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t1

接到邀约,为沙哈尔的书写序。喜获大作,算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幸福。细细品味书中源于生活的智慧,我感触良多。沙哈尔笔下的阿维,使我想起许多曾与我在生命中相逢,或深藏在我心中的“阿维”,普普通通的他们给我带来很多幸福和平静。

我很荣幸为这本书写序,主要是因为作者是我认识的典型知行合一的心理学家,他将知行合一的生命体现得淋漓尽致。这要从我认识他开始说起,我与沙哈尔相识于9年前,2011年至2012年,我曾邀请他来北京参加中国EAP和职业心理健康论坛和幸福工作坊,请他做主题发言并在北京师范大学给同学们做幸福课讲座。沙哈尔在哈佛大学讲授的幸福课是最受哈佛师生欢迎的课程,对他来说为北师大学生讲幸福是轻车熟路了,但他仍然认真得超乎我的想象,甚至担心饱腹感会影响讲座效果,连晚饭都基本不吃(只吃了几片鱼肉)。讲座前教室突发设备故障,大家都在紧张地解决这个尴尬的问题,沙哈尔却在一旁每隔两分钟左右就拿笔记录一次,当时我一直好奇他在记录什么,直到今天翻阅他的这本书,才忽然明白,那是他在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和诚挚的心去记录生活、感受生命!书者如也,他的这本书就是他的生活的真实再现。第二天晚上,我请他们全家去海底捞吃饭,想让这位研究幸福的学者也体验一下员工幸福感很高的海底捞餐厅。不料刚进餐厅,他的两个不到10岁的孩子就失去了踪影。相比我们的慌张,沙哈尔夫妇非常淡定,只告诉我们一句话:他们总会回来的。就像沙哈尔在书中“阿维的剃刀定律”一章里所写的,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无必要,勿伸援手。文如其人,沙哈尔对于人际关系与亲子关系平衡的觉察细致入微,并总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它。

这些年,关于幸福的诸多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无论是研究还是实践,我都没有把幸福诠释得太好,甚至遇到很大挑战。比如,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幸福感不高,自2013年以来在联合国公布的《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始终在70名以后,最低时112名(共156个国家与地区)。每每看到这个令人遗憾的排名,我都很难充分解释其原因。沙哈尔执意离开美国,回到了硝烟不断的祖国以色列,为何以色列的国民幸福感排名(中东地区第一,全球第13位)如此之高?我也常常思考,却没有找到答案。除去政治、经济、宗教等诸多因素,是不是因为我们的“阿维”太少,或者我们缺少发现“阿维”的眼睛?从一个心理学者的角度出发,我渴望人们心中有更多的“阿维”,更多人拥有寻找、发现“阿维”的眼睛。这样,我们的国民幸福感或许会上升很多。

沙哈尔在各种场合曾不止一次表达过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特别是对儒家和道家思想的诠释与践行。他特别强调修身、齐家,多次提到老子、庄子,每次来中国都要去道观。本书很多地方的写作与中国文化自然结缘,读来觉得似曾相识,又有所不同,他在书中写到阿维每天跟母亲打电话,特别孝顺,这正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亲亲之孝,而他与周围人的融洽相处和他对朋友的热情帮助,像极了儒家的泛爱众!四海之内皆为兄弟,爱在全世界相通。尤其书中“无念无想”一章,让我忽然同时想到卡巴金的正念、艾伦·兰格(沙哈尔教授的硕士导师)的专念和佛家的慈心禅,还有庄子的坐忘,尤其庄子的坐忘,就是忘掉自己的肢体,革除自己的知觉,离弃了本体,把自己本身的存在也忘掉,这是道家为道日损的归零状态,也是每个人心中的桃花源。我们不仅要每日正念,也要在追求新异中感受专念,更要有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此书读后的收获超越单一维度,更像穿越时空的畅游,有种静好而玄妙的感受——从自然与朴实当中修身养性,从真实生活中觉察到幸福的自然而然,亦可从西方心理学与东方儒释道思想之中深入思考。

书中提及很多生活琐事,却蕴含了诸多心理研究成果,这也是最打动我的地方之一。比如,书中提及想象一头奶牛抢占了车位来帮助控制情绪,这种情绪替代的生活案例在一般心理学著作中并不多见。当看到“幸福是选择”这一章时,我想起了我的唯一偶像——维克多·弗兰克尔。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新婚不久就被关进了集中营,而后辗转到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经历过亲人被残害,身心饱受摧残,受尽了人间悲苦,但是这位伟大的犹太人在集中营中做出了重要选择,他选择寻找生命的意义,并在寻找意义中成就自己。他不仅在集中营生存下来,还演绎了辉煌的人生,他认为,人生无论处于什么样的悲惨环境,都可以选择乐观而有意义的生活。如果说维克多·弗兰克尔是在悲惨的环境中用生命证明了自己的理论和生命的意义,泰勒·本-沙哈尔则是在岁月静好中一点一滴汇聚了幸福的海洋。在行色匆匆的茫茫人海中,人们很容易把自己遗忘并忽略当下。请读者们用心觉察一下,有多少时刻你们并没有活在当下,有多少时刻你们甚至忽略了春天的到来?让我们再次回到2005年,哈佛大学一位年轻学者提醒世人:生命中最不能忽略的就是幸福,幸福是每一个生命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不改变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其实可以拥有足够多的方法获得幸福。这是人类寻求幸福之路的伟大里程碑。这不仅是幸福感的觉醒,也意味着人们开始用更为专业的方式追求幸福。因此,哈佛大学幸福课才会有如此的影响力,本书作者的名字才会如此的响亮。

阅读本书,像是开启了一场梦幻般的心灵旅程。梦醒的时候,我突然想感谢一下我的“阿维”,就是那位多年前在北师大北门胡同口卖早点的小伙子,每次路过他的早点铺,他都热情洋溢地招呼我:“大哥,请您尝尝我的包子,今天的包子和油条很不错。”我总是脚步不停,头也不抬,匆匆告诉他:“我吃过饭了,不需要。”他依然会在我背后,热情大声地说:“哥,没关系,下次,等您下次。”几乎每次路过,他都用同样的热情拥抱我,渐渐地我被他打动,这是一份对生活热情的感动。我时常给大家分享职业心理健康研究成果,我试图帮助人们学会如何去认同自己的职业,如何去热爱自己的事业,如何去寻找工作的意义。小伙子这一句朴实的吆喝比很多说教更有力量,他吆喝的是热情、吆喝的是发自内心的力量。我要感谢这位卖早点的小伙子,感谢他给予我生命的力量与激情。作为一名教授,我要大声地问同学们好,我要热爱这个职业,赋予自己生命的意义。这就是“阿维”带给我的,你的“阿维”在哪里?

将这本简明扼要又深入浅出的书带在身边,放在床头,或在一个美好的下午,泡杯茶,慢慢品味,或和孩子们一起朗读,或跟朋友们一起讨论。让我们相信,世界原本就是幸福的!

张西超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2020.4 de1Ccxz3YmY+6eR3FbPZVlYcoK2pl/OS5cfb32dq5lgBMiUzQ2Mea/4/JbKtdGg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