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试从社会工作员身份及角度,说明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如何从“以人为本”及“以社区为本”的基础上,建构实务介入概念,理论框架和介入过程模式?(可以选择个人、小组、社区其中一种的介入方式) [中山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人本主义社会工作的主要观点及应用。 [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 (1)介入概念
在以人为本的原则基础上的介入行动要体现出从服务对象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并且在决定介入行动时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由服务对象决策和参与的介入行动将会使他们有更大的动机去承担责任和完成任务。例如,社会工作者希望通过帮助失业者找工作、上职业培训班等方法改变其失业后无所事事的人生态度。虽然上述愿望非常好,但也一定要由服务对象自己决定是否愿意这样做。
(2)理论框架——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
① 人本主义社会工作的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内在价值和能力,强调每一个人都要受到尊重。社会工作者要对每一个成员表现出关注。强调小组是全体成员的小组,每一个人都具有参与决定小组事务的权利。小组重视创造鼓励表达的气氛,让每一个成员能够充分表达自己情感和意见。该观点被应用于社区工作、组织和政治发展,提出社会工作应该促使人们掌握我们都拥有的“个人权利”以实现其目标。
② 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的观点
存在主义社会工作在实践中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责任。社会工作者必须明确,受助者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受助者选择他们的目标,克服实现目标的限制。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将负面的因素转化为积极的正面因素。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关注受助者的主观经验。存在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临床治疗者强调,不应预先设定受助者应该如何生活,应该肯定受助者有独特的生活方式,有选择的能力与自由,而社会工作者只是起到协助的作用,协助受助者肯定自己的本质。
(3)介入过程模式——人本治疗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是以当事人为中心的治疗模式,注重感受和反映服务对象的内心变化。
① 理论假设
a.对人性的基本看法。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具有发挥自身内在各种潜在能力、追求不断发展的基本趋向。
b.自我概念。服务对象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会受到周围他人价值标准的影响。如果服务对象的自我概念依赖周围他人的价值标准,并以此确定自己的行动方式,就会与自己的真实需要发生冲突。
c.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为了维护自我形象,服务对象通常借助曲解或者否定等方式保持自我概念与经验的表面一致,这时的内部心理状态称为心理适应不良。如果冲突进一步加剧,就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适应失调。
d.求助者的主观经验世界。认为只有求助者自己才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个案工作者只能通过建立和谐、接纳合作关系帮助求助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工作者应当以求助者为中心。
② 人本治疗模式的治疗策略
人本治疗模式认为,有效的辅导方式不是运用具体的辅导技巧消除服务对象的困扰,而是创造一种有利的辅导环境让服务对象接近自己的真实需要,变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在能力的人。
人本治疗模式的重点不是解决求助者的问题,而是协助求助者重整自我概念,让求助者更好地依据自己的真实愿望生活,变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机能的人。求助者的改变过程分为七个阶段:
a.求助者不愿表达自己。
b.求助者开始流露自己的感受,但无法分辨感受本身。
c.求助者开始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对很多感受不能接纳,因此所谈论的大多是过去的感受。
d.求助者开始体会自己当下的各种感受,开始怀疑自己的理解框架,但对感受又存在明显的担心和不安,个人感受和意义的分化逐渐加强。
e.求助者以现在的方式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于自己体验中的矛盾之处,逐渐能够面对,而不是回避。
f.求助者直接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体验展开的过程中,意义和感受的分化鲜明。
g.求助者在治疗关系内外都能体验到一些新的感受,对感受的变化过程逐渐产生信任感。内在的沟通非常清晰,能体验到自身对新的存在方式所作的有效选择。
③ 人本治疗模式的特点
a.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态度,认为社会工作者只有提供真诚、同感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怀,全身心地与服务对象交流,才能为服务对象创造和谐、信任、宽松的辅导环境,促进服务对象的自我发展。
b.强调个案辅导关系,这种个案辅导关系需要具备真诚、同感和无条件积极关怀三项充分必要条件,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表里如一;不评价;同感;无条件的接纳;无条件的爱;保持独立性。
c.关注个案辅导过程,认为借助具体的个案辅导过程,社会工作者才能与服务对象进行真诚的沟通交流,让服务对象体会此时此地的各种内心冲突和不安,了解自己的真实的需要,发挥自己的各种潜在能力。
d.注重非指导性影响技巧,包括倾听、释意、澄清、情感反映和自我揭示等。其目的是为了创造良好的辅导环境,使求助者能够自由地探索和表达自己的各种内心感受。
2 试比较美国学者罗斯曼提出的社区社会工作三大模式。 [华中农大2014年研]
答: 美国学者罗斯曼1979年将美国社区工作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出社区工作三大模式:地区发展、社会计划(社会策划)、社会行动。
(1)地区发展模式
这个模式是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与挖掘、培养当地人才。它通过社区工作者发动、鼓励居民自己起来关心本社区的问题,对问题作了解,进行讨论并采取行动。社区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发动并鼓励居民去思考问题的根源,了解他们的需要,从而引发改变现状的意愿、动机、信心及希望。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主要是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居民之间的合作精神,加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这个模式通常用于那些比较简单的社区:居民背景比较单一、关系良好、冲突不明显,社区政治情况比较稳定,居民信任政府;社区变迁也较缓慢。它采用的方法是自助与合作的方法,以具体目标为主,通常未能有效地引进外来的资源。
(2)社会计划(社会策划)模式
这个模式是依靠专家的意见,通过有关专家的调研、论证、计划,然后落实、推行,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这一模式可以说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方法。居民在这种模式中的参与比较被动,只限于对计划提出一些修改意见。社区工作者担当的是组织实施者的角色。对于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这一模式比较常见。
(3)社会行动模式
这种模式在西方的社区工作中十分常见。它特别适用于那些社会情况比较复杂,社会矛盾比较多,政府部门官僚化,居民利益缺乏保障的社区。针对社会不公平、不平等与剥削现象,社区工作者动员、组织社区居民,采取集体行动,以从下而上施压的形式,求得公正解决问题。社区工作者首先要觉察到居民对某些问题的特别关切,利用这些问题去发动居民组织起来或采取一致行动。
社会行动模式的主要方法有:讨论、公开辩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呼吁去引起社会各界和政府当局的关注与同情,也采取请愿、游说、游行示威、静坐等行动,以求问题的公正解决。
3 结合格林伍德专业属性或特征,说明目前中国社会工作现状及未来发展。 [上海大学2019年研]
答: (1)社会工作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时至今日,我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这为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客观的要求,其表现主要有四点: ① 贫穷问题仍然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② 失业和半失业现象将不断涌现; ③ 老龄化问题迫在眉睫; ④ 青少年犯罪问题呈上升趋势。
(2)上述种种问题只是在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社会工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原有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机构也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变化,不再能够圆满地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进一步显示出了发展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① 从政府的角度看,政府不想再包揽一切。在我国,政府以往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负有很大的责任。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政府发现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包揽一切,于是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
② 从企事业单位的角度看,企事业单位也不想把职工的各种问题全包揽下来。以往中国的状况可以说是“企业办社会”,企业把职工的生老病死等各种问题都包下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企业深切感到“企业办社会”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其经济效益的提高,既造成企业内部不经济,也造成企业外部不经济,因而企业强烈呼吁把一部分已经承担的福利和服务项目转移出去。
③ 从家庭的角度看,家庭无力承担原有的全部职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传统上承担着诸多的职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国原有的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在更多的是小家庭或核心家庭。这种结构的变化使家庭上养老下养小的职能加重了,而现时的双职工夫妇又往往难于承受这种负荷,需要社会给予帮助。
④ 从邻里角度看,邻里的互助呈衰微趋势。以往,邻里作为一个初级社会群体发挥着生产上的互相帮助,生活上的守望相助和情感上的相互交流等多方面的职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邻里的这些功能渐趋衰退,人们之间的主要交往不再是道德的或友谊的取向,而是金钱的或利益的取向,人们每天忙于自己的事务,对邻里的困难并不怎么关心。
(3)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这样那样的社会问题,而原有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机构,其功能又纷纷外移。因此,在客观上也就提出了这些社会问题将由谁来解决的问题,这也就为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及专业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其具体要求和专业化途径如下:
① 加快发展经济,增加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社会工作是需要以经济发展作后盾的,没有一定的资金作保证,社会工作很难发展,更谈不上专业化。
② 大力发展社会工作教育,培养更多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会工作教育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前提,只有社会工作教育有了比较充分的发展,社会工作才可能实现其专业化。
③ 正确对待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问题。社会工作产生于西方,在我国开展社会工作的确有个本土化的问题,而当前此问题在我国又集中表现为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关系问题。
④ 实干加宣传。社会工作的发展及专业化不是凭空而来的,要靠实干和宣传。社会工作要走向社会,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让人民群众在亲身感受中知道社会工作是什么,同时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宣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力宣传社会工作,让人民群众知道有了困难应该去找社会工作者或社会工作机构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如此,社会工作才能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为政府所提倡和支持,进而迈入专业化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