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那么美的时刻也许再也没有了

1

经过音像店的时候,看见上面写着“孙燕姿最新专辑到货”,直接闯进去问店员:“还有吗?”

店员说:“你放心,你喜欢的那几个人都会给你留着。”

“其实我要两张,你懂的。”我朝她眨了眨眼。

“有喜欢的人了?”小女孩特别兴奋。

“再卖给我一张,我就告诉你。”

“行,我还给别人留了三张,先给你,我下午再去进货。”

在家清理旧物时,看见这张孙燕姿的CD,想起当时还送了一张给喜欢的人,就给对方发了一条短信:“你还记得我送给过你一张孙燕姿的CD吗?”

对方回:“记得啊,那张CD后来被我同学拿走了。”

喜欢一个人,经过音像店给这个人买一张新的专辑,那么好的时光现在不会再有了。

歌手已经不出实体CD了,音像店也倒闭了。

大家不再通过音像店知道谁出了新歌,现在想送专辑都是电子的,背后似乎也藏不了那么多小心思和含义。

2

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整日泡在网吧的有三类人:真的想了解互联网技术的、很爱玩互联网游戏的、想谈恋爱的。

那时的爱情小说从穿越、霸道总裁、豪门绝恋直接硬切到了网恋。

QQ上线的咳嗽声,路由器联网前的啸叫声,和网友聊天聊到一半突然断线,立刻就对屋外的父母大喊“我在上网,把电话挂回去”,这些场景再也不会有了。

那时的周末,去大学城商场,麦当劳或肯德基的大门口有很多年轻人在等人,不似现在都在看手机,那时门口的年轻人都带着好奇的眼神端详着每一个迎面走来的人——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要见的网友,白色的帽子或红色的T恤,白球鞋或是右耳戴着耳环。有人躲在暗处观察,若是觉得不称心就立刻闪掉,当过去的网恋是场水漂;有人硬着头皮和对方吃了一顿肯德基,花一百来块钱,说句再见就删除了对方;更多人则带着对新世界的新奇,把网恋谈成了现实。

照片无法修图,也没有电子版,靠邮箱上传发送前还要把照片扫描存在3.5英寸的磁盘里。扫描多贵啊,一张照片两块钱,一个月的生活费才五百块。关键是这样扫描出来的纸片也看不清脸,只能看清照相的姿势、衣服的色彩,但就算这样,对方也很感激,说一句:“谢谢谢谢,我觉得特别好。”

当你拿着磁盘走进网吧问老板:“可以插磁盘吗?”很多人便抬头看着你,眼神里写着“小伙子,你要交换照片了吗?劝你三思”。你只能尴尬地补一句:“下载一些资料而已。”

3

那时网恋的准备都挺复杂的,谁和谁都很珍惜,成功率比现在高得多。

我收到过一个iPod,那是苹果早年出的专门用来听音乐的播放器,里面存着对方想让我听的所有的歌。现在这样也行不通了吧,如果想下载新的歌曲,就要登录自己的账号,然后立刻清空对方所有的细腻心思。

唱歌不错的,会带着喜欢的人去有大厅点歌的卡拉OK,每个台轮着唱,有很多想听歌的顾客,也有很多敢唱歌且唱得好的顾客。唱得好,大家一起鼓掌;唱得不好,所有人很默契地沉默,会把人逼到心理崩溃。

4

去年回老家,欣喜地发现有一家叫“丽都”的老卡拉OK厅依然在营业,就很好奇地和一群朋友去了。没想到里面全部翻了新,有很多包厢,但也保留了大厅模式。我们坐在大厅,一群人占了两个台,把想唱的歌写在纸上给服务员,等着就行。

时间恍惚间回到好多年前,陌生人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又默契十足。

每桌客人都拼了命把歌唱好,若是觉得比不上上一桌,干脆直接放弃,省得丢脸。那晚我喝了一点酒,就对老板说:“你真棒,希望丽都一直都会在。虽然挣钱有点难,但我们都会来捧场的。”

老板也喝了点酒说:“没关系,兄弟,这几层楼都是我的,我不挣钱没关系,你们来就很开心了。”

哈哈哈哈,我真是白操心了。

后来每次回去,我都会和一群朋友去报到,90后、00后的朋友觉得这种方式古怪又新奇,但唱过一次之后比谁都狂热。我知道时间会淘汰很多过时的东西,但还有一些不会被淘汰,靠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和一些人不愿意改变的情怀。

5

和喜欢的人约去溜冰场,去之前特别努力地练习,这样到时才能自然而然地牵住对方的手说“来,我带你滑”,丝毫不唐突。

存钱给对方买一个BP机,想对方时就通过人工服务给对方发一个520,所以那时范晓萱的《数字恋爱》才那么红。

“3155530,都是都是我想你。520是我爱你,000是要kissing。”

晚自习也好,上课上班也罢,收到一串数字,便能脸红心跳。周围人问:“要找个电话回话吗?”很害羞地摇摇头,不必……对方只是在告诉你,她在想你。

节制,又不放纵。

点睛,又不添足。

每个举动都在尊重爱情,尊重自己和你。

6

其实都是麻烦。

但爱情是否要像面团那样经过发酵才更有口感?

没人能下一个定论。

一见钟情有一见钟情的快感,细水长流有细水长流的妥当。

说到底,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人与人之间怎么发展,需要的都是仪式感。

回忆里的种种都是能在多年后想起的细节,这些细节就是感情中的仪式感。

我想起今年去厦门做了一场新年读者见面会,到厦门已是晚上,十点书店的同事来接我。去场地的路上,我和出版社同事聊到仪式感这个话题,书店同事突然从前座回过头用很抱歉的语气说:“同哥,我听你们在聊这个话题,很有感触,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插播一下自己的感受。”

“当然,当然,我很想知道你是怎么看待仪式感的。”

她说:“我大学毕业三年,和男朋友异地恋好些年了,每年元旦跨年我们轮流去对方的城市,这就是我们之间的仪式感。去年他来厦门看我,今年轮到我去看他了,但因为书店新开业,特别忙,所以我很抱歉地告诉他今年我可能没有假,去不了了。他说好的,没关系,等忙完再见就好。跨年那天,我一直在书店加班,突然收到短信,他说:‘加班快乐,别难过,我就在商场门口,等你下班,然后一起跨年。’那天我特别感动,其实无论谁去谁那儿,能一直在一起跨年,就是仪式感。”

我愿意为你做很多事,多年后也想得起来,就是我们的美好。

起来喝一杯咖啡,是想让自己的心情变好一些,变得有精神一点。

写东西前一定要找一位自己喜欢的歌手,重复播放他的专辑,很轻易就能集中精力。

每年过生日都要写一篇总结,给过去的自己,给未来的自己,也想看清自己。

这些年,每次准备了很久的作品要跟大家见面,都会约同事们一起吃个饭,喝个酒,然后录个视频告诉自己:“没关系,放宽心,已经尽力了,结果一定不会太差的。”

前两天看到手机里就有这么一段,是2017年《我在未来等你》出版之前和出版社同事聚餐时录的。当时谁都不知道结果会怎样,我就拍了一段给自己,希望有结果之后再看,应该很不一样,也会让自己更相信自己吧。

2019年年底,我看到这段觉得很有趣,然后就告诉视频里的自己:“哇,《我在未来等你》拿了好几个奖,很多读者很喜欢,也顺利改编成了电视剧,电视剧是2019年豆瓣年度十大电视剧,你的预感真的超灵的!”

生活里多一些仪式感,日子也会过得更加有滋有味。

《我在未来等你》出版前夜短片 lMquF7WGsrsEPQz27jRAjjWr4uG1DZV3M+qAwwckA6RHauzH/co8EoVq6gPSIKw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