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美国的汽车精英

2.2.1 亨利·福特

亨利·福特(Henry Ford,1863—1947,图2-12),美国著名企业家,美国和世界汽车工业主要奠基者之一,被誉为“汽车大王”和“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

图2-12 亨利·福特

1863年7月30日,亨利·福特出生于密歇根州一个农场主家庭。父亲威廉·福特是英国人,1847年大饥荒时随父母来到美国,定居在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刚到美国时,他们一文不名。到亨利·福特出生时,勤奋的威廉·福特已经拥有一个约36400m 2 的农场。

亨利·福特自小就对从事农事颇有怨言,反而对捣鼓机械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想把天下所有的手表都打开看看。这个“疯狂的破坏者”,引起家里人的百般警惕,只要一看见他回家,便立刻慌忙地把所有的手表都藏起来,否则那些装饰华丽昂贵的怀表顷刻便会被“五马分尸”。1879年,16岁的福特从学校退学独自来到底特律一家机械厂当学徒。刚到底特律时,福特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在一家名表店修表。后来,福特在底特律的一家船舶修理厂工作。期间,他对内燃机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业余时间就研究汽油发动机。1891年,他加入了爱迪生照明公司,这使他有幸结识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汽车研制之路上,爱迪生始终给他以激励。后来,这两个都出生于密歇根的奇人成了至交。

1893年圣诞节,亨利·福特的汽油机试验成功,这给了他极大的鼓舞,决心再接再厉,研制出自己的汽车。当时,汽车制造还是手工作坊式的,汽车是“不用马拉的马车”,只是有钱人的消遣品,福特的梦想是要生产每个人都买得起的汽车。1896年6月4日,他的第一辆汽车试制成功,它的样式很简单,几块铁板松散地安在四个自行车轮上,前面装上一个门铃。组装好的车出不了门,他就把墙砸开,并在倾盆大雨中把车开上大街。这个“怪物”惊呆了路人,它车速达到20km/h,比别的车都快,连愤怒的房东都没有责怪他,反而为房子造了个活动门以方便汽车出入。

1899年8月5日,亨利·福特与其朋友集资1.5万美元,成立了底特律汽车公司,这也是在底特律设立的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1900年1月12日,底特律汽车公司完成了原型车的制造。但到了该年11月,共生产了12辆汽车的公司便倒闭了。

1903年6月16日,亨利·福特第三次与别人合作成立了福特汽车公司,公司名称取自创始人亨利·福特的姓氏,当时的公司资产只有2.8万美元。公司创办之初,福特就提出了将汽车由奢侈品变为生活必需品的主张,他要求汽车性能可靠、耐用、售价低廉、操作简便、使用和维护费用低,即生产大众化、普及型汽车。不久,福特公司制造出了性能稳定的A型汽车。1906年7月,亨利·福特控股58.5%,成为公司最大的股东,继任公司总裁、总经理,完全控制了公司。

1908年9月27日,亨利·福特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这也标志着世界汽车工业革命的开始。T型车没有一点为舒适和美观附加的装置,被当时的媒体评论为像个“农民”,只有骨头和肌肉,没有一点赘肉。福特则不以为然,他坚持汽车就是服务大众的,开豪华车是一种罪过。T型车最初售价为一辆850美元,而当时其他的汽车要卖到2000~3000美元。T型车在市场大获全胜,但福特并未裹足不前。1913年10月7日,福特将屠宰场中的牛羊肉分块肢解的流水线反其道而行之,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生产流水线,生产一辆T型车所需要的时间大大缩短。到1913年的年底,T型车已占领美国汽车市场半壁江山。

1914年,亨利·福特宣布向工人支付5美元的最低日工资,每天工作8h。而当时,工人一般工作9h,工资只有2.34美元。《华尔街日报》指责他“经济犯罪”,对“福特主义”的批判也比比皆是。但福特坚持提高工人福利,后来甚至把日工资涨到10美元,这使得美国工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亨利·福特晚年特别保守、专横。1919年1月1日,亨利·福特唯一的儿子埃德塞尔·福特接任公司总裁。可实际上,主张改革的埃德塞尔·福特很清楚真正的话语权始终被父亲掌控着。1922年2月4日,在儿子的劝说下,亨利·福特以8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亨利·利兰创办的林肯公司,埃德塞尔·福特被委任为首任董事长。仅仅4个月后,由于和亨利·利兰在自主权和股东责任等问题上有较大分歧,专横的亨利·福特赶走了亨利·利兰。

1927年,顽固的亨利·福特不得不让自己心爱的黑色T型车停产,再转产新的A型车,以适应消费者需要的变化。由于转产组织匆忙、耗资巨大,加之接踵而来的经济大萧条的影响,福特公司元气大伤,整个20世纪30年代都未能恢复,分别被通用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超过。后来经过福特公司员工的拼力追赶,才算在全国第二的位置上站稳脚跟,但那种产量独占全国一半以上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1943年5月26日,年仅49岁的埃德塞尔·福特因癌症去世。埃德塞尔·福特的去世对福特家族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围绕公司继承权的问题,公司和福特家族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尽管在汽车制造方面与埃德塞尔·福特有诸多分歧,可丧子之痛还是让亨利·福特一度消沉,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1943年6月1日,亨利·福特重新担任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再次回到福特公司最高掌门人的位置。可年近80岁的他无论是身体还是精力都不能进行高负荷的工作了,他急需寻找福特公司的下一代接班人。

1945年9月21日,亨利·福特辞去了公司总裁的职务,把福特汽车公司交给了长孙亨利·福特二世。这位不到30岁的年轻总裁胆识过人,对福特而言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1947年4月7日,亨利·福特因脑出血在底特律去世,终年83岁。

福特家族曾是美国最显赫的家族,第一代创业者亨利·福特,第二代埃德塞尔·福特,第三代亨利·福特二世,第四代比尔·福特,四代掌门人,代代有枭雄。福特家族只持有福特公司8%的股份,却有着49%的表决权。

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亨利·福特为此被尊为“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在1999年,《财富》杂志将他评为“21世纪商业巨人”,以表彰他和福特汽车公司对人类工业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除此之外,亨利·福特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也从汽车工业扩展到了商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他建立了汽车经销商体系。在他的努力下,加油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他还大力游说政府修路,使美国有了全球第一的州际高速公路。

2.2.2 亨利·利兰

亨利·利兰(Henry Leland,1843—1932,图2-13),美国豪华汽车品牌凯迪拉克、林肯的创始人,有“底特律教父”之称。

图2-13 亨利·利兰

1843年2月16日,亨利·利兰出生在美国佛蒙特州贝尔登,父亲是一个农民,利兰是他的第八个孩子。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年仅18岁的利兰参加了亚伯拉罕·林肯的联邦军队,被派往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的一个兵工厂任军械员,第一次接触到精密机械,这为他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战争结束后,一次偶然机会让他得以在马萨诸塞州一家军械厂从师学艺。在工作期间,利兰曾多次到底特律出差,“汽车之城”优美的环境和技能超群的工人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于是,积累了一定经验和财富的利兰很快就来到了底特律,创办了利兰-弗克耐尔公司,主要生产各种机械设备、齿轮切削机床及工具。

1901年,美国奥兹莫比尔汽车公司因为扩大生产线,急需2000台发动机,于是找到亨利·利兰。在经过不断试验和改进后,利兰-弗克耐尔公司生产的发动机不仅运转平稳、安静,功率比当时同样供给奥兹莫比尔公司的道奇发动机提高了近三分之一。可就在这个时候,奥兹莫比尔汽车公司因各种原因单方面拒绝订货,这对利兰的公司无疑是灾难性的打击。因为这种发动机除了卖给奥兹莫比尔公司,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就在大家都绝望时,转机出现了。1902年8月,因经营不善而倒闭的底特律汽车公司的两位投资人请来利兰对厂房和设备进行评估,并准备清算公司资产。利兰在考察后却劝阻他们不要关闭公司,因为他认为这家工厂在当时算是相当先进的,并提出让他们使用自己公司的发动机继续生产汽车。两位投资人接受了利兰的建议。1902年8月22日,这家公司正式更名为凯迪拉克公司,一个百年品牌由此诞生。利兰不仅向凯迪拉克公司提供发动机,还提供传动及转向机械。

1904年,凯迪拉克工厂发生了火灾,此后,亨利·利兰出任该厂经理,很快,利兰-弗克耐尔公司与凯迪拉克公司合并,生产规模开始逐渐扩大。此时,亨利·利兰已是美国汽车界德高望重的人物。后来克莱斯勒公司的总工程师弗雷德·杰德回忆道:我们都称他为“底特律教父”。1904年,美国汽车制造者协会获准成立,亨利·利兰为其发起人之一。到1906年,凯迪拉克在底特律的工厂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完善和装备最好的汽车生产厂。在利兰的经营下,凯迪拉克的发展很快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公司的名望和利润令人垂涎三尺,其中就包括财大气粗的通用汽车公司。经过近两年的拉锯战式谈判,凯迪拉克最终在1909年7月19日加盟通用汽车公司。在成为通用汽车的一份后,66岁的亨利·利兰成为公司的总管,与其儿子继续管理工厂,尽最大可能保持其独立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亨利·利兰和凯迪拉克都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当时美国宣布正式参战,通用汽车总裁威廉·杜兰特和亨利·利兰就是否顺应战争调整生产而产生极大的分歧。一气之下,利兰离开了他一手创办的凯迪拉克。1917年8月29日,离开凯迪拉克的利兰成立了专注于飞机发动机生产的公司,希望为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国家贡献力量。由于利兰对亚伯拉罕·林肯非常敬仰,因此,他以“林肯”作为公司名称,以向这位伟人致敬。在战争期间,林肯公司总共生产了6500台飞机发动机。以“精准大师”闻名底特律的亨利·利兰,他所设计的林肯发动机,不论在动力、可靠性还是革新性上,都是出色的工程学典范。

在战争结束后,亨利·利兰回到了他熟悉的汽车行业。1920年,林肯L型轿车正式诞生,这是林肯品牌的第一款车型。利兰认为,豪华等于绝对的可靠性,这一理念让他坚持创造最完美的汽车。但是,杰出的产品没有给林肯公司带来销量上的成功。1921年11月,利兰迫于财务压力不得不宣布林肯公司破产,并进行拍卖。1922年2月4日,亨利·福特以8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林肯公司。

在福特收购林肯后,亨利·福特的独生子埃德塞尔·福特被委任为首任董事长。由于亨利·利兰在自主权和股东责任等问题上和亨利·福特有较大分歧,专制的福特在友好结缘仅仅只有4个月后便下达了“驱逐令”,炒了利兰父子的鱿鱼。当79岁的利兰黯然离开时,所有将他看作“底特律教父”的人都感到十分心酸。利兰的离开同样让埃德塞尔·福特伤心不已,可面对父亲的决定又显得有心无力。之后,亨利·利兰毕其余生在报纸和法庭上和亨利·福特争吵不休,直至他于1932年3月26日在底特律去世,享年89岁。

亨利·利兰生前非常重视加工精度、制造质量和零件的互换性,并且认为这是迅速增加产量、扩大汽车发展规模的关键。无论是林肯还是凯迪拉克,汽车零部件的制造质量及精度误差为0.05mm,这在20世纪初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当时公司的口号是“技术是我们的信念,精度是我们的法律”。1908年1月,在英国进行了一场有关凯迪拉克汽车零部件通用性的测试,技师先将最新生产的三辆凯迪拉克K型车全部拆散,并把三辆车的零部件混在一起。然后再将三辆车重新组装起来,过程中除少量极高精度的部件换用新件外,其余都用拆车件。虽然组装期间下过暴雨,导致部分零件生锈,但重新组装起来的三辆车在之后大于800km的试驾测试中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证明了车辆的可靠性。1908年,由于成功实现标准化生产,凯迪拉克成为第一个赢得英国皇家汽车俱乐部颁发的杜瓦奖(Dewar Trophy)的美国汽车制造商。1912年,因研发出电子起动机、Delco点火系统,凯迪拉克第二次获得杜瓦奖,并因此被永久性授予“世界标准”荣誉称号。杜瓦奖是英国下议院议员杜瓦爵士在20世纪初设立的,每年评选一次,用于奖励那些在英国完成了最传奇的性能表现、最举足轻重的试验测试或最促进汽车行业进步的发明创造的汽车及品牌。

虽然亨利·利兰早早离开了他所热爱的汽车工业,但由他创建的凯迪拉克、林肯两大品牌却依然传承着百年来的豪华精粹,以领先时代的科技精髓勇拓未来,成为美国汽车工业史上最璀璨的明珠,无论身处何地,都当仁不让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2.3 威廉·杜兰特

威廉·杜兰特(William Darant,1861—1947,图2-14),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缔造者。

图2-14 威廉·杜兰特

1861年12月8日,威廉·杜兰特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其外祖父在美国内战末期和战后初期担任马萨诸塞州州长。但是,杜兰特从小就和母亲一起被嗜酒成性的父亲抛弃,10岁起与母亲一起住在家境颇为富裕的外婆家,在那里,小杜兰特受到了外婆的精心教导。

尽管有着优越的家庭条件,但是威廉·杜兰特并不安分。1878年,17岁的他便在祖父的木柴厂当起了办事员。离开了枯燥的学校生活,在木柴厂杜兰特却如鱼得水,不仅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而且很快成长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和成功的推销员。积累了一定经验后,杜兰特并不满足将自己的业务只停留在木柴生意上,不久他便将自己的业务拓展到了专利药品、雪茄和房地产等更能赚钱的行业。随后短短的几年间,他的事业便取得了蓬勃发展。24岁时,年轻的杜兰特便已经成为弗林特保险公司的合伙人。

1886年,威廉·杜兰特对一位朋友乘坐的马车产生了极大兴趣。于是,他投资1500美元在弗林特市与朋友共同建立了一家马车制造公司。从事当时有很高盈利的马车制造,让杜兰特真正得以施展自己的拳脚。他凭借自己出色的销售经验和才华,让马车公司的业务取得了突飞猛进,效益节节攀升。同时,杜兰特也不断收购其他马车生产商,他收购的企业最南到亚特兰大,最北到多伦多。经过15年在全美范围内推销各种款式和颜色的马车,他将最初的2000美元变成了200万美元,并且他的马车业务也走向了世界,成为当时美国最大的马车制造商。无论从原来的木柴生意,还是到后来的专利药品、雪茄,以及马车生意,杜兰特一再表现出他出众的销售以及经营才华。对此,他的朋友是这样评价的:“杜兰特可以把沙子卖给阿拉伯人,然后还能把筛沙子的筛子卖给他们。”

20世纪初,汽车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汽车行业的发展也相当艰难。威廉·杜兰特也曾一度不看好汽车的发展,甚至阻止自己的女儿去驾驶汽车。1904年8月,当杜兰特听说负债累累的别克公司正在期待别人购买时,或许是从生意角度考虑,杜兰特打算去探个究竟。经过在郊外坑洼的道路上对别克汽车的测试,杜兰特彻底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想法和态度,下定决心接管别克。最终,杜兰特用50万美元买进了陷于困境中的别克汽车公司。

对于威廉·杜兰特步入汽车行业,许多人都表示非常惊讶,他们都认为杜兰特在马车制造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从事汽车行业与马车制造业完全不相关,在市场方面,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的冲突,纳闷为什么他还要进入一个毫无前途的汽车行业?杜兰特对这些惊讶以及反对意见却不以为然,他执着地认为汽车将成为未来的交通工具,替代马车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选择非常明智,这一选择为他开启了成功之路。

在接管别克不久,威廉·杜兰特于1904年11月1日成为别克公司董事长,持有别克公司65%的股份。由于杜兰特的加入,当时别克的股本从7.5万美元增加到50万美元。不仅如此,杜兰特再次充分施展了他在销售方面的特长。1905年1月,他将别克汽车带到了纽约汽车展览会上,而后带回来了1108辆轿车的订单。经过四年的苦心经营,1908年的时候,杜兰特领导之下的别克以8820辆的销量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超过了当时最主要的两个竞争对手福特和凯迪拉克的销量之和。此时的别克已经成为美国顶尖的汽车制造商,别克产品也成为当时市场上最畅销的一个品种,而杜兰特也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从“马车国王”变成了“汽车天才”。

1908年9月16日,为了结束美国数百家汽车企业并存的局面,夺取汽车市场的霸主地位,威廉·杜兰特以别克汽车公司为基础创建了通用汽车公司。随着别克汽车业务的蒸蒸日上,杜兰特便开始为自己勾画一个更宏伟的蓝图,一个更庞大的收购计划,他设想收购美国最大的几个汽车企业,并将他们和业务突飞猛进的通用合并,从而控制整个产业。通过一年左右的努力,通用将奥兹莫比尔、奥克兰(庞蒂亚克的前身)、凯迪拉克等公司并入旗下。在收购福特汽车的时候出现了麻烦,亨利·福特同意以8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但必须支付现金,最终这笔交易没有达成,因为当时包括J. P . 摩根在内的银行家并不认为汽车业有很好的未来,否则今天的世界汽车产业格局不知如何。虽然收购福特失败了,但杜兰特还是成功将13家汽车公司和10个部件与零部件生产商合并。

在组建了通用汽车公司后,威廉·杜兰特根据多年的马车制造及销售经营经验,认为汽车产品需要像马车一样,能提供各种款式和各种品牌,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的不同喜好。正如他认为的那样,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通用生产凯迪拉克、别克、奥克兰等十多种不同款式的汽车,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尽管通用汽车的多品牌战略在一开始获得了成功,但是到了1910年10月,由于扩张太快,下属各企业是各自独立的经营单位,威廉·杜兰特既没有建立必要的公司管理机构,也没有建立必要的现金储备,再加上亨利·福特生产的T型车,价格低廉、更为畅销,通用公司出现了严重的资金危机。为了渡过难关,杜兰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向财团求救,借款1500万美元。财团接受了通用汽车的举债请求,但他们认为亏损的出现是由于杜兰特仓促的冒险行为引起的,便开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既要杜兰特辞职,也要通过信托方式控制通用汽车。杜兰特不得不接受人家的城下之盟,无奈地离开了他一手打造出来的通用汽车,他的人生陷入了第一个低谷。

尽管如此,威廉·杜兰特却并不是能轻易被打倒的。1911年11月3日,退出通用公司的杜兰特和曾经是别克车队冠军的赛车手路易斯·雪佛兰组建了雪佛兰汽车公司,雪佛兰经济车型迅速占领了市场,取得了辉煌的经营成就。为了重新夺回通用公司的控制权,1916年10月13日,杜兰特又在特拉华州成立了新通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并以这个公司股票调换原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1917年8月1日,新通用公司取得了原通用公司的全部股权,原通用汽车公司宣布解散。杜兰特在担任新通用公司总经理的四年中,公司的规模扩大了8倍。但是,由于杜兰特无意接受董事会的领导,完全凭个人的力量经营公司;他不去研究公司的内部管理,只是热衷于公司规模的扩大;他不去协调各经营部门相互之间的关系,导致分公司各自为政;他不去关心公司的整个产品战略规划,以致分公司之间的产品相互重复,无法形成“一致对外”的市场竞争格局……杜兰特的一系列失误,导致了通用公司1920年至1921年间产品质量下降,汽车销量急剧减少,亏损日益严重,濒临倒闭。在公司上下的一片反对声中,董事会收购了杜兰特在通用的全部股份,杜兰特被迫于1920年11月辞职,永久地离开了通用公司。

再次离开通用之后,威廉·杜兰特长期隐居在弗林特,从此一蹶不振。到20世纪40年代,他在那里经营了一个滚木球游戏场,还在一家餐馆送外卖,晚年生活凄凉。1947年3月18日,威廉·杜兰特黯淡地离开人世,享年86岁。

虽然斯人已逝,但是威廉·杜兰特开创了通用汽车时代。他对世界汽车工业的贡献不仅是创办了通用汽车公司,他的许多远见卓识和创举都成为日后汽车工业的座右铭。杜兰特是第一个提出轿车舒适化理念的人。他认为,汽车要想发挥它的潜力,就必须使它一年四季都让人感到舒适。正是这个理念,促成了汽车在美国的大范围普及,出现了大批驾车出游整个州、整个美国的游客,汽车成了美国人舒适的移动住宅,对整个美国文化都有巨大影响。杜兰特还创建了通用汽车公司承兑公司,这是工业领域建立的第一个为汽车买主和经销商提供贷款的公司。这家公司是汽车分期付款销售方式的前身,它的建立开创了汽车销售的新天地,挖掘出多于原有数字数倍的顾客,反过来以强大动力推进了汽车制造的迅猛发展。杜兰特的这一创举至今对开拓汽车需求、扩大汽车销售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实践证明,要开创一项事业,没有杜兰特这种狂热、执着、专注乃至痴迷,以及敢冒风险、大胆创新的精神,显然是不行的。

通用汽车公司在创建初期曾两度陷入困境,濒临破产边缘,这是因为威廉·杜兰特顽固地坚持只求扩张不求管理的指导方针造成的,所以,人称杜兰特是“聚财能手、经营白痴”。作为一个失败者,杜兰特也在时时警示我们:扩张一定要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要同企业的市场、资源、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等诸多客观制约因素相适应。如果置客观条件不顾,一味追求发展速度,不择手段地扩大生产规模,必然造成企业的畸形发展,从而使企业走向失败。

威廉·杜兰特,一个超级推销员,一个不知疲倦的经营者,世界汽车发展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2.2.4 沃尔特·克莱斯勒

沃尔特·克莱斯勒(Walter Chrysler,1875—1940,图2-15),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创始人。

图2-15 沃尔特·克莱斯勒

1875年4月2日,沃尔特·克莱斯勒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一个铁路技师的家庭。17岁时,克莱斯勒就立志当一名机械师,18岁制造了一辆微型蒸汽汽车,20岁时被一家工厂聘为机械师,拿到一份令人羡慕的薪金。但是,克莱斯勒对任何事情都十分好奇,不愿意始终待在一个岗位上,总想寻找其他发展的机会。直到33岁那年,他才相对稳定地受聘担任了芝加哥西部铁路的动力总负责人。

1910年,沃尔特·克莱斯勒辞掉了年薪12000美元的美国火车头公司的职务,受聘担任了通用汽车公司别克分部中一家工厂的技术经理。由于他精通机械、技术超群,在通用公司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尽管通用公司一心一意想留下克莱斯勒为公司效力,但他却产生了离开通用公司独自去干一番事业的想法。正在此时,威廉·杜兰特重返通用公司,对克莱斯勒竭力挽留,不仅委任他担任了别克部的主要负责人和公司第一副总经理,而且还将其年薪提高到50万美元。然而,由于克莱斯勒与杜兰特难以合作,他还是于1920年3月25日离开了通用公司。这之后,克莱斯勒受聘担任了经营困难的威利斯-奥夫兰多汽车公司和马克斯韦尔公司的顾问,同时参与经营这两家公司。1921年,当马克斯韦尔行将倒闭时,克莱斯勒正式接管了公司的经营大权,名正言顺地对其进行了整改。1924年,由克莱斯勒主持开发的第一个车型终于问世了,这种采用高压缩比发动机的汽车在市场销售中很受欢迎,问世当年就销出了3.2万辆,公司商誉得以提高。利用这一难得的良机,克莱斯勒接收、改组了马克斯韦尔公司,并于1925年6月6日正式宣布成立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自己就任总经理。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成立以后,发展极其迅速,相继推出的克莱斯勒4号和亨利5号两种新车为公司发展做出了贡献。1925年,公司在国内的排名只为27位,1926年末升至第5位,1927年又上升至第4位。1928年,克莱斯勒公司通过股票交易的方式买下了道奇公司和普利茅斯汽车公司。道奇公司当时在美国排名第3,有良好的商誉和可靠的销售网,买下它之后,克莱斯勒公司在1929年即跃升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后来还曾有过超过福特公司位居第二位的辉煌。

1935年7月22日,沃尔特·克莱斯勒在过完60周岁生日后,辞去了公司总经理职务改任董事长,直至1940年7月22日去世,终年65岁。 c0UJzNxXFFypt37wGbFHqSWNQbLI+qkqgpwcVv/BSOh1V4uRVGlIIUuMv6803HH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