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坤卦

(坤下坤上)坤 [1] :元,亨。利牝马之贞 [2] 。君子有攸往 [3] ,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 [4] ,东北丧朋。安贞吉 [5]

《彖》曰:至哉坤元 [6] !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 [7] ,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 [8] ,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 [9] ,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 [10] ,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 [11] ,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 [12] ,君子以厚德载物 [13]

初六 [14] :履霜 [15] ,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 [16] ,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 [17] ,不习无不利 [18]

《象》曰:六二之动 [19] ,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 [20] ,可贞。或从王事 [21] ,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 [22] ,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 [23] ,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 [24] ,慎不害也。

六五:黄裳 [25] ,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 [26] ,文在中也。

上六:龙战于野 [27] ,其血玄黄 [28]

《象》曰:龙战于野 [29] ,其道穷也。

用六 [30] :利永贞 [31]

《象》曰:用六永贞 [32] ,以大终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 [33] ,至静而德方 [34] 。后得主而有常 [35] ,含万物而化光 [36] 。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37]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38] 。《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39]

直其正也 [40] ,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 [41] ,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42]

阴虽有美 [43] ,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天地变化 [44] ,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君子黄中通理 [45] ,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阴疑于阳必战 [46] ,为其嫌于无阳也 [47] ,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 [48] ,故称“血”焉。夫玄黄者 [49] ,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周易注疏》卷一

【注释】

[1]“坤:元,亨”句:坤,卦名,以地为象,以顺为义。元,亨,词义与乾卦略同,此处特指“地”配合“天”,也能开创化生万物,并使之亨通。《周易本义》“元亨”连读,训为“大亨”,可备一说。  [2]利牝(pìn 聘)马之贞:贞,正也,指守持正固。“牝马”柔顺而能行地,故取为坤德之象。  [3]“君子有攸往”四句:这几句说明坤德在于柔顺、居后,抢先必迷,随后则利。攸,所。“先迷,后得主,利”三句,《周易本义》读作“先迷后得,主利”,朱骏声《六十四卦经解》以“利”属下文,读作“先迷后得主,利西南”。两说可并存。  [4]“西南得朋”二句:尚秉和《周易尚氏学》取《十二辟卦图》为说,指出坤居西北亥位,阴气逆行,沿西南方向前行遇“阳”渐盛,若沿东北方向前行则失“阳”渐尽;而“阴得阳为朋”,故西南行“得朋”,东北行“丧朋”。此说阐明“阴阳为朋”之理甚为精当,今从之。  [5]安贞吉:这是归结“得朋”、“丧朋”之义,说明坤德以安顺守正为吉。  [6]“至哉坤元”三句:是说伟大的坤元之气,万物依靠它成长,它顺从禀承天的志向。至,形容词,指大地生养万物之德美善至极。  [7]“坤厚载物”四句:是说地体深厚而能普载万物,德性广合而能久远无疆。它含育一切使之发扬光大,万物亨通畅达遍受滋养。无疆,兼含地域无涯和时间无限之义。“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周易集解》引崔憬曰:“含育万物为弘,光华万物为大。动植各遂其性,故言‘品物咸亨’也。”  [8]“牝马地类”三句:是说母马与地有类同的德性,其持久的耐性使其在大地上健行不已,其柔顺的品格使其利于持守正道。利贞,利于持守正道。  [9]“君子攸行”三句:是说君子有所前往,要是抢先居首必然迷入歧途、偏失正道,要是随从人后、温和柔顺就能使福庆久长。先,即先动,谓贸然先行。后,即后动,谓谨慎随后。坤主柔节,故宜后不宜先。得常,谓坤德能顺则福庆常保。  [10]“西南得朋”四句:是说往西南将得到友朋,可以和朋类共赴前方;往东北将丧失友朋,但最终也仍有喜庆福祥。西南,谓阳方。朋,指得阳为友。类,众。阴无阳不行,南行得阳以为友,故可与众偕行。东北,谓阴方,行往阴方则失阳以为友。“东北丧朋,乃终有庆”,是说往东北方向虽丧阳失朋,但行至终极,必将旋转为西南方,则也出现得朋之“庆”,故曰“乃终有庆”。这是揭示阴阳循环消长之理,表明只要安顺守持坤德,即使“丧朋”,也将出现“得朋”之时。  [11]“安贞之吉”二句:安守正道而获得吉祥,是说要应合坤地的美德而永远保持下去。安贞,安守正道。应地,应合效法坤地美德。无疆,永远保持下去。  [12]地势坤:此释坤卦上下“坤”皆为“地”之象。《说卦传》谓坤象取地、其义为顺,《大象传》即依此为说。  [13]厚德载物:是说地势是顺着天的,君子应效法地,用深厚的德泽来化育人物。  [14]初六:居卦下第一位,故称“初”;以其阴爻,故称“六”。  [15]“履霜”二句:是说阴气初起,必增积渐盛,犹如微霜预示着坚冰将至。履,践,踩。  [16]“履霜坚冰”四句:是说履践秋霜意味着冬日的阴气已开始凝积,依照循序渐进的规律,坚冰必然到来。“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即“坚冰之至,驯致其道也”,为协韵而倒其语序。驯,顺,循。就客体而言,是说气自然积渐之规律;就主体而言,是说察知几微而因循之。  [17]直方大:这是从六二的位、体、用三方面说明爻义之美。《周易正义》:“生物不邪谓之‘直’也,地体安静是其‘方’也,无物不载是其‘大’也。”尚秉和《周易尚氏学》:“方者,地之体;大者,地之用;而二又居中直之位,故曰‘直方大’。”  [18]不习无不利:六二之爻位居中得正,能行中正之道,虽未娴熟于事,然亦无所不利,此所谓“不习”之事。习,犹言学习。  [19]“六二之动”四句:是说六二的举动行止,正直而端方,无所修习却能无所不利,是因为效法了广大的地道。地道,指地的柔顺之道。  [20]“含章”二句:是说六三阴居阳位,犹如内含美德而不轻易发露,故可守贞。含,怀有。章,文采,指美德。  [21]“或从王事”二句:或,不定之辞,含抉择时机之义。成,成功。无成,犹言不以成功自居。有终,即尽“臣职”至终。此二句承前文义,展示“含章可贞”的具体情状。  [22]“含章可贞”四句:内怀美德而可以守正,这是说六三同时也能够抓住时机发挥才能;或许还会追随君王做事,说明其智虑明智而远大。知光大,知,通“智”。六三居下卦之上,有为臣颇多艰难之象,故须“知光大”才能摆正位置,慎行免咎。  [23]“括囊”二句:是说六四处位不中,其时不利施用,故以“括囊”喻缄口不言、隐居不出。这样虽不致惹害,但也不获赞誉,故曰“无咎无誉”。括,闭也,犹言“束紧”。  [24]“括囊无咎”二句:《象传》说:“束紧囊口,免遭咎害。”说明六四必须谨慎小心才能不惹祸患。六四以阴居阴,有谦退自守、慎而又慎之象,这是处位不利能获无咎的重要条件。故爻辞以“括囊”为喻,《象传》以“慎不害”设戒。  [25]“黄裳(cháng 常)”二句:是说六五以柔居上卦之中,其德谦下,故获“元吉”。黄,居“五色”之“中”,象征中道。裳,古代服装是上衣下裳,故“裳”象征“谦下”。元,大也,犹言“至大”。  [26]“黄裳元吉”二句:《象传》说:“黄色裙裳,至为吉祥。”说明六五以温文之德守持中道。“文在中”,文,谓温文,与威武相对,亦喻坤德。六五获“元吉”,在于居尊而能柔和谦下,与乾卦九五阳刚向上正好相反。  [27]龙战于野:是说上六阴气至盛,阴极阳来,二气交互和合,故有“龙战”之象。龙,喻阳刚之气。战,接。龙战,指阴阳交合。  [28]其血玄黄:此句承上句意,谓阴阳二气交合,流出青黄交杂之血。尚秉和《周易尚氏学》:“万物出生之本,由于血。血者,天地所遗氤氲之气。天玄地黄,‘其血玄黄’者,言此血为天地所和合,故能生万物也。”  [29]“龙战于野”二句:二龙交战于野外,这意味着阴道盛极而走向困穷。本爻“龙战”的喻意,含两个方面:一、阴气至盛,终究要导致阳来;二、坤道穷尽,则转入阴阳交合。所谓“天地生生之德”,就在两者矛盾统一中体现出来。此爻明显反映了《周易》阴阳相推、变易不穷的思想。  [30]用六:义与乾卦“用九”相对,但“用六”是就阴爻而言。  [31]利永贞:是说柔极能济之以刚则利。永,永久,含“健”义。能永久守正,即见阳刚之质。  [32]“用六永贞”二句:即“用六永贞”,(由阴变阳,)以小变大来作终结。所谓“大”,即阳大阴小。“以大终”犹言“以阳为归宿”。  [33]至柔而动也刚:尚秉和《周易尚氏学》:“坤柔动刚,义与‘用六’、‘大终’同。言坤虽至柔,遇六则变阳矣。”  [34]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此处含流布四方之意。  [35]后得主而有常:《周易正义》:“阴主卑退,若在事之后,不为物先,即‘得主’也;此阴之恒理,故云‘有常’。”  [36]含万物而化光:此句与《彖传》“含弘光大,品物咸亨”之义同。《周易本义》:“复明‘亨’义。”  [37]承天而时行:《周易集解》引荀爽曰:“承天之施,因四时而行之也。”以上几句大意是,大地极为柔顺但变动时却显示出刚强,极为安静但柔美的品德却流布四方。随从人后、有人作主,于是保持福庆久长;包容一切、普载万物,于是焕发无限光芒。大地体现的规律多么柔顺啊!它禀承天的意志沿着四时运行得当。这一节是总释坤卦卦辞大义,以下六节分释六爻喻旨。  [38]两个“辩”:通“辨”,别也。  [39]盖言顺也:《象传》“顺”作“驯”,朱熹疑“顺”当作“慎”。在这里,此“顺”字兼驯(循)、顺、慎而言。就客体现象而说,坚冰之至有循次积渐之过程;就主体教训而说,谓当因依其理而慎行之。本节是释坤卦初六爻辞,主要阐发了防微杜渐的意义。  [40]“直其正也”二句:义,宜也。《易经蒙引》:“此‘正’、‘义’二字,皆以见成之德言。然直不自直,必由于敬;方不自方,必由于义。直,即‘主忠信’;方,即‘徙义’。直,即心无私;方,即事当理。”  [41]“君子敬以直内”三句:“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两句复申直、方之义,犹言“以敬使内心正直,以义使外形端方”。德不孤,指美德广布,人所响应。  [42]不疑其所行:指美德充沛,所行必畅达无碍,故不须疑虑。  [43]“阴虽有美”至“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这几句大意是,阴柔在下者纵然有美德,只是含藏不露而用来辅助君王的事业,不敢把成功归属己有。坤阴对乾阳来说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地道、妻道和臣道,它们本无所谓成功,而仅仅是替乾阳成就事功罢了。这里指出坤道在客观上是“成物”的,但在主观上要不以为“成”、不自居其“成”。代有终,即替乾阳成就事功而归功于乾阳。代,替。有,同“为”。终,犹“成”。  [44]“天地变化”四句:天地变化,草木蕃盛。天地闭塞,贤人隐遁。  [45]“君子黄中通理”五句:是说君子修美于内而通达于外,时位正当而居中得体。内在的美德,流通于四肢,发挥于事业,这真是完美至极了。黄,中之色,六五柔居上卦中位,故称“黄中”。理,指美在其中而见之于外的文理。正位居体,犹言“体居正位”,即正确居处己位。支,通“肢”。  [46]阴疑于阳必战:是说上六处坤之极,阴极返阳,犹“凝情”于阳,故必致交合。疑,通“凝”,犹言“凝情”。  [47]“为其嫌于无阳也”二句:是说爻辞取“龙”喻阳,是虑及读者或疑卦中无阳,不明爻义。嫌,《说文解字》:“不平于心也,一曰疑也,从女兼声。”  [48]“犹未离其类也”二句:是说上六既阴极遇阳,阴阳必合,故爻辞称“血”以明交合。类,朋类,指阳性“配偶”。  [49]“夫玄黄者”三句:这三句说明爻辞“其血玄黄”,是譬喻天地交合之血混合。尚秉和《周易尚氏学》:“言此血非阴非阳,亦阴亦阳,为天地所和合,故能生万物。”又曰:“阴阳合为‘类’,离则为独阴独阳。独阴独阳不能生,即不成为‘血’。既曰‘血’,即阴阳类也,天地杂也。”这一段大意是说,阴气凝情于阳气必然相互交合。作《易》者是怕读者疑惑于坤卦没有阳爻,所以在爻辞中称“龙”代表阳;又因为阴不曾离失其配偶阳,所以在爻辞中称“血”代表阴阳交合。至于血的颜色为青黄相杂,这是说明天地阴阳的血交互混合:天为青色,地为黄色。杂,指血色相混。

【解析】

《周易》六十四卦,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卦是阳卦之首,坤卦是阴卦之首。乾坤二卦集中体现了阴阳哲学的基本原理,是深入理解易道的关键。另一方面,六十四卦有不少事不同而文同者,这些文字的基本含义,在乾坤二卦里首先表现出来。如乾卦之“元亨利贞”,坤卦之“西南东北”,各有一定含义,别的卦用时,皆本此以为说。故而乾坤二卦在《周易》一书中又有着起例的作用。

作为《周易》六十四卦之首,乾卦以天为象征形象,具有阳性、刚健的特征。其卦辞“元亨利贞”经由《彖传》解释,被提炼为四个德性范畴,称为乾之四德,其用意在于表明阳气是宇宙万物“资始”之本。但阳气的自身发展,又有一定的规律,于是,六爻拟取龙作为阳的象征,从潜龙到亢龙,层层推进,形象地展示了阳气萌生、进长、盛壮乃至穷衰消亡的变化过程。其中九五“飞龙在天”,体现阳气至盛至美的情状;上九“亢龙有悔”,则披露物极必反、阳极生阴的哲理。

坤卦继乾卦之后,寓有地以承天的意旨。全卦之义,在于揭示阴与阳既相对立、又相依存的关系。在这对矛盾中,阴依顺于阳而存在、发展。就卦象看,坤以地为象征形象,其义主顺。坤卦六爻主要抒发阴在附从阳的前提下的发展变化规律。二处下守中,五居尊谦下,三、四或“奉君”或“退处”,皆呈“坤,顺”之德,而以二、五最为美善;至于初六履霜与上六龙战,两相对照,又深刻体现了阴气积微必著、盛极返阳的辩证思想。

乾坤二卦不仅展示了《周易》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纯粹理性认识,还具有一种普遍的实践指导功能。如《系辞》所说:“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周易》作为一部“开物成务”之书,其中的易道囊括了天地万物之理,可以启发人们的智慧,开通人们的思想,把这个易道用于处理实际的事务,就能通权达变,决断疑惑,采取正确的行动,做成一番事业。乾坤二卦对人们的启示意义,正在于要“推天道以明人事”,从天道的刚健有为中学会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从地道的柔顺宽容中学会宽厚涵容、厚德载物。乾坤并健,刚而能柔,柔中有刚。人们也要如同宇宙的自然法则那样,把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结成一种双向互补、协调并济的关系,既勇猛进取又虚怀若谷。

关于《周易》的核心思想,在《乾卦·彖传》中有一个经典表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大和”即“太和”,是最高的和谐,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周易》的核心思想是追求一种以大和为最高目标的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其思维模式是一个阴阳互补的宇宙观、世界观,代表了中国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根本精神,对我们今天人类社会的建设也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d9mOrmk+2z0Zm720IcZH6o+Q7DQMETMcdwWLJwbu2qssL4Ez13N2TRagoBrmVeH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