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企业文化建设目标规划

在了解了企业文化调研和诊断的工具、方法之后,着手展开企业文化建设和落地工作之前,企业还需要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和落地工作的目标规划,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安排和具体行动计划。

以战略为导向梳理企业文化

企业战略为企业发展提供清晰的定位和方向,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的战略落地依赖于很多因素,其中,企业文化为企业的战略落地提供了不竭动力。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在《战略历程》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会从决策风格、阻止战略改变、克服战略改变的障碍、主导价值观、文化冲突几个方面对企业战略产生影响。

此外,麦肯锡7S模型指出,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包括战略、结构、制度、风格、人员、技能、共同的价值观共7个方面,如图1-5所示。

图1-5 麦肯锡7S模型

正如麦肯锡7S模型所体现的那样,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对于企业来说,重点在于培养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从而让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粘合剂,凝聚战略、结构、制度、技能、人员与风格,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强大的动力。从本质上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提供服务的。因此,企业需要以企业战略为导向进行企业文化梳理,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如图1-6所示。

图1-6 以战略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梳理

1975年成立的微软公司,一度凭借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和Microsoft Office系列软件成为行业巨无霸。但是,在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微软却固守传统、对移动互联网反应迟缓,这使之逐渐落后于竞争对手,甚至一度被定义为“专门给电脑打补丁”的夕阳企业。为了摆脱发展窘境,微软痛定思痛,采取了一系列战略转型措施,同时以战略为导向进行企业文化的梳理。在深入探索“老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微软不断改进,提出了与阶段战略目标相匹配的“新文化”,以企业文化助力战略目标的实现。

2019年4月开始,微软公司的市值超过了1万亿美元,重新成为全世界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微软公司的再次崛起,离不开现任CEO萨蒂亚·纳德拉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是业务层面的战略转型。2014年,萨蒂亚·纳德拉上任后,他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即不再过分依赖Windows盈利,开始在云计算、人工智能上发力。如今,微软公司的云计算业务也正以每年68%的速度在增长。

二是对准战略,推动文化变革。在比尔·盖茨时代,微软公司的使命是“让每个家庭、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但在20世纪90年代末,微软公司在发达国家就已经完成了这个目标。在这种文化理念的影响下,微软公司很长一段时间里故步自封地坚守PC阵地,把合作伙伴当竞争对手,导致其错过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浪潮,并逐渐落后于谷歌、苹果、亚马逊等公司。在进入纳德拉时代后,微软公司开始重新思考其文化内核,对准战略,挖掘出“赋能地球上的每个人和每家组织,帮助他们取得更多成就”的新愿景,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去面向市场。现在,微软公司在Azure云计算上使用的操作系统更多是基于曾经被视为“癌症”的Linux,而不是Windows,这也是微软公司的文化由“封闭”转向“开放”的表现。

如今,微软公司这家老牌科技巨头顺应时代变革,以新的业务战略和文化形态实现了重生。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言:“企业的根本是战略,而战略的本质就是企业文化。”和则齐美,离则两伤。让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深度契合,这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有力保障。

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统筹与规划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时间跨度大、牵涉面广、内容复杂的艰巨工程。企业应事先做好战略规划和部署,有组织、有策略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对于那些比较长期、繁杂或者浩大的目标任务,我们通常会将其分解为阶段性的小目标去逐一实现,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也可以遵循这种方法。

根据传统的阶段划分方法,我们可以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依次划分为三大阶段。分别是:组织准备,全面宣导与落地,巩固、改善与提升。

(1)企业文化的组织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准备工作,具体内容包括:组建企业文化管理队伍,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形成分级管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高效协同的长效机制;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机制,通过完善的制度体系、监督体系、激励体系、保障体系,来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高效开展;确定企业文化建设推进策略;提炼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设计企业文化大纲,制定员工手册;在中高层管理者中普及企业文化常识,使其认识到当下建设统一企业文化的可能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等等。

(2)企业文化的全面宣导与落地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企业文化的宣贯和落地,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通过教育培训,做好企业核心理念的宣传推广工作。通过打造企业文化教育培训内容体系、组织多样化的企业文化教育培训活动、培养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做好企业文化教育培训效果管理等方式,使企业文化得以全面推广。第二,根据企业文化的相关理念,选定需修订的目标制度,制订相应的制度修订计划,建立起与企业文化相配套的、推动企业文化落地的管理制度,使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得以固化。第三,根据员工在企业文化理念宣贯过程中的反应,制定出一套易于让员工接受和遵守的员工行为规范。第四,通过领导者以身作则、树立优秀典范、借助标杆案例等示范传承方式,引领员工做出与企业文化导向一致的行为。第五,通过企业文化示范班组建设、专项文化建设、企业文化项目化管理等方式,促进企业文化融入经营管理之中。

总之,在这一阶段,企业要让全体员工理解企业愿景、使命、精神、价值观等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将员工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统一起来,并体现在日常行为中。

(3)企业文化的巩固、改善与提升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考评激励和多元传播,对初具规模的企业文化进行巩固、改善和提升,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闭环系统。在这一阶段里,企业要在内部成员中建立起普遍的企业文化信仰,提升员工的跟随度和忠诚度,强化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外,企业还要在社会上树立起统一化、个性化的企业形象,持续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企业文化建设的行动计划与实施细则

在明确企业文化建设各阶段的重点任务后,企业要围绕企业的总体规划进行任务分解,量化、细化工作任务,将执行过程变成具体的行动步骤,注明详细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做到目标清晰、任务细分、进度明确、责任到位。在量化并细化工作任务后,企业还要定期跟进、如期反馈,做到“年有目标、季有分析、月有反馈、周有记录”,实现过程管控精细化。

为了做好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精细化管控,企业可以借助相应的管理工具,将行动步骤填写到标准工作计划表中,如表1-8所示。

表1-8 标准工作计划表

在表1-8中,将具体工作分解成了一个个关键任务模块。而后,将各个任务模块“怎么做”分解成一个个具体行动,每个行动对应具体的交付结果、完成时间、责任人、完成情况。其中,“交付结果”一栏中,明确具体交付要求;“完成情况”一栏中,以交付要求为准进行行动检验,其作用是管控行动质量;“备注”栏中,可以填写责任人的行动复盘,例如行动中的亮点、日后改善点等。

值得注意的是,具体的行动和交付结果一定要描述清晰,不要将目标要求混淆为具体行动。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深入了解标准工作计划表的制订过程与方法。

为了解企业文化现状并顺利推进企业文化建设,W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组织了一次企业文化调研活动。调研活动完成后,公司人力资源部制定了“调研报告输出”的任务以及相应的行动计划,如表1-9所示。

表1-9 “调研报告输出”计划表

在表1-9中我们可以发现,“具体行动”其实是一个“目标要求”,其内容模糊不明,行动要求也不甚清晰。经过重新梳理,得出具体行动要求如下:

要想输出系统、科学、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就需要整理分析问卷、访谈调研结果,梳理企业内部有关文化建设的管理文件,并对标优秀企业案例。计划在11月1日前完成对问卷和访谈结果的整理行动,在11月18日完成对企业内部有关文化建设的管理文件的梳理行动,在11月20日完成优秀企业案例的对标行动,到11月28日输出调研报告。

借助“标准工作计划表”对上述任务的执行过程进行管控,可以得出如表1-10所示的细化行动计划。

表1-10 W公司“调研报告输出”标准工作计划表

经过行动细化后,W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调研报告输出”任务基本符合“目标明确、行动细分、进度明确、责任到位”的要求。

从W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调研报告输出”任务的分解逻辑中,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一是要准确区分工作目标和具体行动,尽量将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可操作的细化行动。二是行动分解是可以一层层往下展开的,例如对于第四步“调研报告输出”,可以对其继续往下分解,形成诸如方案讨论、方案撰写、方案审核等更为具体的行动。通过层层分解,整个任务推进过程就会逐渐清晰明朗起来,执行效率也会大幅提高。

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要在做好阶段统筹和规划的基础上,遵循任务分解的基本逻辑,借助“标准工作计划表”对各阶段的任务进行精细化管控,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动作“不变形”,最终取得预期成效。 QoIZoOybyF06jaLq0JBojnWM/ieJY2ZZm3LK65OoHNrZPnEzoa47FwEU48ZIykI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