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简答题

1 简述1930年代中国软性电影。 [中国传媒大学2013研]

答: 软性电影又叫做纯艺术片电影,最早区别“软”“硬”电影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软性电影论”者刘呐鸥、穆时英、叶灵风等,支持软性电影的有黄嘉谟、姚苏凤等。三十年代的软性电影有以下特点:

(1)在电影艺术的本质上艺术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艺术是社会的现象,电影通过艺术阐明事物的规律性和必然性。

(2)在内容与形式上,软性电影论者否定电影的新内容,刻意拔高形式上的意义,贬低作品内容。

(3)在倾向性与艺术性上,任何艺术家都不应该带有倾向性,要追求电影的艺术性,忽视宣传与教育功效。

“软性电影论”者的观点不免完全忽视了电影的启蒙和社会动员的功能。他们仅仅看到了当时中国的大都市如上海、北平的片刻的繁荣,将自己的思路仅仅寄托在由电影票房所吸引的电影的“具体观众”的偏好上。而没有认识到,当时所出现的电影工业所依赖的从二十年代后期到抗日战争之前三十年代中叶所出现的都市的繁荣。

2 简述影视作品的声画关系。 [中国传媒大学2011研]

答: 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认识。

(1)形式层面

声画同一

“声画同一”又称作“声画同步”,指镜头中声音来源位于画面中,观众听到声音信息的同时也看到声源的影像信息,两种信息的传播同步完成。最早的有声片采用的就是声画合一的方式,说话者、演唱者音容同在,非常便于观众的信息接受。

声画分立

“声画分立”又称作“声画分离”,指声音来自镜头画面之外,即以“画外音”的方式出现,观众在这个镜头里听到声音信息并非来自看到的影像信息,这时,观众必须对两种信息进行“加工”才能够完成正确的接受,而不至于产生困惑。和“声画同一”相比,“声画分立”在接受时更有难度。

(2)内涵层面

即在内涵类型上把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分为“声画合一”与“声画对位”。这种划分方法超越了前一种划分注重电影元素本身运用的思想,关注于审美效果的实现。

声画合一

“声画合一”是指镜头中声音所负载的信息和画面呈现的信息在内容上和情绪基调上保持着一致。这也是大多数镜头、大多数影片采用的基本类型。由于观影时声音和画面占据了观众的视听感觉器官,声画共同作用,可以使观众心理上更快地接受镜头提供的信息,情感上也更容易产生认同,从而保证了影片创作意图的实现。

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则是指镜头中声音所负载的信息同画面呈现的信息在内容上或情绪基调上不一致,甚至正相反。在整部作品中,“声画对位”的部分只占很少的比例,但是往往带来很强烈的审美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两种信息的背离给观众接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落差,印象格外深刻。同时,音画对位还在一定程度上对观众的理解造成障碍,观众必须动用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才能了解创作者的意图,一旦解决了理解障碍,情绪上受的冲击反倒更大,获得更高的审美快感。

3 什么是“表现蒙太奇”?包括哪些类型? [中国传媒大学2014研]

答: (1)表现蒙太奇的定义

表现蒙太奇是由创作者强制性介入带来的,表现创作者主观意识的蒙太奇类别,它不能依据不同的时空标志去辨识,而是直接把切换的镜头强制性地连接起来,去表现创作者所要表现的特定意图。表现蒙太奇必须仰仗观众的心理回应,一旦观众在观赏影片过程中对某种心理回应产生预期,表现蒙太奇就比较容易被读解和接受;如果观众的心理预期与创作者对镜头的强制性连接不一致,表现蒙太奇的艺术效果就会降低乃至消失。

(2)表现蒙太奇的分类

理性蒙太奇

a.理性蒙太奇通过叙事镜头和非叙事镜头的组合,形成原来镜头中不具备的新的含义,它是所有蒙太奇镜头中最强调理性,也最为抽象、最晦涩难懂的,带有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意图。如爱森斯坦的《十月》,在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与幕僚交谈的镜头之后,爱森斯坦突然插入一个“孔雀开屏”的镜头,把克伦斯基装腔作势的模样和孔雀摆动尾巴的镜头一再切换,以此来嘲讽克伦斯基爱慕虚荣、自我炫耀。

抒情蒙太奇

普多夫金主张蒙太奇的表现性必须建立在叙事的基础上,必须保持影片叙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他导演的《母亲》,需要在群众示威游行的段落中传达出“觉醒”的意念。为此,他不是随意把比喻镜头强制性地插入,而是将游行队伍安排在一条解冻的河流旁,将“冰河解冻”与群众游行两段画面不断交切,使观众对这两种影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联想。

4 简答摄影中影响景深的因素。 [南京师范大学2011研]

答: 摄影中影响景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光圈

在镜头焦距相同,拍摄距离相同时,光圈越小,景深的范围越大;光圈越大,景深的范围越小。这是因为光圈越小,进入镜头的光束越细,近轴效应越明显,光线会聚的角度就越小。这样在成像面前后会聚的光线将在成像面上留下更小的光斑,使得原来离镜头较近和较远的不清晰景物具备了可以接受的清晰度。

(2)焦距

在光圈系数和拍摄距离都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范围越大;镜头焦越长,景深范围越小。这是因为焦距短的镜头比起焦距长的镜头,对来自前后不同距离上的景物的光线所形成的聚焦带(焦深)要狭窄得很多,因此会有更多光斑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

(3)物距

在镜头焦距和光圈系数都相等的情况下,物距越远,景深范围越大;物距越近,景深范围越小。这是因为远离镜头的景物只需做很少的调节就能获得清晰调焦,而且前后景物结焦点被聚集得很紧密。这样会使更多的光斑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因此景深就增大。相反,对靠近镜头的景物调焦,由于扩大了前后结焦点的间隔,即焦深范围扩大了,因而使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的光斑减少,景深变小。由于这样的原因,镜头的前景深总是小于后景深 RWL9E35Sj2MnrGE9+CV5MhSs9M/CZ5NRFtRmxakxshseJbCh5TWpzO2SG8110T3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