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设计存在问题举例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各环节的专业人员尚比较稀缺,规范及标准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中。目前,大部分设计人员缺乏装配式设计经验,装配式设计能力还比较薄弱,在设计方面经常出现各类问题。

1.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问题举例

项目采用悬挑式脚手架施工时,脚手架的悬挑型钢需要穿过外围护墙,当外围护墙采用预制时,悬挑型钢不可避免地需要穿过预制外墙。图2-1为建筑物阳角转角部位悬挑脚手架型钢穿越预制剪力墙板,由于设计阶段未考虑洞口预留,墙板安装完后现场不得不进行凿洞,预埋的灌浆套筒被严重破坏,结构难以恢复。

▲图2-1 预制剪力墙底套筒连接区被后凿挑架洞破坏

(1)问题产生的几个可能原因

1)集成一体化设计缺失,设计人员不熟悉后续施工安装所需要集成的设计内容,未提出相关提资需求,导致设计内容缺项。

2)装配式设计管理缺失,没有按装配式设计所要求的设计流程进行管控,施工单位未能提前招标确定,未组织协同设计,施工安装方案不明确。

3)施工单位前置工作缺失,缺乏装配式建筑的协作配合经验,尚未形成向设计提资的习惯,还停留在现浇施工模式上,被动地接受施工图,没能主动地参与到前端的设计中去。

(2)问题造成的危害

1)影响结构质量和安全。连接套筒被破坏,以及邻近的灌浆套筒混凝土握裹力也被削弱,影响结构承载力,是原则性问题。

2)造成外墙渗漏隐患。被随意凿开的洞口,混凝土出现疏松,即使做了加固修复,其密实性及整体性亦不如一次浇筑成型的质量好,成为外墙出现渗漏隐患的风险部位,需要另外采取防水措施。

3)增加成本和工期。被破坏的连接区加固修复和采取防水措施增加了成本,加固修复较麻烦,增加了加固和防水处理等施工作业工序,将影响项目整体工期。

2.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问题举例

图2-2为一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主次梁连接处的现场照片,其主框架梁预制,梁截面尺寸为400mm×800mm,框架梁平面外有两根200mm×350mm的现浇次梁,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主体结构设计单位在施工图中给出了梁底纵筋贯通,而梁腰筋在后浇段内断开的“鱼骨”式主次梁连接方案(即混凝土缺口处梁底纵筋保持连接)(图2-3),而深化设计单位未与主体结构设计单位进行有效沟通,按主体结构设计单位给出的要求直接进行了深化图设计,预制构件现场吊装就位封模后,发现有三个问题难以处理:一是预制框架梁的现浇区段的闭口箍筋绑扎就位困难;二是腰筋在后浇段内需要二次连接;三是顶部纵筋在封闭箍筋内穿筋就位困难。

▲图2-2 主次梁“鱼骨式”预制连接现场照片

▲图2-3 主次梁“鱼骨式”预制连接方案示意图

(1)问题产生的原因

1)结构方案未按装配式结构的要求进行优化,次梁布置方案较随意,装配式框架结构主次梁连接节点应尽可能减少,需要以此为原则优化次梁布置,本项目经梳理后发现,若充分按装配式结构特点进行优化设计,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可以减少约30%,从而大幅降低预制装配的难度。

2)设计人员对后续生产和安装环节要求不熟悉,采用了“鱼骨”式预制连接方案,给生产和安装带来了很大麻烦。若充分考虑制作和施工的便利性,本项目可采用相对合理的“槽口式”预制连接方案(图2-4),从而大大降低制作和施工的难度。

▲图2-4 主次梁“槽口式”预制连接方案示意图

3)深化图设计人员未与施工图设计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将不合理的方案延续到了后端生产和安装环节。深化设计时也未考虑现浇与预制对施工安装带来影响的差异性,将封闭箍筋弯钩按现浇设置在梁顶部,导致现场顶部纵筋穿筋困难,若将封闭箍筋弯钩设置在梁底,则可以给施工带来很大的便利。

(2)问题造成的危害

1)影响制作效率和成本。一根预制框架梁被分成好几段,需要增加横截面梁端模具,增加作业工序,增加人工,脱模也困难,预制制作效率低,成本增加显著。

2)现场施工困难。封闭箍筋无法套入后浇段内梁底纵筋,腰筋也需要进行二次连接。

3)影响工期和质量。经了解该项目中,一根预制梁最多的被分成了四个预制段,最短的预制段不足半米,制作和安装效率都很低,影响工期;另外由于后浇段箍筋绑扎就位操作困难,可能导致工人擅自不进行箍筋设置或少设置,隐蔽工程验收点多,增加了施工管理难度,极有可能因施工及管理不到位而给结构安全留下隐患。

4)增加临时补强措施。预制框架梁缺口两侧需要增设槽钢等临时补强措施,增加了措施费用。 5PqS1z5YGAcTqbKCyfhdgGzB1XxJc+8bkGHgKmIuOoJ/rW3MakfZTY6Uv7WaejY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