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主编寄语

如果有人问我,在浩瀚的书海中,哪部作品对我的影响最大,我的答案一定是《桃花源记》。但真正的桃花源又在哪里?没人说得清。但即使如此,每次下乡,每遇美景,我都会情不自禁地问自己,这里是否就是陶翁笔下的桃花源呢?说实话,桃花源真的与我如影随形了大半生。

说来应该是幸运,自从2005年我开始从事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后,深入乡野便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各遗产地的美景—无论是红河的梯田、兴化的垛田、普洱的茶山,还是佳县的古枣园,无一不惊艳到我和同人。当然,令我们吃惊的不仅仅是这些地方的美景,也包括这些地方传奇的历史,奇特的风俗,还有那些不可思议的传统农耕智慧与经验。每每这时,我就特别想用笔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朋友告诉朋友,让大家告诉大家。

机会来了。2012年,中国著名农学家曹幸穗先生找到我,说即将上任的滕久明理事长,希望我能加入到中国农业历史学会这个团队中来,帮助学会做好农业文化遗产的宣传普及工作。而我想到的第一套方案,便是主编一套名唤“寻找桃花源:中国重要农业遗产地之旅丛书”的书,把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介绍给更多的人,因为那个时候,了解农业文化遗产的人并不多。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路人李文华院士,没想到这件事得到了李院士的积极回应,只是他的助手闵庆文先生还是有些担心—“我正编一套丛书,我们会不会重复啊?”我笑了。我坚信文科生与理科生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的“动物”,让我们拿出一样的东西,恐怕比登天还难。

其实,这套丛书我已经构思许久。我想我主编的应该是这样一套书—拿到手,会让人爱不释手;读起来,会让人赏心悦目;掩卷后,会令人回味无穷。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呢?按我的设计,这套丛书在体例上应该是典型的田野手记体。我要求我的每一位作者,都要以背包客的身份,深入乡间,走进田野,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把一个个湮没在岁月之下的历史人物钩沉出来,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乡村生活片段记录下来,将一个个传统农耕生产知识书写下来。同时,为了尽可能地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增强代入感,突显田野手记体的特色,我要求作者们的叙述语言尽可能地接地气,保留当地农民的叙述方式,不避讳俗语和口头语的语言特色。当然,作为行家,我们还会要求作者们通过他们擅长的考证,从一个个看似貌不惊人的历史片段、农耕经验中,将一个个大大的道理挖掘出来。这时你也许会惊呼,那些脸上长满皱纹的农民老伯在田地里的一个什么随便的举动,居然会有那么高深的大道理……

有人也许会说,您说的农业文化遗产不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生产方式吗?在机械化已经取代人力的今天,去保护那些落后的农业文化遗产到底意义何在?在这里我想明确地告诉大家,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并不是保护“落后”,而是保护近万年来中国农民所创造并积累下来的各种优秀的农耕文明。挖掘、保护、传承、利用这些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祖先的农耕智慧与农耕经验,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传统的智慧与经验,补现代农业之短,从而确保中国当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正是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极力推荐,北京出版集团倾情奉献出版这套丛书的真正原因。

苑 利
2018年7月1日于北京 UOMDnjb0ncoxrTu0U5uoeiq/Itedchx/uL+ivuslIDg51u28H+8UHCodOhjtfuY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