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概念题

1 生产力

答: 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反映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包含三个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人的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但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各个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资料进行生产。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建筑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不仅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还使劳动者创造出新的劳动资料和工艺方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在社会化生产中,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意识的监督和调节,对生产者及生产资料在社会不同劳动部门中合理分配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生产组织或新的制度安排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2 生产关系

答: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体系。

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历史上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共产主义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五种生产关系。

3 所有制

答: 所有制主要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由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生产资料所有制体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是在生产中通过人与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基础,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决定着产品分配的方式和性质。占主导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该社会的经济制度乃至整个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及其实现形式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从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到私有制,从一种形式的私有制到另一种形式的私有制,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从一种形式的公有制到另一种形式的公有制,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呈现出的规律性变化。

4 所有权

答: 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者对财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即法律上确认的经济主体对自身所拥有的财产的权利,是一定的所有制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作为法律用语,所有权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对该物处理;作为经济用语,所有权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5 产权

答: 产权主要是指财产权利,即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权利,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及其他无形财产产权等。

产权具有两个最基本的权能:①收益分享权能,即分享财产营运所带来的部分收益的权利。只有通过分享财产经营收益才能证明产权的经济存在,而且产权的经济意义也就在于收益。②收益支配权能,即在合法范围内,产权主体不受任何干扰,自主支配财产的权利,特别是对收益的支配权利。

产权的基本特征是:①产权主体具有经济实体性;②产权运动具有独立性;③产权体系具有可分性。

6 产权制度

答: 产权制度是指以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为基础形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行有效组合、调节、保护的制度安排。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财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现代产权制度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出资者产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

7 生产方式

答: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而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生产方式包括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起决定作用。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等方面。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社会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

8 经济制度

答: 经济制度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的一定(或全部)范围内,人们普遍承认并且实际共同遵守着的行为规范。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反映着社会经济最本质的特征。在生产关系诸要素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核心与基础,它决定着某一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经济制度有以下几个层次和几个方面的含义:

(1)社会经济制度,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组织形式、权益规定、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人类社会共有五种社会经济制度,即原始社会经济制度、奴隶社会经济制度、封建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制度。

(2)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一个社会中生产关系的主要的组织形式、权益规定、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

(3)经济制度亦可指生产关系的具体存在与实现形式,即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的组织形式、权益规定、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

(4)基本经济制度和具体经济制度的总和,可称为“经济体制”。按照资源配置方式来看,有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5)经济制度还可指在一定的经济活动范围内或一定的经济组织内所规定或形成的种种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

9 经济体制

答: 经济体制是指一个经济机体为了配置资源和对其成员分配利益所必然具有的、组织协调内部各种经济要素和全部经济活动的一整套制度安排。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研究的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它主要包括一定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结构、经济决策权力结构、经济利益和动力结构、经济管理和调控体系等基本要素。经济体制则是由这些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组成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层次经济组织及其运行的有机整体。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反映的是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是支配经济单位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其主要任务是如何组织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如何划分经济管理中各经济利益主体的权限和责任以及相关组织机构的设置等。按各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联结方式,特别是资源配置方式划分,有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10 制度创新

答: 制度创新是指对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各种具体规则及组织形式所进行的变革,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排。制度创新主要是就经济体制而言的,一般不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变革。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往往会受到许多制度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冲破这些制约,实行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能够获得新的经济利益,是制度创新的动机和推动力量。由于新技术革命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起了深刻的变化,原有的许多制度必然要被新的制度所取代,属于制度范畴的习惯、习俗、法律、规章、管理方式及有关的组织形式等都必然发生变革。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新的均衡和新的创新的不断演进。

二、问答题

1 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①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说,生产和消费都既是起点又是终点。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②生产与消费有相互决定关系。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的性质决定消费的性质;生产引起消费的需要。另一方面,消费也决定着生产。表现在: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交换。表现在: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②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的需求会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3)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①分配分为两种:一种是产品的分配,另一种是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即资源分配),这两种分配和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也就不可能有分配。在资源分配上,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决定着生产,这种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中并且决定生产的结构。

②分配对生产有决定作用:分配对效率具有调节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2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并支配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其作为经济范畴,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2)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性质决定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人对物的这种意志关系,最初可能是作为一种习惯和传统被人们自觉遵守和维护,之后,在财产冲突的作用下,才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作为一种权利保护起来。

(3)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不否认所有权中体现的人与物的关系,而是要从这种人与物的关系中揭示出人与人的关系。财产权利,只能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才存在。

(4)产权对主体要有经济意义,即财产主体要从中获得一定利益。财产主体必须作为财产的承担者,通过一定的经济交往过程,使财产的权利得以实现。这样,产权在实现过程中就有着明确的经济界区,这种界区规定了主体在经济交往中行为和权利的界限。就是说,产权是被特定的经济关系所规定的主体在一定界限内对客体的各种权利,这种权利规定着财产人格化主体在经济交往中的行为和目的以及行为方式。

3 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答: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为了同自然界作斗争,人们相互之间必须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而人们结成一定生产关系的目的在于从事生产活动,获取物质资料和相应的经济利益。因此,一定的生产关系总是适应于一定的生产力状况而建立起来的,它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否则就会影响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表现在: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一定的生产关系是由一定的生产力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其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当适应生产力要求的某种生产关系建立起来后,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以及被另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同样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如果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一定会冲破这种生产关系的束缚,从而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不仅提出变革某种生产关系的要求,而且规定了生产关系发展、变革的方向和程度。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时,就推动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性质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归根到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不能长期地落后于生产力,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迟早要被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是在任何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它决定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决定着一种生产关系向另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过渡,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掌握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互关系的原理,自觉遵循和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对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简述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基本关系。

答: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基本关系如下:

(1)经济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反映着社会经济最本质的特征。在生产关系诸要素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它决定着某一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

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即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它反映的是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是支配经济单位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其主要任务是如何组织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如何划分经济管理中各经济利益主体的权限和责任以及相关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2)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联系表现在:

①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都要受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都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适应时就促进生产力发展,不适应时就阻碍生产力发展。

②经济体制在受生产力决定的同时还受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要为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服务,合理的经济体制有利于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不合理的经济体制将阻碍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③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系统的范畴。经济制度属于本质关系层次,它是某一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是一定生产关系本质属性的结合。经济体制属于经济运行关系的层次,它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3)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区别表现在:

①二者强调的重点不同。经济制度强调经济利益关系,经济体制强调经济组织关系。

②二者反映的层次不同。经济制度揭示人与人之间的深层次的所有制关系,而经济体制反映的是社会经济中较为浅层次的关系。按照经济制度的规定性,可以将人类社会经济制度区分为封建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等;按照经济体制的规定性,可以把同一社会经济制度的经济体制区分为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等等。

③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同样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有不同样的经济体制模式。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Si7JTa0MRvvGJOTdv0PhlaXseOJ4SJ+0Vpg6IX0Mx9dO6aDjzZKeWyqjsVMaW7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