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 [河北大学2016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 [青岛大学2017年研]
(2)论述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本土化与职业化路径。 [安徽师范大学2017年研]
答: 我国的社会工作发端于20世纪初,在二三十年代有较大发展,后有中断。90年代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迅猛发展,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已经成形,而作为一种职业却始终未成形。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社会工作专业发挥其应有社会功能的瓶颈。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有以下几种:
(1)提高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及职业的认同度
现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社会工作,和传统意义的社会工作不同,不是单靠热情、意愿就能够胜任的,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从事的。应当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动员,特别是通过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不断强化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及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
(2)明确社会工作者(人才)的岗位设置
没有相对明确的工作岗位,社会工作职业化是无从谈起的。在我国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之初,应当联合政府、学术界、社会福利机构等方面的力量,结合中国实际并借鉴国(境)外经验,对社会工作岗位的特征(要求)加以明确界定,科学测算一定时期内国家对社会工作者(人才)的数量及结构需求,对现有的社会工作岗位加以规范化建设,同时根据需要加快社会工作岗位的开发。
(3)健全社会工作职业制度体系
为稳步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当前应在各级政府主导下,尽快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职业制度体系,特别是职业资格认定制度、职务(职称)晋升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福利制度、在职(业余)培训制度等的建立与完善。
对社会工作者入职资格的严格要求需要相应的薪酬福利制度相配合,没有一个富有激励功能的薪酬福利制度,社会工作职业也是缺乏吸引力的。鉴于社会工作奉献、利他的职业特点,国家在统筹制定薪酬福利制度时,应注意向社会工作职业倾斜。社会工作职业薪酬福利制度要与职务(职称)体系密切结合,并与绩效考核制度紧密挂钩,以提升社会工作者的积极性。
(4)加快第三部门发展,拓展专业服务的发展空间
在我国,长期以来,所存在的主要是一种直接针对社会上的困难群体,由政府相关部门(如民政部)或群团组织开展的带有行政色彩的服务活动,即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目前第三部门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其规模力量等都还十分薄弱。但是从发展趋势看,政府不可能直接经办所有的社会服务工作,大量的社会服务工作都要过渡到由第三部门来承担。从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的需要出发,必须加快第三部门的发展。
(5)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的衔接
①建立规范的专业实习制度
鉴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实务人才培养经验,我国应尽快建立比较规范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专科生、本科生乃至硕士生的实习教育制度,探索建立专业教师和实习机构有经验成员相结合的实习督导制度,推动学校和政府社会福利机构、非营利机构等密切合作,形成相对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
②推动建立专业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制度
应借鉴实务导向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为一体的经验,即学生从大学毕业就意味着获得了社会工作的相关职业资格,可以直接进入职业岗位;同时,也意味着所有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都必须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即必须经过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训练才具备从业资格。通过制度规范,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体系之间建立明确的衔接关系,改变目前存在的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在社会管理、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领域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
(6)探索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本土路径
社会工作职业化受本土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价值体系、发展阶段、民族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中国目前处在快速的社会转型之中,上述因素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西方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中一些带有普世价值的经验或做法值得参考、借鉴,但决不能照搬照抄。事实上照搬照抄也是行不通的。根据中国人一般重视家庭、亲情、邻里街坊关系的传统,就可以探索出更加符合民族特色的社会工作职业化的途径或推进策略。
(7)加大政府部门在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方面的力度
对政府部门内部的一些涉及社会管理的岗位,也应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提出必要的要求。在公务员招考时,可规定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优先的条件。从其他专业进入此类岗位,要进行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在职业资格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明确岗位的入职要求,是否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训练并获得相应文凭应当成为入职的基本资格要求,否则只能从事辅助性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是受过专业教育的社会工作者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方能成为注册社工或取得从业执照。
2 结合实际谈谈社区工作对创新社会管理的意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研]
答: (1)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社区就业、人民调解、社区卫生和社区教育这五方面的内容,这也是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所以社区工作是实施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手段。例如面向各类弱势人群的福利服务是社区服务的最基本内容和最基本任务,为老年人提供养老院,为残疾人提供的康复中心,为优抚对象提供的拥军优属活动,为青少年提供的失足青年的帮教等社区活动,同时也是在有效地践行社会管理服务的创新。
(2)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如下:①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②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③寻求社区需要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合,以满足社区需要,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进步;④追求权力和资源的公平分配;⑤发挥人民的潜能,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⑥培养互相关怀、互助互济的美德;⑦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从社区工作的目标看,实施社会工作是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例如社区安全、社区环境整治等,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是传授解决社区问题的知识和技巧,发现居民的潜能,培育居民的领导能力,提升居民和社区自决和自立的能力。而这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
(3)社区工作灵活地运用地区发展模式、社会计划(社会策划)模式和社会行动模式,来解决各种复杂的社区问题。各种模式的运作实践,充分地把握了社区运作的基本规律,为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既定的模板,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手段。
(4)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的重要工作是挖掘社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并通过资源的配置工作,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如重视挖掘社区中的人力资源即培养社区骨干、招募和组织志愿者工作等;重视社会政策研究工作,通过对相关立法、政策、规章的分析,为社区居民和服务对象寻求政府资源的支持;重视辖区单位(或组织)的资源发展工作,通过推动辖区内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和公益性民间组织的合作,推动社区建设。而上述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同时也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任务。
(5)社区工作在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还可以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进一步明确社区服务的性质并进行分类;②在发展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社区公共服务的拓展,注重发展社区志愿服务;③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社区服务职业化建设。
3 举例说明参与观察中观察者的角色及注意事项。 [山东大学2019年研]
答: 不同的学者对参与观察者的角色有不同的界定和划分,总体来说,有关研究者现场角色的各种观点可归结成三大类:即“四种角色说”“三种角色说”以及“两种角色说”。本题主要针对“四种角色说”中的参与观察者的角色及每个角色的注意事项进行举例论证。
(1)完全观察者。研究者藏身于单面镜之后,或是以一个“不易被看穿的角色”出现,如偷听的守门人。它的注意事项是伦理道德问题,即研究者有没有为了研究的目的而可以欺骗研究对象的权利。如《茶室交易》所引发的同性恋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
(2)进行观察的参与者。例如,从一开始大家都知道研究者的存在,但他与田野对象的接触相当有限。这种角色的一个例子是研究者为了研究科学知识的建构,就作为研究助理到一个化学实验室工作。这种角色的注意事项是:由于被观察的人们十分现实地感觉到他们正在被观察,所以,他们的行为、活动往往会受到影响。需要注意研究对象的行为被刻意夸大或扭曲。
(3)进行参与的观察者。例如,研究者的身份是公开的,但他是成员的亲密朋友。人类学者到巴比亚新几内亚的一个村庄生活两年,被邀请参与当地大量的民俗活动与日常生活。这种角色的注意事项是需要警惕观察者因为陷入的太深而失去其观察的超然性和敏锐性。
(4)完全的参与者。完全参与者扮演着社会背景中的一个完全真实的角色,而其真正的作为研究者身份则不被其他人所了解。例如,研究者从一个教师的位置来研究学校生活,或者从一名警官的位置来研究警察的工作。这种角色的注意事项是当研究者参与的越深,体验的越深,其主观情感、看问题的角度、思考的模式等方面受到的影响就会越大,在看待、分析和解释人们的行为时丧失客观性、中立性的可能性就会越大,程度也越深。同时,它也需要注意伦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