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开战在我,终战在彼(代序)

发生在79年前的太平洋战争,无论对于历史学界、军事界、国际政治学界,还是普通的历史、军战史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关这方面的著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国内学者因语言与档案资料的限制,著述的太平洋战争书籍少有第一手资料,多为炒冷饭(学术论文除外)。相反,恰恰在语言与资料上少障碍,国外学者著述的太平洋战争书籍多为力作。上个世纪80年代,我读研究生时就看过一些美国人写的太平洋战争史,如约翰·科斯特洛撰写的《太平洋战争:1941—1945》、高尔登·普朗格撰写的《我们沉睡在清晨:有关珍珠港的未告诉过人的故事》、约翰·托兰的《升起的太阳:日本帝国的兴起与衰落》《战争之神》《丑闻:珍珠港事件及其后果》、戈登·普兰奇的《中途岛奇迹》等。到了新世纪,美国学者乔纳森·帕歇尔、安东尼·塔利著作的《断剑:中途岛海战尚不为人知的真相》,更是以生动的笔法从战术、装备、军队人员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地描绘了美军和日军在太平洋中途岛战役的全过程,特别是对一些战争中不为人知的细节的揭秘,读来让人感到惊心动魄、欲罢不能。

现今,中信出版社又将美国著名历史学者伊恩·托尔的“太平洋战争三部曲”(2020年8月出版的《燃烧的大洋:1941—1942,从突袭珍珠港到中途岛战役》和《征服的怒潮:1942—1944,从瓜岛战役到菲律宾海战役》,还有仍在翻译的《诸神的黄昏:1944—1945,从莱特湾战役到日本投降》)介绍给了中国读者。在这套三部曲中,作者运用了海量原始文献或第一手资料,再现了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从被打得狼狈不堪,到反攻取得节节胜利的全景。受兰克学派的影响,这位历史学家把宏观评析融入细细的资料中,文笔精湛,立场客观,既有大场面,又有小细节,上到双方最高指挥官尼米兹、山本五十六,下到尉级军官甚至是士兵,他们在战争上的每一个细节都生动地用史料再现出来。

比如,《征服的怒潮:1942—1944,从瓜岛战役到菲律宾海战役》第七章有这样一段描述:

一个驻扎在奥斯汀山山顶的中尉做了一张死亡表来预测每个饥饿的士兵剩下的寿命:

还可以站直的:30天。

还可以坐着的:3周。

总是躺着的:1周。

躺着排便的:3天。

无法言语的:2天。

眼睛也不能眨的:1天。

这个史料生动、可信,是以往战争史较少出现的细节。

日军在瓜岛的悲惨境地是为日本决策者错误的开战决策买单。

日本是一个岛国,地域狭窄,四面环海,海洋将其与外部世界隔离开来。在前资本主义时代,这种地理上的隔绝使得日本民族千百年来没有同其他民族有过更多的交融,日本文化始终在狭小的空间内萌芽、起步与发展,进而形成了日本民族与文化的单一性,导致社会长期落后于周边国家,与一直处于各种文化冲突与交融中的东亚其他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然而,民族与文化结构的高度同一性使得日本人的心里沉淀着对外部世界浓烈的好奇,驱使其一旦接触外来异质文化,就表现出强烈的接受欲望,尤其是当自己的文化落后于外来文化时,这种欲望就更加强烈。

自身的落后与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当这对矛盾交会于日本接触先进的外来文化这一点时,就呈现出铁一样的定律:其自身的文化不可能再按内在规律逐步发展完善,只能靠吸收大量的现成文明来构建自己的文化。

于是,“只要是人家的东西,就是好的;是好的东西,就必须拿过来,变成自己的东西”。日本民族与文化这个特点,深刻影响着日本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历史,浸润着日本社会各个角落,特别是日本的扩张史。

然而,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外扩张的各场战争基本得以顺利实施,这个事实进一步增大了日本人的扩张欲望,致使他们忘记了最不应该忘记的东西:“力量与目标”的平衡关系。须知,当目标大于力量时,决心与指挥技艺无能为力。

在举国“打败世界无敌手”的狂热中,日本决策层被“战狼”们裹着一步一步地把战争推向了巅峰,于1941年12月7日早上7时55分,袭击了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美军2 403名官兵死于这场偷袭。

然而,日本人忘记了一条重要的战略原则: “开战在我,终战在彼” 。只要愿意,任何国家都可以发动战争。但是,退出或结束战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日本决策层原来设想,通过突然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完全可以趁美国元气大伤,还没有来得及喘过气、回过味儿的时候,在有利的战略态势下与美国谈判,让美国回到西半球,把亚太留给日本,进而结束战争。

然而,美国人让日本人很失望。经过短暂的痛苦之后,美国凭借着强大的实力,完成了战争动员,同时在欧亚两地作战,从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后,经瓜岛作战,日本只有招架之功,已无还手之力,到了1944年日本全面走向颓势。上面引述的那段日本人记录的死亡预测,只是一个悲剧的片段。这个时候日本人大概早已经没有了偷袭珍珠港胜利带来的那种狂欢与喜悦吧。

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以自己的惨痛教训告诉世人:大国之间的战争,无论取得多少战术上的胜利,只要战争无法在你的既定条件下结束,都是战略上的失败。而战略上的失败将决定战争的最后结局和历史的走向。

战术上的胜利只是政治家脸上短暂的荣光,战略上的胜利却是不显山不露水,可能沉寂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厚积薄发。太平洋战争结束了。日本战略上犯的错误给了美国走上全球权力顶峰的机会。

而在这个过程中,7 000万日本人在为他们领导人的错误买单。作者引用了日本作家竹山道雄的《缅甸的竖琴》的记述:“现在我们了解到的一切在当时被完全隐瞒了。我们每天都因恐惧而颤抖,为我们无法理解的事态发展而目瞪口呆。”

有句名言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同样,在太平洋战争中,几乎没有一个日本百姓是无辜的。正是他们的狂热与盲从,才使得“他们不得不接受领导人为他们选择的注定毁灭的道路,无力对此做出改变。日本民众早已放弃了自己曾经拥有过的权利和自由,然而等待他们的,还有即将到来的1945年‘诸神的黄昏’”。(作者语)

关于这套书的特点还有许多,作者在后记里都有介绍,在此就不再评述了,相信对太平洋战争史感兴趣的中国读者阅读后,会增加一些新的收获。

马骏(国防大学教授)
2020年8月2日 uuSA8Z6UTwiS+m3KH5UvdP8lAhiS/CklKJlIshB4JrEbyxolCL2avP8G9+77e+y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