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日前,张璐女士嘱我为其即将出版的博士论文《重访南方丝绸之路——云南茶马古道音乐文化研究》写序,欣然允之。作为张璐的导师,能看到她毕业仅两年学位论文即获得出版,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因为这说明论文本身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学术质量。

说实话,这是我近年来屡次婉拒求序者后的“处女”之序。究其原因大凡有二:一是尚感年轻——按老祖宗未成文的规矩,作序者多为耄耋银发,因而自感50挂零的我远未熬到为人作序的辈分;二感学养不足——在我意念中,为学术著作撰序者,大多在圈内学高为师,积淀丰厚。显然,当下本人均不符合以上两点。

张璐是我带过的第二个硕士和第一个博士研究生,她在中央音乐学院跟随我学习11年,其间完成了从学士(音乐艺术管理专业)到硕士、博士(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专业)的全部学习。在研究生期间,其论文《采菊东篱下 悠然他留人》获中央音乐学院“王森国际交流基金”鼓励奖(2007)、《对当代“原生态”音乐的几点思考》获“首届全国音乐传播论文征集活动”三等奖(2007)、《坚守中的开放与开放中的坚守》获中国少数民族学会第二届“学会杯”论文评选一等奖(2008)。可以说,我目睹、见证了她从一个青涩孩子到大学教师的整个成长经历……

张璐女士勤奋好学、善于思考、敢于创新,这些特质都促使她完成了这篇选题难度较大的博士论文。记得为了写好这篇论文,她曾多次前往云南茶马古道沿线进行采访,行程近万公里,其间几乎走遍了云南茶马古道沿线的重要村镇,采访到数十位赶马老人和知情者,收录到近百小时的赶马调、赶马山歌、德钦弦子、奔子栏锅庄等珍贵的音频、视频资料;在论文写作中,也是反复推敲,几易其稿,毕业论文曾得到圈内专家和评委的一致好评。借此,如实转引当时本人所写《指导教师意见书》:

张璐《重访南方丝绸之路——云南茶马古道音乐文化研究》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论文详细叙述了茶马古道的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阐述了茶马古道音乐文化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与研究价值。

第二,论文坚持“以人为本”的调查、采录原则;在田野工作中,对云南“赶马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口述实录。

第三,论文对茶马古道历时性(历史)与共时性(现状)音乐及其文化背景做了较为详尽的调查、分析及梳理。

第四,论文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马帮音乐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究。

第五,论文对茶马古道云南段的当今发展及延续,譬如原生态保护与音乐发展、文化产业与商业运作等问题,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并关照。当然,由于时间所限,论文尚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近年来,茶马古道热在云南可谓方兴未艾,研究茶马古道的报刊、书籍、音频、视频等资料铺天盖地,但这些资料大多是从政治、经济、历史、旅游等角度看待和研究茶马古道,鲜见从音乐学的角度阐述。故此,本著作具有了如后“两新”:

一是角度新颖。作者在论文中站在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对马帮音乐产生的地域环境、文化背景、音乐事项一一进行了阐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成果。

二是视域新颖。自古以来,歌者多劳作于社会的最底层,查阅中国音乐的发展历史,反映各行各业的音乐和歌声无所不包,但唯独鲜见马帮这个领域。作者研究的马帮音乐文化,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而且作者在研究马帮音乐文化中,对马帮的组织结构、内部管理、心理状态、宗教信仰、精神层面等也作了较为翔实的分析,从而使人们对马帮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茶马古道也有了全新的认知。

当然,本著作的“新”尚有许多,此不赘言!

相信,本著作的问世将充实、扩展茶马古道的总体研究成果;本著作的问世,也将为茶马古道“申遗”热潮提供音乐学领域的重要补充及借鉴。

具体内容如何,自有读者明鉴。

最后,预祝她能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音乐教育人才。

是为序。

和云峰(桑德诺瓦)
2014年7月1日于北京 TjMka1N+UdI1lumzeCVW0GC3AeC9qNb/r9pL56kRnGMLVwznahTdU9CpQSid6Uf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