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室,一个持续高热了3天的5岁男孩,由妈妈带来就诊。妈妈叙述,孩子3天前突然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5~39.5℃,吃了退热药体温会有所下降,但会反复升高,本来觉得就是一次普通的感冒,但晚上,出现了一个新症状:从面部开始,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红色皮疹,直到第二天早晨,皮疹已经布满了孩子的全身,妈妈这才意识到问题比较严重。经过病史询问、查体和实验室化验,确诊孩子患有猩红热,经治疗,孩子的体温很快恢复正常。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疾病特点是发热的同时伴随有全身的弥漫性皮疹,同时有口周苍白圈,该病的典型表现是在病程1周左右,皮疹消退并伴皮肤大量“麸糠”样脱屑,但并不会留有色素沉着。
多数病例除发热、皮疹外,还会伴随咽痛、全身不适,婴幼儿患儿病情较重,可有持续高热、呕吐,甚至出现惊厥。已经发病和处在潜伏期的患儿是传染源,传播途径为密切接触,预防措施是严格隔离可疑病例和咽部带菌者,流行季节应避免带孩子去人流密集场所。
儿科专家李瑛最想告诉你的猩红热护理技巧
春季,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和室内外温差还比较大,因此在给孩子增减衣物的时候,一定要遵循慢脱、慢减的原则。随着户外活动增多,孩子由室内到户外进行活动时,应给他做好适度保暖。活动后大量出汗,不要马上脱去外衣,孩子的贴身衣服要柔软、吸汗,待皮肤上的汗液自然干燥后再脱去衣服。
春季是一年四季里时令新鲜蔬果最少的一个季节,因此在保证饮食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应尽量选择储存时间相对较短的蔬菜瓜果。在烹饪过程中,应避免长时间高温蒸煮,以保持营养素不被破坏。每日主食中要有一定量的粗粮和谷物。多吃蛋白质含量丰富同时油脂含量比较低的瘦肉、鸡蛋、牛奶、海产品。
居室应每天开窗通风,建议早、中、晚每次10~15分钟,以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通风的重点房间是孩子的卧室和活动比较多的居室。家庭成员都应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室内的物品、桌面、地面,每天用清水擦拭干净。如果家庭成员中有可疑或确诊传染病患者,应用含氯消毒液进行物表、地面的消毒。
春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这时带孩子外出,应尽量选择场地开阔、空气流通性好的场所,避免到人流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地方。如发现接触人中存在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比如咳嗽、流鼻涕等,应及时带孩子离开,避免近距离接触。
春季,高发且常见于儿童的急性传染病有: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流感)、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对于这几种常见传染病应以积极预防为原则,其中流感、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来获得对疾病的特异性防护。因此,对于适龄婴儿,应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对于未接种疫苗的婴儿,更应做好全面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