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价值法又称绝对价值法或收益贴现模型,是 按照未来现金流的贴现 对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评估。其具体又分为股利贴现模型(DDM)、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DCF)、经济附加值模型等。
1 内在价值法的现金流贴现原理
按照公司金融理论,企业现金流进行分配的第一个环节是进行投资,支付的这部分现金流为营运资本;接下来的企业现金流分配,是为所有资本提供者提供报酬。由于企业资本提供的属性不同,现金流的索取权顺序也存在差异。企业首先向债权人支付负债利息,然后才能向公司股东进行红利分配,但由于企业为了未来发展而需要进行再投资,所以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红利往往是再投资和留存收益之后的现金流(见图2-5)。
图2-5 现金流分配的过程
2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股利贴现模型(DDM)
该模型股票现值表达为未来所有股利的贴现值:
式中:D表示普通股的内在价值;D t 表示普通股第t期支付的股息或红利;r表示贴现率,又称资本化率。贴现率是预期现金流量风险的函数。风险越大,现金流的贴现率越大;风险越小,则资产贴现率越小。根据对股利增长率的不同假定,股利贴现模型可以分为零增长模型、不变增长模型、三阶段增长模型和多元增长模型。
3 自由现金流(FCFF)贴现模型
按照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公司价值等于公司预期现金流量按 公司资本成本 进行折现,将预期的未来自由现金流用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WACC)折现到当前价值来计算公司价值,然后减去债券的价值进而得到股票的价值。其公式可表达为:
式中:V表示公司价值;FCFF t 表示公司t期的自由现金流;WACC表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即债务资本价值与股本价值之和。由于公司自由现金流是公司支付了所有营运费用,进行了必需的固定资产与营运资产投资后,可以向所有投资者分派的税后现金流量,所以该指标体现了公司所有权利要求者,包括普通股股东、优先股股东和债权人的现金流总和,其计算公式为:
FCFF=EBIT×(1-税率)+折旧-资本性支出-追加营运资本
式中:EBIT为税息前利润。
4 股权资本自由现金流(FCFE)贴现模型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是在公司用于投资、营运资金和债务融资成本之后可以被股东利用的现金流,它是公司支付所有固定资产与营运资产投资,以及所得税和净债务(即利息、本金支付减发行新债务的净额)后可分配给公司股东的剩余现金流量。FCFE的计算公式为:
FCFE=净收益+折旧-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追加额-债务本金偿还+新发行债务
FCFE贴现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将预期的未来股权活动现金流用相应的 股权要求回报率 折现到当前价值来计算公司股票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V表示公司股权价值;FCFE t 表示t期的股权现金流;K e 表示根据CAPM模型计算的股权成本。
5 经济附加值(EVA)模型
经济附加值指标源于企业经营绩效考核的目的。
经济附加值等于公司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全部资本成本(股本成本与债务成本)后的净值。计算公式为:
EVA=NOPAT-资本成本
式中:EVA表示经济附加值;NOPAT表示税后经营利润,或称息前税后利润,是指息税前利润EBIT扣除经营所得税;资本成本等于WACC乘以实际投入资本总额;WACC表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公式也可表示为:
EVA=(ROIC-WACC)×实际资本投入
式中:ROIC表示资本收益率,即投资资本回报率,为息前税后利润除以实际投入。如果计算出的EVA为正,说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创造了财富;否则就是在毁灭财富。
1 市盈率模型
对于普通股而言,投资者应得到的回报是公司的净收益。因此,股票估值的一种方法就是确定投资者愿意为每一单位的预期收益(通常用1年的预期收益表示)支付的金额。例如,如果投资者愿意支付15倍的预期收益,那么他们估计每股收益为0.5元的股票价值为7.5元。这一倍数即市盈率(P/E),也叫收益乘数。
市盈率指标是股票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率,该指标表示 盈余和股价 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达为:
2 市净率模型
账面价值是公司净资产的会计指标。美国经济学家法玛(Fama)和弗伦奇(French)及其以后学者的研究表明,市价/账面价值比率(P/B)是衡量公司价值的重要指标,这就是市净率的表达公式,即: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式中:BV t +1 表示公司每股账面价值的年末估计值;P t 表示每股市价。相对于市盈率,市净率在使用中有其特有的优点:第一,每股净资产通常是一个累积的正值,因此市净率也适用于经营暂时陷入困难的以及有破产风险的公司;第二,统计学证明每股净资产数值普遍比每股收益稳定得多;第三,对于资产包含大量现金的公司,市净率是更为理想的比较估值指标。
3 市现率模型
由于公司盈利水平容易被操纵而现金流价值通常不易操纵,市价/现金比率(市现率)越来越多地被投资者所采用。市现率(P/CF)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P t 为t期股票的价格;CF t +1 为公司在t+1期的预期每股现金流。影响这个比率的因素与影响P/E的因素相同,即这些变量应该是所采用的现金流变量的预期增长率和由于现金流的不确定性或波动性所带来的股票风险。用来计算的现金流指标通常是扣除利息、税款、折旧和摊销之前的收益(EBITDA)。
4 市销率模型
市销率也称价格营收比,是股票市价与销售收入的比率,该指标反映的是单位销售收入反映的股价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P t 为t期股票的价格;S t +1 为公司在t+1期的每股销售额。市销率指标的引入主要是为克服市盈率等指标的局限性,在评估股票价值时需要对公司的 收入质量 进行评价。
由于主营业务收入对于公司未来发展评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市销率有助于考察公司收益基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把握其收益的质量水平。一般而言,价值导向型的基金经理选择的范围都是“每股价格/每股销售收入<1”的股票。当然, 对于不同行业而言,其市销率评价标准不同 。例如,软件行业,由于其利润率相对较高,市销率可高达2以上,而食品零售商的市销率则仅为0.5左右。
5 企业价值倍数
企业价值倍数(EV/EBITDA)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公司估值指标。它反映了投资资本的市场价值合并未来一年企业收益间的比例关系。其中,企业价值(EV)的计算公式为:
企业价值=市值+(总负债﹣总现金)=市值+净负债
扣除利息、税款、折旧及摊销前的收益(EBITDA)用以计算公司经营业绩。其计算公式为:
EBITDA=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折旧+摊销
或:
EBITDA=EBIT+折旧+摊销
EBIT=净销售量﹣营业费用
EV/EBITDA和市盈率等相对估值指标的用法一样,EV/EBITDA使用EV,即投入企业的所有资本的市场价值代替市盈率模型中的股价,使用EBITDA代替市盈率模型中的每股净利润。其倍数相对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历史水平较高则通常说明高估,较低则说明低估,不同行业或板块有不同的估值(倍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