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麻黄10g,石膏20g,生姜10g,炙甘草10g,大枣3枚(擘),法半夏12g。
【功效】 外散表邪,内清郁热,降饮止咳。
【主治】 水肿,辨证属风寒激水于上,阳热内郁。症见目下微肿如卧蚕,小便黄赤,微恶风寒,发热,头痛,腰痛,鼻塞,流清涕,心悸,微咳,口渴欲饮冷,小便黄赤,脉浮。
【用法】 水煎温服,每日1剂。
【经验】 中医认为,风寒侵袭于肌肤,则症见微恶风寒、发热、头痛、腰痛、鼻塞、流清涕,脉呈浮象。风邪扰动内水而上泛于头面,故面目浮肿。水邪滞结心下且上犯于心、肺,故心下痞硬而按之不舒,或并见心悸、微咳等症。阳气受阻,内郁化热,则小便黄赤而口渴欲饮冷。其病外有表邪,内有郁热,属风水为患。《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说:“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用发汗清热之越婢加半夏汤,麻黄发汗散邪,生姜、大枣、炙甘草和胃补中以助之;石膏清里热,加半夏蠲饮降逆。辨证加减:如内结之湿热欲去而不能者,原方中去半夏而合枳术汤为方,以发汗清热,燥湿磨痞。
〔李今庸.经典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验(二)——中医药论治水肿病[J].中医药通报,2013,12(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