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研究报告

一、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概述

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以下简称综合发展指数)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2017年研究编制的专门针对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全方位评价标准,用来衡量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变动情况,指数评价维度涵盖产业规模、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产业发展环境、产业效益、研发创新和产业机遇把握六个方面,全面展现产业的规模和效益、现在与未来、常态与创新等多角度的评价结果。

(一) (指数编制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从产业规模、产业发展环境、产业效益、研发创新等多个维度全面进行产业透视。然而国内外现有的产业指数评价,一方面缺乏专门针对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发展”的评价,另一方面多是从产业的某个角度进行评价,缺乏对产业全面、整体的评价,如中国工程院的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主要从产业竞争力角度进行评价,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创新指数主要从创新角度进行评价(见表1)。

表1 ICT产业典型发展指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子信息制造业就作为独立行业进行统计,在产业逐步加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为了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分析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为产业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撑。综合发展指数的研究编制是开拓电子信息制造业统计监测工作新思路、新方法的有益探索,希望通过对多年以来全国、分地区、重点细分行业多维度数据的体系化分析,对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描述。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正处于提速换挡、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需要在保证部分细分行业进入生命周期成熟期的同时,能有新的细分行业快速成长起来,确保整体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平稳发展;另一方面需要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考虑,进一步提升我国产品的附加值和产业效益,为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储备力量,同时,增强我国的产业配套能力,提升产业话语权和产业竞争力,加快推进我国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紧紧围绕这一目的,能够通过年度评价,显性化各地方、典型细分行业和全国产业整体的发展路径,从而指引下一步的产业发展。

(二) (综合发展指数构建的依据)

依据波特钻石模型进行评价维度的整体设计。波特钻石模型是经典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其最早的目的是用于分析一个国家的产业如何形成整体优势,因而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后来钻石模型逐渐衍生为产业评价模型的重要依据,如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全球竞争力评价的重要理论模型就是波特钻石模型。波特钻石模型包括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需求条件、生产要素、相关产业、机遇和政府六大方面。其中,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主要指国际市场需求的拉力与国内竞争对手的推力;需求条件主要指市场需求;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相关产业主要指产业和相关的上游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机遇指产业的特殊机遇;政府主要指相关政策(见图1)。

图1 波特钻石模型

依据电子信息制造业重要规划文件的发展要求对指标进行筛选。主要依据电子信息制造业下一步的发展要求,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梳理产业的重点发展指标。从定量的角度看,电子信息制造业相关“十三五”规划中主要提出8项定量产业发展指标(见表2);从定性的角度看,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三五”信息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的要求,可以梳理出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方向包括发展核心技术、构建协同优化的产业结构、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国际化发展能力、加快发展高端整机产品等。综合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搭建已充分考虑衔接这些定量和定性指标。

表2 电子信息制造业相关规划的定量指标

(三) (综合发展指数构建的过程、原则和方法)

综合发展指数经过多轮业界专家研讨,力求不断提升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认可度。综合发展指数主要经历三轮业界专家研讨,第一轮重点邀请统计专家、行业学者、行业监管专家,针对研究机构提出的评价依据模型和方法进行研讨,保证评价维度的全面性、科学性;第二轮主要邀请细分行业协会、行业研究机构等专家,从细分行业的分析角度,研讨和优化综合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第三轮主要邀请各地方行业主管机构,重点研讨地方产业评价的维度、评价数据来源和评价方法,保证综合评价指数的行业认可度。

坚持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和可靠性四大原则建立评价体系。科学性即评价体系中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避免人为因素对指数评价结果的影响,目前综合发展指数中仅分地区发展指数的创新政策评估具有一定的定性评估特点;全面性即指标中既包括影响产业近期的指标,也包括影响远期的指标,如综合发展指数中既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过去的产业规模、增速等发展结果性指标,同时也包括对汽车电子等新兴细分产业增长的评估,以及研发投入等影响产业未来发展的指标;代表性即指标的典型性,指标设计时删除重复性指标,仅保留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指标,如考虑产值和收入的相关性,仅保留主营业务收入;可靠性即数据真实可靠,评价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工信部运行局的统计数据,在细分行业评价中引用部分权威行业机构如Gartner、IDC的数据,这在保证数据公信力的同时,也能保证指标在未来统计周期都连续可得。

采用基期和灰色关联的计算方法。全国和细分行业综合发展指数采用设置基期的指数计算方法,2014年为基期,指数得分为100分,2015年和2016年的数据,与2014年进行比较后赋分。分地区综合发展指数计算方法为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灰色综合评价法,用以比较不同地区的发展效果。单项指标预测的最优值为100分,诸方案中最优值根据正向和负向指标有所调整(正向指标即若某一指标越大越好,则取该指标在各个方案中的最大值;负向指标即若某一指标越小越好,则取该指标在各个方案中的最小值)。同时,通过预测保证最大值在未来五年中的稳定。

借鉴灰色关联度的评价思路设计分地区综合发展指数的计算。设指标体系有i 个指标矩阵, 。M 为参与计算的总年数, ,N 为参与计算的总省市数, 。其中, 为每个地区的指标矩阵,每个矩阵有m×n个数据点。

对于第m年第n个省市的第i个正向指标的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对于第n个省市第m年的第i个负向指标的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α为指数分布因子,α∈[0,1]。β为指数变动因子,β∈[0,1]。α+β1=。P为预期阈值,

全国及分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指标类型和计算方式如表3所示,细分行业综合发展指数指标类型和计算方式如表4所示。

表3 全国及分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指标类型和计算方式

续表

① 数据来源:赛迪。

表4 细分行业综合发展指数指标类型和计算方式

②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依据政产学研行业专家的评定确立综合发展指数的权重。邀请来自中央和地方行业主管部门、重点企业、行业协会、统计机构、高校及研究机构等多类主体的几十位专家,分别对一、二、三级指标权重进行背对背打分。通过对专家打分的算术平均数,既保证了权重设置对不同类专家差异化意见的充分吸收,也保证了产业评价的整体方向性统一。总体来看,专家对产业发展重点的判断较为一致,如经过专家打分发现,专家们整体认为产业规模、研发创新、企业产品竞争力和效益,比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机遇把握更重要。

(四) (综合发展指数包含全国、分地区和细分产业三大体系)

三大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重点考虑波特钻石模型的评价维度,基本保持一致,包括产业规模、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产业发展环境、产业效益、研发创新和产业机遇把握几大方面。全国综合发展指数较分地区指数,仅减少重点产品产量份额一项指标。细分行业综合发展指数考虑行业特点和国际比较的需求,简化并差异设计二级和三级评价指标(见图2~图4)。

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包括 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 25个三级指标。

分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包括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

手机行业综合发展指数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

图2 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指标及主要权重

图3 分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指标及主要权重

图4 分行业综合发展指数指标及主要权重—手机

说明:本文中数据除特殊说明外,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相关统计数据。

二、2016年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指数表现及发展特点

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持续增长。基于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评价模型,以2014年为基期(指数为100分),经过全面分析和计算,2016年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为134.48分,较2015年提升15.53分,并呈现出连续三年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见图5)。

图5 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

综合发展指数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产业发展环境、研发创新及产业机遇把握得分的大幅提升。其中,企业税收占利润比及单位产值综合能耗的显著优化带来了产业发展环境的大幅优化。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数量的增长促进研发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应用电子和智能硬件的快速发展,带动产业新动能不断涌现,产业机遇把握连续三年保持10分以上的增幅。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指数一级指标变动如表5所示。

表5 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指数一级指标变动

综合分析历年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及细分指数,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 (电子信息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强)

2016年产业规模指数为94.34,比上年提高3.13分,上升幅度为3.42%,低于总指数增幅(见图6)。规模增速的走低及出口的不景气拉低了产业规模指数的得分,但产业对经济贡献的增大使得产业规模指数稍有提升。

图6 产业规模及增长得分及其细分指标变化

1.产业总体规模仍在增长,但规模增速进入较低时期

受经济下行影响,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从 2014 年的两位数增长,下降至2015年8%左右,处于中速增长区间。得益于亏损面收窄和经济有所回暖,2016年增速较2015年提升0.31个百分点。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正处于从移动互联网阶段向万物智能阶段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市场尚未成长起来,而传统的PC、电视和手机等领域又逐步出现下降现象。2016年,全球手机产业规模增速约为-9%,PC和平板增速约为-10%,服务器增速约为-4%。

2.产业出口持续走低

201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金额7210亿美元,同比下降7.7%,连续两年增速为负。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部分海外企业将工厂迁移至印度、越南等地。例如,微软宣布关闭位于北京及东莞的诺基亚手机工厂,部分设备被转移到越南河内工厂,带来产业代工出口金额的下降。此外,世界经济动荡、贸易伙伴国国内经济不振带来了国外市场消费规模的下降,加剧了出口规模的收窄。

3.对传统产业的支撑作用持续加大,经济贡献率不断提升

201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占工业比例为10.48%,比上年提升0.45个百分点,带来电子信息制造业经济贡献指标得分同比增长 4.47%,成为产业规模指标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仍保持10%的增长速度,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个百分点,较其他工业行业对经济拉动作用凸显(见图7)。这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新兴应用电子带来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电子信息制造业对传统行业的渗透进一步加大,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在数据积累较好、业务规则化的医疗、金融、安防、物流、教育等行业投入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带动了物联网、智能硬件、手机、服务器等行业新的市场需求。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旨在推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将进一步扩大传统产业对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需求。

图7 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变化

(二) (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

2016年,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指数提高5.64分,同比增长5.42%,较2015年增幅有所提升(见图8)。企业和产品力竞争力的微幅提升主要得益于龙头企业数量的增长和走出去企业数量的大幅增加。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龙头企业数量指标得分同比提升18.54分,主营业务收入在40亿元以上的国内企业数量为220家,较2015年增长17.65%。从财富杂志公布的中国500强榜单中可以看到,通信设备厂商中兴通讯排名从2014年的71名提升到2016年的60名,摄像头模组厂商深圳欧菲光从2014年的466名提升到2016年的287名,显示面板厂商京东方从2014年的154名提升到2016年的127名。我国龙头企业不断成长,数量不断增多。此外,2015年“一带一路”政策出台后,走出去企业数量明显增加,政策初见成效。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走出去企业903家,得分提升4.96分。

图8 企业和产品竞争力得分及其细分指标变化

(三) (产业效益总体良好)

2016年,产业效益指标提高7.56分,同比增长6.61%(见图9)。在营业利润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主要得益于电子信息制造业亏损面有所收窄。电子信息制造业亏损面为16.5%,比2015年收窄2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8.8%,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10.4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85%,基本与2015年持平。从手机行业来看,我国华为、小米等国产品牌不断向高端化产品进军,产品平均售价有所上升。但由于上游高端元器件价格上升导致成本增加,营业利润率没有明显提升。

图9 产业效益得分及其细分指标变化

(四)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2016年,研发创新指标同比增长14.37%(见图10)。从细分情况来看,主要得益于企业研发投入及研发人员数量的增长。

图10 研发创新得分及其细分指标变化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迭代速度快、产业向高端化制造转型等特点带来了研发需求的不断增加。2016年,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从5.3%提升至6%,典型龙头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不断提升。显示厂商京东方研发投入额同比增长24.74%,中兴研发投入占比同比增长3.53%,电子元器件厂商天马研发投入额同比增长21.98%

电子信息制造业从整机向产业链上游环节不断延伸,不断壮大研发人员队伍,加快突破底层技术。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研发人员为57.5万人,同比提升7.94%,研发人员数量指标得分为109.12,同比提升8.03分。龙头企业建设研发实验室,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布局产业上游及新兴领域。华为与徕卡合作,创建麦克斯·别雷克(Max Berek)创新实验室,布局新光学系统、计算成像、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领域技术研究。显示厂商京东方投资建设京东方先进技术实验室,提升TFT-LCD、AMOLED 和新一代显示技术、拓展新应用。

(五) (产业发展环境大幅优化)

2016年,产业发展环境提升49分,同比增长37.82%(见图11)。产业发展环境的大幅优化主要得益于业内投资的不断增加和单位产值能耗的大幅降低。

图11 产业发展环境得分及其细分指标变化

1.行业发展稳定,业内投资不断增加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IT投资占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同比增长21.56分。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入同比增长 23.29 分。在多数行业受到国内经济下行较大压力的影响下,电子信息制造业相对稳定的发展吸引投资不断增加。201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201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比2015年增长15.8%,增速快于2015年2.2个百分点。201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投资额占制造业比例比2015年增长1.55%,增速快于2015年14.66个百分点。

2.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2016年,企业发展环境较2015年提升23.72分,企业税收占利润比例有所下降。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三去一降一补”政策成效初显,企业发展环境有所优化。企业税费负担降低,各类不合理收费得以整顿。

(六) (产业新动能不断涌现)

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带来产业发展新机遇。2016年,产业发展机遇得分提升11.27分,同比增长9.74%(见图12),主要得益于智能硬件产品产值和汽车电子规模的增长。2016年,智能硬件产品产值提升18.75分,同比增长15%。汽车电子规模得分提升15.07分,同比增长14.20%。

图12 产业机遇把握得分及其细分指标变化

一方面,在传统端设备负增长的背景下,虚拟现实、智能电视、无人机等多形态智能硬件设备高速发展。2016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3876万台 ,同比增长57.1%,成为中国市场仅次于智能手机的第二大移动智能消费终端设备。国内已拥有超过 100 家VR/AR整机品牌厂商,产品包括暴风魔镜等虚拟现实眼镜,以及亮风台HiAR Glasses等增强现实产品。

另一方面,消费电子加速向传统领域渗透,带来汽车电子等新兴细分领域的快速增长。根据IHS的数据,车载芯片、传感器及液晶显示屏等消费电子正在向汽车电子快速渗透,具体表现为:在信息娱乐、ADAS、动力总成、车身及底盘五大关键系统中,以消费电子为主的ADAS和信息娱乐增速领先。其中,预计ADAS年复合增长率将为19%(2015—2020年),信息娱乐系统年复合增长率将为7.9%(2015—2020年)。

三、2016年分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指数表现及发展特点

基于分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评价模型,综合评价30 个省市的电子信息制造业,2016年分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总体情况如下:

2016年分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最高分为79.16分,最低分为62.31分,综合发展指数均分为67.34分,均分以上省市12个。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连续三年处于前五名之内,且均位于东部地区。四川省提升十一名,跃居第六位,安徽省提升两名,居第十二位(见图13)。

图13 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均分以上分地区排名

其中,广东省在产业规模、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产业效益方面居全国第一位,综合化发展特点明显。北京市在研发创新方面表现突出,创新驱动特点明显。上海市在产业发展环境方面居全国第一位。江苏省在产业机遇把握方面居全国第一位,在产业发展环境方面居全国第三位。

从细分指标来看,产业规模指标最高分为 85.78 分,广东、江苏、上海、重庆、北京发展较为突出。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指标最高分为 86.06 分,广东、江苏、浙江、四川、福建表现突出。产业发展环境指标最高分为 77.30 分,上海、北京、江苏、天津、福建得分较高。产业效益指标最高分为 79.51 分,广东、浙江、江苏、吉林、广西得分较高。研发创新指标最高分为 77.05 分,北京、广东、四川、辽宁、上海得分较高。产业机遇把握指标最高分为85.64分,江苏、上海、福建、广东、浙江表现突出。

以上指标结果反映出2016年我国分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基本特点如下。

(一) (东部地区发展领先全国)

2016年指数排名前四位的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均位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毗邻海洋,地势平缓,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基础较好,技术力量较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导地区。2016 年东部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比重达到 74.72%,研发人员规模占全国比例为70.51%,在整个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东部地区加快推动产业“转移+转型”,集聚高端生产要素,巩固产业发展高地。以广东、江苏为典型的东部地区在稳步发展的同时,注重产业质量效益的提升,加大产业结构的优化,减少落后产能及过程产能,促进产业有序转移,重点发挥东部地区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引领产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

(二)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典型省市高速发展)

四川、湖北、重庆等中西部省市紧抓产业转移承接机遇,发挥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优势,加速产业发展步伐。这些省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大对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有效投资、产业园区建设及政策支持,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专注产业链条的完善。例如,四川引入多个世界500强企业,包括英特尔、德州仪器、联合科技、和芯微电子、虹微等知名企业;湖北武汉邮科院的通信产品及解决方案扩产项目50亿元,东阳光新型冶金法多晶硅扩产25亿元,总投资1600亿元的武汉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正加紧施工建设。重庆抓住产业转移机遇,从无到有,壮大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实施整机+配套全产业链垂直整合模式,同步引进品牌商、代工商和零部件配套企业等。当前,部分中西部省市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已逐步呈现规模化发展的态势。

(三) (各地区产业发展特点差异化显现)

当前,我国各地区初步形成差异化发展的特色,典型省市特点如下。

1.广东

广东省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领先地区,呈现发展综合化的产业发展特点。2016年,广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 79.16 分,居全国第一位,并连续三年实现发展指数的增长。其中,产业规模、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产业效益三项一级指标居全国首位(见图14)。

图14 2016年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一级指标表现

产业链协同优势带动作用明显,产品竞争力居全国首位。2016年,广东省产品竞争力得分95.76分,较2015年提升1.71分。手机、彩色电视机、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锂离子电池等主要产品在全国优势明显,带动省内经济发展。2016 年广东省经济贡献较 2015年提升3.18分,居全国第一位(见图15)。广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覆盖广泛,从原材料、方案设计到制造加工均比较完整和成熟,企业集聚明显,具备较强的产业链配套能力。

图15 广东产品竞争力及经济贡献得分

龙头企业凸显,助力电子信息制造业稳步增长。2016年,广东省产业规模及增长指标得分同比提升,并连续三年得分持续增长(见图 16)。此外,广东省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明显。以手机为例,华为终端、vivo、OPPO 作为三大龙头企业,带动东莞工业增加值居广东省第二位。

图16 广东省产业规模及增长得分变化

2.北京

北京市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研发创新高地,呈现创新驱动的发展特点。201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居全国第四位,其中,研发创新指标得分居全国第一位置,产业发展环境居全国第二位(见图17)。

图17 2016年北京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一级指标表现

研发创新得分的领先主要受益于高端人才优势及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前沿技术产业集聚。北京市高等学府众多,在全国39所“985”高校中,北京占据8所,位居第一。北京市引进大量的外籍高层次人才。联想、百度、小米等企业为其聘雇的百余外籍高端人才办理了在华永久居住,海归与外籍高层次人才为北京注入了全球化高端人才的基因。当前,在以技术人才为核心的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等领域,北京已具备国内领先的产业优势和发展环境,本地培育出小米等产值规模较大、在国内中高端市场位处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此外,旷世科技、地平线等人工智能新兴前沿领域企业,创新型产业发展成果显著。2016年,北京市创新环境指标得分88.52分,连续三年实现10分以上的大幅度增长(见图18)。

图18 北京创新环境得分历年变化图

3.江苏

江苏省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发展的重要区域,呈现产业规模化的发展特点,产业园区集聚,产业发展环境良好,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1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居全国第二位。其中,产业机遇把握得分居全国第一位,产业发展环境得分居全国第三位(见图19)。

图19 2016年江苏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一级指标表现

产业发展环境良好得益于产业园区及示范区域集聚。江苏省沿江沿泸线呈现电子信息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南京集成电路、常州传感器等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和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带来龙头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就业人员的规模快速扩张。2016年,龙头企业数量得分75.71分,较2015年提升4.96分。

紧抓产业发展新机遇,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江苏省在以物联网、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信息通信设备、新型应用电子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发展快速,不断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江苏省具有多个新兴工业化示范基地,如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智能交通产业园等。此外,江苏省新兴产业交流活跃,举办了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等大型会议。

4.四川

四川省作为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支柱之一,产业规模庞大,产业竞争力较强,综合发展指数排位提升显著。2016 年,四川省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居全国第六位,较2015年提升了11个位次,成为2016年指数排位提升最迅速的省市之一。其中,产业规模较2015年有小幅增长,研发创新居全国第三位,较2015年大幅提升10.95%。企业和产品竞争力居全国第四位,连续两年持续提升(见图20)。

图20 2016年四川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一级指标表现

一是聚焦特色领域,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2016年,四川省企业和产品竞争力得分72.10分,较2015年提升2.81分,跃升至全国第四位。四川省在一些特色领域竞争实力较强。其中,IC设计收入居全国第7位,全球50%的笔记本电脑芯片在四川封装测试。平板显示、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半导体照明等产业发展较好。此外,四川省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特色领域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英特尔、微软、IBM、华为、中兴、德州仪器、京东方等龙头企业相继在四川建立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截至2016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50多家电子信息企业在四川落地。

二是人才培育能力较强,研发创新能力凸显。2016 年,四川省研发创新得分 69.81分,较2015年提升6.89分,提升幅度明显。四川省拥有电子科大、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等109所院校,每年毕业大学生约30万人。其中,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类专业综合排名全国第一。在电子信息行业方面,四川省拥有国家“万人计划”专家8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27名,居西部地区第一位,全国第七位。此外,四川在新兴产业方面进行布局,拥有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120余个研究所、企业技术中心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5.其他均分以上省市表现

四、典型细分行业综合发展指数——手机

行业综合发展指数主要通过我国与全球同行业比较的方式,明确我国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特点。2016年手机行业综合发展指数132分,相比2015年分数提升20%,呈现连续两年增长的态势。其中除产业效益指标得分相比2015年有所下降外,其他四个一级指标均呈现上涨态势(见图21)。

图21 手机行业综合发展指数一级指标表现

(一) (手机行业收入增速放缓,但仍高于全球行业增速,我国产业规模优势正在继续扩大)

手机产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逐步进入低速波动发展期,但是我国产业收入和产量增速仍优于全球。全球手机市场在 2009—2010 年进入 3G 换机时代,我国手机产量增速高达20%~40%,2013—2014年进入智能机和4G换机时代,我国手机产量增速也达到10%~30%。随着全球智能机普及率的快速上升,以及印度制造等东南亚本土制造的兴起,国内手机整机产量逐步进入中低速增长期。2015年,我国手机产量增速为8%,相比前几年两位数的增速,有了明显回落,但是和全球 2%的出货量增速相比,我国手机产量规模优势仍在继续扩大。2016年在全球手机出货量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手机产量仍实现了超过10%的快速增长。我国手机产业收入同样呈现这样的发展特点,2016年我国通信终端设备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超过12%,相比全球手机行业收入负增长的情况,发展态势良好(见图22)。

图22 近三年我国手机产量增速与全球出货量增速 比较

我国手机产业出口金额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占全球出口规模的比例仍在持续扩大。2016年我国手机整机出口数量下降14%,出口金额下降20%,延续了2015年出口负增长的态势,但是在全球手机出口规模中的占比仍在持续扩大,我国手机出口金额占全球比例已经从2013年的42%扩大到2016年的62% 。说明我国的手机整机全球竞争力仍在不断增强。

(二) (我国手机龙头企业成长迅速,产品持续向高端化发展)

国产手机龙头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根据IDC的数据,全球智能机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厂商市场份额之和,从2014年的53.9%提升到2016年的57.3%,国内市场集中度则提升得更快,从2014年的43.6%上升到2016年的66.5%。可见随着国内手机市场增量规模的下降,屏幕和内存等上游元器件涨价对利润的压缩,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断提升,国内智能机出货量市场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需要关注的是,在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过程中,国产品牌龙头企业成长飞快,如华为公司的全球市场份额从2014年的5.7%增长到2016年的9.5%,国内市场份额则从2014年的9.7%增长到2016年的16.4%。在全球市场上,也形成了类似非洲市场的传音、欧洲市场的天珑移动等隐形市场冠军,充分体现出我国企业的全球化竞争力。我国龙头手机企业全球市场份额近两年变化情况如图23所示。

图23 我国龙头手机企业全球市场份额近两年变化情况

我国国产手机产品在向高端化方向持续努力。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国内市场国产手机平均价格从2014年的980元左右提升到2016年的1350元 左右,平均价格涨幅高达38%。从国内手机出货量价格分布看,我国千元机占比从2013年的70%,下降到2016年的42%。2000~3000元手机出货量中国产手机占比,从三年前的29%提升到2016年第三季度的92%;3000~4000元的国产手机占比,从2013年的12%提升到2016年第三季度的84% 。可见随着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持续提升、手机产业社会渠道的打开,以及手机硬件配置额的进一步提升,我国手机产品售价不断提升,向高端化产品迈进。此外,我国出口手机平均价格也比2014年有所提升。

(三) (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内需旺盛为手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手机市场投资更趋理性)

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为国内手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需环境。我国经济保持 6%以上的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升。根据瑞信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度《全球财富报告》,中国家庭财富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超高净值个人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因此,我国手机消费水平也不断提升,中高端用户换机周期有所缩短,对中高端手机的接受度持续提升,带来国内手机市场销售额占全球比例的持续提升。2016年,我国手机市场销售额占全球的比例已从2014年的19.8%提升到21.5% (见图24)。

图24 我国国内手机市场销售额占全球销售额比例

国内手机市场投资趋于理性。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2013—2014年,在我国市场进行智能机换机的热潮中,众多手机品牌纷纷入市,包括小辣椒、大可乐,以及跨界品牌乐视、格力等,国内市场手机厂商数量最高时曾超过500家 。随着4G手机渗透率的快速提升,手机市场增长的放缓,以及部分经营不善手机品牌的消亡,国内手机市场投资也更加理性。我国手机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近三年持续提升,增速达到15%~20%,但是和整体电子信息制造业相比,增速不算高,占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近三年有所下降。2016年,这一比例为0.23%,相比2014年的0.46%下降一半。

(四) (随着手机厂商逐步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上游拓展,企业研发投入和知识沉淀持续提升)

手机厂商正在从整机集成向上游元器件创新拓展。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从国内移动芯片的发展情况来看,采用国产芯片的4G手机占比由2014年的6%提高至2016年的18% 。我国海思麒麟系类芯片对于多模多频和载波聚合的支持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搭载松果芯片的小米手机2017年第一季度也开始出货。从国产显示屏的发展情况看,同样在市场份额上快速增长。在2017年第一季度国内出货智能手机中,采用天马、信利、京东方等显示屏的份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天马屏超过三星和JDI,份额超过16%。

随着企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进发,企业研发投入和知识沉淀也持续提升。手机产业链上游价值高,但研发难度大,华为海思历经十年左右的时间才实现了麒麟芯片在自营产品中的较好应用,从华为和中兴等典型厂商的研发投入看,华为的研发投入占收入比,已经从2009年的9%提升到2016年的近15%,中兴的研发投入则从2009年的10%提升到2016年的13% 。全手机行业的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从2014年的2.6%,提升到2016年的3.6%,提升了37%。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按照申请年份统计,2014—2016年的手机行业授权专利数量提升幅度高达45%。

(五) (高端元器件成本提升,对手机行业利润率形成进一步挤压,手机产业效益有所下滑)

手机上游高端元器件屡屡出现缺货问题,带来元器件价格的不断上涨,手机产业效益水平有所下降。2015—2016年,手机上游产业链持续出现缺货问题,包括索尼高端摄像头缺货,三星OLED柔性屏幕缺货、UFS2.1闪存缺货等,对国产品牌厂商影响巨大。而且高端元器件的缺货,也带来元器件价格的持续上涨。2016年9月,4英寸WVGA(640×480)和4.5英寸FWVGA(854×480)面板价格纷纷暴涨超过50%,据媒体称5英寸及5.5英寸高清面板9月涨价30%。在这种情况下,手机行业效益水平下滑明显,2016年营业利润率从2015年的5.8%下降到4.7%,下降幅度达到19%(见图25)。2016年手机行业亏损面15%,虽然比2015年的17%有所收窄,但是相比2014年的11%仍处于高位。

图25 我国手机行业近三年营业利润率变化

五、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 (智能硬件等新兴细分产业不断涌现)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向其他行业渗透,新兴的细分产业正在出现。智能服务机器人、无人机、虚拟现实等已经形成了从底层硬件、软件算法、生产制造到上层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结构,成为新兴产业。根据国际机器人协会(IFR) 2016年的数据,未来三年内,服务型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将大幅增加,其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5年的70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460亿美元,产业生态也将极大丰富,包括机器人底层硬件提供商、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商、应用集成商等都将在生态中出现。2016年全球无人机 (能够接入互联网的无人机)销售总量预计达到220万架,同比增长60%,营业收入则同比增长36%,达到45亿美元,预计2017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近300万架,销售额超过60亿美元。虚拟现实头戴式设备全球硬件营收金额预计 2015—2020 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93%,营收金额将从2015年的不足1亿美元,达到2020年的291亿美元。虚拟现实产业生态如图26所示。

图26 虚拟现实产业生态

(二) (电子(智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机遇)

随着行业向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演进,电子信息产业已逐步加深对工业、汽车、医疗、物流等各个产业领域的渗透,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相关技术正在促进其他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在工业领域,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促进工业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发展;在汽车制造领域,消费电子加速渗透汽车行业,促进智能汽车从辅助驾驶向无人驾驶的演进(见图 27);在医疗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医疗教学训练与模拟演练、手术规划与导航等环节及在心理辅导、康复护理、居家养老等环节中得以应用,加速远程诊疗的发展;在物流领域,智能搬运机器人、智能分拣机器人实现了智能物流仓储的无人化管理,大幅提高了物流调度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图27 消费电子对汽车的渗透

这种产业发展趋势,有助于各地方结合本地的传统产业优势,一方面利用电子信息制造业带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实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培育壮大本地行业应用电子产业,形成新的产业增长引擎。

(三) (技术变革创新为我国提供换道超车机会)

众多细分产业走到技术变革性创新的关键节点,如摩尔定律接近终点,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在新架构、新材料、新工艺方面的颠覆性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与高新能计算的结合,促进处理器架构的创新,出现TPU、类脑芯片等一系列新型处理器产品;智能硬件多样化形态对柔性显示屏、柔性触摸屏乃至柔性电池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小尺寸屏幕正在从液晶显示向OLED显示演进,从而带动具有柔性功能的触摸屏材料革新,液晶显示背光源的创新,以及石墨烯等新型电池的研发;5G的临近,带来对氮化镓等高频器件的需求,以及对手机3D玻璃等信号穿透性好的材料的研发需求。

拥有面临变革产业的地区,需要尽早评估新型技术对本地产业的影响,尽早谋划产业转型方向。同时,在新项目引入方面,充分考虑产业发展趋势,引入有价值、前景好的产业,以带动本地产业的持续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变革技术领域如图28所示。

图28 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变革技术领域

(四) (产品高端化和知识沉淀的提升任重道远)

2016年,产品高端化指标得分103.76分,同比下降4%。知识产权指标得分171.05分,同比下降5%。两项指标虽较2014年都有所提升,但与2015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得分提升任重道远(见图29和图30)。后续需持续注重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加速我国产品结构由中低端向高端转变。加强关键领域我国核心专利的占比,提升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国际上的技术话语权。

图29 产品高端化指标三年得分

图30 知识产权指标三年得分 b7CB4MyS/6Xy5JMTRnMOS7lguDAaCRBYN1cRli0C00vIhNBy2W+L5wTM9zMNt+9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