客户,加快向创新型发展模式转型。从经营产品、经营渠道,向经营客户、重视体验转变,坚持互联网思维驱动,依靠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创新、机制创新,打造客户口碑,改善客户体验。

第二,整合资源,加快向综合化服务模式转型。定位于生态系统整合者,以大资产、大负债、大交易支柱性业务和移动金融、消费金融、跨境金融战略性业务为重点,联接多方主体,整合多方资源,为客户提供涵盖所有金融和相关非金融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

第三,统筹兼顾,加快向“五全”经营模式转型。这“五全”是:抓全量客户,拓展重点和新兴客群,做好跨条线、跨境、跨界客户推介和转化;抓全流量资金,紧盯流向;抓好源头和上下游,实现资金体内循环;抓全渠道协同,落实移动优先,推广智慧元素,再造业务流程,加快迭代升级,实现多渠道一致性互动体验;抓全方位、全球化服务,满足客户多元需求,提升本外币、境内外一体化经营能力。

第四,转变以存贷利差为主的融资型赢利模式,增强资产管理能力,加快向融智型赢利模式转型。在这个系统中,客户可以像呼吸新鲜空气一样享受到建设银行的金融生态服务。建设银行可以根据个人客户的衣食住行、娱游学购、生命周期、成长积累传承,以及公司客户的创业、生产、上市、并购、投资、贸易等不同层面、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集成建设银行集团、第三方各类产品和服务资源,制订并提供满足客户金融需求和相关非金融需求的服务,形成全景式、多样化、开放式、自演进、智慧型的生态系统。建设银行已具备了技术、渠道、数据、全牌照,以及第三方合作资源、创新机制及风险管控等多方面的优势,已经以领先者的姿态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k8lsHHCd0+gmm5BPa7ysl1BEIljwGXQfSPJqJKI+rJuTul0UItLLCWrslsbvV9z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