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家长来性教育营,不是陪伴,而是成长

不谈性别的性教育,不是好的性教育 。忽视很多问题中的性别因素,性教育就流于形式和表面。身体发育、身体权利、恋爱、性侵犯、家暴,传统的性别观念无处不在。就像“头发长,见识短”这类的论调,要记得其基础是女性不被允许受教育,甚至不被允许出门的。而过分强调性别差异,区别对待,就是在强化性别刻板印象,本身就是对每个人的压制和歧视。

每一次讨论绘本《威廉的洋娃娃》,都会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讨论:

1.男孩可以玩娃娃吗?女孩可以打拳击吗?

孩子在发言、讨论中,自然会认识到,美好或恶劣的品质每个人都可能具有,安静或刚强的爱好无论谁都可以尝试,温柔或勇猛的活动任何人都可以从事,这些都无关性别,而是个人的选择,而选择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2.如果你是威廉,你该怎么办?

孩子们试着想出各种实现愿望的方法,我们会纠正那些违法的、暴力的、不友善的、不实际的方法,会鼓励并引导孩子们寻找适合自己和家人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法。更重要的是,勇敢、坚定地做自己,坚持自己的梦想,并用合理的方式来表达和实现。

3.如果你的同学是威廉,你该怎么办?

要包容每个人与众不同的特点,要尊重每个人做自己的权利。有可能的话,帮助他们捍卫自己的权利,消除并对抗外界的偏见与歧视。

课程顺利进行,孩子们的性别刻板印象其实并不强烈,他们能很快树立起平权意识、互相尊重的意识。

相反,他们的父母大多有强烈的性别刻板印象观念,大多是在“男孩样”“女孩样”的教育理念下成长的,并且已经将这样的观念内化,甚至引以为荣。经常会有家长向我咨询对他们的孩子不符合性别刻板印象的焦虑和解决办法。

有一次,性教育少年营中的一个妈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一丝不苟的妆容和穿着,不怒自威的表情,表现出一副很厉害的样子。她的儿子上三年级,大大的眼睛,换牙期特有的大板牙,特别爱笑。午休的时候,孩子们都跟家长去吃饭了,只有他跑到我这里,问我有没有吃的,为什么没有看到我的午饭。听说我的外卖已经在送来的路上了,他才放心地跟妈妈走了。

午休之后,看电影的时间,合作的讲师在里面陪着,我在外面沙发上休息,这个妈妈来跟我说:“王老师,刚才您在课上问‘哪个男生玩过娃娃’的时候,我儿子回头看我一眼,没有举手。其实,他小时候是玩过娃娃的。他五岁左右的时候,特别喜欢芭比娃娃,想要一个,我不给他买,不让他玩。他哭闹了很多天,我实在拗不过,才给他买了一个。他特别喜欢,玩了很长时间,现在还摆在家里面。但是我一直反对,不让他玩。”

我说:“哦,我估计,孩子就是因为这个才没有举手。那您为什么反对呢?”

这位妈妈说:“我害怕,我真的害怕。他从小是那种温柔、敏感的孩子,我从怀孕就一手带他,他很会关心人,很体贴。但是他玩娃娃我就会害怕。刚才你讲《威廉的洋娃娃》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对。课间的时候,我跟他说:‘源源啊,妈妈应该为你当初玩娃娃的事情道歉。’孩子说:‘没什么啦,都过去了。’我想到当初孩子为了要一个娃娃跟我哭了那么久,我眼泪就出来了。我真是挺对不起孩子的。”

我表扬了这位妈妈:“您主动道歉,很好。孩子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心里收到了。不过,您怕什么呢?”

“嗯……我就是害怕……真的害怕。”

我暗暗叹口气:“您怕他是跨性别?怕他要变性?怕他是同性恋?”

“是啊,我真的害怕。”

孩子的性格、爱好,跟是否跨性别、是否同性恋完全没有关系。没有什么好品质是专属男性或女性的。 就像您说的,你的孩子温柔、敏感、细腻,我想,他写字应该会不错,这个年纪的孩子写字最需要细心了。另外,课堂上,他也很活泼,也会踊跃发言,并且不会抢话。不要看到玩娃娃、毛绒玩具的男生,立刻就想到娘娘腔、不男不女,让孩子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天性,做真实的不受压抑的自己才是幸福的。我们只要负责引导他不触犯法律、不违背基本道德、不侵犯他人权利就好了。”

快到上课的时间了,我只好快速结束谈话:“退一万步讲,即使您担心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孩子是同性恋——虽然我不反对同性恋,但是同性恋在现实中的确面临很大的压力——您还爱他吗?您还要他吗?您还支持他吗?”

这位妈妈说:“那还用说,我当然要啊,那是我的孩子,我当然爱他,当然支持他!”

“您知道同性恋不是‘教育’出来的吧?您知道同性恋是不可改变的吧?”

“我知道,我都知道。”

“那您看看,您的担心、害怕,是不是没有意义呢?”

谈话到此结束了,接着开始了后两天的课程。

第三天晚上,最后的答疑环节,她对我说:“王老师,我的刻板印象观念很强,而且在这方面对孩子要求也很严。”

然后,我们就分别了。

我每天会在群里发一张“性教育每日一句”图片,大多是我看书、看文章的摘录。有一天,我的“每日一句”内容是这样的: 一个被“男孩样”“担当”“气魄”所绑架的孩子,或许能勉强迎合父母和世俗对他的期望,他却根本没有被很好地引导过。他们不知道该怎么接受真实的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人更自然地相处。

这个妈妈看到了,她发微信给我,问我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又说:“我的孩子经常模仿女孩子走路或者跳舞之类的,小时候总想要布娃娃,我好像经常这样说孩子。”

这个妈妈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学习。

可是,上次我给她的回答是不完整的。这个妈妈更担心的,并不是什么跨性别、同性恋的问题,她担心的是自己以为“正确”的严厉管教会不会压抑孩子的天性,她是不是没有百分百地爱自己的儿子。

两个月过去了,我仍然时常想起这个妈妈的蓝色长裙,和孩子的橘色T恤衫。我仍然时常担心,是不是给了她误导和不恰当的否定。

直到写这篇文章,我又去这位妈妈的微信回了大段的文字,她回我:“谢谢王老师,我一直在改变,我懂了。”

我很开心,也放心了。

在少年营里,我们跟每一个家长说,你们来这里不是为了陪伴,不是为了观摩,而是为了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我知道这三天,对你们来说很辛苦,坐在后面,不可以参加活动,不可以随意走动,不可以说话,也不能玩手机。真心希望,你们与孩子和我们一起,学习性教育的知识和理念,学习和孩子相处、沟通的技巧,我们一起真正把孩子看作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来尊重。

这个妈妈是每个家长学习的榜样。

执笔:王艺 96CaDm357ENmaKl+gjGjwWTqkqeqCdkJFRC4HVuOqp6sFbgp9kc8782hbQvUkFK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