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师业医六十载,深知《灵枢》《素问》,精通《伤寒》《金匮》,旁触历代百家,纵观西医学,素重哲理之识,更好文史艺术,是一位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医家。他临床诊察,不分亲疏,不厌其烦;论病说理,亲切相待。有感恩于师而赠礼者,师皆婉言拒绝,此一规矩,数十年不破一例。其医术之高明,医德之高尚,尽人皆知,并酿成佳话,传布开来,无不为之敬佩也。
“绣出鸳鸯从君看,乐将金针度于人。” 吾师虽年高名大,但平易近人。无论是对学徒,还是登门求教者,不分男女老幼,职位高低,医资深浅,皆一视同仁,以礼相待,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教授他人。师精于哲理,善于论证,语言生动,敢破敢立,听课之后,回味无穷。凡从学者,无不为师金针度人而称赞。也正由此,门生日多,其学术思想亦广为众人所收集传播。有概为《仲景学术观》者,有集为《刘绍武医案》者,有编为《刘绍武经验集》者,等。1976年,我有幸从师学习,在病榻之侧,听师亲授其说半年,启蒙受益匪浅。遂在明良同志等人的大力支持下,写成了《三部六病》约八万字初稿。后经修改,于1979年由太原市中医研究所铅印,作为内部资料,在医界交流,并引起了重视。至今,历时九年,吾师的学术思想迅速飞跃,日趋完善,已臻成熟。了解该学说的人很多,但首推明良同志,他不但过去曾随师实践,取得了第一手资料,而且近两年来,又随堂听讲,临证面授,领悟更深。他以对师尊诚之心,对学术争鸣之志,以其才智和魄力,遵师学说之准绳,纂师实践之经验,在短短的时间里,完成了二十余万字的稿本,确是集吾师学术思想之大成者也。他自己虽以为文笔不逮,但资料可靠,难得有之。
吾师创立的 “三部六病” 学说,以《伤寒论》六病辨证为基础,参阅《内经》和有关经典著述,把人体划分为表部、里部、半表半里部,称之 “三部”;每部以实热或虚寒的不同病性,划分为六大证候群,谓之 “六病”。机体病证范围虽广,不超三部,病情变化多端,不越六病,真实地反映了整体辨证,并创立了与 “三部六病” 学说相适应的理、法、方、药体系,丰富和发展了辨证施治的具体内容。
整个体系,立论明确,论据充分,理论联系实际,使人能很清楚地看到:人之整体,分为三部;每部有病,病分阴阳;每病有证,证列主次;每证有法,法系方药;每药有类,量当伍宜。这样,便达到了病、证、方、药高度统一。临床采取定证、定方、定疗程的 “三定” 原则,不但在施治上可以做到多证首定主证,多方首用主方,多药先选主药,执简驭繁,便于掌握,而且便于重复实验,便于剂型改革,便于输入软件,便于科学研究,为中医的现代化及中西医结合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三部六病” 学说,将会引起更多学者们的关切和重视,把读者带入医学的新境地,使之对于中医理论的探讨、整理、发展,以至现代化,有所启悟。“三部六病” 学说的推广和应用,必将给整个中医界带来一个新的飞跃。
郭维峰
198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