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但土地资源短缺,土地需求与供给矛盾十分尖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时代特征,使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应对新的国际和国内发展形势,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将其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生态文明建设意味着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全新塑造,其核心就是产业转型,要求改变过去忽视生态、社会、文化,一味强调经济发展的错误发展模式,要求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激励和监督机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建立排污许可证制度,健全产业发展的生态负面清单,以制度倒逼产业提升核心技术水平、倒逼产业降低环境污染程度,逐渐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落后产业,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作为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土地要素的配置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相关政策和配套机制的建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保障:首先,人类的土地利用行为直接影响着区域的生态环境,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公益林保护和其他生态用地保护制度,严格限制或禁止自然公园、地质公园和重要水源地建设开发,保障区域耕地资源、森林资源、水体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政策和制度设计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和修复有着重要作用;其次,土地供应结构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脱离土地的产业结构转型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次,征地及其收益分配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各类规划对土地资源的配置对于城市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最后,土地政策及制度涉及经济发展及利益分配、社会公平与正义维护、生态稳定和粮食安全等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和产城融合的实现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科学合理地结合生态文明与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制定土地开发利用战略,解决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一项重要任务。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国土资源局委托本人组成团队对柳州市生态工业融合发展的土地开发利用问题展开课题研究,因而本书研究数据主要为2006—2012年的柳州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课题研究对于柳州市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生态文明与产城融合发展的土地开发利用战略、加快完善“两区一带”区域发展布局、建设桂中城市群、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国内其他同类城市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整合提升,课题组编写了《生态文明、产城融合与土地利用战略:以广西柳州市为例》一书。全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为全书导论,主要介绍了生态文明、产城融合与土地利用战略的渊源与关系,阐述了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第二章系统性阐述区域土地开发利用战略的背景、定位、目标、任务及保障;第三章介绍了柳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利用的基础情况和面临的形势;第四章到第七章先后对柳州市生态用地和耕地保护战略、产业用地统筹发展战略、城镇土地立体空间开发战略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土地综合利用战略进行了设计,并论述了配套实施的保障措施;第八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改革的探索。具体编写分工情况为:第一章至第三章由严金明、夏方舟、张东昇完成,第四章由沈悦、陈昊完成,第五章由夏方舟、詹晨晖完成,第六章和第七章由屈敏超、干锦清完成,第八章由陈昊、张秋琴完成。全书由严金明、夏方舟、张东昇统撰成稿。

在课题研究和本书成稿过程中,有幸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贾中骥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陈百明教授、清华大学张红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朱道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文新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院文斌高级工程师、广西土地学会宁德副会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籍处蒋立敏副处长、柳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吕猛椿副主任、柳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名洋教授等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为项目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在此对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提供帮助的同伴、朋友和领导们表示特别感谢!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课题研究团队多次赴柳州市开展实地调研,共同完成了一篇研究报告和五个专题报告,对柳州市土地开发利用战略进行了研究和科学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土地开发利用战略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为柳州市土地利用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本书也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对很多问题的论述不够深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优秀研究成果出现,丰富生态文明、产城融合与土地利用战略问题的研究。

严金明
2019年夏于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 bEcDBvLlJhE7xUX0mrAnkKqCMOCrem/IT/eCLWhPvSt1/w/e+aCmsv0vsyl1x9G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