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应根据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制订出合理科学的个体化康复计划,通过有目的的系统综合康复训练,使患儿的潜在能力不断发挥,最大限度地改善或提高患儿功能状态。
运动障碍是小儿脑瘫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运动治疗是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头部训练。②四肢训练。③卧姿训练。④翻身训练。⑤爬行训练。⑥站立、行走训练。⑦正确的抱姿训练等。
1.功能性作业治疗 包括手的抓放动作、手的精细动作和借助器材训练等,通过游戏或日常生活完成运动作业或目标性功能作业训练。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包括进食、穿脱衣、大小便、行走、床—轮椅转移技术训练,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1.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可防止肌肉萎缩,促进瘫痪肌肉功能恢复。主要适用于不随意运动型患儿。
2.中频电疗法 可解除肌痉挛,恢复肌疲劳。主要适用于痉挛型患儿。
3.生物反馈疗法 适用于年龄较大的患儿,能使其学会、掌握控制肌电信号,能够自我放松或加强肌肉收缩,增强自我感知能力,达到意识控制、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
4.水疗 水的冲击和浮力有利于患儿全身痉挛状况的缓解,可训练患儿的平衡及协调性。
脑瘫患儿在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时,常采用针刺疗法和推拿疗法。
1.针刺疗法 常用头针与体针,主穴与配穴相结合,对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各类双偏瘫及语言、智力障碍者,有一定疗效。
2.推拿疗法 分头颈部、躯干、四肢推拿疗法,对于各类型脑瘫,利用不同的手法可缓解痉挛,改善肌力协调,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患儿功能发育。
对脑瘫患儿的言语、听觉障碍,要在言语形成期进行治疗,不仅要系统进行训练,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听觉、言语交往训练。
增强脑瘫患儿的自信心,为其尽早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1.矫形器的主要作用 ①纠正不固定畸形,防止畸形加重;②辅助支撑;③培养正确运动姿势、习惯。
2.矫形器的使用时机 ①小儿脑瘫出现畸形趋势时;②存在非固定性畸形情况;③矫形手术后必须使用;④肌力不足时作为辅助工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