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内诸司

【题解】

“内诸司”指设于宫禁之中、为皇家服务的各种机构。宋人赵昇《朝野类要·内诸司》:“自内侍省以下,在禁中置局,并应属内司子局者,皆是也。”本条110余字,罗列北宋内诸司名称,从中可以窥见支持北宋皇宫日常运转的组织机构与经济基础。

内诸司皆在禁中,如学士院 ,皇城司 ,四方馆 ,客省 ,东、西上 ,通进司 ,内弓、剑、枪、甲军器等库 ,翰林司 ,茶酒局也,内侍省,入内内侍省 ,内藏库 ,奉宸库 ,景福殿库 ,延福宫 ,殿中省六尚局,尚药,尚食,尚辇,尚酝,尚舍,尚衣,诸 ,内香药库 ,后苑作 ,翰林书艺局 ,医官局 ,天章等阁 ,明堂颁朔布政府

【注释】

①学士院:皇帝的秘书处。唐初常命名儒学士起草诏令,无名号。玄宗时置翰林待诏,批答表疏,应和文章,又选文学之士为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开元二十六年(738)改称翰林学士,建学士院,掌起草任免将相、号令征伐等机密诏令,德宗后成为皇帝亲近顾问兼秘书官,号称“内相”。宋代称翰林学士院,地位、职掌与唐朝类似,位于枢密院北,开北门,与集英殿正对。元人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考八》:“学士院在枢密院之后,腹背相倚,不可南向,故以其西廊西向为院之正门,而后门北向,与集英相直,因榜曰‘北门’。两省、枢密院皆无后门,惟学士院有之。学士朝退入院,与禁中宣命往来,皆行北门,而正门行者无几。”学士因为接近皇帝,号称“玉堂”或“玉署”,宋太宗亲书“玉堂之署”赐翰林承旨苏易简。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故事:堂中设视草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今不复如此,但存空台而已。”

②皇城司:官署名。皇帝的禁卫军队,掌宫城管钥、木契,按时启闭宫门。唐朝称“北衙”,宋初称“武德司”,太平兴国六年(981)十一月改为皇城司,位于皇城的左承天门内。《宋史·职官志六》:“(皇城司)掌宫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庐宿卫之事、宫门启闭之节,皆隶焉。”皇城司的首要职能在于禁卫皇城、扈从皇帝,即北宋韩缜所谓“(皇城)宿卫,所以奉至尊,戒不虞也”(《续资治通鉴长编·仁宗嘉祐六年》)。因为皇城司统率的亲事卒(即亲从官)深受天子信任,“为耳目之司”(《续资治通鉴长编·仁宗庆历八年》),因此也往往被委托为探事间谍,具有刺探情报机构的性质。徽宗第三子郓王楷长期提举皇城司。

③四方馆:官署名。始创于隋,为接待四夷使客的临时外交机构。至唐朝,成为与鸿胪寺并行的接待四夷使客的外交机构,同时开始负责安置国内重要臣僚、司礼奏纳等内部事务。北宋沿袭唐、五代旧制,设立四方馆,但是随着外交专门化,四方馆接待使客的外交职能大为削弱,逐渐转化为执掌进奉人到阙仪范、受纳臣僚表章等礼仪性事务的内廷机构。《宋史·职官志六》:“掌进章表,凡文武官朝见辞谢,国忌赐香,及诸道元日、冬至、朔旦庆贺起居章表,皆受而进之;郊祀、大朝会,则定外国使命及致仕、未升朝官父老陪位之版,进士、道释亦如之。掌凡护葬、赙赠、朝拜之事。”

④客省:官署名。唐代属鸿胪寺。《唐会要·鸿胪寺》:“永泰以后,益多事,四方奏计,或连岁不遣,仍于右银台门置客省以居之。”北宋沿置。《宋史·职官志六》:“掌国信使见辞宴赐,及四方进奉、四夷朝觐贡献之仪,受其币而宾礼之,掌其饔饩饮食,还则颁诏书,授以赐予。宰臣以下节物,则视其品秩以为等。若文臣中散大夫、武臣横行刺史以上还阙朝觐,掌赐酒馔。”

⑤东、西上 门:此指东、西上 门司。官署名。唐制,正殿朝会,百官从东、西上 门进入殿廷,设 门使以掌 门出入事务,五代后梁沿唐制设东、西上 门使。北宋沿袭,设东、西上 门于紫宸殿南廊。《宋史·职官志六》:“(东、西上 門)掌朝会宴幸、供奉赞相礼仪之事,使、副承旨禀命,舍人传宣赞谒,祗候分佐舍人。凡文武官自宰臣、宗室自亲王、外国自契丹使以下朝见谢辞,皆掌之。视其品秩,以为引班、叙班之次,赞其拜舞之节,而纠其违失。若庆礼奉表,则东上 门掌之;慰礼进名,则西上 门掌之。”按照宋制, 门官本是武臣,即“右列清选”,“多以外戚、勋贵为之”。然而到了徽宗时, 门官被“卖以求财,朱黼父子所卖尤多,富商家子往往得之”,到徽宗末年, 门官共有一百八十八人,“内免供职者(按,即挂虚名者)一百三员,冗滥之弊,莫此为甚”(宋人胡舜陟《奏请裁省 门员额疏》)。

⑥通进司:官署名。宋代传达表章的机构。通进司与银台司同时设立于宋太宗淳化四年(993),皆隶枢密院。通进司经由银台司,接受进呈给皇帝的官司或官员的文书并进行审查,将经皇帝批阅的文件分发有司,颁布于外。元丰改制后,“隶给事中,掌受三省、枢密院、六曹、寺监百司奏牍,文武近臣表疏及章奏房所领天下章奏案牍,具事目进呈,而颁布于中外”(《宋史·职官志一》)。

⑦内弓、剑、枪、甲军器等库:北宋储藏禁军兵器的军器库,包括四库,即内弓箭库、剑弩箭库、弓枪库、衣甲库。孟元老此处皆用略称:内弓,即内弓箭库;剑,即剑弩箭库;枪,即弓枪库;甲,即衣甲库。“军器”为总括词,意思是说上述四库皆为军器库。南宋王应麟《玉海·食货》:“(宋朝)军器五库,在崇政殿东横门外,掌禁兵器。衣甲、枪、弩、箭各为一库,又有什物库,在清平坊。”《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二》,“内弓箭库,在横门外,掌御弓矢、戎具及细铠,具装枪、旗、刀、剑、斧、钺器械。……军器五库,并在崇政殿东横门外,掌禁兵器……。以衣甲为一库,弓枪为一库,剑弩箭为一库。……又有什物库,在清平坊。……淳化二年,又置拣选衣甲器械库,在内弓箭库门内。……(熙宁)六年七月十三日,诏置内弓箭南库,储御前所修制军器之所也。”

⑧翰林司:为光禄寺所属机构,掌供应酒茗汤果,以备游幸、饮宴之用。

⑨内侍省,入内内侍省:皆为宋代宫廷侍御机构,皆由宦者充任。《宋史·职官志六》:“入内内侍省与内侍省号为前后省,而入内省尤为亲近。通侍禁中、役服亵近者,隶入内内侍省;拱侍殿中、备洒扫之职、役使杂品者,隶内侍省。”元丰改制后,入内内侍省成为皇帝掌控机要诏奏传递,并进而绕开外廷臣僚独断朝政的重要依靠。

⑩内藏库:属太府寺。掌储存每年经费节余,以供非常之用。宋代的内藏库是直属皇帝的财库,其前身为太祖所立讲武殿后封桩库和左藏北库。《宋史·食货志下一》:“宋初,诸州贡赋皆输左藏库。及取荆湖,定巴蜀,平岭南、江南,诸国珍宝、金帛,尽入内府。初,太祖以帑藏盈溢,又于讲武殿后别为内库,尝谓军旅、饥馑,当预为之备,不可临事厚敛于民。”“内藏库”之名,始见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上初即位,幸左藏库,视其储积,语宰相曰:‘此金帛如山,用何能尽?先帝每焦心劳虑,以经费为念,何其过也!’薛居正等闻上言,皆喜。于是分左藏北库为内藏库,并以讲武殿后封桩库属焉,改封桩库为景福内库。”两宋内藏库其实在立国之初即已存在,只是名称不同,其性质即是继承自五代各朝的内府钱。

奉宸库:属太府寺。掌收存金玉、珠宝以及其他贵重物品,供应宫廷需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合宣圣殿库、穆清殿库、崇圣殿库、受纳真珍库与乐器库为奉宸库。徽宗政和四年(1114)并入内藏库。宋人蔡絛《铁围山丛谈》:“奉宸库者,祖宗之珍藏也。政和四年,太上始自揽权纲,不欲付诸臣下。因踵艺祖(按,即宋太祖赵匡胤)故事,检察内诸司。……因是,并奉宸俱入内藏库。”

景福殿库:官库名。太平兴国三年(978)改太祖所设讲武殿后库为景福殿库。《宋史·食货志下一》:“太宗嗣位,……改讲武殿后库为景福殿库,俾隶内藏。”

延福宫:北宋东京皇宫中相对独立的一处宫区,位于宫城之外。最初规模不大,徽宗崇宁元年(1102)大肆扩建,规模巨大,气派宏伟,制作奇巧,亘古未有。最享盛名、最精工巧作的便是艮岳,均由巨大的太湖石人工堆积而成。宋徽宗大部分时间是在这座宫苑中度过的。然此处应指位于旧延福宫的“宜圣殿五库”,《玉海·康定奉宸库》:“宜圣殿五库,在延福宫,一曰宜圣殿内库,二曰穆清殿库,三曰崇圣殿库,四曰真珠库,五曰崇圣乐器库。康定元年九月合为一,改今名。掌珠宝金银。领以内臣,铸印给之。”

分:宋代称妃嫔为“ 分”,诸 分应指主管或料理内宫诸妃嫔事务的内臣。仁宗嘉祐四年(1059)六月有《选内臣勾当内中诸合分诏》:“入内内侍省,自今选内臣年五十以上无过犯者,勾当内中诸 分。”

内香药库:宋所置内库,属太府寺,掌出纳外国贡献及市舶香药、宝石。据《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二》:内香药库本为设在大内的香药库,真宗天禧五年(1021)分为内、外二库。内香药库是皇城东华门里东宫南屋,贮藏细色香药,以备宫廷需用。宋人庞元英《文昌杂录》载,内香药库凡二十八库,真宗赐御诗《内香药库诗赞》二十八字,以为库牌,其诗曰:“每岁沉檀来远裔,累朝珠玉实皇居。今辰内府初开处,充牣尤宜史书笔。”香药,香料。为北宋时期的专卖之物。

后苑作:即后苑造作所,专掌制造宫廷生活所需及皇族婚娶名物,属入内内侍省。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合并造作所、后苑作,设后苑造作所,以内侍三人监,领生色作、缕金作、烧朱作、腰带作等七十四作。徽宗崇宁年间蔡京为相,务为奢侈,诸司所名目繁多,大抵以奇侈为功。宋徽宗《宫词》其七十五中说:“苑作群工各述劳,纤纤奇巧斗相高。花钿虽盛珠珍数,不使伤生用羽毛。”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金兵南下,徽宗内禅,御笔批示“后苑造作生活所,自元丰置造,及久来置局、所,合存留外,余本所供奉局合罢归本所,艮岳官吏等并罢归延福宫”。

翰林书艺局:官署名。翰林院所属机构,在崇政殿东北横门外,掌以书籍、笔墨、琴棋等供奉内廷,隶内侍省。元丰改制中,由宋初建制的翰林御书院改制而成。北宋末年(尤其是徽宗时期),翰林书艺局因当时政治腐败而发生了质变,由最初的书法功能,转变成梁师成等权贵操纵下的敛财和牟利机构。

医官局:官署名。翰林院所属机构。据元人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考九》,原名“翰林医官院”,在宣祐门的东廊,掌供奉医药及承诏视闻众疾之事。元丰五年(1082)改称“翰林医官局”,以翰林医官使、副使主院事,由尚药奉御充任,或有加诸司使者。以供奉皇帝、后宫、宗室医疗、用药为主,承诏为大臣、百官及众人诊治为辅,并掌国家医药的政令。

天章等阁:指宋代宫禁中奉藏君主御集、御物、图籍的龙图、天章、宝文和显谟诸阁,并依照阁名设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等文官职名。据《宋史·职官志二》:龙图阁建于宋真宗时期;天章阁始建于真宗天禧四年(1020),第二年建成;宝文阁原为寿昌阁,庆历时(1041—1048)改曰“宝文”,“嘉祐八年(1063)英宗即位,诏以仁宗御书、御集藏于阁”;显谟阁始建于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藏神宗御集,以显谟为名”。其序位依次为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因天章阁学士位在龙图阁学士之下,称呼不便,罕以命人。

明堂颁朔布政府: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十月始立,掌明堂礼及听朔布政相关事务。明堂为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之地。北宋自仁宗皇祐二年(1050)至钦宗靖康二年(1127),共举行明堂大礼十七次,其中徽宗在位的二十五年间,就有十次之多。自仁宗时期,都是以大庆殿作为临时明堂行礼的场所。徽宗一心仿效西周明堂礼制,祭天享帝、听朔布政,政和五年(1115)下诏以蔡京为明堂使,在原秘书省旧址上兴建明堂,七年(1117)四月完工。十月,徽宗御明堂,颁布十月天运、政治及八年岁运历数。宣和二年(1120),开始用正月朔颁布是年运数,以后皆如此。《宋史》记载政和七年(1117)颁朔布政过程:“百官常服立明堂下,(帝)乘舆自内殿出,负坐斧扆明堂。大晟乐作,百官朝于堂下,大臣升阶,进呈所颁布时令,左右丞一员跪请付外施行,宰相承制可之,左右丞乃下授颁政官,颁政官受而读之讫,出, 门奏礼毕。帝降坐,百官乃退。”因明堂礼、听朔布政皆在明堂,事务繁冗,故徽宗于政和七年十月成立明堂颁朔布政府,设立明堂颁政一员为长,颁事二员为贰,颁朔每方一员,各掌远方之事,以备太平盛典。另有提举、管勾官,亦随事置员。政和明堂是徽宗君臣粉饰太平、自我标榜的幌子,明堂颁朔布政府这个机构也是昙花一现,仅存在了十年,靖康元年(1126)二月为钦宗罢除(《宋会要辑稿·礼二四》)。颁朔,古代帝王于每年季冬把来年的历日布告天下诸侯。语本《周礼·春官·大史》“颁告朔于邦国”,注:“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布政,施政。

【译文】

内诸司都在皇宫之内,如学士院,皇城司,四方馆,客省,东、西上 门,通进司,内弓箭库、剑弩箭库、弓枪库、衣甲库等军器库,翰林司,就是光禄寺下设的茶酒局,内侍省,入内内侍省,内藏库,奉宸库,景福殿库,延福宫,殿中省六尚局,尚药、尚食、尚辇、尚酝、尚舍、尚衣,诸 分,内香药库,后苑作,翰林书艺局,医官局,天章等阁,明堂颁朔布政府。 l60aa2pZIi6e7ZO3Yfq3OVN05aiUgr0XA53CNZ5icdXT/k/H4IZGah9EJD6hmlk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