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资治通鉴》是宋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一代名臣司马光主持编纂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倾其心力,乃至“骸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历时19年成书。《资治通鉴》共294卷,另《考异》30卷,《目录》30卷,总共354卷,300多万字,记述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凡1362年的史实。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在于“资治”,即“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乃“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成一部通史。书中记述了许多君王的善政。如汉文帝虚心接受臣下提出的治国强军谏议并实施执行,从而使国家繁荣强盛。他还曾下诏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没有什么事情比农业更为重要。汉文帝身为国君,以节俭孝敬闻于天下,其母卧病三年,他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口尝试汤药。隋文帝勤俭治国,勤于政事,“鸡鸣上朝,日落不倦”,“居处服玩,务存节俭”;在政治、选官、军事等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巩固了隋的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唐太宗以隋亡为鉴戒,励精图治,以民为本,注意百姓的休养生息,推行均田制,任人唯贤,宽言纳谏,勤政节俭,从而使国家形成了人口增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局面,等等。相反,那些昏庸无道、奢侈腐化、吃喝淫乐的昏君佞臣,最终导致了国灭家亡的下场……《资治通鉴》以其内容博大精深,记录史实详尽可靠,成为史学者、研究者的必读之书;以其记述历朝历代的兴衰得失,镜鉴于后人,有资于治国施政,成为国家各级行政管理的领导人、决策者的必读之书;其中仁君贤臣的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生活美德,可以启迪思想、辅导人生,成为普通大众的必读之书。关于本书的摘选原则,有三个要点。首先,要凝聚《资治通鉴》的精华。本书仍以通贯《资治通鉴》全书的政治、军事史为主题,兼及经济、法律、文化等其他方面,摘录东周至五代期间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的言行,浓缩而不割断历史,集中反映各个时期的基本面貌和变迁。其次,尽可能地保留《资治通鉴》的特点。本书因袭《资治通鉴》的卷次和编年纪事的旧体,择要收录了司马光等史家的评论。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不失《资治通鉴》的本貌,又便于读者查阅原书。在以上两点之外,我们还注意选取文字精彩或内容可读性强的段落,以供读者欣赏和学习。对于未能尽然符合以上三个原则的少数卷帙,只能整卷舍弃了,但剩余各卷编次不作变动。本书由张宏儒主编,选编及译者分别为马怡(第1—57卷)、孙家洲(第58—123卷)、侯明(第124—171卷)、袁熹(第172—191卷)、毛双民(第192—249卷)、柳宪(第251—294卷)。

书中的错误与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GPwP5ULhWboWf8D6l6la9ATK1J3sjq2Z/+leF9k/xWUHqNaZm/GcWFJFvO6/gAu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