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节
咳嗽

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咳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黄帝内经》对咳嗽的成因、症状及证候分类、证候转归及治疗等问题已做了较系统的论述,阐述了气候变化、六气影响及肺可以致咳嗽,如《素问·宣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更是一篇论述咳嗽的专篇,并指出了证候转归和治疗原则。

咳嗽既是独立性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病证的一个症状。本节是讨论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以咳嗽为主症者可参考本病证进行辨证论治,其他疾病兼见咳嗽者,亦可参考本病证论治。本节收录了贺普仁治疗本病的经验方1首。贺普仁善用足太阳膀胱经三穴治疗咳嗽,除毫针外,重病时使用火针也是其独特方法。

贺普仁:经验方

【选穴】 大杼、风门、肺俞。风寒咳嗽伴头痛,鼻塞,流清涕,寒热无汗,加风池,合谷;风热咳嗽伴身热头痛,恶风汗出,加大椎、曲池;痰浊阻肺伴胸脘痞闷,胃纳减少,加中脘、丰隆;肝火灼肺,加阳陵泉、行间;肺肾阴虚,加太渊、太溪。

【功效】 宣肺平喘。风寒咳嗽:散风祛寒;风热咳嗽:疏风清热;痰浊阻肺:和中祛痰;肝火灼肺:清泻肝火;肺肾阴虚:益肺肾之阴而止咳。

【主治】 风寒咳嗽:咳嗽喉痒,痰稀色白;风热咳嗽:咳嗽,痰稠而黄,咽痛口渴;痰浊阻肺:咳嗽痰多,痰白而黏;肝火灼肺:气逆作咳,痰少而豁,咳时胸胁引痛;肺肾阴虚: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病。

【操作】 毫针刺入选穴0.5寸深,先补后泻。病情重者可用中粗火针,速刺法,点刺不留针,针刺深度不超过0.5寸。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型毫针浅刺用泻法,风池向鼻尖斜刺0.5寸,合谷直刺0.5寸,大椎向上斜刺0.5寸,曲池直刺1寸。痰浊阻肺及肝火灼肺型用平补平泻法,中脘、丰隆、阳陵泉直刺1寸,行间斜刺0.5寸。肺肾阴虚型用补法,太渊避开桡动脉,直刺0.3寸,太溪直刺0.5寸。

【经验】 三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主一身之表,大杼为手足太阳经交会穴;风门为风之门户,足太阳经督脉之会;肺俞是肺脏之气输注之要穴,此三穴共济宣肺平喘之功。贺普仁教授认为,病重用火针刺之,其意义在于借火之温热之力,激发经气,鼓舞气血运行,较毫针更具事半功倍之效。虚证得火,火壮补之;实证得火,火郁发之。此三穴合用为治疗呼吸疾患的主要针方。风池、合谷散风祛寒。大椎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为清热要穴。行间为足厥阴经荥穴,配五行属木,与阳陵泉共为清泻肝火之要穴。太渊、太溪分别为手太阴经与足少阴经原穴,“五脏六腑之有疾者,皆取其原也”,肺主气,肾主纳气,二穴益肺肾之阴而止咳。

对于慢性长期不愈的咳嗽患者,应注意改善体质,提高人体防御能力。戒烟或少吸烟,平素要慎起居、避风寒,可以运用三伏贴、三九贴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

〔贺普仁.普仁明堂示三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151〕 kZArzk6zFNb3XTD9yrmFxnrvRhzn2JKG30RhVyhub84dd0D/A3pQXQI55rB3wKH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