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市场调研的结果大概能够满足80%的国际营销者对于国际营销数据的需求。
将来,领先的跨国公司(尤其是日用消费品公司和技术驱动型公司)将通过“捕捉”已有数据寻找80%的营销问题的答案。
将来,Web 2.0能够提供的数据和工具包括以下几项(Hollensen& Opresnik,2015)。
·移动数据。对于营销者来说,Web 2.0最大的一个好处是营销者可以采集消费者的实时地理信息,并根据地理位置定位消费者。支持GPS的智能手机以指数级速度占领全球市场,再加上移动网络的带宽和数据处理速度不断提高,将来营销者一定能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定位合适的消费者。一些信息公司(如Google和创新型初创企业)正在探索如何实时利用这些现成的数据源。
·用户原创内容与文本挖掘。Web 2.0为使用社交网站(如Facebook、Twitter)、博客、论坛和聊天室的网民提供了聚集场所。网民会在这些地方留下海量的文本数据。从消费者发布在网上的原创内容中获取见解的难点在于,其发表的信息通常数量巨大、结构凌乱,不易整合。商业性文本挖掘工具(如尼尔森在线)和学术性文本挖掘工具为营销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倾听”消费者声音的机会。公司可以借助这些工具更好地理解消费者所讨论的话题、消费者的观点、市场结构和竞争环境。
·网页浏览数据。点击流数据(click-stream data)记录着用户浏览网页时的每一次点击,其应用可以追溯到互联网被引入大众市场之初。到目前为止,技术尚无法对这些实时产生的大量数据集进行有效的收集、存储和分析,点击流数据的应用因此受限。但现在一些公司运用跨组织技能开发了点击流数据分析工具,并将其应用于国际市场。
·社交网站与网络社区。社交网站是增长最快的信息流来源,其中增长最明显、影响最大的是Facebook和Twitter。不知何故,习惯利用新闻网站和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消费者又回到寻求朋友建议的老路上。当然,日益增多的社交网络元素意味着他们的“朋友圈”更大了,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朋友圈”快速进行较为正式的问卷调查。尽管现在社交网站遍地开花,但社交网站的国际营销潜力仍未得到充分开发。社交网站与其他信息源(如电商平台和网络媒体)的融合,将大大方便企业从在线发布的评价内容中获取可行的营销见解。此外,研究者通过观察消费者的社交网站使用习惯和购买行为,可以利用社会关系信息来识别和确定意见领袖。不仅如此,随着Web 2.0的出现,许多日用消费品公司(如耐克、哈雷戴维森和宝洁)开始建立自己的品牌社区。品牌社区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企业不仅可以促进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还可以充分观察这些互动。此外,品牌社区开辟了企业与客户直接沟通的一条通道。随着消费者转向从其他消费者那里获取大量信息,品牌社区有可能成为信息流的主要源泉。
·客户决策数据。越来越多的公司不仅想知晓营销工作的结果(曝光度),而且有兴趣了解客户决策的全过程。射频识别(RFID)、视频识别和眼动追踪等领域的技术进步进一步激发了这种兴趣。射频识别技术使研究者能够跟踪零售环境中的消费者。该技术具有跟踪物品的能力,可以提高供应链系统的效率。应用这种技术,营销者可以全景式观察商店中发生的一切,并追踪消费者和产品流。将这些极具价值的数据转化为国际营销见解的难点在于数据量大且分析难度大。
·消费者使用数据。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品内嵌了传感器和无线设备,营销者可以实时追踪消费者的地理位置。例如,汽车和日用消费品上的传感器为营销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产品购买、使用、消耗情况的新窗口。
·神经营销学。神经营销学将神经科学应用于市场营销,使直接观察消费者的思想成为可能。神经营销学通常研究人们接触到品牌、产品设计或广告时的大脑活动。对于营销者来说,神经营销学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工具,主要特点有技术壁垒高,将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转化为可操作的商业见解的难度大,收集数据的成本高。但我们预计,未来10年这些前沿领域将有所突破,神经营销学将成为客户洞察工具包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