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绿色工厂的内涵

2.1.1 绿色工厂的定义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首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提出绿色工厂的概念,并明确提出要“建设绿色工厂,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将“绿色工厂”作为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和重点。

对于绿色工厂,其绿色是指整个全生命周期中环境负面影响小,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化;工厂是推进绿色发展、实施绿色制造的主体,属于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支撑单元。绿色工厂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绿色化,通过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建设改造厂房,预留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所和设计负荷,合理布局厂区内能量流、物质流路径,推广绿色设计和绿色采购,开发生产绿色产品,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淘汰落后设备,建立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机制,推动用能结构优化,实现工厂的绿色发展。

绿色工厂建设框架:绿色工厂(以下简称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及制造过程中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期思想,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环境绩效的综合评价要求(参考《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附件1《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绿色工厂建设框架如图2.1所示。

图2.1 绿色工厂建设框架

绿色工厂建设关键:绿色工厂中的关键环节为绿色工艺技术,是指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减少环境影响的工艺技术。绿色工艺技术要求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必须兼顾削减或消除危险废物及其他有毒化学品的用量,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对操作者的健康威胁,并能生产出安全的、与环境兼容的产品。绿色工艺以源头削减污染物产生为切入点,革新传统生产工艺装备,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实施升级改造。绿色工艺的实现途径包括:改变原材料投入,有用副产品的利用,回收产品的再利用及对原材料的就地再利用,特别是在工艺过程中的循环利用;改变生产工艺或制造技术,改善工艺控制,改造原有设备,将原材料消耗量、废物产生量、能源消耗、健康与安全风险及生态损坏降到最低程度;加强对自然资源使用及空气、土壤、水体和废物排放的环境评价,根据环境负荷的相对尺度,确定其对生物多样性、人体健康、自然资源的影响评价。总之,应从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对绿色工艺进行研究。推行绿色工艺既要从技术入手,更要重视管理和宣传问题。

绿色工厂发展趋势:绿色工厂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绿色工厂发展的目标是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工厂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建设。绿色工厂建设是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追求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工厂建设,绿色工厂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概念纷纷提出并付诸实践。绿色工厂建设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但其核心目的是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谋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消耗的和谐统一,实现发展与环境的双赢。

2.1.2 绿色工厂的意义

作为“世界工厂”,在中国开展绿色工厂建设与评价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绿色工厂是制造业的生产单元,是绿色制造的实施主体,属于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支撑单元,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加快建设具备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绿色工厂,对解决制造业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建设绿色工厂有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工厂的发展是制造业提升的主要形式。但是,工厂在将制造资源转变为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及在产品的使用和处理过程中,消耗掉了大量人类社会有限的资源并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如何使工厂减少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少地产生环境污染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工厂实施绿色制造已势在必行。

绿色工厂作为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支撑单元,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小,资源消耗尽可能少,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实现双赢。

可持续发展的工厂建设就是以不损害当前的生态环境为前提条件,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产生废弃物和最少排放污染,以更清洁的工艺制造绿色产品的产业。而绿色工厂所追求的是一种干净而有效的工业经济,能够在实现材料再循环利用的同时,又产生最少废弃物的经营方式。绿色工厂建设可优化调配工厂复杂的输入输出系统,在提高加工系统效益的同时,系统在输出产品的过程中,有较少的输入和附加输出物,能使系统达到有效利用和优化输出效果,达到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绿色工厂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绿色工厂从产品生命周期的层次来开展经营活动。绿色工厂建设涉及合规、体系、能源、资源、采购、产品、环保、绩效等方面,是对当前工厂行业发展进行较为系统的绿色化建设,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绿色工厂通过系统管理措施,从采购初期建立降本措施,通过规范供应商管理,对供应商提出绿色化发展要求,定位采购战略,借助供应商的管理优化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实施采购标准化管理,为不同的产品项目或零件使用共通的设计、规格,或降低定制项目的数目,以规模经济量,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除以上措施外,还可采用规范采购流程、优化采购模式等绿色化手段实现工厂利润的增长。

绿色工厂将传统产业链关注较少的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处理纳入企业的活动范畴,产业链的延长,必将导致拆卸回收和再资源化装备及相应的服务行业不断发展,资源回收利用能力的提升也将实现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发挥工艺技术优势和上下游之间的协作,提高废物再利用率和回用率,提升中水回用水平,从资源利用角度为企业创造价值。

钢铁、石化等行业能源成本占工厂总成本比例较大,绿色工厂管理模式有助于从能耗总量及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控制能源成本。绿色工厂建设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方式解决能源消耗总量的关键问题,优化能源使用结构,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提升措施,实现了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能源效率的提升,进而实现了能源成本的降低,为工厂自身创造了价值,也为低碳发展创造了条件。

3.建设绿色工厂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面对严峻的环境现状和社会各界压力,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提出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对策。例如,增大环保投资、建设污染控制和处理设施、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等,以控制和改善环境污染问题。但十多年的实践表明,这种仅着眼于末端治理(控制排污口,End-of-Pipe),使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的方式,虽能在一定时期内或在局部地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

通过污染治理的实践,逐步认识到防治工业污染不能只依靠末端治理,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必须“预防为主”,实施源头控制,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初,即产品设计阶段,实行工厂生产全生命周期控制。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不少发达国家政府和各大企业集团(公司)都纷纷研究开发少废、无废技术,开辟污染预防的新途径,把推行绿色工厂以及其他面向环境的工程技术作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实践证明:源头预防优于末端治理。实施绿色制造,建设绿色工厂是解决制造业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实施源头控制的关键途径,是21世纪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工厂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制造模式,它对于提升我国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制造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1.3 绿色工厂相关认证评价

近年来我国在绿色工厂建设的相关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为我国绿色工厂建设与评价奠定了基础,如清洁生产审核、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资源综合利用认定、“领跑者”遴选、管理体系认证等。政府综合运用行政和经济杠杆,促使企业在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方面进行改进,逐步推进生产绿色化。虽然国内早已对绿色工厂予以关注,但对于我国各地政府和企业而言,由政府组织的绿色工厂评价仍是一项新的内容。此外,各国政府与地区也对绿色工厂进行了大量研究,开展了与绿色工厂相关的认证评价,如欧盟组织环境足迹、韩国绿色认证体系、日本环境会计制度与环保工厂、我国台湾地区绿色工厂标章等,为我国大陆地区的绿色工厂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1.欧盟组织环境足迹

2012年,欧洲委员会的联合研究中心环境与持续发展所开展研究组织环境足迹评价技术。2013年4月9日,欧盟委员会颁布了2013/179/EU号建议《产品和组织生命周期表现测试和沟通通用方法》,正式开始了组织(含制造工厂)环境足迹评价的推广。组织环境足迹(以下简称OEF)是从生命周期角度多标准衡量组织的环境绩效,首要目的是寻求减少与组织活动相关的环境影响,考虑供应链活动(从原材料的提取、生产和使用,到最终废物管理),涉及制造业、公共机构等,可用于标杆管理和绩效跟踪、最低环境成本的采购、减灾活动及自愿性或强制性计划的参与。OEF已在有色金属行业进行评价试点,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ISO/TC 207基于欧盟OEF、ISO/TR 14069和ISO 14046等标准和报告编制了ISO/TS 14072:2014《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 组织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于2014年正式发布,并上升为国际通用的评价技术规范。但由于其评价过程极其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推广效果并不理想。

2.韩国绿色认证体系

韩国绿色认证体系由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牵头,八个部委联合开展。韩国2010年通过的《低碳绿色增长基本法》,标志着其绿色认证制度正式实施。韩国绿色认证体系分为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绿色产品和专门绿色企业四类,涵盖了绿色工厂的重要方面。其中专门绿色企业认证相当于韩国的绿色工厂评价,其评价核心内容与绿色技术紧密关联,销售产品的20%采用了绿色技术的企业即可获得绿色企业认证。韩国政府为获得绿色企业认证的企业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绿色产业金融支持,获得政府颁发的环保奖项,绿色制造性能检测优惠,海外人才、高级人才优先派遣,在技术转让、投资引进、咨询服务、政府采购等方面优先考虑等。

3.日本环境会计制度与环保工厂

20世纪末,日本提出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构想,其中环境会计制度得到许多企业的关注。日本环境省先后颁布大量环境会计法规,为企业开展环境会计活动提供指导。日本环境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业务领域成本、上游/下游成本、管理活动成本、研发成本、社会活动成本、环境损伤成本、其他成本,主要目的是对企业环保投资费用及其经济社会效益进行定量的测定、分析并向社会公开。日本企业也积极推行各种环保工厂认定制度,如日立集团2011年启动的“精选环保工厂&办公室”认定机制,其主旨是减轻事业活动对环境的负荷。日立集团通过制定温室效应气体、废弃物、化学物质排放量和用水量的削减目标,将环保水平高且卓有成效的事业所评定为“精选环保工厂&办公室”,以促进和激发环保型生产活动。

4.我国台湾地区绿色工厂标章

我国台湾地区将绿色工厂定义为“整合绿建筑与清洁生产之系列化机制,致力于降低工厂厂房于建造、运作,以及产品产制生命周期各阶段之能资源消耗与环境冲击,提升产业与产品之环境友善性,以符合产业低碳化之目标”。2012年1月,我国台湾地区“经济部工业局”正式发布了《绿色工厂标章推动作业要点》,并于2012年4月起正式受理企业申请,绿色工厂标章制度正式启动。绿色工厂标章为自愿性标章,结合了绿建筑及清洁生产两个方面,即企业必须通过厂房绿建筑认证及取得清洁生产证书,才能取得绿色工厂标章。为宣贯绿色工厂标章制度,我国台湾地区“经济部工业局”在各工业园区举办了一系列的推介会和培训讲座,邀请获证厂商代表分享绿建筑及清洁生产的实践经验与成果,向企业普及绿色工厂的理念与实施途径。目前已有包括台达、台积电、友达在内的多家工厂获得绿色工厂标章。 Z6oMXOI7dk9cju5M/otCJ2g/AbV16NfqXhew4ukCa8MRHXBkC1wV4RWyRp4qljY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