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为什么是留量,而不是流量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凡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置、构建的商业模式,都离不开三个要素:产品、流量、变现。

一个商业模式诞生的基础,是有合适的产品,可以是实体产品,也可以是虚拟产品,本质是针对用户需求提供的解决方案。所以,某一种产品的用户群体是固定的。

而一种解决方案能够落地的前提是被需要的人所使用,所以,找到购买产品的人就成为商业模式构建的第二步。当购买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成群出现时,流量就诞生了。

此时,只需完成交易即可产生收入,这个过程叫作变现,是验证一个商业模式的最后一步。变现获得的收入一旦超过支撑这个商业模式的成本,即实现盈利,该模式基本就可以宣告成立。

在商业模式构建的过程中,产品、流量、变现,三者缺一不可,只要一个要素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商业模式构建失败。

如今,流量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发展最为关键的要素,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线上交易的方式将交易的效率大大提升,也让流量变得更容易获取,当然,流量也更容易造假。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诞生,让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其建造的平台进行线上流量的获取。

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流量模式,是流量获取的初始模式,也是目前主流的流量获取模式之一。在移动互联网诞生之前,这种流量获取模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助力,用户只需要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找到产品,从而进一步产生交易。

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流量模式,是流量获取的另一大关键模式,企业只需要在电商平台建立店铺,用户可以直接浏览商品或进入店铺,找到符合需要的商品就可以立即下单,做到真正的“即看即买”。

以腾讯为代表的社交流量模式,发迹于传统互联网,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流量模式,腾讯旗下的微信更是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一大基础设施。企业在微信建立公众号、微信群和小程序后,通过社交传递就可以免费拿到流量,进而实现产品变现。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流量获取模式,还有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信息流流量获取模式、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流量获取模式、以知乎为代表的社区流量获取模式等,相比于过去传统的流量获取方式,这些流量获取模式更加有效,也给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流量造假。相比于线下流量,线上流量都是以虚拟形态存在的,更多地表现为用户的行为数据,比如PV(Pageview,综合浏览量)、UV(Unique Visitor,独立访客)、CPS(Cost Per Sales,按销量付费)、CPC(Cost Per Click,平均点击消耗)等,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干预,换句话说,这样的流量,想要多少就能刷多少。

2019年10月,一篇标题为《一场新媒体巨头导演的“僵尸舞台剧”,真实还原现场,导火线:一条一夜爆红的视频,我们流量却为0!》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简单来说,是一家创业公司找到一个新媒体机构想要投放产品,并选择了其旗下的一个微博大号进行测试,测试数据很好,有几百万次的播放量,并且清一色都是正面评价,但令人尴尬的是,进入该公司产品页面的流量为0。

其实,这样的情况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虽然互联网巨头们都在想办法对其进行规范和整治,但一直未能将其彻底解决,这让企业承担了巨大的流量无效风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流量对于商业模式的构建起着关键乃至核心的作用,面对繁多的流量平台,获取流量的渠道日益增多,但风险也随之增大,一不小心就可能拿到假的流量,给自己带来损失。

实际上,目前企业的流量问题比过去更加严重,这主要体现在流量获取上。随着商业的发展,互联网因为流量触顶而进入下半场,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导致我们在各大平台获取流量的成本日渐升高,无论花钱购买还是免费“猎取”,引流的效果和效率都有所下降。

为了解决流量获取的问题,先有“增长黑客”概念进入我们的视野,后有裂变玩法风行微信生态,再到私域流量、KOC(Key Opinion Consumer,关键意见消费者)等新的互联网营销概念的提出。大家对这些或合理、或精辟,甚至颠覆认知的名词趋之若鹜,殊不知,它们其实并不是解决流量问题的真正方法,当前依然有万千企业处于无流量、假流量,以及留不住流量的尴尬境地。

其实,流量的存在环境和获取逻辑一直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问题在于很多企业只看到了外部流量,却忽略了自身所拥有的流量。发挥已有流量的作用,才是破解流量之困的关键。

基于此,本书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和思维方式,即留量和留量池。 gg7WhGjmIQFD43EZnijr9SdgujkVe/oC/BeQmJElbfiui07JD4fxb2+Mwwigs8A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