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婚姻与幸福:“追求婚姻幸福,可能本来就是一个错误”

我的朋友蔺申虹是地道的80后上海姑娘,从小生活在虹口区,清华毕业后,上班的建筑设计院离父母家也很近,无非是过个苏州河,不远就到了。因此,后来她自己买的一居室小房子也在虹口,一室一厅一卫一厨一阳台,60平方米,单价不低,小区外环境还是较为杂乱,不过阳台上可以远远地望见苏州河以及东方明珠。室内装潢是她自己设计的,硬装属于那种普通人看不太明白,但设计圈都叫好的黑白“性冷淡风”,软装还容易被大众接受,温馨的浅色系。平时申虹并不住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是住在父母家,对于她来说,那里才是家,一个36年“一贯制”的家。

或许有的读者要问了,申虹没有结婚吗?是的,她一直单身,而且目前没有“明确”的男朋友,虽然父母不会催促,但她并没有一定要结婚的打算。婚姻幸福,家庭美满,是典型的主流价值观,似乎无懈可击,但申虹对于婚姻,对于生活中的幸福,有着自己独到的观点,她认为:大多数人追求的“幸福婚姻”,可能本来就是一个错误。

有一次,我们约在“1933老场坊”喝下午茶,她讲述了自己对于婚姻的观点:“婚姻是什么?婚姻从来就不神圣,相反,它非常具体。在我看来,婚姻有三大支柱:两性关系、子女抚养、经济活动。家庭就是整合这三个要素的社会单元组织形式。”

我立即被这位优秀的“理工女”的婚姻观震惊了,竟然表达得如此简单透彻。生活经验告诉我,要把一个简单的事情弄复杂,是大部分人都具备的“本领”,但要把一件复杂的事情简单说清楚,却是相当不容易的事。

她说:“这么些年来,我们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女性,婚姻幸福的比例是多少呢?持续数十年“稳稳的幸福”真的存在吗?而且,大家以为的婚姻幸福,真的是那么回事吗?这里面肯定是有问题的,否则世界早就完美了,幸福和婚姻也不会成为女人永恒的话题。之所以成为话题,是因为它们从来就没有很好地实现过。”

我回道:“不会啊,我觉得很多人的婚姻看起来还蛮幸福的。”

“确认能够维持几十年,‘白头到老’吗?确认都遇到过婚姻里的各种情况了吗?或许,那只是婚内类似恋爱时期的一段简单而美好的时光吧?”

“不会吧?你看杨绛的《我们仨》里面,她和钱钟书,好几十年了,不就蛮幸福的嘛?”

“也许吧。但是你去看看《围城》里,钱钟书描写的婚姻幸福不?正是他看透了,才把和杨绛的婚姻,过成了《我们仨》里面的那种‘寡淡寡淡’的感觉的,因为他很明白,只有这样,才能长久。那算是数十年的爱情?还是友情呢?”

她继续讲道:“我看过很多名人家书、与妻书,写的都是家国情怀;很多的自传、回忆录,写的都是理想。婚姻在其中只是个空壳,装点了些好看的花朵。没错,就是等着别人来歌颂的花瓶而已。敢不敢来点写实的呢?只怕是写成了禁书,还有许多震惊世人的价值观,或者生活中还有很多千疮百孔的东西,不能给人知道的吧?”

我感觉她已经打开了“理工女”的谈话模式,各种论据和逻辑即将汹涌而出,便示意她继续讲下去。

“稍微了解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婚姻不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原始人有两性关系,但是没有婚姻制度。我们上学的时候,课本上说,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婚姻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言下之意,婚姻这个制度,以前很穷很穷的时候是没有的,将来非常非常富有了以后,也是不会有的,只是专门来约束我们这些人的,总共也就几千年的事,被我们这批‘倒霉蛋’碰上了。”

“哈哈哈!为什么说是‘倒霉蛋’,不说是‘幸运儿’呢?”我笑道。

“婚姻是一种强约束机制,既然是约束,就没有自由,没有自由的事情,怎么会让人幸福呢?如果有,那也是一种类似‘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东西。另外,除了抚养子女的功能外,婚姻最大的用途在于经济上。明白为什么一直被大家鄙视的经济因素,却成为永远的核心话题了吧?婚姻的核心与本质,就是和金钱相关的。没有钱,怎么会有幸福的婚姻?”

我接话道:“那是。从古到今,几乎没有什么婚姻故事可以绕开钱的话题。”

“这地球上的人,总归是一直在想办法提高劳动生产率,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人自身的生产方面,也就是通常说的繁衍后代,大家也都希望优生优育,历史上有过一些极端的例子,比如斯巴达人、罗马人、德国法西斯,都打算过推倒婚姻的两根柱子,把子女抚养社会化,生活资料配给化,他们甚至还尝试过动一动第三根柱子——两性关系,政府来做男女配对,这不都乱套了吗?这些试验当然都失败了,甚至还造成了人道灾难,婚姻制度经历这些极端考验后反而生机勃勃。倒是最近几十年,科技发达了,经济发展了,特别是女性自己也有钱了,社保也越来越好,这两三千年来,婚姻制度才头一次真正遇到了挑战。”

“可不是嘛,我们都没有结婚啊,哈哈哈。”

“就看看北欧,看看日本吧,适婚年龄的有多少在婚内呢?不到一半吧?国内呢,也正在往这个方向走。为什么呢?”

我知道这是申虹这段时间出差常去的地方,试着分析:“因为北欧和日本富裕了,绝大多数女性拥有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过得还不错,而且单身可以抚养孩子,并不会被歧视,可以上学,可以落户口。哦,错了,北欧没有户口这个说法。”

“我就打算40岁左右自己生个孩子。国内不想呆就到国外去,可以让孩子有身份能上学,不会被歧视的地方。”

“对于你来说,婚姻的三大支柱倒了两个啊,经济和子女抚养问题不存在了,只剩下两性关系了。”我知道,申虹虽然说没有男朋友,但那只表示没有结婚对象而已,并不意味着她没有被人追求。准确地说,是她的异性交往没有从一开始就以婚姻为目的,而是以单纯的两性关系为目标。她曾经说过,也不排斥相处得好就走进婚姻,可是,那似乎只有一个用途,就是成立个家庭来抚养孩子。

“但是,我要告诉你,对于有些人来讲,两性关系这根最后的柱子也被蛀空了,人家一个性别之内也可以有关系啊,未必要两性。很多发达国家承认了同性婚姻。同性婚姻也承认经济关系,也领养子女,但本质上是装模作样,毕竟是假的。”

“假作真时真亦假,结婚这个形式就容易散了。”

“大家追求的‘婚姻幸福’,可能本来就是一个理想。事情越复杂,能处理好它的人就越少,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怎么办?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应该追求的是‘幸福’,因为它只有两个字,比较纯粹。先讲“幸福”,然后再来谈婚姻。”

“你父母那边,还有七大姑八大姨的,你也给他们讲这些理论么?他们能接受吗?”

“当然,照讲不误。接受不能接受是他们的事。我父母还好,他们本来就是大学里的老师,我们家言论自由,才会有我这样‘离经叛道’的女儿啊。”

“呵呵,你们大学净出奇才啊。”

“其实最近好多了,八九十年代我的大学怪人才多。

我不算怪人好吧,其实我挺正常的,只不过比别的女人走得靠前一点而已。我觉得现在的生活挺好,挺顺利,挺简单,这才叫幸福。非要选个男人整天腻在一起,时间长了相互看不惯吗?我觉得那不叫幸福。就算是要结婚,那也要保持我的自由,把刚才说的那三要素拿过来摊开一起讨论一下,对双方都有促进的,才去登记。这样,对方也都会想得清楚些。”

下午茶结束。

蔺申虹应该算一线城市中单身女性中的典型代表了,属于比较优秀而单身的群体。有人分析是因为没有足够优秀的男性群体与之相匹配而形成单身的结果,就是所谓的A男对应B女,B男对应C女,C男对应D女,结果要求最高的A女和各方面条件最弱的D男都单着。但从申虹的例子来看,似乎并非如此,优秀的女性选择单身,更多的是由于她们自己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及对于婚姻和幸福的理解。 wLcV25PAiwAjTjp22HozOkRgogUeVv6d76d5oemIjt2Ul+etX3frPpOy4vnU+a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