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快速记忆的根本是什么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记忆大师最让人佩服的一点就是记忆的速度非常快,可以说是快到“惊人”的地步,一点也不夸张。和普通人相比,不是快个一倍、两倍的差距,而是快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上百倍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很多内容在普通人看来是完全没有可能记住的,比如上千位上万位的圆周率、几十副扑克牌、指纹、钥匙等。大家特别想知道,你们究竟是如何把这些毫无规律的信息装进大脑的?

石伟华:这里我先卖个关子,只告诉大家一句话,“所有的信息都是图像”。

主持人:这关子卖得我们一头雾水啊!

石燕妮:我哥这人最令人讨厌的地方就是喜欢故意卖关子。

石伟华:燕妮你先别激动。我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我在接触记忆法之前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很多年前有个挑战类电视节目,有个欧洲的小伙子到中国来现场挑战一分钟记一副扑克牌,遗憾的是挑战失败了。现在看来,这水平在记忆大师的圈子里属于中下游的水平,但是十几年前敢于做这个挑战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主持人:如果挑战成功的话,也算是记忆大师的及格水平了吧。

石燕妮:是的。中国大部分的记忆大师平时都差不多这水平。

石伟华: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挑战失败后,当时的主持人问他“你是如何在这么短时间内把一张张扑克牌记忆到大脑中的”,我对他当时的回答印象特别深刻。

主持人:他怎么回答的?

石伟华:他说:“我把每一张扑克牌都变成一个图像,我只需要把这些图像按一定的顺序记在脑子里就可以了!”

主持人:完了?

石伟华:是的,就是这样回答的。你现在听到这样的回答什么感觉?

主持人:我的感觉就是“听不懂!”。怎么变成图像呢?

石伟华:太对了,我当时也是这感觉,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听懂。听懂了就是要把扑克牌变成图像,听不懂就是怎么把扑克牌变成图像呢?完全是一头雾水啊!

主持人:对对对,就这感觉。

石伟华:直到几年后我又看到另一个挑战类节目,就是我的老师的老师张海洋老师,他现场挑战听记100位数字并倒背出来。那次挑战成功了,主持人问了同样的问题,海洋老师做了同样的回答。

石燕妮:这个答案本身没有问题,只是对于外行来说需要做进一步解释才行。

石伟华:太对了。在这一点上就看出海洋老师比那个欧洲小伙子高明的地方了。他在告诉大家要把数字变成图像后,又举例做了说明,我印象特别深刻。海洋老师说:“比如我要记6779,我就把67想象成楼梯,把79想象成气球,我只需要在大脑中想象一个楼梯上挂满了气球的画面,就可以把这4位数字记下来了。”

主持人:噢!这样一讲我也明白了!

石燕妮:海洋老师不愧是记忆法应用推广的行业带头人。

石伟华:能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说明最复杂的道理,这样的人叫什么?

主持人:什么?

石燕妮:又开始卖关子,快说是什么?

石伟华:叫“人才”!

观众笑。

主持人:不过我还有个问题不是特别理解。为什么把信息转换为图像后,记忆的速度就会变快呢?按理说,这是额外增加了大脑的工作量啊!

石燕妮:这个就需要大量的训练。其实记忆大师的训练初期就是训练把数字和扑克转换成图像。转换得越快,记忆的效率就越高。

主持人:那要训练到多快呢?比如我要把数字25转成图像,一般的记忆大师需要多长时间?

石燕妮:都要在0.5秒以内,越是高手,转换的速度越快。我当时训练的转换速度是0.2秒,这是有专门的训练软件来测试的。

主持人:0.2秒?!天呐,这也太快了吧!

石燕妮:是的,几乎感觉不到花了时间的。看到一张扑克或者一个数字,图像自然就在大脑中形成了。当然这个训练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转换一个数字可能需要几秒。

主持人:看来任何高超技能的背后都需要无数次的训练。那为什么转换成图像后,大脑就容易记住呢?实在不好意思,我是不是特别笨?这一点我还是不太明白。

石伟华:你比我妹聪明多了!

石燕妮:有我什么事?!

观众笑。

主持人:这话听起来感觉像是在说咱俩都很笨的意思。

观众笑。

石伟华:好吧。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人类大脑的记忆原理。

主持人:好啊,正好给我们科普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石伟华:我们人类的大脑为什么会有记忆?有关大脑生理学方面的知识我就不给大家讲了。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也不懂。

观众笑。

石伟华: 大脑为什么会有记忆?主要是由于外界的信息通过身体的感觉系统对大脑皮质产生刺激,并随着刺激的不断加深,逐渐形成记忆。也就是说我们的记忆主要来源于刺激。

主持人:那我们平时记一些很普通的信息的时候,也没有感觉有什么刺激啊?比如记个电话号码,除非这个人的电话号码非常特别才会感觉到一点点的惊讶。

石伟华:我说的刺激不是心理上的刺激,而是生理上的刺激。再说通俗点,就是眼睛看到东西是因为光线对视网膜产生了刺激,耳朵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波对耳膜产生了刺激。打你一拳你能感觉到疼是因为拳头对身体的皮肤和肌肉产生了刺激。

主持人:就是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吧!

石伟华:太对了。大脑能记住的就是这些刺激,而且对不同类型的刺激产生的记忆效果是不一样的。大部分人记东西我们通常叫“背诵”,这种就是通过声音的刺激来记忆。

石燕妮:我小时候就只会死记硬背,就是我哥说的“声音记忆”。

石伟华:是的。声音记忆是最常用,也是最简单快捷的记忆模式。声音记忆的缺点是记忆持续的时间短,记忆量少。

主持人:不对啊?!我觉得小时候记的好多古诗过去这么多年了我们还能记得很清楚啊!“床前明月光”“锄禾日当午”“春眠不觉晓”……

石伟华:这是因为这些诗句你不知道重复记忆了多少次,没有上千次也有上百次了吧?

主持人:是的,那倒是。

石伟华:所以 声音记忆的模式想记得牢、记得久,就需要不断地重复。 而且是越有韵律的东西越容易记,比如刚才主持人说的儿歌啊、古诗啊。但是如果让你用这种方式记52张扑克牌……不用52张,就记5张扑克牌,比如“红桃7、草花3、黑桃K、草花9、方片J”,就这5张,我刚才说这么慢,你能记下来吗?

主持人:我只记住了方牌J,哈哈。

石燕妮:已经不错了,我一张没记住!

石伟华:所以,对这种没有规律、读起来又特别拗口的信息,想要靠声音的刺激记住是很难的。也不是没有可能,比如给你一年时间让你记一副洗乱的扑克牌,你肯定能记住。

主持人:可能记10张还好,一整副牌的话一年我也记不住。

石伟华:记不住是筹码不够。如果记住了奖励你100万,记不住扔到海里喂鱼,你觉得你能不能记住?

石燕妮:我哥当年就是这么吓唬我的,哈哈。

主持人:那为什么转成图像以后,就能记得快而且还记得牢呢?

石伟华:我再来举个例子。比如咱们的这个演播大厅,假定咱们几个人都没有进来过,不知道这里面是什么样子。现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找个进来过的人给我描述演播大厅的样子,比如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舞台上有什么、观众席什么样、哪里有个机位、背景是什么样,等等等等,可能前后要花个十几分钟给我们仔细描述每个细节。而另一种方式是给我们每人一分钟时间来里面转一圈,就一分钟。你觉得哪种方式你会对演播大厅的记忆更深刻?

主持人:那肯定是第二种。

石伟华:这就是图像记忆的效果。1分钟对10分钟,记忆的速度是10倍,记忆的效率可能不只10倍。因为你听别人说所能感受到的刺激太微弱了,自己亲眼所见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不用说1分钟,其实能让我们进到现场来看10秒,所记忆的内容都比听别人描述10分钟记忆的效果好很多。

石燕妮:这就好比一部好的电影,听别人讲电影多精彩多精彩,和自己到电影院亲自去看一遍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主持人:我明白了。看来记忆大师就是把所有需要记忆的信息都变成图像,不管是扑克牌啊、数字啊、图形啊,都想办法在大脑中变成一部生动形象的电影。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石伟华:这个比喻没毛病,你也是个“人才”!

观众笑。 i5mFZmr6TJEtml8HWKJz3DPYfTobNoeFDNj3CB+VFPxlhEawXWIolTFU042ukVD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