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中学三年级时,日本的教育制度变成了如今的“六·三·三制”,旧制中学被分割为如今的初中和高中两部分。当时班上的不少同学都打算继续读高中。
父亲则希望我初中毕业后就参加工作,在我的再三请求下,父母总算允许我升入高中。读初中时,学校不但给我奖学金,还免去了我的学费,因此我觉得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高中的读书费用。
由于改制,时任鹿儿岛中学校长的辛岛政雄老师被调职,成了我的高中班主任。他品格高尚,在其教导下,我学习认真,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刚升入高中时,其实我的成绩处于年级平均水平,而临近毕业时,我已经名列前茅。高中的学习经历使我树立了自信,也切身体会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当时,我打算高中毕业后就去银行之类的本地企业当个职员,赚钱补贴家用,可辛岛老师却劝我上大学深造。
“我希望两位能让和夫君上大学,他有着其他学生所不具备的资质。”辛岛老师一次次来我家,最终说服了我父母。
“我会争取到奖学金,再靠打工来赚取生活费。”“咱们家穷,如果你能靠自己,我们就同意你上大学。”就这样,父母妥协了。
父亲虽然没什么文化,但由于他曾经营印刷厂,而印刷少不了金属活字,因此他擅长阅读,也算得上是“喝过墨水”的人。他对我说:“既然要上,就上帝国大学。”(帝国大学是日本战前对旧制国立大学的统称。当时共有9所,包括东京帝国大学和京都帝国大学等。——译者注)现在想来,他之所以提出如此高不可攀的建议,或许是为了让我知难而退。
我最初的志愿是九州大学,老师问我:“你有亲戚在福冈?”“没有。”“既然没有,那还不如考大阪大学。”我接受了他的建议,最后决定报考大阪大学医学部药学专业。
目标已定,于是我开始埋头备考。“我不聪明,因此别人努力的地方,我要加倍努力;别人加倍努力的地方,我要付出五倍的努力。”我把这句话当作口头禅,整天努力学习,不惜挑灯夜战,可结果还是落榜了。
我之所以会选择药学专业,是由于自己有身染肺结核的病痛体验。当时的我一心想成为研发新药的专家,加上曾经两度中考落榜,因此拼命发奋备考,誓要一雪前耻。可事与愿违,我又一次失败。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允许我复读,我只能选择报考当时尚未开考的鹿儿岛大学,最后考取了该大学的工学部。
——在如此曲折的人生中,您获得了不少“贵人”的帮助,这对您如今的工作理念和思维方式有什么影响吗?
我之所以能取得今日的成就,与人生各阶段中邂逅的“贵人”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土井老师和辛岛老师,我就不会上高中和大学。而在后来的工作中,我也获得了各界人士的善意帮助。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邂逅自己的“贵人”。家人、亲戚、师长、朋友,他们往往都会提供各种宝贵的意见。
对于这种无偿无私的帮助,自己是否怀有一颗接受善意的坦诚之心。在我看来,这正是改变人生的关键。
我的青年时代可谓充满挫折。12岁中考失败,13岁身患肺结核,好不容易考取私立中学。高考时,没有考上作为第一志愿的大阪大学,最终进入本地的鹿儿岛大学学习。
大学时代的照片,我位于前排右侧。
我当时学习非常努力,由于买不起昂贵的参考书,因此每天都泡在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