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

一、概念题

1 矫正社会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 矫正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对罪犯或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使其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其行为模式,以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服务。矫正社会工作秉持人格平等、与人为善的理念,真诚地对待有过错者,可以发挥惩罚性行刑起不到的作用。特别是在挽救少年犯方面,矫正社会工作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2 妇女社会工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研]

答: 妇女社会工作是指针对女性需要、为了促进女性的正常生活和发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工作。这里的女性包括从女童到成年和老年的所有女性。针对妇女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在参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家庭生活过程中遇到的群体或个体问题而开展的社会服务性工作。其目的是为妇女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

3 残疾人社会工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研]

答: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指针对残障人士开展的,以增强和恢复他们的生理和社会功能为目的的福利服务。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康复工作,即最大限度地恢复残疾人的生物机体的功能或进行功能补偿,以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特殊教育,残疾人教育是残疾人享受权利和挖掘其潜能的重要措施,在残疾人教育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学校社会工作使受教育者获得更显著成效。 劳动就业,这是残疾人得以自立并展现其能力的最重要环节和措施。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残疾人寻求更适宜的劳动岗位、帮助他们适应劳动生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社会适应,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咨询、介绍和指导促进残疾人的婚姻与家庭生活。此外,在改善残疾人生活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4 家庭社会工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研]

答: 家庭社会工作是指因社会或家庭成员方面的原因使正常的家庭生活陷入困境,而由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支持性服务。家庭社会工作以家庭整体为服务对象,其目的是通过协调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帮助恢复家庭的正常生活,发挥其正常功能。

5 助人活动 [南京理工2011年研]

答: 助人活动是指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角色、享用文化、情景、传输手段等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行动体系。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依据其价值观利用专业方法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动,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及合作的过程,它是社会工作的外在表现。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传输的是精心考虑过的、科学的、能够满足受助者需要的信息和服务,而受助者输出的则是需要和对来自社会工作者的帮助行为的理解、选择和反应。

6 社会工作者

答: 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社会工作者是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或培训、从事职业化社会服务的人。这种专业教育或培训将社会工作者与其他人士区别开来。社会工作者的素质、能力和经验直接影响着社会工作的进程和成效。应该说明的是,社会工作者不只是一个个体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团队概念,即从事社会工作的不只是指单个的社会工作者,也指他们的团队及其所在的机构。

7 案主

答: 案主(也称受助者、服务对象或工作对象)是社会工作者直接服务或帮助的对象,是物质上、精神上、社会关系上遇到困难、需要社会工作者提供帮助的个人或群体。社会工作的案主不但包括在生活上遇到困难、自己难以解脱的个人,包括贫困和成员关系严重失调的家庭,也包括陷入困境的社会群体以及内部关系不佳、缺乏发展活力的社区。

8 专业关系 [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 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以一个专业人员的身份与他(她)努力使之发生变化的系统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一种专业协助关系。也可以说专业关系是助人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在协商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约建立起来的结构性的、有期限的角色联系。专业关系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服务对象对助人者是否接纳与信任。国外有学者认为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提供的一种媒介物,案主可以通过这种媒介做出某种选择,决定是否及如何接受帮助。

二、简答题

1 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构成要素。 [武大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社会工作过程有哪些基本要素? [扬州大学2015年研]

(2)简述社会工作的要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研]

(3)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研;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

(4)助人过程主要涉及哪些因素?它们各起什么样的作用? [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研]

答: (1)社会工作的涵义

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服务活动。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a.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的活动;

b.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

c.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

d.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

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包括5个方面:

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

受助者,又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它借助于助人活动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工作区别开来;

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专业方法。在社会工作中,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种重要方法,它们是有别于其他科学、其他知识的专业工作方法。

2 简述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研]

答: 社会工作者主要担当的角色有八种:

(1)服务提供者

社会工作者首先是向受助者提供服务的人,这里的服务既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和意见咨询,也包括提供物质帮助和劳务服务。服务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者的首要角色。

(2)治疗者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产生于对有困难、有问题的社会成员的困境诊断和治疗,所以,治疗者是社会工作者最主要的角色之一。

(3)支持者

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

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人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并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受助人自立或自我发展。

(4)关系协调者

人们之所以发生问题并成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常常是因为他与周围的人和群体或社会组织没能处理好关系,即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失调。

这种情况在家庭、社区和工作单位中都会存在,不利于当事人的生活和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就要扮演关系协调者的角色,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处理社会关系的技巧,协助他们处理好与他人及环境的不和谐关系,并建立起协调关系。

(5)倡导者

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即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6)管理者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对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同时,他必须对与受助人相关的诸多资源、信息进行协调、安排和管理,以实现该过程的高效率,特别是不出现意外问题。

管理者的角色不但对社会行政工作十分重要,对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也同样重要。

(7)资源获取者

在许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为了有效助人,常常需要联络其他社会工作者、福利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和广大社会,向他们争取受助者所需要的资源,并将它们传递到受助者手中。

为服务的顺利开展争取资源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8)政策影响人

由于某些社会问题并非由个人生理、心理因素所引发,而由社会、制度因素造成,因此,对造成这种问题的政策或制度进行改变就是必要的。

社会工作者应该将其工作经验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以避免社会问题的再次发生或减缓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还承担咨询服务、转介服务和进行社会工作研究的责任。

3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有哪些?

答: 当前我国的社会工作类型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普通社会工作

普通社会工作是在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出现的,是在本职工作之外所从事的不计报酬的服务性和管理性工作,如离退休人员当校外辅导员,一些志愿者从事公益服务活动等。

(2)行政性社会工作

行政性社会工作是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中,那些专门从事职工福利、社会救助的人所从事的助人活动。

这些活动有的面向全社会,如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老人福利和儿童福利工作,有的面向本单位成员,如企事业单位中工会救济和帮助困难职工的工作。

这些工作都是由国家正式人员专门承担的助人解困的活动,工作人员较少受过助人方面的专业训练。从性质上来说,这是行政性、非专业的社会工作。

(3)专业社会工作

专业社会工作是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人员,遵照社会工作的价值观,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进行的服务。

专业社会工作人员是非政府官员,服务组织多是社会团体或民间机构。这类社会工作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

4 简述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基本特点。 [吉大2019年研]

答: (1)专业关系的含义

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以一个专业人员的身份与他(她)努力使之发生变化的系统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一种专业协助关系。也可以说专业关系是助人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在协商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约建立起来的结构性的、有期限的角色联系。专业关系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服务对象对助人者是否接纳与信任。

(2)专业关系的特点

目的性。专业关系是为专业目的而建立的,它的建立是为了协助受助者,即通过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工作要能解决或防止个人、家庭或社区的问题,或发展受助者的潜能。专业关系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是一种暂时性的工作关系,当受助者的问题得到解决后,双方关系建立的前提消失,关系必须结束。

以受助者为本。从本质上说,建立专业关系不是为了工作者的需求,不以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利益为前提,而是为了满足受助者的需求,在专业服务的范围内,受助者的利益高于工作者的利益。

非平等性。在专业关系中,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地位并非完全平等。双方的互动,以受助者为重点,受助者一般要提供必要的个人资料让工作者能够多方面地了解,从而使社会工作者的协助是有效的,而工作者则不必这样做。

受制约性。专业关系不仅要以所要达到的社会工作目标为指导,也受本专业明确而详尽的伦理道德守则制约。

代表性。在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的专业关系中,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代表自己,而是既代表着自己所工作的社会工作机构,也代表着所从事的社会工作专业。

兼容性。专业关系是兼工具性和情感性的关系。良好的专业关系是双方信任的基础,专业关系是带有目的的,即通过良好关系的建立来实现工作目标,这是其工具性之所在;同时良好的关系本身离不开双方情感的交流和表达,这样专业关系就具有了情感性的色彩。因此,它是一种兼容性的专业关系,兼有工具性和情感性两方面的特征。

5 试述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的特点。

答: 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服务需求旺盛

我国残疾人口基数大、种类繁多,对专业化的残疾人社会工作需求旺盛。根据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总数是8296万人,各种残疾类型均有。

(2)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残疾人服务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东西部差异、沿海和内地的差异、大中小城市的差异等。这种不平衡体现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如社会支持的获得及各种生活、医疗、教育条件等。要改变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状况,需要创新残疾人服务理念和服务机制,整合各种资源来达成最“适切性”的服务,使得残疾人的服务不仅注重“量的区分”,更加重视“质”的均等性。

(3)服务需要与服务供给差距巨大

残疾人的服务需要和实际服务供给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调查数据显示,残疾人需求的前四项分别为:医疗服务与救治、救助或扶持、辅助器具需求、康复训练与服务的需求。但是与残疾人的需求相比,所提供的服务严重不足。残疾人的服务需要还远远没有达到有效供给。

(4)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我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障碍,但残疾人事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快速推进,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政府购买服务”实现了政府公共管理的创新,突破了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的两个“瓶颈”——促进了服务组织的发育和人才队伍的培育。

三、论述题

1 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武大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华中农大2011年研]

(2)简述社会工作的功能。 [简答题,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

(3)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 [简答题,青岛大学2015年研]

答: (1)社会工作的目标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形成的职业活动。虽然各国政府与民间组织推动、发展社会工作的出发点会有一些差异,但是社会工作还是有其共同的目标。

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a.解救危难

第一,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寻找资源,支持受助者,帮助他们走出危难。

第二,社会工作者在解救危难中的角色是多方面的:在受助者生命处于危机时社会工作者要施以援手,为其提供物质支持,包括衣、食、住条件;社会工作者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对处于危难的人给予心理支持。

b.缓解困难

第一,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缓解压力、克服困难,恢复正常生活。

第二,当前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困难群体解决困难,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

c.激发潜能

第一,社会工作强调“助人自助”,这里的核心是要增强服务对象的内在能力。

第二,人的能力包括已充分发挥的能力、部分发挥的能力、被压抑的能力和尚未被发掘的潜能。

第三,对困难群体来说,由于个人生理、心理原因和社会方面的限制,他的一些能力可能被压抑、被忽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就是要激发他们被压抑、被忽视的能力,调动其内在积极性,并配以外部条件,帮助其走出困境。

d.促进发展

社会工作坚持“助人自助”的理念,而这一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和帮助,促进其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增长,逐渐达到自己能应对困难、面对生活以至预防新问题出现的状态。

社会层面的目标

a.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者秉持专业价值观,用自己的专业方法介入社会生活,就是要解决个人、家庭、社区方面的问题,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身功能,修复社会的机制,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

b.促进社会公正

为了促进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从多个方面介入社会生活,对不公正现象进行干预。包括: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制度保障。

文化层面的目标

a.弘扬人道主义

社会工作竭诚为困难群体服务的行动和精神,可以通过向社会宣传,倡导互助、助人精神,促进人们互相关爱、相互扶助,弘扬人道主义精神,这也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所要求的。

b.促进社会团结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脱离困境,发展社会支持网络;通过组织互利活动来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建构相互关怀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团结。

(2)社会工作的功能

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a.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第一,由于社会变迁、家庭或个人原因,有些人可能会一时或较长时间陷入困境,从而难以正常地进行生活。

第二,对生活上有困难的人给予必要的帮助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则是通过上述服务来恢复和促进困难群体、有需要群体的正常生活。

b.恢复弱化的功能。

第一,对于贫弱群体来说,由于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某些方面的功能可能衰退了,这也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第二,社会工作通过开展活动、提供服务,可以恢复他们的自信,也可以促使他们参与更广泛的社会生活,这就是在恢复和强化他们的社会功能,以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

c.促进人的发展。人是有潜能的,人的潜能充分发挥有利于他们的正常生活和自我实现。社会工作通过开展多种服务,可以促进他们被压抑的潜能的发挥,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

d.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第一,通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服务对象能应对来自环境的压力和挑战;

第二,通过调动环境中的资源和改善环境,向服务对象提供更多支持。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

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a.维持社会秩序

社会工作在一般的意义上来说是具体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活动,对困难人群问题的解决不但可以给他们以实际的帮助,而且可以减少因问题激化可能产生的对社会秩序的冲击,从而有助于社会稳定。

b.建构社会资本

社会工作以人为本,解决社会问题,通过举办关爱困难群体的公益活动,连接社会资源,可以增加他们的相互信任,促进社会成员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促使社会资本的增加,或使社区的社会资本更加丰厚,有助于建立一个相互关怀的社会。

c.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工作以人为本,致力于在社会成员之间建立相互支持的关系,社会工作所擅长的、面对面的、深入人心的、人性化的服务,在化解矛盾和冲突时所产生的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是一般行政方法所不能替代和无法比拟的。社会工作作为专门助人的职业,能够通过具体服务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d.推动社会进步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社会力量以其针对性强、服务细致、人性化和标本兼治的特点,开展面对困难群体的服务,会有助于他们问题的解决。社会进步的最主要标准是困难群体生活状况的改善。社会工作对困难群体问题的解决会更有力地促进社会进步。

2 试述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

答: (1)社会工作实践领域的涵义

社会工作实践领域又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社会工作的实施首先取决于工作任务的存在,即社会中的某些人的正常生活出现了问题,然后才是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介入或干预。可以说,社会工作实践领域是由社会问题的出现和社会工作者对它的认识及有意识的干预确定的。社会工作实践领域是社会工作介入的、人们希望改变的社会生活及其空间。

(2)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领域

儿童青少年服务

儿童青少年服务是指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福利服务,最基本的服务包括对失依、流浪儿童的救助,对受虐儿童的援助,对儿童的受教育权及人身安全的保护,救助童工、对沾染不良行为的少年儿童的帮助等。另外,社会工作也把儿童发展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

老人(老年)服务

老人服务是社会工作的传统领域。在这个方面,老人家庭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社会适应服务及老人救助都是重要的社会工作内容。另外,老人发展及社会参与也是老人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

妇女社会工作

妇女社会工作包括对所有女性的保护,反对对女性的伤害和歧视,保护女工、保护女童,实行男女平等,促进女性能力发展,促进女性社会参与。

残疾人康复服务

康复服务是针对残障人士而开展的福利服务。康复服务通过物理治疗和精神康复,提高残障人士的机能,并创造环境条件帮助他们参与社会生活、融入社会。在对残障人士的康复服务方面,有机构内康复、社区康复和职业康复等几种重要的服务方式。另外,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残障人士就业,对残障人士实施法律援助已成为残障人士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神健康服务

在现代社会,心理和精神压力过大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舒缓心理精神压力,可以对有较严重精神疾患的人进行精神健康方面的服务和治疗。社会工作者采用专业方法对有需要的人进行心理辅导服务,这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相当普遍。

外来农民工服务

农民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务工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生的现象,在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农民进入陌生的城市务工会遇到众多问题,社会工作者在这方面开展的服务有: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教育,帮助建立劳动关系,进行劳动安全教育,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农民工家庭服务,农民工子女就学和成长服务等。

家庭服务

家庭服务又称家庭社会工作,是对由于社会原因或家庭成员方面的原因而陷入困境的家庭进行的支持性服务,它以整个家庭为服务对象。当家庭因夫妻不和、成员关系紧张、失业、疾病、迁移以及单亲等原因而出现较严重问题时,社会工作者进行介入并帮助家庭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家庭和谐。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服务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

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是以帮助学生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服务。学校社会工作主要有三种方式:

a.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是针对“问题学生”失常的心理和行为而开展的工作;

b.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是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剧烈变迁而开展的工作,包括生活辅导、学业辅导和就业辅导等;

c.社区—学校型学校社会工作,把社会工作延伸到学校外的社区,包括联系学生家长,实现家校沟通,对离校学生提供追踪服务,开展社区教育以促进学生成长等。

医疗社会工作

医疗社会工作是在医疗、卫生、保健领域实施的社会工作。传统的医疗社会工作着重在医疗机构内对病人的服务,现在,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已扩大至保健和疾病预防。医疗社会工作首先是针对患者进行的服务,包括医疗救助、协助治疗、改善医患关系等。另外,在公共卫生政策方面社会工作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就业服务

社会工作可以在就业培训、职业辅导等方面做工作,促进就业。它既包括对求职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也包括对其求职技能进行培训,以及与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用人机构建立联系,促成双方互相了解和相互接纳,实现就业。就业之后,社会工作也可以在福利保障、劳动保险、职业康复以及人力资源发展等方面继续对职工给予支持。就业之后的社会工作又称企业(职场)社会工作。

⑪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政府或社会服务机构对经济匮乏从而在物质生活上面临危机的社会成员提供的物质方面的支持和其他帮助。社会救助是现代国家最基本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工作者在实施这一福利制度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⑫矫治服务

矫治又称矫正,矫正社会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对罪犯或有犯罪危险的违法人员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使之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其行为模式,以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服务。矫治社会工作在改造罪犯,特别是挽救少年犯罪者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其主要方式有司法前的调查服务、对在监服刑人员的辅导、对缓刑和假释人员的观护以及对刑满释放人员提供的服务等。

⑬乡村社区发展

社会工作者进入不发达农村地区同当地政府、居民和其他方面的专家(如发展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地区发展规划专家等)一道从事发展经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工作。乡村社区发展包括一系列综合性的、长期的发展活动。社会工作者在促进和帮助农村居民选择新发展项目,进行社区规划,发展社区教育与社区卫生事业,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上述领域,民族社会工作、军队社会工作、救灾社会工作等也是重要的社会工作领域和内容。

3 论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 [河北大学2016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 [青岛大学2017年研]

(2)论述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本土化与职业化路径。 [安徽师范大学2017年研]

答: 我国的社会工作发端于20世纪初,在二三十年代有较大发展,后有中断。90年代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迅猛发展,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已经成形,而作为一种职业却始终未成形。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社会工作专业发挥其应有社会功能的瓶颈。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有以下几种:

(1)提高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及职业的认同度

现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社会工作,和传统意义的社会工作不同,不是单靠热情、意愿就能够胜任的,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从事的。应当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动员,特别是通过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不断强化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及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

(2)明确社会工作者(人才)的岗位设置

没有相对明确的工作岗位,社会工作职业化是无从谈起的。在我国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之初,应当联合政府、学术界、社会福利机构等方面的力量,结合中国实际并借鉴国(境)外经验,对社会工作岗位的特征(要求)加以明确界定,科学测算一定时期内国家对社会工作者(人才)的数量及结构需求,对现有的社会工作岗位加以规范化建设,同时根据需要加快社会工作岗位的开发。

(3)健全社会工作职业制度体系

为稳步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当前应在各级政府主导下,尽快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职业制度体系,特别是职业资格认定制度、职务(职称)晋升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福利制度、在职(业余)培训制度等的建立与完善。

对入职资格的严格要求需要相应的薪酬福利制度相配合,没有一个富有激励功能的薪酬福利制度,社会工作职业也是缺乏吸引力的。鉴于社会工作奉献、利他的职业特点,国家在统筹制定薪酬福利制度时,应注意向社会工作职业倾斜。社会工作职业薪酬福利制度要与职务(职称)体系密切结合,并与绩效考核制度紧密挂钩,以提升社会工作者的积极性。

(4)加快第三部门发展,拓展专业服务的发展空间

在我国,长期以来,所存在的主要是一种直接针对社会上的困难群体,由政府相关部门(如民政部)或群团组织开展的带有行政色彩的服务活动,即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目前第三部门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其规模力量等都还十分薄弱。但是从发展趋势看,政府不可能直接经办所有的社会服务工作,大量的社会服务工作都要过渡到由第三部门来承担。从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的需要出发,必须加快第三部门的发展。

(5)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的衔接

建立规范的专业实习制度

鉴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实务人才培养经验,我国应尽快建立比较规范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专科生、本科生乃至硕士生的实习教育制度,探索建立专业教师和实习机构有经验成员相结合的实习督导制度,推动学校和政府社会福利机构、非营利机构等密切合作,形成相对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

推动建立专业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制度

应借鉴实务导向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为一体的经验,即学生从大学毕业就意味着获得了社会工作的相关职业资格,可以直接进入职业岗位;同时,也意味着所有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都必须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即必须经过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训练才具备从业资格。通过制度规范,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体系之间建立明确的衔接关系,改变目前存在的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在社会管理、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领域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

(6)探索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本土路径

社会工作职业化受本土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价值体系、发展阶段、民族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中国目前处在快速的社会转型之中,上述因素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西方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中一些带有普世价值的经验或做法值得参考、借鉴,但决不能照搬照抄。事实上照搬照抄也是行不通的。根据中国人一般重视家庭、亲情、邻里街坊关系的传统,就可以探索出更加符合民族特色的社会工作职业化的途径或推进策略。

(7)加大政府部门在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方面的力度

对政府部门内部的一些涉及社会管理的岗位,也应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提出必要的要求。在公务员招考时,可规定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优先的条件。从其他专业进入此类岗位,要进行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在职业资格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明确岗位的入职要求,是否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训练并获得相应文凭应当成为入职的基本资格要求,否则只能从事辅助性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是受过专业教育的社会工作者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方能成为注册社工或取得从业执照。

4 试述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及发展策略。

答: (1)新中国成立以来残疾人福利事业的发展历程

1949~1966年,这是起步和发展阶段。

1967~1976年,这是“十年动乱”遭受破坏停滞阶段。

1977~2007年,这是与改革开放30年大体相当的时期,是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阶段,也是残疾人社会工作“发芽”阶段。

2007年至今,是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时期,残疾人不仅成为残疾人事业的受益者,也要成为残疾人事业的参与者。

(2)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策略

我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和提升本土经验,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本土化与国际化有机结合。

确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新理念,把残疾人社会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多元中心治理机制下的新型残疾人社会工作。这种多元中心,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a.要实现残疾人社会工作主体多元化,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市场企业等。

b.要实现资源来源的多元化,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其他社会组织发挥辅助性作用,从各自的优势出发来筹集资源。

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工作法律地位和法律框架。

构建网络化服务模式,实现残疾人工作机制的创新。

加强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把残疾人社会工作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规划。

5 试论述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武汉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

(1)社会康复 [概念题,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

(2)试论残疾人社区康复模式和社会康复模式的区别和联系。 [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研]

(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康复模式。 [简答题,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有:

(1)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的理论探讨

残疾人社会工作(或残疾人工作)的理论是关于残疾人现象的看法和如何解决残疾人所遇问题的相关理论。

供养理论

在供养理论(观念)的指导下产生了以经济、物质提供为主的残疾人工作的实践。

回归社会论

回归社会理论是一些学者针对将残疾人封闭起来进行供养和照顾而产生的弊病而提出来的。改变院舍照顾这种既昂贵效果又不好的福利模式的呼声居于上风,让残疾人、老人回到他们熟悉的社区中去接受照顾,让他们在一般的社会中过正常的生活成为对老人、残疾人照顾模式的普遍选择。

增能理论

增能理论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学者所罗门在《黑人增权:受压迫社区中的社会工作》一书中提出。该理论认为:

a.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排挤和压迫造成的;

b.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障碍使人无法发挥能力,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

c.服务对象是有能力、有价值的;

d.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是一种合作的伙伴关系。

增能理论站在人的发展的立场上,认为通过一定的方法残疾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他失去的机体的、社会的功能,并有助于他们进入一般的、正常的社会生活。增能理论是以人的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关注于人的基本价值的实现。按照增能理论的理解,增能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优势视角理论

a.优势视角聚焦于服务对象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努力探索、发现和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与资源,协助他们实现目标。

b.面对残疾人生命中的挫折与伤痛,用优势视角为残疾人服务,要尊重每一个服务对象并相信他们有其人生价值,相信他们具有抗逆力。社会工作者要与他们一道,发现并利用其优势的环境元素、能力与技巧、对困难和苦难的应对与适应能力以及个人素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正常化理论

正常化是与帮助某些特殊的社会群体(特别是精神病患者及其他伤残人士)相关的理论。正常化理论认为应该从工作对象本人(本群体)的角度看待和处理面对的问题。

(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模式

个人模式

个人模式是相应于个体型残疾的工作模式。个体型残疾的理论解释是个人责任论,即某个人的残疾是由于其个体的原因造成的,个人要为之负责。对个人型残疾,社会工作者采取的主要是个案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要同残疾人及其家庭一起工作。在当事人及其家人认同了残疾现实之后,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促成残疾人之间(或残疾人家庭之间)的互相支持就是必要的。

社会模式

社会模式是相应于社会型残疾的工作模式。社会型残疾的理论解释是社会责任论,即认为某个人的残疾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的。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社会模式中,社会工作者所面对的是残疾人及其家人的创伤、他们保护自己权益的强烈要求、社会部门的复杂状况及程度以及有关规则、法律及制度。社会工作者要站在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立场上,代表残疾人去同导致残疾的社会部门——单位、机构乃至政府打交道,促成社会部门对致残责任的承担。

(3)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方法

社会康复

社会康复是指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的活动,其目的是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社会康复的实现,一方面依靠残疾人自己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则依靠社会对其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的基本点是社区支持、社区参与,其结果也是社区受益。进行社区康复,关键是要形成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气,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残疾人给予支持。在社区资源的组织、动员方面,重要的是将有利于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网络提供的资源、社会机构提供的资源和正式组织(政府)提供的资源结合起来,共同支持残疾人的康复。

职业康复

职业康复是通过帮助残疾人就业来促进他们康复和发展的方法。通过就业残疾人不但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和收入,而且可以使某些器官的能力得以某种程度的恢复。此外,就业还可以增强残疾人的效能感和自信心,使他们融入社会生活。因此,职业康复是一种有综合意义的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和帮助其发展的方法,在方法取向上也是治疗和发展的统一或整合。

6 谈谈我国大陆目前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答: (1)我国大陆目前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

提供家庭社会工作的机构部门

大陆家庭社会工作是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的家庭服务体系。政府如民政、残联等直接做扶贫、救助与支持,公检法司部门向有需要的家庭及个人提供法律援助,工青妇群团组织的婚姻家庭教育辅导,非政府组织(NGO)及专业社团组织的项目、研究及培训,市场化的家庭有偿服务与咨询,媒体运作的婚姻家庭咨询等形成了多层级、多样化的家庭服务格局。

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

a.家庭救助:家庭在遇到生活变故引起的特殊困难和意外灾害时,国家和政府给予家庭现金和实物的救济,以使他们增强应对困境的能力,度过困难。与政府相比较,非政府组织做的家庭救助常具有应急性和目标性,其回应紧急事件较为迅速,表现出独特的工作效率与工作理念,在重大灾害发生后的救援中起到重要作用。

b.婚姻家庭调解:对婚姻家庭中有冲突、危机或面临关系破裂者,公检法司及社区通常会将调解作为第一步的工作,对当事人进行劝导,目的是缓和紧张关系,促进功能恢复。

c.家庭生活服务: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如依托居委会兴办的有利于居民的服务项目,为行动不便的病人提供家庭病床;邻里相互协助,为有困难的家庭(如残疾、老弱病人)解决生活困难;便民热线服务;社区志愿者或义工为有困难的家庭提供义务服务等等。

d.婚姻家庭心理辅导:这类专业机构呈迅猛发展态势。通常由教育、医院、妇联、民间社团及心理咨询机构开办,机构内有专职、兼职的心理咨询员或社会工作者和义工采用热线电话、个案面询、团体及家庭治疗提供服务。

e.家庭能力建设:面对家庭的教育与培训,如社区或各类专业机构举办的婚姻学校、亲子育儿训练、家长学校、家政学校、再就业培训。社区开展的和谐家庭建设能力系列知识讲座,家庭生活管理的娱乐活动和知识竞赛,为家庭成员强身健体举办的拓展训练等等。

(2)我国大陆目前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特点

从政府主导到社会分责的初步探索

伴随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开始通过购买服务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服务,促进社区治理水平和家庭和谐发展。为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还需拓展多元投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和支持家庭社会工作及相关服务。

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这些不平衡尽显了家庭社会工作的核心元素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工作价值观不同

专业化发展地区的家庭社会工作注重以家庭及家庭成员的需求为出发点,在平等尊重的关系中引领家庭讨论困境并肯定其价值,增强整体的抗逆能力。以信任和鼓励的态度促进家人情感连接和相互的支持,引导他们适应变化、承担责任。欠发展地区的家庭工作有较强的行政色彩,通常是工作者主导,以教育者、指导者甚至拯救者姿态出现,服务对象的能动性和自助能力常常被忽视。

b.家庭服务机构管理

专业化发展地区的家庭社会工作机构有明确规范的管理制度,有专职专业社会工作者,接受上级专业机构的评估和指导,机构的档案资料管理规范。欠发展地区的家庭服务工作分属于政府及群团组织,与日常工作混搭,没有专门的机构和评估机制。

c.家庭服务工作者

专业化发展地区的机构工作者多接受并通过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或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机构有专聘的社会工作督导定期做家庭个案研讨和跟进培训。欠发展地区做家庭工作的是政府公职人员或商业机构人员,常常使用行政话语去指导教育,或是商业性牟利。

多元化家庭社会工作服务需求迫切

a.家庭模式及家庭问题多元化

伴随多元多样的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出现,家庭需求也呈多元化态势。非传统组合的家庭如单亲家庭、失独家庭、留守家庭、独居老人家庭比例上升,他们在经济收入、情感慰藉、生活照顾等方面显出脆弱性。

b.调整工作理念与价值观

以传统家庭概念衡量有求助需求的家庭,势必会在“完整”与“残缺”、“正常”与“非正常”的评判中偏离服务方向,无法体认、接受以及尊重各种另类家庭形式,也会将不符合理想标准的家庭推向边缘化。家庭社会工作需排除偏见以多元开放的心态回应各类家庭的需求。

7 概述医疗社会工作的分类及内容。

答: 医疗社会工作是以医疗院所为基地的社会工作,依据其服务机构特性可分为:医务社会工作、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心理卫生社会工作三种。

(1)医务社会工作

医务社会工作是指综合医院和诊所、儿童医院和诊所、慢性病疗养院以及医学康复机构中实施的社会工作。这些服务大多是在医院进行的临床工作,所以有人称之为医院社会服务或临床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者服务的主要项目是解决在这些医疗机构内与病人及其家属有关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情绪的困难。因为这些因素对病人的治疗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在社会工作者的参与下,才能达到综合性的治疗效果。特别是随着医院功能的改变,医疗机构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需要日益增加。

综合医院和医疗诊所中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具体包括:

a.协助医务人员察觉并了解病人的发病、诊治、康复,重建有关的社会、经济与情绪情况;

b.协助病人及其家属有效地利用医疗防治设施;

c.启发病人及其家属振作精神,协助病人配合治疗;

d.参与机构内医务人员的教育、训练、推行服务计划;

e.协助医院通过使用各种医疗设施为病患提供充分的服务;

f.运用社会资源参与社区保健训练计划,以充分适应病人及家属的需要;

g.指导来医院实习的医学、护理及社会工作等专业的学生;

h.参与医院重要的行政决策,以提高医院服务的范围和水平;

i.参与医院的各项调查工作及与医疗有关的家庭、社区的调查研究工作。

儿童医院和医疗诊所中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具体包括:

a.协助医务人员了解儿童因治病或住院所产生的心理反应;

b.协助医务人员了解与儿童发病可能有关的各种因素;

c.协助儿童适应医务设施环境以及协助家属注意到孩子因生病而产生的心理需要;

d.协助儿童家长早期发现儿童因住院所引起的行为上不良的反应而给予适当的辅导;

e.发现家长因儿童发病而产生的不良心理反应并进行适当辅导;

f.促进儿童医院心理卫生方面计划的推行;

g.对于小儿科或儿童健康和疾病有关的各种情况进行研究等。

慢性病疗养院和医学康复机构中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具体包括:

a.协助病人及其家属了解慢性疾病对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

b.协助病人及其家属面对慢性病或身体残缺所带来的特殊困难和需要;

c.评估病人接受治疗的动机和潜在能力以做适当的辅助,使其善于运用医疗服务设施;

d.启发并鼓励病人在其身体的有限能力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e.协助病人及其家属逐渐地适应慢性疾病及身体残疾所带来的困扰,并估量病人对慢性疾病的适应能力;

f.利用社区资源对慢性疾病及身体残缺病人进行有效服务。

(2)公共卫生社会工作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是指卫生行政和公共卫生设施内实施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参与卫生行政工作,是为了更好地把卫生、教育和福利三者结合起来。社会工作者在卫生行政的各种政策和措施中,需顾及社会发展与社会福利的内容,同时也要兼顾社会上个人、家庭、社区的需要。

社会工作者在公共卫生与社区保健单位的职责有:

a.参与各种卫生行政法规的制定或修订工作;

b.参与各项公共卫生教育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c.充当卫生行政与社会福利行政之间的协调者;

d.从事公共卫生方面的心理卫生工作方案的设计与推行;

e.协调各种社会资源以供卫生服务的需要;

f.调查研究与评估有关社区居民的需要以及卫生服务的功效;

g.以社区组织的方式,协调社区居民自助互助,以发现、设计和推行社区各项卫生保健工作;

h.从事社区中个人与家庭所遇困难的咨询工作,参与社区发展的有关活动事项。

(3)心理卫生社会工作

心理卫生社会工作又称精神病理社会工作,是指精神疾病防治和心理卫生机构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心理卫生社会工作是具有双重领域的专门职业。它一方面是社会工作专业活动的一个部门,另一方面又是心理卫生专业工作的分支。因此,对此种专业领域的探讨应从上述两种角度来衡量才能刻画出其特性。

心理卫生社会工作者的职责有:

a.对神经精神疾病或情绪障碍的个人发病的有关因素、个人生活史和家庭心理动力的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

b.对病人家属进行心理辅导,以解除家人因精神病患所引发的焦虑与困扰,并促进家属对病人疾病性质的了解,更进一步辅导家属以启发其对病人治疗、康复与预防做建设性的辅助与影响。

c.对较轻度病患进行个案工作治疗,或以小组工作方式进行心理社会生活再教育,以实现增强病人的社会生活再适应能力、人格的重建、人际关系的改善以及心理疾病预防等目标。

d.通过探访、咨询或其他方式,对与精神病人有关的家庭、学校和相关机构进行联系、协调或调适,使其对精神病人产生积极的、建设性的辅助作用。

e.参与康复医疗机构的重要行政计划与决策,参与和从事与精神疾病或心理卫生有关问题的调查研究,参与康复人才的培养训练,从事其他有关精神疾病或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工作。

f.开发运用社会资源,参与或指导社区精神疾病和心理卫生的防治、康复服务计划,以适应精神病人及其家属的需要和增进其社会福利。

8 试述工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

答: 从工作世界中个人和组织的需要来看,工业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可分为对个人及其家庭、对组织、对社区和消费者的服务等。

(1)员工福利服务

员工福利是劳动者工资收入以外的各种福利,它与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不直接挂钩,而是基于企业组织一员的身份而得到的奖励或优待。员工福利大多以非金钱报酬形式由企业提供,例如:带薪休假、退休保障、各式保险、旅游休养等。员工福利可以分为国家强制的部分和企业自愿提供的部分,前者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养老、医疗、意外等相关保险的购买。后者指企业提供的年终奖金、公费旅游及各种学习机会等。员工福利的目的是通过员工福利来弥补工资的不足,以达到对员工基本生活的保障与改善。同时可以提升员工的心理满足,激励员工士气,提升员工生产力,留住人才,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2)职业生涯服务

个人的生涯发展与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帮助个人发展其生涯,实现其生涯目标是职业生涯服务的基本任务。同时,通过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把企业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变成人力资本,企业才能最终实现未来的愿景。在这个意义上,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辅导,帮助员工自我职业生涯设计,促进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

(3)员工情绪管理

在某种意义上,员工情绪是企业的一种资本,它同其他资本一样,对企业生产力起着倍增的作用。不良情绪若不适时疏导,会对工作起阻碍作用;积极的情绪则会激发人们工作的热情和潜力。管理并控制员工的情绪,使其发挥积极作用,是企业管理和工业社会工作共同的责任。情绪管理要求辨认情绪、分析情绪和管理情绪。使员工保持士气并快乐地工作是情绪管理的目标。工业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识别员工的不良情绪,对存在着不良情绪的员工提供情绪疏导以达至缓和其不良情绪,改善心情的目的。

(4)员工闲暇服务

闲暇时间是劳动者工作之外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指为了满足个人精神文化以及发展机能所花费的时间,包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阅读报纸以及文艺书刊,看电视、体育锻炼、休息及其他娱乐等自由支配时间。合理地利用休闲时间,可以使人们得到愉悦和休息,发展丰富多样的兴趣,取得智力、体力和心理上的全面健康,激发劳动者的活力。为员工提供闲暇服务是工业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内容,对发展职业福利,保护员工身心健康,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有重要帮助。应通过制定保护劳动者休息权利的政策,规划闲暇活动,引导员工开展健康娱乐活动、学习文化知识、拓展眼界来丰富他们的职业生涯内涵,并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福利和生活福祉水平。

(5)劳动关系协调

劳动关系是在一定形态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称。工业社会工作所关注的劳动关系是企业或企业所有者与其雇员之间形成的劳动合同关系。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或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即通常所指的劳资关系。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员工与管理者、员工与企业常常会因为双方对劳动关系的认知差异、沟通问题、组织内部的亚文化、外部的经济环境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各种劳动关系的摩擦和冲突。这些摩擦和冲突会不同程度地破坏企业生产力,使劳资双方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而,建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去解决劳动关系冲突,就成为工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又一重要领域。

(6)企业社会责任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或公司在其经营或生产活动中应遵守的公民行为准则。按照欧盟的官方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对社会和环境的关注融入到其商业运作以及企业与其利益相关方的相互关系中。工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是交集的关系,工业社会工作者所开展的工作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工作内容。工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大的差别是出发点不同,工业社会工作的出发点是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来帮助工业企业中有困难的目标群体解决问题,提升其生活品质,实现社会正义。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是为了维护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必须担负的利益相关方责任。

9 结合你自己的看法,谈谈我国反贫困领域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与方向。

答: (1)中国反贫困领域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在农村反贫困领域

社会工作利用相关方法和技巧帮助农村贫困者,调动贫困者的主动性,实现政策的落实;提高他们自身能力的建设与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和强化社区组织的功能,并且积极行动来加强基层组织的作用;帮助农村贫困者自我决定和发展。

在城市反贫困领域

社会工作者采用个案辅导、团体技巧、社区资源调动、咨询、培训等多种介入方式,针对贫困者的问题状况,制定具体的工作策略。帮助贫困者解决生活困难;对贫困者进行生活与就业技能的训练;建立贫困者的自信心与良好的心理状态;开创非正规就业渠道,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者重建其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生计。

(2)中国反贫困领域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

扶贫开发中的社区发展取向。强调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贫困地区的发展涉及三个主要层面:

a.经济发展,即生产性开发活动;

b.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农田基本建设、公路、水利设施建设;

c.社会层面的发展,如教育、扫盲、医疗卫生、人畜饮水、地方病防治等。

加强民间组织在扶贫中的作用

国际经验表明,非政府组织在扶贫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我国一些非政府组织在农村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一些民间组织运作的小额信贷项目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重视贫困者能力建设

社会工作提供的帮助不仅仅是缓解贫困者的贫困和困难,更应该贯彻“助人自助”的理念,帮助贫困者发展足以面对贫困的能力,以免其再次陷入贫困。

树立更加广泛地资源意识

社会工作者应该树立全面广泛的资源意识,并且积极调动一切资源来帮助贫困者,丰富贫困者的资源。

四、案例分析题

某工厂的居民小区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前不久,一家房地产公司看上了这一小区并准备将所有的老住户安置到郊区居住,小区的老工人都不愿意搬迁。一位社会工作者知道后,设法与房地产公司取得了联系,希望公司能考虑老人们的需要,但是公司对此并不关心,社会工作者毅然把工人组织起来与房地产公司谈判,最后,在政府的参与下,公司不得不同意以更好的方式安置老人。

请问在这一活动中社会工作者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他还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研]

答: (1)在这一活动中社会工作者扮演了倡导者、关系协调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倡导者

a.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即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b.当公司对老工人需求并不关心时,社会工作者毅然把工人组织起来与房地产公司谈判,这是扮演倡导者的角色。

关系协调者

在房地产公司与社区居民关系发生冲突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就要扮演关系协调者的角色,帮助社区居民学习处理社会关系的技巧,协助他们处理好与他人及环境的不和谐关系,并建立起协调关系。

支持者

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社会工作者并没有代表居民直接与房地产公司谈判,而是把工人组织起来与房地产公司谈判,这是扮演支持者角色,创造条件让受助人自立或自我发展。

(2)他还可以扮演服务提供者、管理者、资源获取者、政策影响人等角色:

服务提供者

社会工作者首先是向受助者提供服务的人,这里的服务既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和意见咨询,也包括提供物质帮助和劳务服务。服务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者的首要角色。

管理者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对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同时,他必须对与受助人相关的诸多资源、信息进行协调、安排和管理,以实现该过程的高效率,特别是不出现意外问题。

资源获取者

社会工作者为了有效助人,常常需要联络其他社会工作者、福利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和广大社会,向他们争取受助者所需要的资源,并将它们传递到受助者手中。

政策影响人

a.由于某些社会问题并非由个人生理、心理因素所引发,而由社会、制度因素造成,因此,对造成这种问题的政策或制度进行改变就是必要的。

b.社会工作者应该将此社区与房地产公司的工作经验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以避免社会问题的再次发生或减缓社会问题。 R82EGMvKGj6ka2Pbuv/K+tBPgI56ppD9yonCjFBIEqXKk0i+YfeKfyzjVfMFwIe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