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 ◎ ◎ ◎ ◎ ◎ ◎ ◎ ◎

引子
华为人谈华为文化

1. 读者:有一句话说“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但是如果方向大致正确,那么组织应怎么去保证自身在这个方向的执行力?

邢宪杰 :要通过“四力”去推动。在“四力”中,第一个叫动力,企业有高远的追求,有宏伟的战略意图,从上到下才有动力;第二个叫压力,对每个部门来讲,每年有指标要完成,这就是一种压力;第三个是能力,为什么是能力呢?比如华为公司近20年来花了很大的代价去建管理流程,这些东西都变成了能力;第四个是活力,也就是文化气氛。将这四个力加起来,就会形成强大的执行力。

姜晓梅 :要保证组织的执行力,就需要达成团队一致,把大的方向落实到年度关键和重点工作,并明确年度目标、季度目标、月度目标和责任人目标以及目标达成的标准。选人与人员激励也很重要。只有选对了人,目标落实才能有保障。激励也要跟得上,要马儿跑必定要马儿吃草;在华为还有一点比较突出,授权越充分,人的压力感越大,越要表现得好才行。

2. 读者:在组织的关键经营要素上,华为是如何从点到线再到面,将文化贯通其中的?华为文化是如何层层落实到具体个人身上的?

邢宪杰: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是写在墙上的,而真正好的价值观则会铭刻到人心里,落实到制度里,驱动人们的行为。像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这种核心价值观,大家已经耳熟能详,而且华为的各种流程设计、制度设计、激励体系都是符合这个价值观的。比如公司的十六大流程,其中四个核心流程完全是从客户开始到客户结束的端到端流程。四个核心流程中的第一个流程是产品开发流程,即idea to market,也就是根据组织成员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和洞察,形成某种想法,再把它设计和开发成产品去面世,这个就是idea to market。

王旭东:华为文化不是设计出来的,是平时工作中做出来的,做着、改着、优化着,文化就慢慢地浸润到组织和员工的肌肤里去了。在思想统一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华为人》报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的《心声社区》也发挥了这样的功能。最初,部分人上天涯,不负责任地乱说;后来有了心声社区,任何人都可以在心声社区里发声。此外,新员工培训是华为文化最重要的初始化设置环节,非常有效。

姜晓梅:企业要把企业愿景变成全员行动,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将愿景使命战略化,第二步是核心价值观制度化,制度行为化。而第二步又分为五个阶段运作。在第一阶段里,通过总结梳理价值观,形成对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化描述,并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在第二阶段里,对核心价值观进行解码,让全员了解价值观背后的意义,使全员形成核心价值观共识。在第三阶段里,全面梳理公司流程制度体系,确保公司核心价值观浸润到公司各级流程体系中,把共识变成制度。在第四阶段里,依据核心价值观要求,输出员工商业行为准则,并以制度进行约束与考核。在第五阶段里,对考核结果进行应用,做到赏罚分明。第三步是建立核心渠道,宣传核心价值观。

陈雨点 :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标杆的力量,领导的表率作用很大。如果领导不以身作则地拼,那么下面的员工怎么拼?很多公司总是强调员工要怎么样怎么样,但是领导自己却没有执行力,这又有什么作用呢?文化的落地,要从上至下地实现全员践行。任总曾在尼泊尔的一次讲话中说过:“我承诺,只要我还飞得动,就会到艰苦地区来看你们,到战乱、瘟疫……地区来陪你们。我若贪生怕死,何来让你们去英勇奋斗?我鼓励你们奋斗,我自己也会践行。”

3. 读者:在媒体的不断宣传下,华为给外界的印象是“给得起钱的公司”,但是现在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的薪资也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那么华为又是如何留住人才的呢?这里面,华为文化发挥出的作用有多大?

姜晓梅: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物质激励达到一定程度,就很难起作用了,而公司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实施物质激励。基层员工要有饥饿感,只要他们努力,也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这是“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落实;中层要有危机感,这一层人员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体,所以要将绩效和项目奖励设置作为主要激励形式,这是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保障;高层要有使命感,高层人员创造价值的方式主要是思想,所以对这一层人员要侧重于精神激励。

高武兵 :华为内部流传一句话:“任总每天最发愁的事情,就是如何分钱。”这句话说的不是华为很有钱、钱多得不知道怎么分,而是如何合理地分钱。钱分得合适,大家都有干劲;钱分得不好,不仅打击了大家的积极性,还可能闹矛盾。“大碗喝酒、大秤分金”的江湖做法,即使再“给得起钱”,也无法真正吸引人才、激励人才。

因此,一家企业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一定要从“给得起钱”这样一个简单粗放的认识,向“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及管理机制”转变。华为独特的人才选拔、考核评价及激励机制,正是我们要去学习、领悟的关键所在。

王旭东:金钱留住人才,事情锻炼人才,目标激发人才,扩张牵引人才,折腾强大了人才。华为留住人才不仅仅是靠钱,文化也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早在1993年,在很少有企业谈企业文化的时候,华为文化就已经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在那个年代,《华为人》报的影响力很大,《华为文摘》还会印出来送给客户。很多客户读了这些刊物之后,觉得华为的文化挺有意思,让人心生羡慕。

正如任总所言:“近20年来,华为不断推行的管理哲学对全体员工的洗礼,如同铀原子在中子的轰击下产生核能量一样,每个华为人身上小小的原子核,在价值观的驱使下,发出了巨大的原子能。”我个人认为,华为已经通过机制将人和事业完全融合了在一起,华为文化给人留下的烙印几十年都改变不了。当然,在华为工作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华为的牛人很多,每次遇到问题和领导、同事沟通后,个人都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在华为工作几年后,整个人都会焕然一新。

另外,“给得起钱”,这也并不简单。虽然华为“以奋斗者为本”,但也不是乱发钱,每一分钱都是要发挥作用的、有导向性的。在发钱方面,华为有三个突出特征,一是愿意发钱(老板不自私),二是会发钱(有方法:股票、各种薪酬制度等),三是发好钱(发钱激励的目的不是为了“人爽”,而是为了导向业务成功)。事实上,华为每次发钱,都会要求员工签字,主管会与员工进行沟通。所以,发钱也是一次文化教育的机会。

陈雨点:其实,谈钱是避免不了的。“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基因就是要关注员工的价值创造,谁的贡献大,谁就能得到更有竞争力的报酬。现在很多中小企业的文化之所以落不了地,缺少共赢的思维应该是最重要的原因。任总经常提及“打开组织边界”“和世界喝咖啡”这些概念,这体现的不仅仅是企业与员工的双赢,更是多方共赢。从激励角度来说,员工收入不错时,更容易促使他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而当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后,企业也更有能力为他们提供更高的报酬。2014年到2018年,华为的销售收入是翻倍的,人均销售收入从200多万元翻到400多万元,华为员工的个人年均收入(不含股票分红)从50多万元翻到80多万元,这其实就是双赢的体现。

4. 读者:2019年,美国的“实体清单”事件使华为面临了很大的困难。一般来说,在企业面临困难之际,员工的流失率会上升。但是华为却正好相反,其员工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在这里,华为文化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高武兵:很简单,因为华为本身的经营并没有出现问题,而是在不断开拓和持续向好。而美国“实体清单”事件,是一种外部环境的干扰。这种外部干扰和挤压,让华为内部更加清醒、团结。任总常说,我们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公司内部出现问题,“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一帆风顺、天下太平”,反而会滋生和掩盖很多问题。这也是华为文化中重视危机管理的原因。

姜晓梅:华为长年的危机意识和自我批判文化已经锻造了这个组织。当平时演练的CASE真实发生的时候,大家反而平静了;此时,危机反而成了契机,大家更有战斗力了。

王旭东:在过去几十年里,华为常常从危险中看到机会,实现弯道超车,2002年、2008年的危机事件都是如此。从人员角度来说,是华为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大家思想都比较“不长草”,始终抱持着“任何困难华为人都能战胜”的信念,包括现在很多“退休”的华为人,都有“只要华为需要,即便没有工资也要回去”的思想,这也是华为文化的影响。这就是在“美国打压”的困难之际,华为的离职率反而更低的原因。华为2019年的离职率只有不到3%,而以往离职率是这个的两倍以上。

陈雨点:华为人给人一种“命运共同体”的感觉,这也是华为文化发挥出的作用。华为30多年来的创业与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并建共进史。在不同历史时期,华为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双轨驱动、交替支配,共同支撑着公司的发展。有一句话我觉得讲得很好:“精神激励才是组织的伟大引擎。”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下,华为不断地打造新的精神文明内涵,让精神激励超越物质激励的极限,持久地激发华为人挑战现状、积极进取的动力。

5. 读者:华为文化是军队文化、西式文化等多种文化融合而成的,那么华为又是如何解决文化融合问题的呢?

姜晓梅: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这是全球普适的,东方推崇的先舍后得和西方推崇的敬业也是相通的。当然,因为员工具有多样性,所以即便在统一的核心价值理念下,文化的表达和表现本身也是多样性的。这就要求企业讲究开放和吸收,不断优化。华为便是通过这种方式,对多种文化加以融合,以适应新的形势。

王旭东:华为文化不是自上而下进行设计的,其一直秉承着“实用主义”原则,觉得西方的好就学了,学的时候发现不好再优化,慢慢地就把各种文化融合在一起了。华为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在业务实践中不断总结、抽取、剥离、吸收的过程。

华为有一个善于思辨的高层团队,爱学习、讲实效、不自满,这种学习精神构成了华为人独特的精神气质。爱学习、不自满,后来被总结成“自我批判”。田涛的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华为今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自我批判、创新与变革三者的交叉运用。”我非常认同。“自我批判”也帮助着华为实现了多种文化的融合。

陈雨点:任总一直强调,华为文化非东、非西、非驴、非马,华为文化是一种普适性的文化。比如奋斗,西方也提倡奋斗,硅谷被称为“不眠的硅谷”。华为文化是通过不断吸收、融合、改进而形成的普适性文化。

6. 读者:华为文化很多时候给外界的感觉是任总的文化,华为内部人是否也有这种感觉?华为是如何将任总的管理思想、经营哲学有机融入华为的经营管理中的?

姜晓梅:在企业创立初期,企业创始人的影响力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企业中慢慢地形成了统一的文化。任总的思想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确立的愿景足够大,并且30多年来一直扎扎实实地去落实“客户”和“奋斗者”文化,这就形成了强大的虹吸力。

王旭东:任总的管理思想、经营哲学中,许多是他的原创;但是,其智慧也还是来自基层员工,每一个人都是公司文化的贡献者。而且,任总的很多思想都不是随便提的,对于大事情都是思前想后再执行的。任总有了想法后,并不硬推,而是先试点看看反应,等半年一年后再推动,期间会因势变化、优化。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更是如此。

陈雨点: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文化仍是创始人文化,是最高管理层思想的映射。任总的思想核心是开放、妥协、灰度。对于这些哲学层面的思想,他是想得很透的。记得邢宪杰曾说过:“任总的思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商业逻辑,即以客户为中心才能赚到钱;一个是人性逻辑,即以奋斗者为本才能实现大家共赢;一个是进化逻辑,即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成长迭代。”这些都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的,是符合华为实际的。

7. 读者:谈到文化教育,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洗脑”。华为文化能对员工从入职开始直至其离职以后都产生影响,这是如何做到的?

王旭东:一个重要的点就是耳濡目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一个带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人,进入华为后,会被大环境所影响。在华为,因为大家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环境就是这样的,新员工进入时间久了便会有一样的味道。另外,通过动作仿制、模板要求、项目练习、思维上不断套用,文化也就慢慢地渗透进员工的身心了。

陈雨点:刚进入一个公司,接受文化教育时,人们通常是不舒服的。比如华为大队培训的风格,很多人刚进去时都不习惯。我记得我刚进华为时,要参加集体大合唱;高层开年度大会的时候也要唱歌,而且要唱得热血澎湃。文化教育就是一个寻找底色的过程,要么被同化,要么出局。但是随着90后、00后这些自我意识很强的员工进入企业,文化教育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一些。总之,“洗脑”是必要的,但具体“怎么洗”还是要与时俱进。

8. 读者:其他企业想学华为文化,能学什么?在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哪些因素?又如何综合地平衡这些因素,灵活地学习华为?

王旭东:企业要系统地了解华为文化的整体哲学逻辑,要有华为文化结构的全景图。在学习某个点时,要系统了解华为当时的背景,具体怎么操作的,还有没有别的方案。华为文化是有基础假设作为前提的,比如企业家的格局、变革意愿等。所以,其他企业在学习华为的过程中不能盲目,而要辩证地思考。

陈雨点:文化不是无病呻吟的东西,它必须得到全员认可并遵照执行。很多企业学华为文化都只学到了形式,而没学到内涵。如果学习华为只是学表面,那么华为的很多做法在其他企业里都是落不了地的。就像我们给企业做咨询辅导时,选企业也有一定的标准,比如:企业领导人更具企业家精神;更具管理信仰,即愿意通过管理变革来实现管理自觉(法治,而非人治);管理团队更愿意开放学习(愿意创新、听取不同声音等);公司股东层更愿意利益共享等。如果企业没有这些底色,那么它即便学华为也是学不好的。 VO3EoMH3dQxtH6sBzL70qM9JTMsnjk+heOxwnV+G+mDaFcJusJkeeNxKGxjYGx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