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留量和留量池之前,我们先系统介绍一下流量的概念。
中学物理老师会将电流和水流做对比,以此加深学生对于电流概念的理解。无数个电子发生快速移动,即电的流动;水流同理,无数个水分子发生快速移动,形成宏观上的水体流动。
在互联网领域,用户在网上的点击、浏览、注册等行为,全部会变成数据,当某一时间点有大规模用户进行点击、浏览、注册等时,相关数据就会激增,这种情形就和在某一时间点大量电子或水分子形成电流或水流一样,用户的点击、浏览、注册等行为数据形成数据流,而数据流的数量,就被称为流量。
所以,当我们在谈流量获取的时候,其实谈的是获取的某种用户行为的数据量,比如注册量、点击量、下载量等,这样的数据量越大,流量越大。
同样地,我们平时所说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拥有巨大流量,也是指它们拥有类似的数据流,比较典型的就是MAU(Monthly Active Users,月活跃用户数量)。截至2019年6月月底,MAU过亿的App超过54个,排名前十位的分别为微信、QQ、支付宝、手机淘宝、腾讯视频、爱奇艺、抖音短视频、高德地图、搜狗输入法和百度,其中微信9.4亿,QQ6.6亿、支付宝6.4亿、手机淘宝6亿、百度4.5亿。
其实,所有拥有过亿MAU的App,都是企业日常获取流量的宝地,每月都有过亿的用户在其中流动,进行着点击、浏览等行为,就像大海里翻滚的浪花和跳跃的鱼群一样,生机勃勃。
流量的本质就是一串数字,主要用来帮助我们理解产品成长的速度,不过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会将流量的意义进行“扩大”,比如App的下载量、注册用户量等明确体现体量的数据数量,有时也会将其等同于流量。
所以,我们在判断一个产品或平台拥有多少流量时,可以通过一些数据如注册用户量、PV/UV、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跃用户数量)等进行直观的判断。
清楚了流量的含义,我们就可以引入本书最核心的概念——留量。
所谓留量,简单来说就是被留下来的流量,这种流量不完全呈现其作为原始流量时动态的特点,而是呈现出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具体表现在数据上,最直观的表现是留量的DAU和新流量相比会非常低,要想重新变高,就需要创造相似的环境和再次实现的路径,相当于再造一个流量平台。比如字节跳动被誉为“App工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在不断打造新的流量平台。这些平台初期的流量都是从今日头条导入的,但后续的流量多是自身新产生的,即前者是旧流量,后者是新流量。
旧流量不可复制,但可以创造新价值;新流量可以创造,但要依托于旧流量,这个关系的转换,就是依靠留量运营完成的。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理解留量的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