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战略目标

在切实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简称《规划》)确定的各项调控指标的基础上,按照“提高效率、优化结构、盘活存量、释放空间”的原则,运用国土管理制度创新试点,调整城乡国土空间布局,以助力生态化、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促进“绿产融合、绿城融合、产城融合”的美丽柳州建设,力图将柳州打造成为生态文明与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土管理制度设计创新区,实现国土空间布局更加优化、耕地资源保护更加有力、土地利用水平更加集约、产业发展更为持续、区域统筹更为和谐的美好蓝图,以2010年为起点,确定此后十年的土地开发利用战略目标,并展望此后二十年的土地开发利用战略目标。

一、十年战略目标设计

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保障生态安全,推进国土综合整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促进形成“城镇集约高效、村寨集聚和谐、农林综合发展、生态和谐友好”的土地利用模式,构建“一圈、双十字、三重、四走廊、多组团”的生态文明与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大格局,为柳州市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努力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一)以农用地整治为基础,切实保障耕地

十年战略期内,通过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的力度,提高耕地质量和生产能力,严格控制建设占用和非建设占用,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保证全市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到2020年,柳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29100公顷;全市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低于9000公顷,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750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2.66%。

(二)以土地生态建设为核心,促进环境保护

围绕创建生态文明与产城融合发展“五美五好”柳州建设,构建自中心城区向外的“近郊—远郊—山区”三层国土生态屏障网络,逐步增加各类自然保护区面积。预计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达到22.2%,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水土流失治理率达30%,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资源得到切实保护,水土流失得到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进一步控制,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三)以建设用地统筹保障为重点,支撑工业发展

统筹有序安排和保障规划期内各类建设用地,提高建设用地的保障力度。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92488公顷,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8408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22600公顷以内,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9000公顷以内。保障柳州市中心城区合理的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依据产城融合和升级突破战略,柳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含汽车城)预计超过220万人(含汽车城50万人);针对柳东新区迫在眉睫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供给保障矛盾(用地缺口35.12平方公里),应进一步提升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规模,将中心城区用地规模提升至206平方公里,以支撑柳州打造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四)以加强节约集约利用为途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全面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逐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到2020年,全市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37平方米/人以内,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达到443.08万元/公顷,单位建设用地GDP达到462.57万元/公顷。

二、二十年战略展望

(一)充分突破资源瓶颈

预计到2030年,能够有效解决柳州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土地资源供给不足问题,有效增加8000~1000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城市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资源循环利用程度逐步提高,用地保障服务能力得到增强;通过开展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城乡增减挂钩、集体土地市场化管理建设等一系列土地开发利用政策措施,“十四五”到“十五五”期间,释放2万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地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城市实现生态文明与产城全面融合发展。

(二)逐步实现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

稳步度过承接产业转移和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承接用地供给得到有效保障,产业用地循环利用能力加强,产业用地布局整合集聚,通过差别化的土地调控政策,不断淘汰落后产业、引入新产业,实现产业发展升级,促进柳州市经济结构优化改进,满足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的各项要求,城市转型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三)全面实现“五美五好”柳州建设

预计到2030年,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全面提高、生态涵养能力不断增强,在区域差别化统筹管理下,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得到充分维护,居住环境条件得到充分改善,国土绿色植被覆盖度达到65%,充分实现生态环境与工业经济融合发展的区域协调,全面实现“绿产融合、绿城融合、产城融合”的“五美五好”柳州建设。

(四)合理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目标

预计到2030年,市场对土地资源配置起到决定性作用,城乡建设用地进一步完善,城镇土地合理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通过低效再开发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十五五”期末,单位GDP占用建设用地量下降40%~50%。

(五)切实达到耕地保护效果

通过有效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工程实施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不断提高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立项批准、资金投入方面的各方支持力度,预计到2030年将全市60%以上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耕地切实得到建设性保护,保护效益得到提高并实现农业高产。

(六)逐步实现全面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

通过不断推进“四化”同步建设,全市城乡结构和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中心村集聚,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文明向农村辐射,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得到更多的关注,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等方式,在尤为注重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前提下,使少数民族聚居区实现具备民族特色、区域优势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城市历史文脉得到延续。 2mLTQqsGUfac8U69BJ8fr+pwCTkckKG6az1GMgwdH5VAlHP+1DsQZR6k5fhzm/e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