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讲
新旧约续谈

一九八九年六月二十五日

在薄茵萍家

为什么先知、宗教家、哲学家要用比喻?从西方史诗到中国《诗经》,充满比喻,几乎是靠比喻架构完成的。从前的政治家、大臣、纵横家,劝君,为使其听,用比喻;对下民说,知其不懂,也用比喻。

比喻不是好事,是苦中作乐。庄周最会漫无边际作比喻,老牌形象思维大师,如果我与庄子会面,他开口大鹏、乌龟之类,我就说:“庄兄,别来这一套,两律背反,就两律背反,权力意志,还是自由意志,大家表态。”

现在有句很动人的世界性口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心中也有呼吁:“我们只有一个耶稣。”关于新旧约的故事和涵义,总共做了四讲,终究言不尽意,很对不起耶稣。

诸位要是真心在听,就该知道我的解释过程,就是我的自我教育过程。一个人衷心赞美别人,欣赏别人,幸福最多——他是在调整自己,发现自己。你认识了一位智慧的、高尚的、真诚的人,自然会和原来的亲戚旧识作比,一作比,如梦初醒,这个初醒的过程,不就是自我教育吗?

最动人的是耶稣在橄榄山上的绝唱。门徒不醒。他们是凡人,老实人。开始时,耶稣只需要信徒、门徒,但在快要赴死的时刻,他需要朋友。

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在座有人在爱,有人在被爱,很幸福,也很麻烦。

新旧约,文学性都高。前面几课都是讲《新约》言论。“马太”第十三章,耶稣在船上传道:

农夫出去撒种,有的种子落在路旁,飞鸟来吃尽了,有的落在土浅的石头地上,土既不深,发苗最快,太阳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萎了,有的落在荆棘里,荆棘长起来,把它挤死了,又有的落在沃土里,就结了实,成为三十倍、六十倍、甚至一百倍的。

这段的解释,通常说是命运遭遇的无常,自我能动消失了。我以为耶稣的意思,是好种子要选好泥土,做播种人要找好去处——人就是种子,勿入路中、浅土、荆棘,枯萎早夭,务必落在沃土中。

中国有沃土吗?种子,泥土,天性,才华,泥土贫瘠,荆棘丛生,再好的种子也没用。天才必经修炼、涵养,才有味。佛提出戒、定、慧。戒,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人工控制天性;定,乃是过程,不至乱;慧,即天才的觉悟。

出来了,你是好天性,好才华,来找好泥土。

门徒对耶稣说:“你讲道为什么总是用比喻?”耶稣说:“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为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到,在他们身上,正应了以赛亚的预言,‘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因为这些百姓的心是油蒙了的,耳朵发沉,眼睛紧闭,要等到眼睛看见,耳朵听到,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

耶稣又说:

但你们的眼睛耳朵有福了,因为你们看见听见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看你们所看的、所听的却没看见、听到。

这是耶稣与门徒间的“悄悄话”、“私房话”,不该外传的,从前的人老实,说出去了。

大多数人是愚氓,极少数人是精英,这是规律。那些听道的群众,顽石点头了,点过之后,依然是顽石。耶稣很明白:言,要说给懂的人听;道,却是对民众讲的。他心里知道,群众听不懂。

如果我们出书,印数十万,哪有十万人能懂?

教堂,人进人出,谁懂教堂?教堂不动,你来也罢,不来也罢,但总有二三贤者智者懂。

为什么先知、宗教家、哲学家要用比喻?从西方史诗到中国《诗经》,充满比喻,几乎是靠比喻架构完成的。从前的政治家、大臣、纵横家,劝君,为使其听,用比喻;对下民说,知其不懂,也用比喻。

说明人类的智力还在低级阶段。

真的相爱的人,不语,一瞥,不需比喻。智者面对,相视而笑,也不用比喻。比喻,是不得已。

最美的是数学和音乐,令人着迷,完全没有比喻。绘画就是比喻,绘画和文学都脱不了比喻。我也嗜好比喻,但只能在音乐、数学里找安慰。

比喻不是好事,是苦中作乐。庄周最会漫无边际作比喻,老牌形象思维大师,如果我与庄子会面,他开口大鹏、乌龟之类,我就说:“庄兄,别来这一套,两律背反,就两律背反,权力意志,还是自由意志,大家表态。”

中国向来是“天机不可泄露”,否则要处死。中国人说天人合一,其实天不欲和人合一,是人的一厢情愿,天爱吊人胃口,爱出谜。

耶稣回家乡训众,乡亲先是诧异耶稣这般智慧,后来更诧异,说:他不是那个木匠的儿子吗?他妈妈不是玛利亚吗?他的兄妹还在家乡。

先知在故乡是不受尊敬的。每个人要保留一点神秘感,使人不知你。否则像耶稣那样,在家乡被人看轻,被人欺负。

人类总是以误解当做理解,一旦理解,即又转成误解。

艺术家要留一份“神秘感”,保护自己。你自以为君子坦荡荡,结果呢,招鬼上门,引狼入室。

“马太”十四章,三件事可谈,这三件事,既现实,又象征:

其一,希律王杀施洗约翰,耶稣知道了,立刻逃。

其二,某次五千人听道,饿,耶稣以五个饼、两条鱼,掰开平分,都得到,还有余。

其三,传道散了,耶稣独自在海面走。门徒惊异,耶稣说勿惊。彼得也从水面走去,怕落水,呼救,耶稣拉他的手近拢,说:你这小信的人,为什么不信我?

第一题。耶稣是准备奉献的,为什么逃?因为他知道献身还不是时候。他逃过好几次。不到时候,不献身。

第二题。以宗教意义论,奇迹;以艺术观点看,没有比这个比喻更显示艺术的伟大功能。艺术以最少的材料,表呈最多的涵量。一本书,一幅画,一首乐曲,可以满足感动千千万万人,一代代流传。博物馆是人类的食篮,永远吃不完,是最佳比喻。

中国的老话:“不患寡,患不均。”传说王赐五枚枣,以五锅汤分煮,煮烂,众喝汤——寡,然而均。今日中国的政治,没有透明度,只要透明,民服。

第三题。以宗教看,奇迹之一,是用寓言对待其象征性。一个人能否成大器,主观因素最重要,被人忽略的是信心,是信念。信心,信念,一半凭空想,一半凭行动(用功、才能等等)。我的大半生,阅人多矣,阅艺术家多矣。确切说,想成为艺术家者多矣,此后生如行于海,磨难如风浪,但太多人行于海,怕沉没,害怕了,有人沉没,有人时浮时沉。

一路多小信的人。

我不比人慧,不比人强,数十年间认识的精英分子前后六批,凡五十人,有大才,甚至天才,至今剩我一人。如果他们成了,文艺复兴。

下了海,要走下去。

天才幼年只有信心,没有计划。天才第一特征,乃信心。信心就是快乐。傍晚阔人遛名狗,我傍晚也散步,遛哲学。狗沿途撒尿,遛哲学的人,报偿是巧思和警句,回家写,比想的时候更佳,大幸福。

信心到底哪里来?信心就是忠诚。立志,容易。忠诚其志,太难。许多人立志,随立随毁,不如不立。艺术,爱情,政治,商业,都要忠诚。求道,坚定忠诚无疑,虽蹈海,也走下去。

所谓第二流者,是原来志在一流,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合,成了二流。如果甘于二流三流,已经居下流了。

和朋友谈话,没在山顶上。尼采说,山顶到山顶,不是自下往上爬到的,而是此山顶登彼山顶,两点一线。

史家,文学家,著作第一。著作有了,才演讲。中国不是著作等身,是身在等著作。成也好,败也好,我们的阵地在书斋。

信心来自天性的纯真朴厚。

反证:一个天性虚伪浮薄的人,会忠诚于自己的信心吗?怎样才是纯真朴厚的天性?碰壁了,碰到上帝。天性大半是混杂的,靠抵恶,靠扬善。

现在有句很动人的世界性口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心中也有呼吁:“我们只有一个耶稣。”关于新旧约的故事和涵义,总共做了四讲,终究言不尽意,很对不起耶稣。

诸位要是真心在听,就该知道我的解释过程,就是我的自我教育过程。一个人衷心赞美别人,欣赏别人,幸福最多——他是在调整自己,发现自己。你认识了一位智慧的、高尚的、真诚的人,自然会和原来的亲戚旧识作比,一作比,如梦初醒,这个初醒的过程,不就是自我教育吗?

所谓教育,是指自我教育。一切外在的教育,是为自我教育服务的。试想,自我教育失败,外在教育有什么用?

凡人没有自我教育。所谓超人,是指超越自己,不断不断超越自己。

耶稣的悲剧,多重涵义,那是超人和凡人间的悲剧:他有门徒,没有朋友。最动人的是耶稣在橄榄山上的绝唱:当他做最后的忧愁的祈祷时,门徒一个个撑不住了,睡倒不醒。他们是凡人,老实人。开始时,耶稣需要信徒、门徒,但在快要赴死的时刻,他需要朋友。那一刻,门徒们、凡人们,怎么可能上升为朋友?

耶稣的志愿,章节分明。该逃的时候逃,该说的时候说,该沉默的时候,一言不发,该牺牲了,他走向十字架。最后他说:“成了。”

从艺术的价值判断,耶稣是“成了”,从人生的价值判断,耶稣爱世人是一场单方面的爱。世人爱他,但世人不配。两千年来世界各国的爱放在天平这边,天平的另一边,是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绝叫。

所以,耶稣对我永远充满魅力,也使我永远闷闷不乐。

在这样复杂的心理状况下,这堂课算是讲完了。耶稣留下的典范是什么呢?

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

“原来”两字,请不要忽略。在座有人在爱,有人在被爱,很幸福,也很麻烦。最后一句话:“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论信仰,耶稣是完成的;耶稣对人类的爱,是一场单恋。 0AtS3tWBnodeg/y2TgcS5JvXtYVVn8t8RwUW5/Qau+ecGGKZrP+rIORH1eWHMzd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