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把握5G机会必须了解自己的能力

把握住5G机会,更早地参与行动,是不是就肯定能够成功?我相信大部分人还是不会成功,还必须要了解自己的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如果不了解产业,也不了解自己,贸然进入,最终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

5年前,我就相信5G的到来会带来巨大的产业机会,相信下一个中国的首富会出现在这个领域。我也是一个行动者,早早地进入这个行业,开始做技术、做产品。

但选择什么方向是一个大问题,这就必须要了解自己的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事。

智能交通将是5G带来的最大的产业机会。这意味着随着5G发展,交通智能化将成为可能,所有的道路都会被重新定义,成为智能化的道路,并通过各种感应手段,将道路的每一平方米都进行精准的定义,在这个基础上生成数字地图,让地图从模拟时代升级到数字时代。未来的交通管理,将精准到每一辆车,指挥调度可以实现远程操控。

我们熟悉的由人驾驶汽车模式,将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依托数字地图、强大的中央管理系统、低时延的5G网络,每一辆车都智能地行驶在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乘客,不需要驾驶者,车辆在道路上的速度,在什么地方应该转弯,在什么地方停靠,都通过智能交通系统来管理。更为重要的是,新的能源被广泛使用,汽油、柴油这些不可再生能源会彻底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这将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我相信未来的20年,仅在中国,智能交通市场会形成200万亿以上的市场机会。这是个巨大的市场,我当然也非常心动,但是分析自己的经济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后,我觉得我并不具备进入这个市场的能力。如果要进入这个市场,需要更多的资源积累。

今天我并不后悔错过了一个非常好的市场机会,因为如果我没有能力撬动这个市场,即使较早进入,也有实际行动,最后的结果也很可能是成为先烈。

同样看到智能交通这个机会且实力远比我强大的贾跃亭,应该是相信这个领域会大有作为,但他还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事实上对于做汽车的积累,他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还是不够。

贾跃亭另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他并没有清楚理解中美两国工业制造的能力。很长时间以来,他一直相信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研发与制造中心,希望把乐视做成双总部,一个总部在中国,另一个总部在美国,把智能汽车的研发主要放在美国,认为这样就可以走向成功。但是今天全世界的研发和制造中心已经转移到了中国,尤其是制造能力,中国的效率、能力是美国完全不可比拟的。贾跃亭的竞争对手马斯克的特斯拉在美国很长时间内处于亏损状态,车没法交付,但到中国上海后只用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工厂的建设,开始交付产品。而贾跃亭研发的汽车在美国很长时间没法生产出来,没法成为真正的产品上市销售,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财务困境。

把握时机,不仅要了解自己的能力,而且要把握住产业大势,切入自己能把握住的领域,这是所有创业者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是定力,不了解自己的能力所在,不能把各种资源充分地整合起来,即使看到机会,也不能很好地把握住。

把握机会,还要注意在市场上避开强大的竞争对手,度过自己的生存期。

在传统互联网转向移动互联网时,有非常多这样的例子。传统互联网开始时,最早的创业公司基本上没有对手,因为传统领域的大公司基本上没有进入互联网领域,创业公司的竞争对手都是和自己一样的创业者。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互联网领域已经产生了一些强大的公司,它们对移动互联网虎视眈眈,初创者不得不和这些互联网企业在同一平台竞争。这种情况当然也会出现在5G业务领域。希望在5G发展中找到机会的不仅有创业者,还有那些强大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如何在这个过程中避开强敌,为自己找到生存机会,也是创业者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

不要到成功者的核心领域去寻找机会,这是创业者必须重视的问题。成功者已经在自己的领域积累了强大的资源和能力,如果新加入者在商业模式、业务模式、技术上没有根本的突破和革命性的能力,想在已经成功的领域寻找突破,无异于鸡蛋碰石头。

在传统互联网领域,新浪的新闻非常强大,占据了市场的统治地位。挑战新浪如果没有革命性的突破,仅从新闻信息的角度切入,就很难成功。方兴东曾经借博客崛起之机,创办博客中国,希望挑战新浪,一度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但是博客这种形式,在技术上没有太高的门槛,方兴东可以做,新浪也能做,况且新浪还拥有庞大的资源,不仅在资金上远远胜过博客中国,同时还拥有大量的作者资源。新浪很快展开反击,自己也建立起博客平台,把大量博主整合起来,尤其是整合了明星资源,马上让新浪博客风生水起。而博客中国却因为影响力不够强大,很难获得较好的收入,不久就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最终裁员缩编,渐渐失去了影响力。这是挑战强大竞争对手核心领域的典型例子,同样的情况我们也可以从米聊看到。

小米在成立之初,也做了一个应用——米聊,这是小米切入移动互联网的第一步。米聊是基于智能手机的聊天工具,应该说起步很早,行动也很迅速。对于雷军的领导力量、资源整合能力,我相信也没有人怀疑。但是米聊一出,腾讯就感觉到了挑战的意味,因为基于智能手机的米聊一旦发展壮大,很可能会蚕食腾讯的QQ市场。腾讯的做法是马上开发同样基于智能手机的微信,微信有没有市场前景,会不会形成商业价值,不是当时要考虑的问题。在微信的竞争下,米聊很快失去了影响力和用户群,今天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了。小米的强大,雷军的能力,我们都不怀疑,但是直接挑战已经成功的对手的核心领域,很难获得成功。

避开强大的对手,寻找技术的突破口,这是抓住5G机会必须要正视的问题,也是中小创业者生存并发展起来的基础。

程维创业没有做他最熟悉的电子商务,而是看到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后,智能手机拥有强大的定位功能、及时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以创造一种打车服务的模式。打车服务和所有传统的互联网公司没有冲突,对于非常强大的BAT而言,滴滴打车是一种新的服务形式,它和这些公司的搜索、社交、电子商务都没有冲突,强大的互联网公司不会把滴滴作为竞争对手,也不会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围剿。经过几年的发展,滴滴度过了最初的生存期,逐渐奠定了打车服务的形式。这时,上述成功的大企业也逐渐看清了,这是未来出行服务的雏形,非常有价值,但想扼杀它已经不太可能了。于是,几家强大的互联网公司都给滴滴投资,成为其战略合作伙伴。

如果滴滴的核心业务也是BAT的核心业务,那么滴滴就基本没有机会了,但是它独辟蹊径,赢得了生存和发展机会。

另一个避开大企业核心业务的例子是张一鸣的今日头条。今日头条做的也是新闻信息业务,是和新浪直接竞争的,但是新浪为什么没有将其扼杀在摇篮中呢?

表面上,今日头条似乎也是做新闻信息内容,但它走的却是另一条路。从今日头条成立的第一天起,它就没打算做一个新闻信息平台,它没有记者、编辑,走的不是采访、编辑、发布的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作为一个服务平台,根据用户的情况进行分析,帮助用户聚合资源。今日头条不是一个生产内容的新闻平台,而是一个聚合内容的服务平台,技术、服务能力是今日头条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新闻信息平台新浪来说,今日头条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基本上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但是,随着今日头条的不断发展,它聚合的用户越来越多,用户在今日头条得到的信息更加个性化、有针对性,用户在获取新闻信息方面对今日头条的依赖越来越强,最后的结果是今日头条渐渐成为更强大的新闻信息平台。平台于普通用户而言,平台用什么手段获取新闻信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方便地让用户获取想看的内容,而且服务又更好。

面对5G市场机会,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对于5G市场,早就有很多企业虎视眈眈,除了中小企业,那些早已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非常成功的大企业也希望在5G时代巩固自己的地位,它们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人才队伍、技术积累,如果和这些大企业直接竞争,创业者很难有机会。要想把握住机会,必须寻找到大企业暂时没有看到,或者目前觉得不具有战略意义的机会。和大企业相比,创业者和小企业最大的优势是船小好调头,决策快速敏捷。在大企业没有看清的情况下,尽早进入,形成能力,这才是小企业和创业者的机会。 e04xRqYNFzPWFAx6/QSXX4ug4wuswC4efB0gydYkS3qe+mjr4nVt0MDGiQkHjpP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