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疗愈亲子关系

孩子是一个能量海绵体,他真正吸收的是父母潜意识里的能量。孩子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自己。先检讨自己,慢慢地去修炼,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果只把焦点放在表面问题上,就很难解决问题。

你给孩子的爱,到底是为了满足谁?

亲子关系之所以会有障碍,其实是因为我们把太多的期待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完成我们童年甚至一直到成人为止都没能完成的梦想。有时候我们甚至希望孩子去为我们争面子,让我们引以为荣。如果你对孩子有这样的期待,那么孩子的负担一定很重。

还有一种情况也会给亲子关系造成负担,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恐惧放在孩子身上。也许我们并不希望孩子能够光宗耀祖,可是我们却希望他将来能够有所成就,免得人生艰难。我们觉得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所以必须努力奋斗,一定要出人头地,一定要挣很多钱,孩子将来才不会吃苦,才能够生存下来。

另外一种父母,则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安全感。他们觉得这个世界是危险的,会有很多意外发生,而且有很多坏人。像我小时候,班里的小朋友们都去石门水库玩,但我母亲就是不让我去,说石门水库太危险,我会被淹死。他们去山上踏青,我母亲说我不能去,山上太危险了,我会摔死。因此,每次班里有郊游活动,我都不能去,只能独自留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我觉得很难过,为什么父母不能给我自由呢?

我在小学的时候想吹笛子,用存了很久的零用钱买了一支笛子,准备去参加一个乐队,我母亲又坚决反对,她说吹笛子对肺不好,其实恰恰相反,吹笛子有益于肺功能。可是,母亲就是喜欢用她的方式来管束我,剥夺我的生活乐趣。为了这件事情,我记得我当时哭了很久,第一次产生想要自杀的念头。

我高中念的是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这是台湾地区最有名的中学。它的仪仗队也非常有名,我很想加入,因为觉得很神气。但是,我母亲听到她一个朋友的女儿因为参加仪仗队太辛苦而得了肾脏病,就说我也会得肾脏病,不让我去。父母其实扼杀了我小时候的很多兴趣。这些痛苦的感受直到今天我都还记忆犹新。所以,有时候父母控制我们的手段是相当残忍的。

我从小喜欢文学,文采出色,但是我考大学的时候,他们说:“别念中文系了,外文系也不行,你将来出去留学,拿什么跟老外竞争啊?”我觉得他们说的好像也对,就听从他们的安排去考商科。可是,我对财务、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真的一点兴趣和天分都没有。所幸到后来,我的天赋没有被埋没,我还是成为作家写了书,可是写书的时候,我会一直觉得我的文字不够丰富,辞藻不够华丽。我就在想,如果当年进的是文学院,学的是中文系或者是外文系的话,我应该会更有自信、写得更好吧。

基于这样的经验,我给我的孩子很多自由。我不要求他们去申请名校或是出人头地,让我觉得有面子。我也不觉得他们将来会一败涂地,混不下去,会拖累我。我觉得这个世界是安全的。他们很小的时候,我就让他们自己出去玩,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滑雪,去贫穷的国家和地区参加慈善活动,我都非常支持,并希望他们都能够有背包走天下的勇气。

如果你有孩子,你对他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期望呢?你为他预设了一个什么样的立场和世界?你觉得他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你就会不断地向他灌输关于这个世界的一个概念和蓝图,其实你是在帮他构建他的世界。可是,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为他们绘制的世界蓝图,未必是他们想要的。

如果你没有孩子的话,你就看一看,你是不是把这些东西放在了你最亲近的人身上,也许是你的闺密,也许是你的爱人,也许是你的父母,也许是你的下属或是晚辈,仔细地看一下吧!

对待孩子,你的基本信念是什么?

如何才能公正、客观、开放地让孩子拥有自主自由的生命?养孩子就好比种一棵树,你要做的就是让它晒到足够的阳光,给它浇水,给它施肥,不要过度地修剪它。这棵树在这些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就能够茁壮成长,将基因中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而不受人为外在因素的影响。

我们之所以会把光宗耀祖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没有自信,我们内在匮乏。隔壁家的孩子考上了重点中学,你认为将来他就一定会考上很好的大学,当你觉得如果自己家的孩子考不上好大学,你就会显得很丢脸时,你要仔细看一下,每天在背后推动着你做决定、做选择的这些信念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比如,上了名校就一定前途无量吗?这可不一定,因为社会中很多人虽然不是名校毕业,但他们依然能够出人头地,有所成就。每年也有很多就读名校的孩子因为压力太大而出意外。名校毕业和孩子健康快乐,哪一个比较重要呢?

我非常相信一点,就是孩子的基因里自带一个程序,在最好的条件下,那个程序就会发挥到极致。就我个人而言,我对孩子最大的期盼就是他们能够健康快乐,没有其他。当然,如果孩子考不上好学校,他自己觉得难过的话,我会给他意见,告诉他怎么样才能申请到好学校。如果实在申请不到好学校的话,我就会去开导他,帮助他排解心里的压力。

像我儿子,他非常努力认真地读书,但申请学校的运气却不太好。他那么努力,却跟我不怎么用功的女儿申请到同样的学校。后来他又花了两年时间用功读书,再申请转学,终于转到了他觉得还不错的学校,可是他心目中最好的学校还是没有录取他。我很心疼他,但是我不需要通过孩子读名校来让我觉得有面子,为我的“小我”加分。孩子的失望会让我觉得很难过,所以我一直鼓励他,告诉他,妈妈不在乎什么名校。

我们要搞清楚,我们爱孩子的出发点以及为孩子做的很多选择和决定,是不是为了给自己的“小我”加分,对孩子本身到底有没有养分。这才是为人父母要去好好检讨的。如果你真的是出于自私的理由而期待孩子做这个做那个、成为这个成为那个,那么请你好好地回到你自己的内心,看着你自己说:“这个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灵魂,我的责任只是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抚养他长大。至于他将来怎么样,跟我其实是无关的。我把我最好的祝福给他,希望他能够快乐、健康,顺利地完成他的人生旅程,发挥他的潜力,活出他自己的最好版本。我自己内在的匮乏、自卑,我愿意自己去承担,不会放在孩子身上。”

另外,我们也许有很多恐惧,觉得如果不去努力竞争,就会被淘汰,将来可能没有饭吃。我想这也是一个无意识的被夸大扭曲了的想象。我们如果不能够明智地检视自己的想法,看看我们每天面对自己人生以及我们所有关系中的互动,是基于什么样的信念假设而运作的,那么我们就会经常被自己一些旧有的、古老的、错误的信念、观念和想法牵着鼻子走。

当你的亲子关系出了问题的时候,你要问自己,究竟是什么让你的孩子不能够对你敞开心扉,让你的孩子不快乐?而你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你自己是不是应该想想怎么改变呢?

正知正见是非常重要的,检验正知正见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让你更轻松、更自由、更快乐,让你所有的关系都变得更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这个想法或是概念就是经得起考验的。

你的孩子从你的潜意识里学了多少奇怪的念头?

有个朋友说自己的女儿才9岁,但是活得很痛苦,不理睬别人,也不受教,已经两年不上学了,天天说无聊,说自己没用、不如死了算了,问我该怎么引导。

另一个网友告诉我,她的孩子是大学生,假期总是晚上12点不睡,中午12点不起,每天啥活儿也不干,就是抱着手机玩。

还有一个网友,说自己10岁的孩子脾气不好,非常叛逆,不服管教,自私又暴力。

天下没有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那么天真,像一张白纸一样,可能父母在他小时候忽略了他,没有给他一个很好的生长环境,让他吸收了太多的负面能量,父母本身可能也没有以身作则,加上教养不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所以才会产生上述的各种偏差行为。

拿那个大学生来说,我的两个孩子在假期的作息跟他差不多,可是我从来不管,那是他们自己的生活。都是大学生了,还要妈妈怎么管?他要晚睡就让他晚睡,但是他总会开学,总得去上课,他上课的时候自然就会早起了。

我的孩子也喜欢在睡觉之前玩很长时间的手机,这对眼睛很不好。我跟他们说了,他们不听,我也就不管了。那真的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不会想要把这些担心和恐惧的能量放在他们身上,让他们去承担,但是我会跟他们说清楚、讲明白,听不听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如果你没有修炼自己的话,你会想不开、过不去,会把孩子的生活、生命都担在自己身上。可是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他完全能够对自己负责,你不可能随时随地去管他。你越不管他,他反而越会觉得:“妈妈既然都不管我了,好,我得振作起来,对我自己负责。”我的两个小孩都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我不管他们以后,他们自己会找到路,自己站起来。

那个9岁的小女孩这么小年纪就已经这么痛苦了,那很可能是她父母感情不好,她父母肯定都不是很快乐的人,所以她才有样学样,照他们那样过。她周边的环境让她感受到的都是绝望。对这个孩子,我们该怎么去拯救呢?

她妈妈可能没有办法了解她,没有办法提供给她想要的生活和情感上的支持,所以她只能用这种方法来抗议。我不知道这个朋友的婚姻生活是怎么样的,如果父母自己都过得半死不活,或是整天吵架,家里的气氛很糟糕,那孩子当然不想活了。如果是一个非常和谐的家庭,父母都工作愉快、关系和睦,9岁的孩子怎么可能活得很痛苦、寻死觅活呢?请类似的父母不要把焦点放在孩子身上,而要看看自己的生活是否整理好了,夫妻的感情是否处理好了,这个比较重要。

把孩子周围的这些东西都处理稳妥了之后,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快乐起来。每个孩子都像幼苗一样,他们都有向阳生长的动力和意愿。但是,由于我们大人的疏忽,没有创造一个好的环境给他们,扼杀了他们想要生长、想要生活的意愿,我真的很为这些孩子感到心痛。

那个10岁的孩子,为什么自私、暴力、脾气不好?他是跟谁学的?是谁让他变成这个样子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了什么?这就是特别明显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我特别反对父母把焦点放在孩子身上,武断地认为孩子的行为有偏差。孩子就像我们最明晰的一面镜子,我们是什么样子,他就映照出来我们的样子。孩子也像我们雕刻的一个雕像,我们怎么雕琢他,他就呈现出什么样子。

不要把焦点放在孩子身上,不要想去修正他,而是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将目光放回到自己身上,看看你究竟做了什么,让这个孩子变成这样?你究竟展现出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让孩子呈现这样的行为?我不相信一个在充满爱、充满理解、充满支持、和乐平静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有如此偏差的行为,如果有,那一定是父母的很多阴暗面被孩子吸收了。

孩子是一个能量海绵体,他真正吸收的是父母潜意识里的能量。孩子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自己。先检讨自己,慢慢地去修炼,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果只把焦点放在表面问题上,就很难解决问题。

安静下来,跟自己待在一起

很多父母想要为自己的“小我”加分,同时又对这个世界充满恐惧,所以会强加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压力在孩子身上。

还有一种父母,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相处。有时候,他们蒙受了上一辈的阴影,会过度宠孩子。我就看到过很多父母跟孩子说话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生怕一句话说错就得罪了孩子,或是惹怒了孩子。其实,这对孩子并不好,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因为孩子要学会尊敬父母,对父母有一份感恩之情。这种做法会让孩子把父母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让他无法培养出一颗感恩的心。

在所有的关系里面,想要正本清源地去解决问题,归根结底,方法在我们自己身上。一个没有底气的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被孩子的淘气、霸道所凌驾。面对丈夫、面对公婆也是同样道理,如果你自己没有底气,你就总是在看别人的脸色。这可能跟我们小时候的成长背景有关,也许我们的父母就是喜欢施加高压的人,他们会用父母的权势来压制我们,我们只能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地听从他们的想法和指挥。长大以后,我们还是生活在这种阴影下,没有办法找到自己的力量,所以即使面对那么小的孩子,我们也会觉得理亏。

如果你意识到这个问题,那么解决的第一步就是先看到这种情形,看到你在孩子面前挺不起腰杆来,你没有办法摆出一个母亲的尊严。

第二步就是修正它。如何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底气、有内力的人呢?去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做好自己,不要害怕别人来侵犯你的界限,当别人来侵犯你的界限时,柔中带刚地把他们推回去。比如我在台北的时候,住在父母的楼上,常常会去他们家吃饭,有时候晚上回来晚了我就不过去,并提前打个电话给他们,告诉他们今天不回来吃饭了,让他们吃完就休息。

我父亲会说:“那你吃完饭回家坐坐吧。”如果我不累,我有时间,我会回去。可是,如果我跟朋友吃饭晚了,我累了,我就会说我不回去坐了。我父亲就会说:“那你要打电话给我,等你回来我才能够睡觉。”这样我就觉得有点过了:你睡觉是你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等我回家打电话给你,你才睡觉呢?如果我今天要很晚,十一二点才回家,那你是不是就要来限制我的行动呢?于是我就跟他说:“我不会打电话给你,你先睡吧,不用等我了。”

这是一个关于回到自己的中心,不因为受到对方要求的影响而扰乱你自己的行为的例子。如果是以前,我可能就会用很不耐烦的口气跟父亲说话,现在我就可以完全回到自我中心,跟他说:“你不用等我,我也不会打电话,你就先睡吧。”

其实对所有的人,我们都应该维持这样的一个态度,就是什么话都好好说,我是归于中心地跟你说话。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孩子是最敏感的,如果你没有办法归于中心跟他沟通,他知道你理亏和心虚,就会不断地来挑战你的界限,甚至挑战你做父母的权威。这个时候我们真的要好好修炼自己。你要知道,对孩子软弱让步并不是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反而会对孩子的人格、性格等各方面带来隐患。

我们怎样在跟亲人互动的日常生活之中,维持一颗清明的头脑以及拥有归于中心的能力呢?亲爱的,我想我们还是需要安静下来,学会跟自己待在一起。当你能够安静下来,不受脑袋里思想控制的时候,你才能够真正地退回到所有情绪、思考、想法之后,始终在那里维持一个观察者的姿态。

就像做梦,我们会知道自己在做梦。其实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有一个清楚的觉知,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做什么。可是我们会被自己的行为、情绪、想法干扰,没有办法时时维持那个观察者的临在,所以静心、静坐的习惯就非常重要。 7Rh/t8pch9CGenELdZYv1xpjXILWFlkobjw6bqDGofI5Jcsx58eM4bIXaC1Jw05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