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正在加班录入销售数据(见图6-1)。结果辛苦加班后,老板看着他做的表随口问道:“这个月所有的店总共卖了多少?”
图6-1
小张本想让Excel自动求和,结果汇总的金额显示为0!(见图6-2)
图6-2
表姐说
小张的问题:在录入数据时为了图方便,把数据录成了多少万,导致无法计算。
表姐语录
草草录入一时爽,后面统计才知惨。
如果单纯地去“看”小张的这张表,肯定是没问题的:“4万”确实是看得挺清楚的。但是我们通过“筛选”功能看一下,“销售流水金额”直接变成了“文本筛选”即“文本”的格式(见图6-3)。这是因为在Excel里,当数字和汉字、字母放在一个单元格的时候,就会自动判定是文本,不让其参与计算。
之前说过:“如果数字不用计算,用文本大法,早用早好”,但这里的这些数字明显是需要计算的,就不能用“文本”的格式了。
图6-3
遇到这样的不规范,如果数据量少,可以使用“查找替换”的方式,把不规范的数据给替换掉。如果数据量多,可以通过“分列”将其快速整理出来。
在图6-2中,我们要把“万”都给删掉,但是这么多数据,如果挨个手动删除,还是挺费劲的,所以这里可以用查找替换的方法来做。
(1)选中需要替换的单元格区域即E列→选择“开始”选项卡→“查找和选择”(见图6-4)→“替换”(或者按快捷键Ctrl+H)→在弹出的“查找和替换”对话框→设置“查找内容”为“万”,“替换为”“0000”→单击“全部替换”即可(见图6-5)。
温馨提示
(1)如果一开始不选中范围,即E列,就直接进行查找替换的话,是针对整个表进行查找替换。会造成F列“备注”中的“万”也被替换掉。
(2)“查找”快捷键:Ctrl+F。
(3)“替换”快捷键:Ctrl+H。
图6-4
图6-5
(2)替换后表格中“4万”就改为“40000”了,但是“9千”和“1.40000”需要我们手动修改,如图6-6所示。
(3)执行自动求和计算:选择需要求和的区域E2:E9单元格→选择“开始”选项卡→单击“自动求和”→E10单元格自动生成汇总后的结果(见图6-7)。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把“万”改成“0000”,又把9千和“1.40000”手动修改,特别麻烦,这种事后补救的方法并不好。
我们在录入数据的时候,如果把“数字、文字、字母”全部都堆到一起,就违背了“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原则了。
图6-6
图6-7
如果对于纯数字,也就是要参与计算的数字,一定要遵循事前管理原则,事前把数字放在一个“坑”(单元格)里,其他的放在其他的“坑”(单元格)当中。
表姐口诀
数据录入要规范,“一个萝卜一个坑”。
例如,要输入数量和单位,就要分开放两列,数量是数量,单位是单位。
在图6-8中,插入两列空白列,F1为“数量”,G1为“单位”。然后我们录入的数量是100,100这个“萝卜”(数字)放在一个“坑”(单元格),单位为“台”,是另外一个“萝卜”(文字)放在另外一个“坑”(单元格)。不要在一个单元格当中直接写“100台”!
分开填写后,需要对总体的数量进行统计求和时,只需使用自动求和,就可以自动完成计算了。
图6-8
表姐语录
拒绝数据“瞎”录入,不做事后“填坑王”。
平时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规范的表,例如,后台工作人员给的数据(见图6-9)全都堆在一起,根本没法看。
图6-9
这里如果单纯地用“查找替换”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分析一下图6-9所示的表格,其实就是要把这些数据给单独分开,各自摆到自己的那一列当中,这就要用到Excel的“分列”。
选中需要分列的单元格A1:A17→选择“数据”选项卡→“分列”(见图6-10)。
图6-10
温馨提示
先选定对象,再做操作设置。
(1)根据数据源类别,选择分列类型:分隔符号;固定宽度。在打开的“文本分列向导”对话框→选择“分隔符号”→单击“下一步”(见图6-11)。
图6-11
(2)在“分隔符号”中→选择“其他”→输入数据源的分隔符号,如|(见图6-12)。
图6-12
(3)按照数据要求,设置数据分列格式。
①“订单编号”栏是长串数字,并且不参与计算,将其设置为“文本”(见图6-13)。
图6-13
②“日期”栏设置为“日期”→“YMD”(见图6-14)。
图6-14
③“数据来源:信息中心”栏设置为“不导入此列(跳过)”(见图6-15)。
图6-15
④选择“目标区域”放置的位置:单击目标区域右侧“折叠窗口”按钮→进入工作表界面→选择表格空白处,如B1单元格→单击“折叠窗口”按钮→返回“文本分列向导”→单击“完成”即可(见图6-16)。
图6-16
选中所有列即B:H列→双击单元格列宽位置→自动调整列宽至合适位置(见图6-17);原来都堆在一起的数据,现在已经一列列地分开放好了。
图6-17
如果后台工作人员给的数据文件不是Excel文件,而是txt文件,如图6-18所示的“员工档案信息”。
图6-18
像这样的txt文件中的数据还是堆在一起的,同样还是要用分列给分开。如果这个数据是固定的,我们可以手动将其复制、粘贴到Excel当中,再分列。如果这个txt文件经常变动,有的时候会继续新增追加数据,这就要建立起txt和Excel之间的动态连接了。
(1)新建一个空白表→选择“数据”选项卡→“自文本”(见图6-19)。
图6-19
(2)在弹出的“导入文本文件”对话框→选择需要导入的文件→单击“导入”(见图6-20)。
(3)在弹出的“文本导入向导”对话框中,按“分列”的设置方法进行操作(见图6-21~图6-23)。
图6-20
图6-21
图6-22
(4)选择新数据的放置位置:可以选择原工作表空白处,或者新建工作表(见图6-24)。
当txt文件发生数据变化时,如图6-25所示,新增了一行“美少女”的数据。因为已经建立了txt文件和Excel文件的关联,可以实现一键刷新。
图6-23
图6-24
图6-25
(1)选中导入数据的Excel表格区域→右击选择“刷新”(见图6-26)。
(2)在弹出的“导入文本文件”(见图6-27)对话框中→重新关联一下txt文件→单击“导入”,即可完成数据的同步刷新。
图6-26
图6-27
温馨提示
通过外部导入的数据可以同步刷新。
(1)选择需要分列的身份证号码列,如图6-28所示→选择“数据”选项卡→“分列”。
读书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6-28
(2)在弹出的“文本分列向导”→单击“固定宽度”→单击“下一步”(见图6-29)。
图6-29
(3)建立分列线:在身份证号码的第6~7位、第14~15位,单击建立分列线,然后单击“下一步”(见图6-30)。
温馨提示
分列线的位置,可以通过鼠标左键拖曳的方式,进行调整。
(4)设置不需要导入列,并设置需要导入列改为日期格式,再选择目标放置区域,单击“完成”即可(见图6-31)。
图6-30
图6-31
表姐说
在整理数据源的时候,只要做到“一个萝卜一个坑”,基本上80%的错误都能够避开。本章的内容是相对比较基础又比较巧妙的。
如果在表格中,数字一定要显示为“万元”的格式,可以使用“自定义单元格格式”的方式来实现。
(1)选中金额单元格H列→选择“开始”选项卡→“数字”功能组的展开按钮(见图6-32);或者按快捷键Ctrl+1。
图6-32
(2)在弹出的“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选择“自定义”→“类型”→输入0!.0,“万元”(见图6-33)。注意,所有的符号都要在英文状态下输入。
图6-33
温馨提示
通过单元格格式的设置,改变的只是“显示的格式”,而不改变单元格内的数值内容,最终效果如图6-34所示。
图6-34
读书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置后的H列,就按照“万元”进行显示了。这并不是说违背了“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原则,因为这个单元格(H2)在编辑栏可以看见,其本身还是140000,只不过我们通过改变单元格的格式,变换了呈现形式,并未改变本来的信息和数据。
再例如,选中“单价”G列→单击“开始”选项卡→设置“会计专用”格式→单击“,”,所选单元格区域套用了“会计专用”的单元格格式,并且会在千分位用千分符“,”进行分隔,原来的“0”会显示成短横线(见图6-35)。可以通过增加或缩减小数点位数的图标,快速调整显示位数。
图6-35
再看看表格“业务经理”一栏下,有“凌祯”“老凌”,这样管理起数据,就不唯一了,他们可能是同一个人,也可能是两个人。或者因为录入者的不同,在“凌”和“祯”中间,输入了空格,都有可能不同(见图6-36)。
图6-36
我们来分析一下填表人的思路:为了使“凌祯”2个字刚好和“张盛茗”3个字对齐,所以手动打空格使其对齐。
在工作当中,把人名设置为“两端对齐”的效果,还是比较常用的,如打印名牌、桌牌等。
我们先把“凌祯”恢复回来:按Ctrl+H键→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查找内容”为一个空格而“替换为”文本框为空→单击“全部替换”(见图6-37)。
图6-37
(1)选中业务经理列→右击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见图6-38)。
图6-38
(2)在弹出的“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单击“对齐”页签→设置“水平对齐”为“分散对齐(缩进)”,还可以设置“缩进”值为1(见图6-39)→单击“确定”即可,最终效果如图6-40所示。
图6-39
图6-40
读书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